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手”的名声如同金色的花粉,吸引着无数渴望成功的“蜂蝶”涌向“见鹿资本”。然而,在这片繁华与喧嚣之下,资本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林见鹿信奉的“投资未来”与“战略共建”,在大多数志同道合的创业者那里结出了硕果,但也并非总能换来同等的信任与回报。资本的逐利本性,以及人性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的复杂性,开始悄然显现出它的另一面。
危机,首先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早期投资项目上爆发了。
这家名为“幻镜科技”的公司,是“见鹿资本”成立初期投资的一个AR(增强现实)眼镜项目。创始人李锐,一位颇有才华但性格急躁、掌控欲极强的硬件工程师,带领团队开发出了一款在显示效果和轻量化上颇具创新的AR眼镜原型。当时林见鹿看中了其在人机交互和下一代计算平台上的潜力,以相当优厚的条件完成了天使轮投资,并指派了一名投资经理作为董事会观察员,保持着相对宽松的监管。
得益于“见鹿资本”的背书和资金支持,“幻镜科技”发展迅速,其产品在极客和特定行业用户中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并在随后一轮由另一家知名风投领投的A轮融资中,估值飙升了十几倍。一切都看似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业务复杂度增加,李锐在管理上的短板开始暴露。他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与几位核心的技术和营销骨干矛盾日益激化。同时,A轮进入的那家风投,风格激进,追求快速上市退出,不断向李锐施压,要求其追求更快的营收增长和更高的利润率,甚至暗示可以支持他“优化”团队结构。
利益的诱惑与内部权力的失衡,让李锐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觉得,是靠自己一个人的“英明神武”才将公司带到今天,早期投资者(包括“见鹿资本”)和那些“不听话”的联合创始人,都是在分享他胜利的果实,甚至成了他实现“宏图大业”的绊脚石。
在一个周五的下午,周薇接到了派驻“幻镜科技”的董事会观察员的紧急电话,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愤怒和焦急:
“周总!出事了!李锐刚刚联合A轮的那家机构,发起了临时董事会动议,要求**罢免包括CTO在内的三名联合创始人,并改组董事会,试图取消我们的观察员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他们准备了一套所谓的‘业绩不达标’和‘管理理念不合’的说辞,实际上就是想清洗管理层,把公司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为后续可能的高价出售或激进上市铺路!”
消息传来,“见鹿资本”内部一片哗然!这简直是**裸的过河拆桥,是资本对创始团队最无情的反噬!
赵昊气得当场就要摔杯子:“妈的!这个李锐!当初要不是我们在他连个像样原型都拿不出来的时候投他,他能有今天?现在翅膀硬了,就想把咱们一脚踢开?忘恩负义的东西!”
周薇脸色铁青,迅速调出“幻镜科技”的所有投资文件和法律协议:“李锐和A轮那家机构持有的投票权加起来,确实刚刚超过百分之五十。他们打了一个法律上的擦边球,动作非常突然,我们之前没有收到任何风声,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沈渊快速分析着数据:“‘幻镜科技’目前估值不低,但如果核心的技术团队被清洗,其价值将大打折扣,我们的投资面临大幅亏损的风险。而且,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传出去会对我们‘见鹿资本’的声誉造成严重打击!其他被投企业会怎么想?还会相信我们‘战略共建’的承诺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林见鹿身上。这是他执掌“见鹿资本”以来,面临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内战”和信任危机。处理得好,可以稳固军心,彰显实力;处理不好,“点金手”的神话可能瞬间破灭,甚至引发连锁反应。
林见鹿坐在办公桌后,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愤怒,只有一种冰冷的沉静。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在计算着某种无形的棋局。
“李锐和那家机构,看准了我们作为早期投资者,股权被稀释,在投票权上不占优势。”林见鹿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得可怕,“他们以为,凭借暂时的投票权多数,就可以为所欲为。”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但他们忘了两件事。第一,‘见鹿资本’投资的,从来不只是那点股权,更是**人心**和**生态的协同价值**。第二,他们低估了我们扞卫自身权益和投资理念的决心。”
他迅速做出了部署:
“薇姐,你立刻亲自带队,飞往‘幻镜科技’所在地。第一,稳住那几位被针对的联合创始人,明确告诉他们,‘见鹿资本’坚决站在他们一边,绝不会坐视他们被无理清洗。第二,联系A轮那家机构的合伙人,我要亲自和他们通话。向他们阐明利害,如果一意孤行,导致‘幻镜科技’核心价值受损,‘见鹿资本’将动用一切合法手段,追究其作为大股东和管理层(李锐)违背信义义务的责任,并且,‘灵犀生态’将永久性封杀‘幻镜科技’的所有产品接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