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稳辣!我是最强收容所研究员 > 第59章 尘埃落定

稳辣!我是最强收容所研究员 第59章 尘埃落定

作者:冰喻领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49:07

光是那种冰冷的白色,均匀地洒在五十颗静静躺着的卵体上。

声波发生器持续发出22赫兹的嗡鸣,低沉而稳定,像某种永恒运转的机械心脏。

观察室里,李鸣和艾米丽的值班表从一开始的紧张兮兮,逐渐变成了规律的重复:

每小时记录一次生理活跃指数、卵壳温度、湿度和声波功率,绘制曲线,标注波动,然后在交班时对着柒霖和冰喻说一句“一切正常”。

“你说这卵是不是也知道咱们在盯着?”李鸣第N次对着屏幕上几乎平直的曲线发呆,笔尖在记录板上无意识地画着圈。

“这稳定得也太离谱了,昨天湿度突然掉到75%,我还以为要出事,结果指数也就跳了0.5,功率稍微调一下又回去了。”

艾米丽正对着数据图表进行三维建模,闻言头也不抬地回道:“越稳定才越好吧?难道你还盼着它们炸开来给你加工作量?”

她敲击键盘的手指顿了顿,调出某颗卵的特写画面——卵壳表面的灰尘在声波的震动下微微起伏,像呼吸般有节奏。

“说实话,我现在看着这些卵,居然觉得有点……可爱?”

“可爱?”李鸣夸张地打了个寒颤,“你是忘了几天前实验区的粘液和碎肉了?艾米丽,你的审美已经被Scp项目扭曲了。”

“总比每天提心吊胆强。”艾米丽耸耸肩,将整理好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再说了,它们现在就是一堆不会动的卵,只要声波不停,就翻不了天。”

话虽如此,两人还是不敢有丝毫松懈。

李鸣的记录板上,每一个数据都标注得整整齐齐,连小数点后的波动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记;

艾米丽则开发了一个自动预警程序,一旦某项特定指标超出预设阈值,观察室的警报灯就会立刻亮起。

而到了晚上,柒霖和冰喻的值班时段则多了几分安静。

冰喻总是坐在离屏幕最近的位置,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生理活跃指数的曲线,仿佛要从那细微的波动里看出什么玄机。

柒霖则会泡两杯热咖啡,一杯放在冰喻手边,自己则靠在操作台旁,目光在屏幕和冰喻的侧脸之间来回切换。

“困了就睡会儿。”某天凌晨三点,柒霖看着冰喻眼底的青黑,低声说道,“我盯着就行。”

冰喻摇摇头,端起已经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让他精神了些:“睡不着。一闭上眼就想起几天前实验时,那些幼体扑向队员的样子。”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发哑,“要是这次实验失败,我们真的要向上申请更多卵体……可每一颗卵背后,都是潜在的灾难。”

柒霖走到他身边,伸手轻轻按在他的肩膀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实验服传过来:“但我们现在成功了。22赫兹是对的,功率调整方案也可行,这就够了。”

他的视线落在屏幕上,五十颗卵在暗光下泛着柔和的白光,“等实验结束,这些卵就能被安全储存,以后再也不用靠低温仓库,到时候基金会就有更多的资金来收容其他项目, 这样子才能将灾难扼杀在摇篮之中。”

冰喻转过头,对上柒霖的眼睛。

观察室的夜光灯在柒霖的侧脸投下淡淡的阴影,却掩不住他眼神里的坚定。

冰喻忽然觉得,那些压抑了许久的焦虑,好像在这一刻被抚平了些。

他轻轻“嗯”了一声,重新将目光投向屏幕,这一次,心里多了几分踏实。

时间就在这样的日夜交替中缓缓流逝。

第10天(工作周期第30天),卵壳温度稳定在26c,湿度80%,生理活跃指数4.8;

第20天(工作周期第40天),某次声波发生器短暂故障,功率骤降至5%,指数在10秒内升至6.2,重启设备后迅速回落;

第28天(工作周期第48天),所有卵体同步出现一次0.3秒的轻微震颤,随后恢复平静,艾米丽后来分析数据时发现,这与地下岩层的微小震动频率完全吻合——原来它们还会“随环境打拍子”。

到了第29天(工作周期第49天)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观察室的舷窗照进来时,李鸣和艾米丽准时接班。

看着屏幕上依旧平稳的曲线,四人几乎同时松了口气——在整整696小时,58个昼夜,29个自然日当中,居然没有任何一颗卵出现破裂。

种种的迹象都表明:实验真的成功了,声波抑制方案可行。

“长期实验结束,实验期间零事故。”柒霖看着计时器跳至终点,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更多的是释然,“现在我可以宣布,声波抑制方案……初步成功。”

“居然真的成功了”冰喻惊叹一声,到现在都还有些不敢置信。

毕竟在这29天里,实验出乎意外的顺利,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当中实验数据除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波动之外竟然稳定的令人震惊。

冰喻的手指在操作台上轻轻敲了敲,像是在确认这个结果的真实性。

过了几秒,他拿起对讲机,声音清晰而稳定:“d级人员注意,立即进入实验区,将所有卵体转移至低温储藏室,动作轻缓,避免剧烈震动。”

对讲机那头传来d级人员的应答声,带着明显的如释重负。

既然声波抑制实验结束,那么下面他们就要做最后一组实验——声波密度实验。(密度对照测试)

将第一批卵体转移完毕后,观察室里短暂地空了下来。

d级人员正在清理地板,消毒喷雾的味道透过通风系统飘进观察室,混合着声波发生器残留的金属味,形成一种奇特的气息。

冰喻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调出下一项实验的预案:“密度对照测试准备得怎么样了?”

“新的50颗卵已经从储藏室运出来了,传感器和声波发生器也校准完毕。”艾米丽在平板上调出计划表,上面标注着密度对照测试的信息。“冰喻,你看看这份计划表如何?”

———————————————

【密度对照测试信息】

测试一共消耗50颗卵

占地面积20平方米。

实验需将50颗卵分为4组,具体数据如下:

A组: 5颗,密度占比:1颗\/㎡

b组:10颗,密度占比:2颗\/㎡

c组:15颗,密度占比:3颗\/㎡

d组:20颗,密度占比:4颗\/㎡

共:

4组,50颗,占地面积:20㎡

每组测试面积固定为5平方米,我们可以按照每平方米1~4颗的密度进行分组测试。

实验目的:

用于探究3199卵群在不同空间密度下的声波衰减率以验证不同密度下最声波发生器合适的功率。这有利于在储存3199卵时根据不同的储存密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

冰喻看后点头:“还算不错。”

李鸣补充道:“每一组测试时间定为2小时,期间逐步提升功率,记录下能让生理活跃指数稳定在5左右的最佳值。为了避免干扰,每组测试结束后都要彻底清理场地,更换新的卵体。”

柒霖点点头,对着对讲机下令:“现场武装人员就位,准备接收新卵体。”

很快,d级人员将第一批5颗卵搬进实验区,按照每平方米1颗的密度摆放——它们被分别放在五个角落,彼此间距超过3米,传感器紧贴着卵壳,实时传输数据。

“频率22赫兹,初始功率5%。”冰喻按下启动键,声波发生器再次发出嗡鸣,比之前的音调略低,“开始记录。”

屏幕上,五颗卵的生理活跃指数从初始的12缓慢下降,5分钟后稳定在8.3。

“功率提升至8%。”

指数继续下降,到10分钟时停在6.1。

“10%。”

这一次,指数在3分钟内降至5.2,随后便稳定下来,即使湿度和温度出现微小波动,也只是在5.0到5.3之间来回跳动。

“搞定!”李鸣在记录板上写下:【每平方米1颗,最佳功率10%】,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在安静的观察室里格外清晰,“比预想的简单,看来稀疏密度下,声波衰减得很少。”

接下来是每平方米2颗的测试。10颗卵被分成五组,每组两颗并排摆放,间距缩小至1米。

声波启动后,初始功率10%时,指数始终在7左右徘徊,甚至有上升的趋势。

“功率太低了,声波被卵体挡住,中间区域的衰减比计算的要多。”

艾米丽调出声波场模拟图,两组卵之间的声波强度明显弱于边缘,“调到20%试试。”

指数下降到6.5,依旧不理想。

“30%。”

指数降至5.8。

“37%。”柒霖突然开口。

艾米丽愣了一下,随即调整功率。

当数值跳至37%时,屏幕上的指数曲线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稳稳地停在5.0,连一丝波动都没有。

李鸣瞪大了眼睛:“你怎么知道是37%?”

柒霖指了指声波场模拟图上的衰减系数:“两颗卵的声波反射会形成叠加干扰,衰减率是单颗的3.7倍,10%乘以3.7,差不多就是37%。”

冰喻看着他,眼底闪过一丝赞赏:“计算得很准。”

柒霖回以一个浅笑,目光在冰喻脸上停留了半秒,才转回到屏幕上。

艾米丽在一旁偷偷用手机拍下这一幕,心里的同人文情节又多了一个片段。

第三组测试是每平方米3颗。15颗卵被摆成梅花状,彼此间距不足半米。

声波启动后,即使功率调到50%,指数依旧在8以上,卵壳表面甚至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缝。

“不行,功率不够。”冰喻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滑动,“调到60%!”

指数降至7.2。

“65%!”

6.5。

“70%!”

5.3。

“再加1%。”柒霖说道。

71%的功率下,声波发生器的嗡鸣已经变得有些刺耳,实验区的金属支架都在轻微震动。

但这一次,指数终于稳定在5.0,卵壳的裂缝也停止了蔓延。

“记录:每平方米3颗,最佳功率71%。”李鸣的手有些酸,但写字的速度丝毫没慢,“这功率快到上限了,再高的话,声波发生器可能会过载。”

最后一组是每平方米4颗。

20颗卵被密集地摆放在一起,几乎填满了指定区域,卵与卵之间的缝隙不足10厘米。

当声波以10%的功率启动时,仅仅10秒,生理活跃指数就飙升至15,卵壳温度开始快速上升。

“功率提到50%!”冰喻的声音瞬间绷紧。

指数停在12,没有下降。

“70%!”

9.8。

“90%!”

6.5。

“100%!”柒霖当机立断。

声波发生器发出尖锐的嘶鸣,指示灯变成了刺眼的红色——这已经是它能达到的最大功率。

屏幕上,生理活跃指数在短暂的波动后,缓缓下降至5.1,随后稳定下来。但所有人都能看到,声波发生器的温度曲线正在急剧上升,散热风扇发出不堪重负的噪音。

“只能维持这个功率,但不能超过1小时。”

艾米丽看着设备参数,脸色有些凝重,“再久的话,发生器会烧坏,到时候……”

“到时候我们又要清理一地的绿色粘液了。”李鸣接话道,语气里带着后怕。

冰喻按下暂停键,声波发生器的嘶鸣戛然而止:“测试结束。记录结果:每平方米4颗,最佳功率100%,但设备极限仅支持短期运行。”

他揉了揉太阳穴,“这意味着,储存密度不能超过每平方米3颗,否则风险太大。”

下午2点,当最后一组数据被录入数据库,艾米丽将所有结果上传至声学实验室资料备份库,并同步到3199项目组的云端服务器时,观察室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掌声

——是李鸣先开始的,然后是艾米丽,最后柒霖轻轻拍了拍冰喻的后背。

“密度测试完成,所有数据已加密备份,等级二级机密。”

艾米丽看着上传成功的提示,长长地舒了口气,“Scip-██(基金会的数据库)的记录也同步好了,以后调取需要三级权限。”

冰喻点点头,拿起一份自动生成的报告模板,开始填写最终结论。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侧脸,将他认真的神情勾勒得格外清晰。

柒霖站在他身后,看着他敲击键盘的手指,眼底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

李鸣和艾米丽对视一眼,默契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悄悄退出了观察室——有些空间,还是留给那两个人比较好。

接下来的时间,蔚蓝小组的核心任务是撰写最终报告。

冰喻和柒霖负责整理实验数据和技术参数,李鸣核对所有记录的完整性。

艾米丽则负责将复杂的声波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说明——毕竟,o5议会的成员未必都是声学专家。

报告的开头,冰喻用了最简洁的语言概述项目背景:

【Scp-3199卵体的长期储存一直依赖低温仓库(维持-20c环境),但该方案成本高昂,且存在制冷系统故障导致集体孵化的风险。】

【自项目启动以来,已有3次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小规模孵化事件,造成d级人员伤亡12人,经济损失约50万美元。因此,寻找更安全、经济的储存方案迫在眉睫。】

“伤亡人数要精确到个位数,o5那帮人对数字很敏感。”柒霖看着屏幕上的文字,提醒道。

冰喻点点头,将“12人”改为“12名d级人员(具体编号见附录3)”,又补充了一句:“无基金会正式人员伤亡。”

在“实验过程”部分,他们详细描述了从失败到成功的每一步:21赫兹的失控、23赫兹的瞬间崩溃,以及22赫兹的稳定抑制,附上了所有关键时间点的曲线图和视频截图。

对于密度测试的结果,柒霖特意用表格标出了不同密度对应的最佳功率,并在备注里强调:“每平方米4颗卵的储存方案不可行,声波发生器极限功率下的运行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

而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关于“实际应用”的建议:

1.关于site-19中3199收容区卵体加工流水线的使用建议…

2.单颗卵体抑制声波频率的…

3.大规模卵群抑制声波指导频率…

4. 长期惰性状态维持可行性:

在持续29天的观察中,22赫兹声波场下的3199卵体未出现任何孵化迹象。

生理活跃指数、温度、湿度等指标均保持稳定,波动幅度不超过±2。

据此推算,利用声波抑制法使3199卵体保持长期惰性状态的可行性为86%】

[附件]

- 原始数据记录(共720小时)

- 声波场模拟三维模型

- 加工车间改装设计图

- 能耗对比分析表

(报告结束)

“可行性86%,这个数字够吗?”李鸣看着报告里的结论,有些担心,“会不会显得太低了?”

“足够了。”柒霖摇摇头,“o5需要的是基于数据的客观判断,不是绝对的保证。86%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阈值,再高反而会显得不真实。”

冰喻将报告通读了一遍,删掉了几处过于技术化的术语,确保每一句话都简洁明了。

最后,他在报告末尾署上了四人的名字:冰喻、柒霖、李鸣、艾米丽,然后加密发送至o5议会的专用邮箱。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观察室里一片安静。

四人看着屏幕上的“已送达”字样,突然有种不真实感——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提交正式报告,这将近两个月的经历,像一场漫长的梦。

“接下来,就等他们的回复了。”冰喻靠在椅子上,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

柒霖递给他一瓶水:“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已经做到最好了。”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