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236章 风议

东晋风华 第236章 风议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7:18:00

陆昶那份以“御虏安民”为核、措辞恭谨恳切的奏章,与吴郡杜氏、会稽孔氏等家族措辞激烈的弹劾奏疏,几乎同时抵达建康,如同两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在江东朝堂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翌日,太极殿东堂。年轻的皇帝司马奕端坐御榻,略显青涩的面容上带着与其年龄不甚相符的凝重,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优柔。丹墀之下,百官肃立,气氛紧绷。

率先发难的仍是御史中丞陈暄,他手持象笏,声音洪亮,带着激愤:“陛下!东海郡守陆昶,年少猖狂,不修德政,专务刻薄!其在东海,践踏士族体面,抬举工商贱业,更于明伦堂公然倡言‘农战’,此乃暴秦遗毒,居心叵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臣恳请陛下,即刻下诏,锁拿陆昶入京问罪,以正国法,以安人心!”

此言一出,数名与吴地世家关系密切,或本就对陆昶新政不满的官员纷纷出列附和。

“陛下明鉴!陆昶之行,实乃挖我朝根基!士农工商,各有其序,此乃圣王定制,岂容黄口小儿肆意颠倒!”

“其练兵之巨,耗费之奢,远超常制!名为御虏,实则拥兵自重!‘农战’二字,便是其不臣之心的铁证!”

讨伐之声甚嚣尘上,仿佛陆昶已是祸国殃民的巨恶。

就在此时,一个清朗平和的声音响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臣,谢安,有本奏。”

谢安缓步出列,神色从容,对着御座微微一揖:“陛下,陈中丞及诸公忧国之心,臣深以为然。然,治国需观大势,用人当察实绩。东海郡北接强虏,慕容垂狼顾鹰视,石岭堡烽烟方熄。陆昶于彼处,招流民以实边,垦荒田以足食,练士卒以固防,其所图者,无非‘保境安民’四字。奏章之中,其情可悯,其志可嘉。若因言论不合时宜,便加罪于确有守土之功的边臣,恐寒了天下将士之心,亦让北虏徒增笑耳。”

谢安之言,避实就虚,将争论焦点从敏感的阶级矛盾和“农战”理念,巧妙转移到了“抵御外侮”和“边臣实绩”这一更宏大的叙事上。

一些与谢家交好,或本就持务实态度的官员见状,也相继出言,虽未明确支持陆昶,但皆强调北疆防务之重,认为当以稳定为上,不宜轻易更替边将。朝堂上的天平开始微微晃动,不再是一边倒的态势。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皇帝司马奕面露迟疑,目光不由望向帘后之际,一个此前一直沉默的身影出列了。此人乃是散骑常侍、颍川庾氏的子弟庾希。庾氏作为外戚之首,且历经数朝,其态度举足轻重。

庾希手持玉笏,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陛下,臣有闻,治国之道,在于权衡利弊,明辨缓急。方才谢尚书所言,乃是从北疆防务、朝廷大局着眼,臣深表赞同。”

他略一停顿,目光扫过方才那些激愤的弹劾者,语气平和却带着无形的压力:“然,诸公所虑,亦非空穴来风。陆昶年少气盛,言行或有失当之处,惹人非议,亦在情理之中。”

这番看似各打五十大板的话,让众人屏息凝神。只见庾希话锋一转,面向皇帝,郑重言道:

“然,日前臣入宫请安,太后娘娘于闲谈间,曾提及东海之事。娘娘凤言:‘哀家居于深宫,亦知北边不靖,慕容氏凶顽。边郡守臣,能练兵御虏,能安顿流民,使朝廷无北顾之忧,便是尽了本分。些许细枝末节,何必苛责?当年苏峻之乱,若无郗鉴等辈力挽狂澜,江东恐非今日光景。望皇帝用人,当以社稷安危为重。’”

“太后娘娘圣明!”庾希最后躬身一礼,不再多言。

满殿皆静!

庾太后这番话,借庾希之口说出,其意味已然完全不同!这已不仅仅是个人观点,而是代表了宫廷,代表了庾氏家族的态度!她不仅明确肯定了陆昶“练兵御虏”、“安顿流民”的功绩,将其置于“社稷安危”的高度,更以苏峻之乱的历史教训隐隐警告。

那些原本气势汹汹的弹劾者,如同被掐住了喉咙,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们可以攻击陆昶,可以质疑谢安,但谁敢公然反驳垂帘听政多年、德高望重的庾太后的“凤言”?尤其是在涉及北疆安危这等大事上!

皇帝司马奕见太后态度如此明确,加之自己亦不愿在边患紧急时自断臂膀,心中立刻有了决断。

数日后,朝廷旨意颁下:

“东海郡守、冠军将军陆昶,守御北疆,抚循百姓,克尽厥职,朕心甚慰。所陈‘御虏安民’诸事,皆准所奏,着其用心办理,以固藩篱。然,为政需识大体,处事当存宽厚,宜与地方士绅和睦,共保一方平安。钦此。”

这道旨意,完全采纳了庾太后定下的基调。它明确褒奖了陆昶的功绩,肯定了他“御虏安民”的方略,并赋予其全权,只以“识大体”、“存宽厚”、“和睦士绅”等模糊言辞略作提醒,对“农战”之名甚至未曾提及,显然是刻意淡化处理。

消息传出,建康哗然。

弹劾者们铩羽而归,徒呼奈何,深刻感受到了庾氏态度带来的巨大压力。

谢安于府中闻讯,淡然一笑,对身旁人道:“庾家此番,算是做了件明白事。”

而更多明眼人则看到,经此一役,陆昶不仅安然度过危机,更因其政绩获得了朝廷的正式背书,其地位愈发稳固。

当这道旨意传回郯城时,陆昶正在校场观摩新军操练。他听完旨意,面色平静,对着建康方向深深一揖:

“臣,陆昶,谢陛下隆恩,谢太后娘娘体恤。”

起身,他望向眼前旌旗招展的军阵,目光深邃。

庾氏的援手,助他化解了这场迫在眉睫的朝堂危机。

喜欢东晋风华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东晋风华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