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6章 西府密议风雨来

东晋风华 第6章 西府密议风雨来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37:17

数日后,荆州,姑孰(今安徽当涂),征西大将军府邸。

姑孰城扼大江咽喉,西府军衙便如一头踞江而卧的巨兽,森严壁垒。黑石垒砌的高墙仿佛浸透了铁与血的气息,墙头刁斗森然,披甲执锐的卫士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周遭,冰冷的矛戟在冬末微弱的阳光下闪烁着幽光。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弥漫开来,连空气中都仿佛凝结着金戈铁马的寒意,压得人喘不过气。这里,是桓温的根基,是足以撼动江东半壁江山的权力核心。

议事厅内,炭火在巨大的紫铜兽炉中烧得正旺,发出噼啪轻响,竭力驱散着江南特有的湿冷寒气,却驱不散那股深入骨髓的、属于铁腕与权谋的冰冷。桓温踞坐于主位之上,身形魁梧如山岳,年约四旬,面容被岁月和杀伐刻下刚毅的线条,浓眉如两把出鞘的刀,斜飞入鬓。那双鹰隼般的眼眸,锐利得仿佛能穿透人心,顾盼之间,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生杀予夺的枭雄气概。此刻,他手中正把玩着一柄尺余长的短匕。匕首形制古朴,通体幽暗,唯有刃口一线寒芒流转,锐气逼人。他粗粝的指腹缓缓摩挲着冰冷的锋刃,动作轻柔仿佛在感受着这柄凶器每一次细微的脉动,又像是在掂量着千里之外建康城中那些跳梁小丑的分量。

下首首席,端坐着一位年约三旬的文士。此人面容清雅俊朗,三缕长髯修剪得一丝不苟,飘洒胸前,更衬得气质儒雅出尘。然而,那双沉静如深潭的眼眸深处,却闪烁着洞悉世情、算无遗策的深邃光芒。他正是桓温的头号心腹谋主,参军郗超,字景兴,因其美髯,军中亦呼“髯参军”。他手中捧着一卷刚刚由八百里加急送达、犹带风尘的密报,火漆封印已被揭开,帛书之上,正是琅琊王氏实权人物、司徒府长史王彪之自建康发来的急信。

“迁都洛阳,势在必行!”桓温的声音陡然响起,如同闷雷滚过议事厅,打破了炭火燃烧的宁静。那声音洪亮、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甚至不容置喙的决断力。“此乃凝聚人心、彰显朝廷决死之志、振奋天下忠义的不二法门!”他目光如电,扫过厅堂,仿佛穿透虚空,直刺建康城那些醉生梦死的衮衮诸公。“建康那帮蠹虫!只知守着他们的乌衣巷、秦淮河,守着那点坛坛罐罐,畏胡如虎,苟且偷安!一个个脑满肠肥,满口仁义道德,实则怯懦如鸡!王彪之……”桓温念出这个名字时,带着一丝明显的讥诮,“老成谋国?哼!清议堂上,竟也含糊其辞,首鼠两端?他琅琊王氏,难道也只想守着江东这偏安一隅的富贵窝不成?”话语间,那柄短匕在他手中翻转,明暗交错光影让寒芒更甚。

郗超神色平静无波,如同古井深潭。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密报帛书,动作从容不迫。“明公息怒。”他的声音清朗平和,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却又隐含锋芒,“王长史信中,虽言清议堂上对迁都之议争执不下,最终未有定论,然……”他微微一顿,手指精准地点在帛书中间一段,“其中详述一人言论,其见解之独到,言辞之犀利,颇为……耐人寻味。”

桓温浓眉一挑,手中旋转的短匕骤然一顿,那点寒星般的刃尖直指郗超:“哦?何人能让景兴如此评价?”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与浓厚的兴趣,如同猛兽发现了新的猎物,但旋即又被惯有的冷厉与审视所取代。

郗超将帛书推前少许,清晰念道:“此子名陆昶,吴郡人士,年方十五,确凿无疑的寒门白身。”他特意强调了“寒门白身”四字。“其论……非同凡响。避虚就实,直指要害。他言洛阳乃‘四战之地’,四面受敌,胡骑纵横,氐秦坐大于西,慕容虎视于北;更言‘无粮必亡’!纵使迁都,亦不过悬孤城于虎口,徒耗国力民脂,一旦粮道被断,数十万军民不战自溃,实乃取死之道!”郗超复述着,语速平稳,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反观建康,虽处江左,然有长江天堑为屏,三吴富庶为基,漕运便捷为脉,乃真正‘根基所在’,‘粮秣所系’。孙子有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根基未固,贸然深入险地,纵有忠勇之心,亦难为无米之炊!”

他略作停顿,观察着桓温的反应,继续道:“更甚者,此子并非空谈,竟提出‘固本培元,积蓄国力,待时而动’之策,具体列出四法:清田亩以增赋税,抑兼并以安民心;修水利以通漕运,防涝旱以保丰产;选良将,精士卒,汰冗弱以强军;联诸胡,分化瓦解,扰敌后以减北伐之压。条理之清晰,切中时弊之精准,绝非寻常纸上谈兵之辈可比。尤其最后,”郗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应对谢家女郎谢道韫关于‘千里粮道易遭轻骑袭扰’之刁难时,他所提‘以攻代守’之策——择险筑城为节点,步步为营护粮道;广布斥候料敌机先;最关键者,乃遣精锐之师深入敌境,攻其所必救,使其自顾不暇,无力袭扰!此策……深合兵家‘致人而不致于人’之精髓,气魄手段,狠辣果决!”

“哦?一个十五岁的……寒门小子?”桓温浓眉紧锁,重复着这个信息,手中短匕的刃尖在空气中虚划了一下,发出细微的破空声。他眼中那份讶异与兴趣再次升腾,但随即被更深的冷厉覆盖。“哼!说得倒有几分歪理!条分缕析,头头是道!然则——”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强烈的压迫感,“句句皆在阻我大计!什么‘固本培元’,什么‘待时而动’,什么‘无粮必亡’!不过是怯战畏缩、贪图安逸的托词!与建康那些只会夸夸其谈、误国误民的清谈名士,有何本质区别?!”他对建康清谈玄风的厌恶深入骨髓,此刻陆昶的务实之言,因其反对迁都,也被他归入了“怯懦”的范畴。

郗超闻言,嘴角却勾起一丝淡然的微笑,他轻轻捻动胸前长髯,从容道:“明公此言,请恕景兴不敢苟同。”他迎着桓温骤然锐利的目光,声音依旧平稳,“观此子言论,字字句句,务实冷峻,鞭辟入里。其剖析洛阳形势,如老吏断狱;其论粮秣根本,如大贾算筹;其‘固本’四策,直指江东积弊沉疴,皆切中肯綮,非深谙时务者不能道。尤其那‘以攻代守’之论……”郗超加重了语气,“锋芒毕露,进取之意昭然!此乃以攻为守,以战求安的铁血手段!其气魄之雄,手段之狠,绝非怯懦畏战之人所能构想、敢于宣之于口!此子骨子里,怕是有几分……狼性。”他用了一个极其精准又略带玩味的词。

“谢道韫?”桓温捕捉到这个名字,目光微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坚硬的紫檀木案几,发出笃笃的轻响,“谢安石那个以才名着称的侄女?她也掺和进来了?还有谢安石……”桓温的眼神变得深邃难测,“王彪之信中言,此子竟得谢安石当众赞许,称其论‘深得治大国若烹小鲜’之理?谢安石何等人物?眼高于顶,等闲之辈岂能入他法眼?更遑论公开回护一个寒门小子!”他眼中精光闪烁,如同鹰隼锁定了猎物背后的蛛丝马迹,迅速权衡着这层层关联背后隐藏的深意——谢家的态度?这少年与谢家的真实关系?这会不会是谢安布下的另一枚棋子?

“正是如此。”郗超颔首,确认了桓温的疑问。“王彪之信中特意点明,此子虽出身寒微如草芥,然其言论先在东山雅集解《庄》时语惊四座,后于清议堂论国策时力压群伦,锋芒毕露,已引得建康瞩目。更得谢安石公开赞誉,引为‘治大国’之才,回护之意明显。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郗超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探究,“据密报所言,此子所居竹篱小院门楣之上,竟题有‘醉揽山河笑青史’七字狂言!其志……不小啊。”“醉揽山河笑青史?”桓温低声重复了一遍,每一个字都咬得清晰。他嘴角忽然咧开一个笑容,那笑容里混杂着冰冷的审视、玩味的兴味,还有一丝被这狂妄激起的、属于霸主的征服欲。“好大的口气!小小年纪,出身微寒,竟敢放言醉揽山河,笑傲青史?狂!狂得有趣!狂得……不知死活!”他眼中那份兴趣愈发浓厚,如同发现了一块棱角分明、内含锋芒的顽石。“景兴,依你之见,此子……究竟是何成色?”他将问题抛给了自己最信任的谋主。

郗超沉吟片刻,目光投向炭火跃动的光芒,仿佛在梳理着所有信息。他缓缓开口,字斟句酌:“此子,如一块深埋泥淖的璞玉浑金。其材质……上佳。”他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才具见识,远超其龄,近乎妖异。尤擅洞察要害,于纷繁表象中直指核心,如庖丁解牛,精准犀利。其言论,务实敢言,毫无清谈浮华之气,确有几分……实干之才的雏形。假以时日,稍加雕琢历练,未必不能成为栋梁之器。”

“然……”郗超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冰水浇下,“其致命弱点,亦如明公所见——锋芒太盛,过刚易折!根基太浅,如无根浮萍!其‘固本’之论,虽有其理,却与明公当前‘挟迁都之势,行雷霆之举,彻底掌控朝廷’的大计南辕北辙!此为其一。其二,其言已深深触怒建康城中欲借明公威势、图谋己利的某些人,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郗超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直视桓温,“王彪之此信,名为向明公‘如实’通报清议情形,实则包藏祸心,乃借刀杀人之计!信中巨细靡遗地抄录陆昶反对迁都、力主困守江东、甚至暗指明公‘浪战’、‘舍本逐末’的言论,更刻意点明其得谢安回护,暗示其言或代表江东门阀‘心声’……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明公何等身份?若因此等寒门小辈几句逆耳之言便勃然大怒,兴师问罪,岂非显得气量狭小,容不得异见?正中王彪之下怀,为其火中取栗,更徒惹天下人非议,令亲者痛仇者快!此乃下下之策,智者不为也。”

桓温静静地听着,脸上戾气翻涌,眼中寒芒闪烁。当郗超说到“借刀杀人”、“下下之策”时,他先是一怔,随即眼中戾气如同潮水般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点醒后的恍然与冰冷的怒意。片刻的死寂后,桓温猛地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大笑:“哈哈哈哈!好!好一个‘借刀’!好一个‘落了下乘’!景兴啊景兴,真乃吾之子房也!洞若观火,明见万里!”笑声在空旷而肃杀的议事厅内回荡,震得梁上微尘簌簌而落,连炭火都仿佛为之一窒。

笑声戛然而止。桓温霍然起身,大步走到厅堂中央悬挂的那幅巨大的牛皮舆图前。他的背影如山岳般厚重,又似即将扑击的猛虎,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他背对着郗超,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洛阳的位置,声音低沉而充满了一种不容置疑的铁血意志,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金铁交鸣的回响:

“迁都洛阳!此议已决,绝无更改!此非仅为光复故都、奉迎梓宫的虚名!更关乎军心士气之凝聚,关乎朝廷能否彻底摆脱建康门阀那盘根错节、掣肘掣肘的泥潭!关乎我桓温,能否真正号令天下,掌控这北伐大业,完成克复神州的不世之功!”他猛地转身,目光如两道实质的闪电劈向郗超,也劈向那无形的阻碍。“陆昶小儿之言,看似有理,实则格局太小!只见江东一隅之安稳,未见天下崩裂之大势!困守?待时?笑话!那北方的胡虏,那氐秦苻坚、鲜卑慕容恪辈,会给你我‘待时’的机会吗?待其扫平内乱,整合诸胡,羽翼丰满,铁骑南下之时,区区长江天堑,能挡得住那滔天洪水吗?届时,江东危矣!晋祚倾覆,只在旦夕之间!此等迂阔之论,误国误民!”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那磅礴的枭雄之气稍稍内敛,但眼中的算计却更加幽深:“不过,景兴所言极是。此子……”桓温的目光投向虚空,仿佛看到了建康城中那个倔强的少年身影,“杀之,无益。徒惹一身腥臊,反显得老夫心胸狭隘,连一个乳臭未干的寒门小子都容不下。非但无益,反有大害。”他嘴角勾起一丝枭雄特有的、冷酷而精明的弧度,“况且……此子既有如此才具,又偏偏得了谢安石的‘看重’……若能……寻机收为己用,假我西府之威,稍加打磨,未必不能成为刺向建康门阀的一柄利刃?纵使其冥顽不灵,难以驯服……”桓温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玩味,“留其在建康,以其寒门之身、狂悖之言、显露之才,与王氏、谢氏乃至其他门阀周旋、碰撞、撕咬……搅动那潭死水,让其不得安宁,于我西府,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让那些蠹虫们多一个需要费神对付的目标,总好过让他们齐心协力对付老夫!”这是一步闲棋,也是一步毒棋。

郗超深深一揖,脸上露出心领神会的微笑:“明公英明!洞悉全局,思虑深远。眼下当务之急,仍是全力促成迁都之议,借大义名分,行雷霆手段。王彪之既送来这把‘借’来的‘刀’,我们不妨……暂且留着。只是,”郗超眼中精光一闪,如同黑暗中亮起的烛火,“此子既已身不由己卷入这滔天漩涡,明公确需对其稍加留意。他门楣上那句‘醉揽山河笑青史’的狂言,其出处为何?是少年意气,还是别有所指?他与谢家,尤其与那谢道韫之间,仅止于清议堂上的机锋问答,还是另有隐情?这些看似微末的细节,或许……能成为日后撬动局面的支点,另有文章可做。”他暗示着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做文章,无论是离间、构陷,还是作为未来接触的把柄。

桓温走回主位,重新拿起那柄寒意森森的短匕。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心中的杀伐之意更加凝练。短匕的寒光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冷峻脸庞,也映出他眼中深不见底的权谋。“此事……”他手指屈起,轻轻一弹那锐利无匹的锋刃。

“铮——!”

一声清越悠长、带着金铁杀伐之音的嗡鸣骤然响起,在寂静的议事厅内回荡不绝,仿佛一道无形的剑气割裂了空气,也割裂了所有的犹豫。

“交由你去办。”桓温的声音如同淬火的刀锋,冰冷而坚决。“建康那边,传令给‘影子’,盯紧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与何人接触,有何异常,皆需密报!至于这个陆昶……”桓温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屋宇,跨越了浩荡长江,落在了建康城那座不起眼的竹篱小院上,带着一种主宰者审视棋子的冷漠与兴味,“先看看,这块棱角分明的石头,被投入建康那潭表面平静、内里早已腐臭的死水之后,到底能激起多大的浪花!是粉身碎骨,还是……掀起惊涛?”

他顿了顿,眼中的兴味瞬间被森寒刺骨的厉色取代,那是一种尸山血海中淬炼出的、对生命的绝对漠视:“不过,景兴你需牢记。若他真敢不知死活,挡了老夫的路……无论他是璞玉还是顽石,无论他背后站着谢安还是……”桓温没有说下去,只是将手中短匕的刃尖,轻轻点在面前那份王彪之密报上“陆昶”二字的位置。那未尽的冷哼,如同西府冬日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铁锈与血腥的气息,带着刺骨的、毫不掩饰的杀意,瞬间弥漫了整个厅堂。

郗超神色一凛,躬身应诺,姿态恭谨而肃然:“属下明白,定当谨记明公钧令!”他悄然退出这充满无形杀机的议事厅,心中已然如明镜般透彻桓温的全部意图:陆昶这颗棋子,暂时不动,保持其“搅局者”的活性,但必须将其牢牢掌控于股掌之间,置于最严密的监控之下。必要之时,他可被催化为刺向建康门阀的一枚淬毒利刃,或是一步扰乱对手布局、吸引火力的绝妙闲棋。而郗超自己,则需为这枚棋子的“可用”与“可控”,提前布下罗网。他快步走向自己的签押房,招来一名心腹亲随,低声而迅速地吩咐,语速快而清晰:

“……即刻密令建康‘丙三’组,目标:吴郡陆昶,居竹篱小院。优先级:甲上。事无巨细,十二时辰轮值,飞鸽密报!重点:其一,日常行止,接触人员,尤其与乌衣巷谢府、司徒府、王家别院之往来;其二,详查其门楣‘醉揽山河笑青史’题字之来源,是自题?他人所赠?其三,……”郗超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探究隐秘的锐利,“……尤其留意其身边,是否有方外之人踪迹?道观符箓、丹药异香、特殊集会……凡涉道门痕迹,无论巨细,即刻上报!不得延误!”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可能无意或刻意忽略的细节,将“道门”列入了重点调查范围。

而在遥远的建康城,森严的司徒府深处,陆昶正跟随着一名面无表情的属吏,行走在通往会稽王司马昱书房的幽深回廊之中。他对姑孰西府这场决定他命运走向的密议尚一无所知。回廊深邃,高大的石柱投下浓重的阴影,两侧墙壁上悬挂的宫灯散发出昏黄而摇曳的光,勉强驱散着角落的黑暗。脚下的青石板冰冷坚硬,每一步踏下,空旷的回音都在死寂的空气中回荡,仿佛敲打在紧绷的心弦上。越往里走,光线愈发昏暗,空气也愈发凝滞,弥漫着陈年木料、尘土与昂贵熏香混合的、令人窒息的沉郁气息。一种无形的、沉甸甸的压力,如同粘稠的沼泽,从四面八方悄然围拢过来,缠绕着他的四肢百骸。前方那扇紧闭的紫檀木门,仿佛巨兽之口,通往不可预知的命运。他不知道门后等待他的,是看似诱人实则致命的机遇,还是更深不可测、足以将他吞噬的漩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