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见鹿那场别开生面的“养元功基础篇”公开课,如同在北江市武术界这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湖面上,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效应,远比预想中更为剧烈和深远。
最初几天的反响,主要集中在那些亲历现场的年轻弟子身上。他们回到各自武馆后,依旧保持着课上习得的新方法进行晨练晚课。那清晰明确的指令、可感知可验证的效果,让他们摆脱了以往修炼时“云山雾罩”的困惑,进步速度肉眼可见。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按照此法练习了仅仅数日的弟子,在常规的力量、耐力甚至反应速度测试中,竟都有了小幅但明确的提升!
这种实实在在的变化是骗不了人的。年轻弟子间的口耳相传,比任何官方公告都更具说服力。“林见鹿”这个名字,在年轻一代武者中,逐渐从“神秘高手”向着“引路明师”的方向悄然转变。
然而,变革必然伴随阻力。一些恪守古训、视门户之见如生命的老派师父,对弟子们“改换门庭”般的行为极为不满,训斥、禁足甚至体罚时有发生。武协内部,关于林见鹿及其“科学国术”理念的争论,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因为这套“养元功”的出现而更加白热化。
“歪门邪道!站桩不讲意境,呼吸不论丹田,这练的是什么?是体操吗?!”一位须发皆白、脾气火爆的八极拳老师傅在武协的例行会议上拍着桌子怒吼,他是保守派的旗帜性人物,姓雷,人称雷老爷子。
“雷老,息怒。”李主席试图打圆场,“年轻人愿意尝试新方法,而且确实有效果,我们作为前辈,也应该有包容之心……”
“包容?再包容下去,老祖宗的东西都要被丢光了!”雷老爷子气得胡子直翘,“他那套东西,练出来的不过是死力气,没有神,没有意,永远摸不到武学的真谛!”
支持林见鹿的一方,则以一位练杨氏太极、性格相对温和开明的孙师傅为代表。他慢条斯理地反驳:“雷老,话不能这么说。林先生的方法,至少让弟子们打下了更扎实的身体基础,感知更清晰了。至于‘神’和‘意’,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根基不牢,何谈上层建筑?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条新路。”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会议不欢而散。
就在这僵持不下、暗流涌动的时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成为了打破平衡的关键。
那位在公开课上质疑林见鹿最激烈、性格也最固执的雷老爷子,他门下有一位极为看重的大弟子,名叫郭岩。郭岩天赋好,肯吃苦,是雷老爷子内定的衣钵传人。然而,就在一次常规的器械对练中,郭岩为了格挡对手一记势大力沉的劈棍,旧伤复发性,腰部剧痛难忍,当时就直不起腰来,被紧急送去了医院。
诊断结果是腰椎小关节紊乱合并严重的腰肌劳损,伴有轻微的椎间盘膨出。医生严肃告诫,必须绝对静养,短期内不能再进行任何剧烈运动,尤其是腰部发力的动作,否则有加重甚至导致更严重后果的风险。
这个消息对雷老爷子无疑是沉重打击。郭岩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也是他这一脉未来的希望。看着躺在病床上,因疼痛和沮丧而脸色苍白的爱徒,雷老爷子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武馆里传承的一些活血化瘀的方子和推拿手法用了,效果甚微。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最关键的是,医生明确表示,即便康复,郭岩未来能否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也是未知数。
就在雷老爷子愁眉不展,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过于严苛的训练方法导致了弟子受伤时,孙师傅拎着果篮来医院探望了。
闲聊中,孙师傅看着病床上动弹不得的郭岩,似乎无意间提了一句:“唉,这孩子,真是可惜了……说起来,林见鹿林先生那套‘养元功’,我听几个练了的年轻人都说,对调理身体、恢复疲劳特别有效。尤其是那种专注于内部感知的‘意念扫描’,好像对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很有帮助……也不知道对郭师侄这种情况,有没有一点辅助作用?”
这话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丝微光。雷老爷子本能地想要反驳,但看着弟子痛苦的模样,又想到林见鹿那匪夷所思的“隔空击靶”和年轻弟子们练习“养元功”后的积极反馈,他沉默了。死马当活马医?一种从未有过的念头,在他顽固的脑海中滋生。
面子与弟子的前程健康相比,孰轻孰重?
经过一夜激烈的思想斗争,第二天,雷老爷子做了一件让所有熟悉他的人都大跌眼镜的事情——他通过李主席,辗转要到了林见鹿工作室的电话,亲自打了过去。
电话接通时,林见鹿正在和陈默讨论关于内核中断延迟优化的一个技术难点。听到是雷老爷子,他略感意外。
雷老爷子在电话里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火爆,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和恳切:“林……林先生,冒昧打扰。是我,雷万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