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宁州本地供应链的阴招,如同试图污染水源的毒液。林见鹿立刻将情况通报给了苏晚晴。
苏晚晴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的是她冷静而果断的声音:“明白了。这是想从根子上动摇‘麒麟’项目的根基,离间我们和本土企业的关系。我来处理。”
她没有丝毫迟疑,立刻召集了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负责人,同时亲自约谈了那几家被“点名”的企业负责人。她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接将那些匿名的“评估报告”和“提醒”摆在了桌面上。
“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厂长气得脸色通红,“我们厂给国家重点工程供了二十年货,从来没出过质量纰漏!这是有人故意泼脏水!”
苏晚晴安抚住激动的企业家们,语气沉稳:“我相信各位的企业和信誉。但谣言之所以能伤人,在于它利用了信息不对称。我们要做的,不是争辩,而是用事实说话。”
她当场部署:由市质监局牵头,邀请省内乃至国家级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立刻对这几家企业进行**公开、透明**的质量体系审查和产品抽检。同时,市政府官网开辟专栏,实时公布审查进度和结果。
“我们要用阳光,杀死这些躲在阴暗角落里的霉菌。”苏晚晴斩钉截铁地说。
另一方面,林见鹿也指示见鹿科技的供应链团队,主动介入,与这几家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帮助他们梳理流程,提升品控标准,甚至提前下了一些小批量的试订单,用实际行动表达支持。
双管齐下,效果立竿见影。权威机构的审查报告很快出炉,结果显示这几家企业虽然在某些细节上与国际最顶尖标准尚有差距,但绝不存在所谓的“严重缺陷”,其生产一致性和质量控制体系完全满足见鹿科技当前的要求。市政府官网的公示,彻底粉碎了谣言。
这场风波,非但没有离间见鹿科技与宁州本土企业的关系,反而因为共同应对挑战,增强了彼此的信任和凝聚力。那几家被污蔑的企业,对苏晚晴和见鹿科技充满了感激,工作配合度空前高涨。
“麒麟”工厂的建设,在扫清了这最初的小障碍后,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巨大的工地上,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日夜不息,仿佛一座正在拔地而起的钢铁森林。
在这个过程中,林见鹿和苏晚晴,这两位分别在商界和政界闪耀的星辰,虽然各自忙碌,轨迹不同,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遥相呼应的默契与和谐。
林见鹿坐镇上海及全球,指挥着见鹿科技这艘巨轮在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昆仑”平台在全球开发者中声誉日隆;“灵犀健康”用户突破新高;“溯源”实验室接连产出重要研究成果;G9量产交付顺利,口碑持续发酵……他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战略家和开拓者,不断将见鹿科技的边界推向未知。
而苏晚晴,则在宁州这片土地上,进行着一场同样激动人心、却更加具体而微的“创业”。她不仅要保障“麒麟”工厂的顺利建设,更要统筹整个城市的转型发展。她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改善民生;大力整治环境,还宁州蓝天绿水;利用见鹿科技的“昆仑”平台AI能力,优化城市交通和能源管理;甚至引入“灵犀健康”模式,探索社区智慧养老……
她的日程表排得比林见鹿还要满,常常是清晨出现在拆迁现场协调矛盾,上午调研职业学校商讨人才培养,下午主持经济形势分析会,晚上还要批阅文件到深夜。但她乐在其中,眼神越来越亮,身上那种将宏观战略与微观执行完美结合的魅力愈发夺目。
他们见面的机会很少,沟通更多是通过加密的视频会议或者简短的电话。内容也几乎全是工作:宁州供应链的整合进度、“麒麟”工厂建设遇到的技术难题、城市配套规划的调整……
但在这种高效务实的交流中,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却在悄然生长,如同静水深流。
一次深夜视频连线,两人讨论完一个关于宁州职业教育学院专业设置的方案后,都显得有些疲惫。屏幕上,苏晚晴揉了揉眉心,下意识地轻声说了一句:“这边冬天比北京干,嗓子有点不舒服。”
第二天,宁州市政府办公室就收到了一个从上海寄来的包裹,里面是几种润喉糖和一款设计简约的保温杯,附着一张没有署名的卡片,只打印着一行字:“多喝热水,保重身体。”苏晚晴拿着那个杯子,愣了片刻,嘴角不由自主地弯起了一个温暖的弧度。
另一次,林见鹿在海外谈判中遭遇对手极其强硬和无理的态度,心情有些郁结。在与苏晚晴例行通话时,他虽未明说,但语气中的一丝疲惫还是被她敏锐地捕捉到了。
苏晚晴没有过多追问,只是在通话结束时,淡淡地说了一句:“记得我们当年在学校辩论队吗?每次遇到最强的对手,你反而最兴奋。因为你知道,只有强大的对手,才能证明胜利的价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