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秦雪那场惊心动魄的赌约以及后续“化敌为友”的微妙转变,如同在“见鹿资本”这艘新下水的舰船上,加载了一台功率强劲且经验丰富的辅助引擎。秦雪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资源,更是那种在顶级资本与政商网络中游刃有余的视野与手腕。“生态护航基金”的筹建在她的推动下进展神速,几家颇具分量的长期资本已明确表达了跟投意向,联盟内部一些原本有些摇摆的成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态度也明显变得更加坚定。
就在林见鹿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权力结构与合作节奏时,一个他未曾预料到的访客,通过一条相对私人的渠道,表达了希望与他进行一次“非正式交流”的意愿——京东集团的创始人,刘强东。
接到这个会面请求时,林见鹿颇感意外。京东作为国内电商巨头,其业务与“灵犀”生态看似并无直接交集。但联想到近期一些关于京东在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上持续巨额投入、导致现金流承压的市场传闻,林见鹿敏锐地察觉到,这次会面恐怕并非简单的礼节性拜访。
会面地点没有选在办公室,而是定在了后海一家颇为僻静的茶馆。林见鹿提前到了几分钟,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结了一层薄冰的湖面,以及远处那些在寒风中依旧摇曳的枯荷枝干。
刘强东准时到达,他穿着很普通的深色夹克,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步伐虎虎生风。他独自一人前来,没有带任何助理。
“林总,久仰了!”刘强东声音洪亮,主动伸出手,握手的力量很足,“最近可是没少在新闻上看到你,年轻人,了不得!”
“刘总您太客气了,叫我见鹿就好。”林见鹿起身相迎,态度谦逊而自然。
两人落座,简单的寒暄过后,刘强东没有过多绕圈子,直接切入了主题,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见鹿,不瞒你说,我这次来,是有点事情,想听听你的看法,也可能……需要你帮点忙。”他喝了口浓茶,眉头紧锁,“你知道我们京东,一直在搞物流,自建仓储,搞无人机,自动化分拣……这些东西,好处是用户体验确实上去了,时效、服务,没得说!但坏处是,太他妈烧钱了!”
他用手敲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光是今年,在亚洲一号那些智能仓库、还有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配送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就是个天文数字!资本市场那帮人,天天盯着你的财报,看你利润涨没涨,现金流健不健康。我们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投入,他们理解不了,也给不了太高估值。现在搞得我,想继续加大投入,把护城河挖得更深,都有点……捉襟见肘了。”
林见鹿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他知道,刘强东说的都是实情。京东以其强大的自营物流体系着称,但这背后是无数真金白银的堆砌和漫长的回报周期。在追求短期回报的资本市场压力下,这种战略定力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也不是没找过传统的投资机构。”刘强东叹了口气,“但他们要么嫌回报慢,要么就想插手我的运营,指手画脚。老子辛辛苦苦把京东做到今天,不是为了让外行来教我怎么做物流的!”
他的语气带着一股草莽英雄般的倔强与不满。随即,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林见鹿:
“但我听说,你搞的那个‘见鹿资本’,不太一样?你们搞什么‘生态价值评估’,看的不光是眼前那点利润?还有你跟秦雪那档子事,我也听说了几分,有魄力!”他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我就想问问,像我们京东物流这种,砸钱搞基础设施、搞技术,短期看不到暴利,但长期看绝对有价值、有战略意义的事情,你们……感兴趣吗?”
原来是为了资金。林见鹿心中了然。京东庞大的体量和成熟的业务模式,显然不适合“见鹿资本”通常投资的早期或成长期项目。但刘强东看中的,恐怕也不是“见鹿资本”那点资金量,而是它背后所代表的**一种新的估值理念和长期主义的投资哲学**,以及……林见鹿本人和“灵犀”生态可能带来的潜在战略协同。
林见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反问道:“刘总,京东物流的核心价值,除了提升电商业务的体验和壁垒之外,您认为,在未来更大的图景里,它还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问题,让刘强东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很少有人会从这个角度问他。
“角色?”刘强东摸了摸下巴,“不仅仅是送快递那么简单了!我们的仓储网络、配送体系、积累的数据和能力……将来完全可以开放出来,成为社会化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比如,跟你搞的那个什么‘灵犀’生态结合一下?”
他越说越兴奋:“你想啊,如果你的那些智能家居设备、甚至将来可能有的智能汽车,需要个什么配件,或者产生个什么物流需求,能不能直接调用我们京东物流的体系?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配送?再比如,我们那些仓库里的机器人、自动化技术,能不能和你们的系统打通,搞出更智能的仓储管理方案?这里面的想象空间,很大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