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134章 长亭韵长

东晋风华 第134章 长亭韵长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37:17

建康城的冬日清晨,寒意是浸入骨髓的湿冷,浓重的雾气如同巨大的灰色幔帐,将整座帝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与沉寂之中。车驾碾过覆着薄霜的青石板路,发出的声响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敲打着这座繁华之城尚未苏醒的梦魇。

行至城南一处视野稍显开阔的街口,道旁一座挂着“望北”牌匾的二层酒肆悄然打破了周围的寂静。其二楼临街的雅座,雕花窗棂早已被支开,与周遭紧闭的门窗形成鲜明对比。凭栏而立一人,正是桓婧。她未如寻常闺秀般戴着遮蔽容颜的帷帽,一身火红色狐裘滚边的精悍骑射装束,勾勒出挺拔矫健的身姿,明艳大方的脸庞在晦暗的晨光中如同明珠般醒目,顾盼间自带一股寻常女子没有的飒爽英气。

她手中把玩着一支温润的白玉短笛,目光追随着渐行渐近的车队和那面醒目的“陆”字旌节。待车驾将至楼下,她唇角扬起一抹明朗的笑意,将玉笛横在唇边。下一刻,清越激昂、带着金石之音的《从军行》曲调破空而起,精准地穿透薄雾,清晰地送入车队每一个人的耳中。笛声高亢处如金戈铁马冲击敌阵,低回时似夜宿荒野望月思乡,一股慷慨壮烈、欲建功于万里之外的豪情在凛冽的空气中激荡,却又巧妙地控制在恰到好处的音量,既表达了心意,又不失豪门贵女的矜持与仪度,未曾惊扰四邻,只为特定的人奏响。

一曲既终,余音似仍在寒雾中袅袅不绝。桓婧放下玉笛,双手撑在栏杆上,朗声开口,声音清晰明亮却不刺耳,带着她特有的爽利:“陆太守!此一曲,权当为你这北上之行壮壮声色!北地风寒,不同建康,记得多加餐饭,养好力气!” 她话语微顿,巧妙地避开了所有可能敏感的打杀之言,转而笑道:“他日若东海有甚稀罕海产,巨蛤也好,奇鱼也罢,别忘了往建康送些,让咱们这些困在城里的人也跟着尝尝鲜,开开眼界!” 言语间不见小儿女的愁绪,只有对远方风物的好奇与一份洒脱的关切,既全了身份,又真切地表达了送别之意。

陆昶于车中闻得笛声,已是动容,再听其言,不由莞尔。他示意车驾稍缓,亲自推开车窗,探出大半身子,对着楼上那团火焰般明亮的身影郑重拱手,脸上带着难得一见的、轻松而真诚的笑意:“桓姑娘笛技超绝,一曲《从军行》,豪情干云,胜似千言万语!昶在此谢过!佳肴之约,昶记下了,若有所获,定不忘相寄。建康风物依旧,望姑娘亦珍重!”

桓婧见他回应,笑得更加灿烂,亦抱拳回礼,动作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目光炯炯有神,直至车队重新启动,缓缓驶过酒楼下,她才收回目光,那道红色的身影悄然隐入窗后,唯有那激昂的笛韵,似乎还萦绕在清冷的空气里,为这寒冷的早晨增添了一抹亮色与暖意。

车行不久,地势渐高,前方已是城外十里长亭。此处视野更为开阔,远山如黛,枯草覆霜。然而平日略显荒僻的长亭,此刻景象却大不相同。十数名身着琅琊王氏特有深青色制服、训练有素、眼神锐利的健仆早已悄然散开,将长亭内外把守得肃静无声,闲杂人等皆被礼貌而坚定地隔在远处,不得靠近。一种无形的、属于顶级高门的威压笼罩着这片送别之地。

亭中,一袭极为夺目的绯色织金锦裙、外罩雪白无瑕的狐裘大氅的王璎,竟赫然立于亭心,而非坐在温暖的马车之中!她云鬓梳得一丝不苟,斜插一支赤金衔珠展翅凤钗,步摇轻颤,妆容明丽照人,精心描绘的眉眼间带着毫不掩饰的炽热与期待。在这灰蒙蒙、万物凋敝的冬日清晨,她这一身打扮如同一团灼灼燃烧的、不惜对抗整个寒冬的火焰,耀眼、大胆,近乎跋扈地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也明白无误地宣告着她的存在。

她身边随从并不多,只两名眉目清秀的贴身侍女,一人捧着鎏金手炉,一人捧着丝帕,低眉顺眼侍立身后,愈发衬得她姿容绝世,光彩照人。见到陆昶的车驾旌节近前,王璎非但没有丝毫回避之意,反而主动盈盈迈出亭外几步,俏生生立于冰凉的道旁,目光灼灼,如影随形,直直地看向陆昶的车窗,那眼神中的炙热与热情,几乎要穿透车窗,将车内的人点燃。

车驾不得不再次停下。此番阵仗,已非桓婧那般可于车中致意便能应付。

陆昶推门下车,寒风瞬间裹挟了他。他快步上前,来到王璎面前,神色间略显意外,但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了然。他拱手为礼,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不容错辨的关切:“王娘子何以亲自在此风口站立?天寒地冻,霜重风急,莫要为了送行,反而受了风寒,那便是昶的罪过了。” 他想起此前她甘冒奇险、以断玦示警“离间”之计的情分,那份聪明与胆识,那份虽出自复杂动机却终究于己有恩的举动,让他心中不由一软,无法冷面相对。

王璎看着他,眼波流转,潋滟生辉,她微微扬起线条优美的下巴,语气娇嗔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持,甚至带着几分大小姐的任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既到了这长亭,岂有不亲自送一送的道理?莫非陆太守不欢迎璎儿相送?还是觉得璎儿不配在此地为你送行?” 她话语直接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目光大胆而专注,仿佛完全忘了周遭还有众多家仆侍女的眼睛,也全然不顾这可能带来的风言风语。

陆昶知她性情如此,且念及旧情,无奈一笑,语气愈发缓和:“岂敢。娘子说笑了。娘子金枝玉叶,能亲至这荒郊长亭,昶已是惶恐,何来不欢迎之理?只是着实担心娘子玉体。”

听他语气软化,王璎眼中笑意更盛,如同得了蜜糖的孩子,那份得意与欢喜几乎要满溢出来。她不再多言,转身从侍女手中取过那个早已备好的紫檀木长条锦盒,盒身描金绘彩,一看便知价值不菲。她双手捧至陆昶面前,动作间带着一种郑重的仪式感。

“此去东海,山高路远,凶险未知。璎儿思来想去,寻常之物不足以表心意,亦于你无益。”她声音清脆,却掷地有声,“此乃求访许久方得的前朝名匠遗作,七尺青锋,名曰‘雁荡’!” 她念出这个名字时,刻意加重了语气,目光紧紧盯着陆昶,“愿以此剑赠太守,助你此行,劈波斩浪,扫清一切阻碍,荡平所有奸邪!” 她话语铿锵,竟带着几分不让须眉的决绝豪气,那“雁荡”之名,更是意有所指,与她此前警示“离间”的举动隐隐呼应。

陆昶目光落在那华贵的锦盒上,又看向王璎那双燃烧着炽热情感与期待的眼眸,那里面有关切,有倾慕,有投资未来的狡黠,或许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察觉的、属于少女的真挚。他略一沉吟,此剑寓意深远,且她的情谊已至此,于公于私,都无法再推拒。

他终是郑重伸出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锦盒,仿佛接下的不仅是一把剑,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与承诺。“多谢娘子厚意!此剑之名,深得我心。破障前行,雁荡四方,正合我意,亦合当下之需。”他抬头,目光坚定地回视王璎,“昶,定不负此剑之名,亦不忘娘子今日赠剑之情。”

见他终于收下,且言语如此肯定,王璎脸上骤然绽放出明媚灿烂、足以驱散冬日阴霾的笑容,如同冰天雪地里骤然盛放的红梅,耀眼夺目,热烈逼人。她心满意足,也不再纠缠,后退半步,盈盈一礼,姿态优雅无比,瞬间又变回了那个礼仪周全的琅琊贵女:“宝剑赠英雄,正得其主。如此,璎儿便不远送了。望太守……此去一路顺遂,珍重万千。” 最后四字,她说得极轻极柔,几乎呢喃,却似揉碎了万般心绪,包含了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最朴素的叮咛。

陆昶颔首,手持盛剑的锦盒,转身稳步登车。他能感受到背后那道灼热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自己。车队再次启动,缓缓绕过长亭。王璎一直站在原地,目送着车队远去,直至变成一行模糊的黑点,最终彻底消失在前方道路的拐弯处,那抹绯红夺目的身影依旧在长亭外的寒风中伫立了许久,才微微侧首,在一众仆役的簇拥下,姿态优雅却难掩一丝落寞地登上了自家那辆华丽非凡的马车。

而就在车队即将驶入前方城门洞的阴影,彻底离开建康地界的前一刻,陆昶端坐车中,目光无意间扫过城墙根下。那里,一辆不起眼的、没有任何标识的青篷马车像怕冷似的紧紧贴着墙根,车窗的帘子在他目光扫过的一瞬间急速落下,窗帘剧烈晃动了一下,仿佛有人一直透过缝隙在暗中紧紧注视着,挣扎着,却最终还是没有勇气露面,只留下那仓惶落下的帘幕,诉说着无言的注视与复杂难言的心绪。

陆昶心中了然那可能是谁,想起那双总是含着忧虑与隐秘的眼睛,他只能在心中默然一叹,收回目光,将所有思绪压下,重新专注于前方漫漫长路。

车轮滚滚,碾过最后的界碑,终于彻底驶出了建康城高大的城门,将那座庞大、繁华、复杂、令人爱恨交织的帝都彻底抛在身后。冰冷的空气仿佛瞬间变得凛冽而开阔,带着北方原野特有的粗粝气息。三位身份、性情、心思迥异的女子,在这寒冷的离别清晨,以三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留下了各自的印记:桓婧的爽朗大气与别出心裁,王璎的热烈大胆与深情厚礼,还有那未曾露面却必然存在的、隐秘而执着的注视。这些情感的交织,如同建康城本身一样,复杂难解,却又真实地成为了陆昶北上之行的一部分,被车轮裹挟着,一同滚向那扑朔迷离、等待着他去征服和经营的——东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