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87章 功过谁评

东晋风华 第87章 功过谁评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37:17

洛阳城经过数日的整顿,虽远未恢复往昔繁华,但街市已初步清理,商铺试探性地开张,粥棚前排队领食的百姓脸上也少了些菜色,多了些生气。西府大军驻扎于城内城外,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逐渐赢得了这座饱经创伤的古都一丝脆弱的信任。

这一日,都督府衙署(暂设于原洛阳官署)前广场,旌旗招展,甲士肃立。桓温将在此大会诸将,论功行赏,以彰北伐首战之功,激励军心。

桓温高踞上首,文武分列两侧。郗超、陆昶等参军文吏立于文官序列前列,而邓遐、周楚等一众骁将则顶盔贯甲,肃立武官班中,人人脸上都带着胜利后的振奋与对封赏的期待。

桓温目光扫过麾下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脸上难得地露出畅快的笑容。他首先拿起一份厚厚的功劳簿,声音洪亮地开始宣读:

“先锋邓遐,勇冠三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连破贼营,更于洛阳城下阵斩逆酋姚襄,居功至伟!擢升为建武将军,赏金千两,锦缎五百匹,增邑八百户!”

邓遐大步出列,单膝跪地,声如洪钟:“末将谢大司马厚赏!愿为大司马效死!”声震屋瓦,豪气干云。众将皆投以钦佩的目光,此赏无人不服。

桓温继续宣读,周楚奇袭黑风峪、率先登城打开突破口,功绩卓着,擢升为厉锋将军,厚赏。其余各级将领,依战功大小,或升迁,或赏赐金银布帛,皆有封赏。广场上谢恩之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最后,桓温的目光落在了文官序列中的陆昶身上。

“行参军、领中兵校尉,陆昶!”

“末将在!”陆昶出列,躬身行礼。他依旧是一身戎装,但因未及冠,发束玉簪,在一群或虬髯或威猛的将领中,显得格外年轻,甚至有些文弱。然而,无人敢因外貌而小觑他。

桓温看着他,眼中赞赏之色毫不掩饰:“陆昶虽年少,然自入府以来,屡献奇策。此次北伐,于军前参赞,所献分割围困、攻心疲敌、奇袭破城之策,皆切中要害,乃克复洛阳之关键!于战后,总揽后勤调度、清点府库、安置降卒、赈济百姓诸事,皆处置得宜,条理分明,使大军无后顾之忧,使洛阳迅速安堵!功在谋略,功在协调,功在抚民!综其功绩,擢升为**西府主簿,仍领中兵校尉,参赞军事如故**!赏金五百两,帛三百匹!”

“西府主簿”!此职虽品级未必极高,但却是桓温幕府中极其核心的职位,掌机要文书,参与机密,地位超然,远非寻常参军可比。桓温以此职相授,无疑是将陆昶真正视为了心腹智囊,其信任与倚重,可见一斑。

众将闻言,虽略感惊讶,但细想陆昶在此战前后展现出的惊人能力与贡献,却也觉得实至名归。许多原本或许因其年龄和升迁过快而心存疑虑者,此刻也大多心服口服。陆昶在西府军中的声望,至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末将,谢大司马栽培!定当竭尽所能,以报知遇之恩!”陆昶深深一揖,语气沉稳,不见丝毫骄矜。这份沉稳,更让桓温与郗超暗自点头。

封赏已毕,全军欢腾。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次日,一队风尘仆仆的天使(天子使者),携带着建康朝廷的诏书,抵达了洛阳。

迎接仪式依礼进行。桓温率众将吏跪接诏书。天使展开黄绢,朗声宣读。诏书开头,照例是对桓温及西府将士“克复旧都、劳苦功高”的褒奖之词,语句华丽,却透着一股公式化的空洞。

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让广场上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

诏书中所提及的具体封赏,相较于桓温内部的擢升,显得格外“谨慎”甚至“吝啬”。对桓温本人,只是增加了些虚衔和食邑;对邓遐、周楚等血战之功臣,封赏轻描淡写;至于陆昶等参军文吏,更是几乎一语带过,毫无实质表示。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草草提过封赏之后,诏书的话锋陡然一转,再次重提了那个敏感的话题:

“……然,洛阳新复,残破不堪,胡虏窥伺于外,人心未附于内,非久居之地。卿当体谅朝廷艰虞,慎思迁都之议,勿使将士久曝于外,空耗国力。宜当妥善布防,早日振旅还镇,以安江东根本为重……”

字里行间,充满了猜忌与制约之意。刻意淡化赫赫战功,反而强调“迁都”旧事,隐含警示桓温不要借机坐大、威胁建康。最后那句“振旅还镇,以安江东根本为重”,更是几乎明示要求桓温交出兵权,返回他的荆州辖区。

天使宣读完毕,场上鸦雀无声。众将脸上原本的喜悦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愤懑与不平。他们浴血奋战收复失地,朝廷不仅不慷慨封赏,反而如此猜忌提防!

桓温面色平静,缓缓起身,接过那卷黄绸诏书,淡淡道:“臣,桓温,接旨。谢陛下隆恩。”

他的语气听不出丝毫情绪,但站在他身侧的郗超和陆昶,都清晰地看到,其握住诏书的手指,因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手背上青筋隐现。

天使完成任务,寒暄几句后便告辞离去。

桓温拿着那卷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诏书,转身步入大堂。郗超、陆昶等少数核心心腹默然跟随而入。

屏退左右后,桓温将诏书随手掷于案上,发出一声冷笑,打破了室内的沉寂。

“诸位,都看到了?”他的声音冰冷,带着一丝讥讽,“这便是朝廷的‘隆恩’!我辈将士浴血拼杀,收复故土,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拥兵自重的威胁!”

郗超神色凝重,缓缓道:“明公功高震主,朝廷猜忌,非一日之寒。此诏意在试探,更在敲打。迁都之议,不过是个由头。”

陆昶立于一旁,心中了然。北伐军事上的胜利固然辉煌,但政治上的博弈,从这一刻起,才真正进入了最凶险的阶段。建康朝廷绝不会允许桓温凭借光复洛阳的威望和实力,真正凌驾于皇权之上。接下来的,将是更为复杂的制衡、试探、甚至阴谋。

桓温目光扫过郗超和陆昶,眼神深邃:“景兴,与建康的这番‘交道’,恐怕要比战场上的厮杀,更为劳心费力了。”

第一阶段军事上的大胜,已然落幕。但功过谁评?并非取决于战场上的斩获,而是取决于接下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政治较量。新一轮的博弈,已然悄然开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