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项目”最终展示的日子,终于在一片喧嚣与期待中到来了。
旧厂房改造的展示大厅里,人头攒动,灯火通明。原本裸露的红色砖墙被巨大的环形LED屏幕包裹,屏幕上动态展示着永春白鹤拳的飘逸鹤形和见鹿科技流畅的数据流,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奇异地交融在一起。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们早已抢占有利位置,调试着设备,低声交谈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导热硅胶、高级香水和某种急切情绪的独特味道。
评审席上,几位重量级人物正襟危坐:国家武术研究院那位须发皆白、眼神却锐利如鹰的副院长;一位身着利落西装、气质干练的非遗保护基金会女负责人;戴着金丝眼镜、一脸严谨的某顶尖体育大学运动科学系主任;还有几位在科技和文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资深媒体人。他们的表情或严肃,或好奇,或审视,共同构成了这场特殊“对话”的权威裁判团。
线上,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的直播通道早已开启。得益于前期的舆论发酵和见鹿科技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开播前十分钟,几个主流平台的实时在线观看人数总和就已经突破了一千万!弹幕如同沸腾的开水,密密麻麻地覆盖了屏幕:
“来了来了!前排瓜子矿泉水已备好!”
“见证历史的时刻!是科技赋能还是传统无敌?”
“赌五毛钱,马老师弟子一会儿肯定要表演‘接化发’!”
“见鹿科技加油!让老传统看看新力量!”
“莫名紧张,手心都出汗了是怎么回事……”
后台,气氛更是如同绷紧的弓弦。
马保国在他的专属休息区里,最后一次整理着自己的白色练功服,对着镜子反复调整着山羊胡的角度,嘴里还念念有词:“……气沉丹田,神意内敛……等下要让所有人都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功夫传承!”他的弟子,那个健身房教练,穿着紧绷的背心,正在努力拉伸着肌肉,脸上带着点茫然和掩饰不住的紧张,时不时偷偷瞄一眼对面。
而在见鹿科技的备战区,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更像一个临时的科技指挥中心。几块大屏幕上显示着小李的实时生理数据、场地传感器状态和直播流画面。沈渊坐在电脑前,指尖飞快地敲击着键盘,进行着最后的数据校验,镜片后的目光冷静得像冰湖。周薇则细心地帮志愿者小李整理着那身不起眼的传感器服装,轻声安抚着:“别紧张,小李,就当是最后一次训练。记住那种发力感,相信数据反馈。”
小李,这个原本普通的文科生,此刻心跳得如同擂鼓。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手心里全是汗。他忍不住看向站在一旁的林见鹿。
林见鹿今天穿了一件深灰色的 polo 衫,看起来比平时少了几分商务气息,多了些沉稳的活力。他没有像沈渊那样盯着数据,也没有像周薇那样关注细节,只是平静地看着小李,眼神里是一种让人安心的信任。
“林总……我,我怕搞砸了。”小李的声音有些发颤。
林见鹿走上前,没有说太多鼓励的空话,只是伸手轻轻拍了拍小李肩膀上的一块传感器,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微笑道:“记住第一周,你连最基本的马步都站不稳,膝盖内扣,重心漂浮。现在呢?看看数据,你的稳定性提高了多少。这四个星期,你和这套系统一起努力的结果,就是你现在最大的底气。去吧,把你们共同学到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
他的话语像是有魔力,瞬间抚平了小李心中大半的焦躁。小李用力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身上传感器传来的轻微束缚感,那不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陪伴他度过无数个汗流浃背的黄昏的“战友”。
展示正式开始!
首先出场的是马保国和他的弟子。聚光灯打下,马保国昂首阔步走到场地中央,抱拳行礼,声若洪钟:“各位前辈,各位朋友!今日,我混元形意太极拳门下,便为大家展示这‘鹤舞清风’之真谛!”他的弟子跟在他身后,努力挺起胸膛。
音乐起(是马保国自带的,一种带着浓郁江湖气的背景音乐),弟子开始演练。平心而论,这健身房教练身体素质不错,动作幅度大,也颇有力量感,马步扎得也算稳当。但问题很快就暴露了出来——他的动作更像是广播体操的加强版,充满了僵硬的发力,缺乏白鹤拳应有的那种飘逸和内在的连贯性。所谓的“鹤形”,只停留在手臂的模仿上,身体的核心和步法显得颇为笨拙。
到了几个需要体现“松柔”和“爆发”转换的关键招式,比如“白鹤啄食”和“鹤翅震空”,弟子要么是软绵绵毫无力道,要么就是浑身肌肉紧绷,用上了死力气,完全看不到那种“形松意紧”、“瞬间发力”的韵味。
马保国在一旁看得眉头直皱,忍不住低声喝道:“松!要松!感觉那股气!哎呦……你这劲儿不对!”他急得差点要冲上场去亲自纠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