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星互联一千五百亿人民币的收购要约,如同一场毫无征兆的金融海啸,尽管被林见鹿以礁石般的坚定挡了回去,但其裹挟的滔天巨浪和巨大暗流,却不可能不对“见鹿科技”这艘尚未完全成熟的航船内部造成冲击。
海啸过后,表面看似平静。工作依旧在继续,代码依旧在提交,联盟的事务依旧在推进。但一种微妙而压抑的气氛,却如同南方的回潮天,无声无息地浸润了公司的每一个角落。那是一种混合着震惊、亢奋、遗憾、焦虑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的复杂情绪。
一千五百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已经脱离了大多数普通人能够理性理解的范畴,变成了一种带有魔力的符号。它意味着财务自由的终极形态,意味着几代人无需再为生存奔波,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追求任何个人兴趣或梦想,意味着社会地位的瞬间跃迁……它太巨大,太具象,太有冲击力了。
最初几天,大家似乎都刻意回避谈论这个话题,仿佛那是一个不该被提及的禁忌。但那种压抑的兴奋和潜藏的议论,却如同地下的暗火,在茶水间、在吸烟区、在午休的餐桌旁,悄然蔓延。
“我的天,一千五百亿……!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零……”
“听说要是卖了,咱们早期员工,哪怕只占零点几个点,那也是……上亿啊!人民币!”
“见鹿怎么就……拒绝了呢?这够我们奋斗几辈子了?”
“嘘……小点声!别让老大们听见。”
真正的动摇,首先发生在一些加入时间稍晚、但已承担重要技术模块开发的中层骨干和技术专家身上。他们并非不认可“灵犀”的理想,也钦佩林见鹿的技术远见。但在如此真金白银、足以改变人生命运的天文数字面前,理想主义的光环,难免会与现实的人性产生剧烈的摩擦。
这天晚上,将近十点,陈默从联合实验室回到办公区,准备取点资料。经过一个半掩着门的会议室时,他无意中听到了里面传来的、刻意压低的激烈争论声。是负责“灵犀OS”多媒体框架的资深工程师李工,和负责底层驱动优化的王工,两人都是技术过硬、在公司扩张后引入的关键人才。
“……我不是说见鹿的决定不对,他有他的格局和抱负。”这是李工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烦躁和不解,“可是,王工,你想想,那是一千五百亿啊!不是一百五十万,不是一亿五千万!我们这些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没日没夜的干,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做出点成绩,同时也改善生活吗?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可以实现终极目标了,为什么不要?”
王工的声音则显得更犹豫一些:“话是这么说……但见鹿不是解释了嘛,卖了就没了自主权,‘灵犀’就变成环星的一个附庸,我们的技术路线可能就被废了或者雪藏了。那咱们这么多心血,不就白费了?”
“白费?怎么会白费?”李工的语气激动起来,“环星承诺了会投入更多资源发展!而且,我们个人拿到钱了呀!实现财务自由了呀!你想继续搞技术,有了钱,自己拉个团队,想研究什么研究什么,不比在这里苦哈哈地、前途未卜地跟全球巨头拼命强?再说了,你怎么知道环星就一定会把‘灵犀’做死?万一在他们手里发扬光大了呢?”
“这……”王工似乎被问住了,迟疑道,“可是……联盟那边怎么办?我们刚和华为、米家他们结成联盟,这边就把项目卖了,这……这不地道吧?”
“联盟?商业社会,利益至上!”李工嗤笑一声,“联盟能给我们每个人分一千五百亿吗?再说了,环星收购了,说不定还能带着联盟一起玩,资源更多,市场更大呢?”
陈默站在门外,眉头紧紧锁起,心里像是堵了一块石头。他没有推门进去,而是默默地转身离开了。他知道,这种想法,绝不仅仅存在于这一间会议室里。
果然,随后的几天,一些细微的变化开始显现。
之前几个需要攻坚的技术难点,负责的工程师提交解决方案的进度明显慢了下来,给出的理由也显得有些敷衍。一次关于下一代架构演进的头脑风暴会议上,几位平时踊跃发言的技术骨干,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提出的建议也缺乏往日的锐气和深度。甚至有人开始在私下里,半开玩笑地向周薇打听,“要是当时卖了,咱们期权大概能值多少?”
这种弥漫在空气中的躁动与不确定性,自然也落在了林见鹿眼中。
他没有立刻召开大会进行说教或安抚,那样只会显得苍白无力。他依旧按部就班地主持着各种会议,与技术骨干讨论细节,仿佛一切如常。但他和周薇、陈默、赵昊等核心成员之间的沟通,明显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
“军心有点浮动啊。”赵昊难得地收起了他大大咧咧的样子,眉头拧成了疙瘩,“我手下两个营销经理,这几天干活都没啥激情,老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妈的,一千五百亿,威力真他娘的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