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91章 络绎不绝说客临

东晋风华 第91章 络绎不绝说客临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37:17

官驿的庭院相较于王府豪宅,自是简朴许多,但此刻却仿佛成了建康城内一个小小的权力漩涡中心。自那日尚书省问对后,陆昶下榻之处便一改往日的清静,变得门庭若市。

第一波前来探访的,是些品阶不算太高、但与各大门阀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他们带着和煦的笑容,言语间极尽恭维,称赞陆昶年少有为,乃国之栋梁。谈话间,总会“不经意”地提及某位宰辅对其十分欣赏,或某个显赫家族愿为其在朝中“略尽绵薄之力”,隐晦地传递出招揽之意。陆昶皆客客气气地接待,认真倾听,然后以“昶资历浅薄,全赖大司马提携与朝廷洪福,实不敢当诸位谬赞,今后之事还需听从朝廷与大司马安排”等语,将那些柔软的触手轻轻推开。

紧接着,更具分量的人物登场了。一位自称与太原王氏旁支有亲的中年文士,被引至客堂。他并未过多寒暄,而是直接切入主题,言道:“陆参军深得桓公信重,又立此不世奇功,前程不可限量。然则,功高亦需根基。桓公远在洛阳,于这建康城中,若无强援,恐难长久。若参军有意,王家愿以‘中正’之职相待,他日位列台阁,亦非难事。王家枝叶繁茂,互为奥援,岂不胜于孤悬北地,受人猜忌?” 此言已近乎**的利诱。陆昶面色平静,起身为其斟茶,缓声道:“先生厚爱,昶感佩于心。然北伐大业未竟,中原百姓犹在水火,昶若此时弃军从政,于私是为不义,于公是为不忠。且大司马于昶有知遇之恩,岂可轻背?此事,万难从命。” 态度谦恭,拒绝却斩钉截铁。

那文士面色微变,似乎未料到陆昶如此干脆,干笑两声,又勉强说了几句“参军忠义可嘉,还望三思”的话,便悻悻离去。

午后,一位身着内侍服饰、却气质阴柔的中年人在护卫陪同下悄然到访。他并未表明具体身份,但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宫中的气息。他先是代“某位贵人”表达了对北伐将士的慰问,随即话锋一转,声音压低:“陛下虽居深宫,却时时挂念北地将士。然则,这朝廷终究非一人之朝廷。桓公…嗯,功勋卓着,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陛下身边,亦需真正忠谨纯臣,以为股肱。参军年轻有为,若能体察圣意,一心王事,陛下必不吝厚赏,又何须始终寄人篱下?” 这是试图以皇室的名义进行拉拢,暗示陆昶可以脱离桓温,直接效忠皇帝。陆昶心中凛然,知道这水更深,更是恭敬回道:“陛下天恩,昶与西府将士皆感激涕零。昶乃军人,唯知奉命行事,尽忠职守。无论是大司马还是朝廷陛下,所命皆为国事,昶不敢有丝毫懈怠,亦不敢有非分之想。” 滴水不漏,将对方的话语轻易化解。

傍晚时分,族叔陆明义竟也寻到了官驿。他比上次见面更加热络,几乎带着谄媚,一进门便大声道:“好侄儿!真是为我陆家光耀门楣了!如今你可是名动建康的人物!” 他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家族如今如何以他为荣,然后压低声音,痛心疾首道:“侄儿啊,你如今虽得桓公重用,但终究是外人。朝廷这边,王、谢几家才是根基所在!听叔一句劝,趁此机会,与朝廷重臣多多亲近,哪怕…哪怕应下王家些许好意,也是为家族留条后路啊!岂不闻‘狡兔三窟’?万一桓公那边…唉,你也要为自己和家族想想!” 言语间充满了市侩的算计和对未来的担忧。陆昶看着这位族叔,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无奈,也有一丝悲哀。他耐着性子道:“叔父好意,昶心领了。然昶行事,但求问心无愧,忠于国事。家族兴衰,系于国运,非昶一己之私交可定。此事,我自有分寸。”

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访客,陆昶独坐灯下,揉了揉眉心。这些说客,或利诱,或威逼,或动之以情,目的却都只有一个:将他从桓温的阵营中剥离,或至少埋下猜疑的种子。

然而,令他未曾料到的是,翌日上午,一位特殊的访客不请自来。

**散骑侍郎王坦之**,穿着一身崭新的官袍,脸上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略显浮夸的笑容,出现在了官驿门口。

“陆参军,别来无恙啊?”王坦之迈步而入,目光在并不宽敞的客堂内扫过,语气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亲切”,“昨日宫中事务繁忙,未及亲自来迎,还望参军勿怪。”

陆昶起身相迎,神色如常:“王侍郎言重了。侍郎新晋显职,公务繁忙,昶岂敢劳烦。”

“诶,你我同期定品,何必如此客气。”王坦之自顾自坐下,仿佛主人般挥了挥手,“说起来,真是世事难料。当日堂上论辩,犹在眼前,转眼间,参军已立下赫赫战功,名动天下;而坦之我呢,蒙陛下不弃,也得了个侍奉禁中的差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他话语间看似自谦,实则充满了炫耀之意,尤其强调“侍奉禁中”四字。

陆昶淡淡一笑:“各有缘法,皆为朝廷效力。恭喜侍郎了。”

王坦之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故作关切道:“陆参军,你如今虽风光,但身处漩涡中心,恐也不易吧?桓公那边…自然是倚重你的。但这建康城中,人心叵测。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侍郎但说无妨。”

“我听闻,昨日有些不相干的人来寻过参军?许了些不着边际的承诺?”王坦之摇摇头,一副“我为你着想”的模样,“参军可要小心了。那些人,无非是想利用你对付桓公,或是想从你这里套取西府的虚实。你年纪轻,立了大功,易招人嫉恨,可莫要被人当了枪使,最终损了与桓公的情分,那就得不偿失了。”

他这话看似提醒,实则阴险至极,既点了昨日说客之事,暗示陆昶已引起注意,又暗指桓温会因此心生芥蒂,挑拨离间的意图昭然若揭。

陆昶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多谢侍郎提点。昶愚钝,只知奉命行事,传达大司马之意,争取朝廷支持。至于其他,非我所虑,亦非我所敢闻。大司马知我,我亦知大司马,些许流言,不足挂齿。”

王坦之见他油盐不进,眼神冷了几分,笑容也淡了些:“呵呵,参军心中有数便好。也是,桓公待参军自然是极好的。哦,对了,”他仿佛刚想起什么,“听说桓公有意长期经营洛阳?甚至…有迁都之想?此举恐耗资巨大,且动摇国本啊。参军深受桓公信重,还望能多多劝谏,以国事为重,莫要…一意孤行才好。”

他终于图穷匕见,试图从陆昶这里打探甚至影响桓温的决策。

陆昶迎着他的目光,语气坚定却依旧客气:“侍郎,驻军洛阳乃是为巩固北伐成果,屏障江淮。一切军国大事,大司马自有决断,亦会奏报陛下与朝廷。昶人微言轻,唯有恪尽职守,不敢妄议。至于迁都之说,更是虚无缥缈,恐是宵小散布谣言,乱我军心民心,侍郎明鉴,切莫轻信。”

一连串的软钉子,让王坦之脸上的笑容终于彻底挂不住了。他冷哼一声,站起身:“既如此,那便好。望参军好自为之,莫要辜负了…朝廷的期望。” 他将“朝廷”二字咬得略重,拂袖而去。

送走这位不速之客,陆昶站在廊下,看着王坦之离去的背影,目光微沉。

这建康城的水,果然又深又浑。明的暗的,软的硬的,都已接踵而来。而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这一切。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