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122章 朝廷初议

东晋风华 第122章 朝廷初议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7:18:00

谢安出任吏部尚书,并未如常人那般新官上任三把火,急于安插亲信或推行新政。他依旧保持着那份东山带来的从容气度,每日按时上朝、入值尚书台,处理公务井井有条,对待同僚温和有礼,仿佛只是一位恪尽职守的谦谦君子,而非手握铨选大权的朝廷重臣。

然而,朝堂之上的明眼人都能感觉到,一种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谢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原本倾向于王党或桓温的某些中间派官员,言行都谨慎了不少。

经过数日的熟悉与观察,谢安认为时机已至。这一日的常朝,议题进行过半,气氛略显沉闷。就在这时,谢安手持玉笏,从容不迫地出列,向御座上的皇帝微微躬身。

“陛下,臣有本奏。”他的声音清朗平和,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连看似闭目养神的司马昱,也微微掀开了眼皮。王坦之更是心中一凛,全神贯注。

“谢爱卿但奏无妨。”皇帝司马奕语气温和,带着期待。

谢安并未直接提及具体事务,而是目光扫过殿中群臣,缓声道:“臣近日检视各地奏报,梳理天下舆图,常夜不能寐,深以为忧。所忧者,非止一城一地之得失,乃是我大晋北疆之全局态势,已至危急存亡之秋也。”

他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安静下来,许多官员面露疑惑或思索之色。

谢安继续道,语气沉凝:“关中苻秦,自王猛为相,变法图强,秣马厉兵,其势日盛。今岁更是一举鲸吞凉州,尽得陇右河西之地,控弦之士恐已不下数十万,其兵锋之盛,已非昔日偏安一隅之胡虏可比。依臣浅见,其下一个目标,非东则南。东则与慕容燕国决雌雄,南则…觊觎我富庶江淮,其心叵测!”

他稍稍停顿,让这沉重的判断压入众人心中,随后话锋转向东方:“而幽燕慕容,虽国君有恙,然太宰慕容恪乃世之枭雄,威望素着,摄政以来,固本强兵,数十万铁骑枕戈待旦,与苻秦隔河对峙,看似平衡,实则如两虎相争,凶险异常。无论秦燕孰胜孰负,其胜者必士气大振,国力暴涨,届时携大胜之威南顾,我江东何以当之?”

最后,他的声音陡然提高,指向了关键所在:“然则,最令臣寝食难安者,非远在秦燕之强敌,而是近在咫尺之心腹大患——青徐二州!”

“青徐之地,北接燕赵,西连中原,南蔽江淮,乃我朝北方之门户,社稷之屏障!然自姚襄之乱后,政令不通,豪强并起,盗匪横行,几成化外之地!朝廷威信几近于无,百姓流离,田畴荒芜。如此要地,竟似无主荒原,门户洞开!”

他痛心疾首道:“试问,若苻秦铁骑南下,或是慕容鲜卑破秦之后西来,我青徐之地可能组织起像样抵抗?恐怕届时,非但不能为屏障,反会成为胡虏南下的跳板与粮仓!江淮若失,建康岂能独安?此非臣危言耸听,实乃迫在眉睫之危局!”

谢安一番话,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从天下大势说到具体隐患,将青徐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裸地揭示在朝堂之上。许多原本对北方局势懵懂或漠不关心的官员,此刻也不禁悚然动容,交头接耳,面露忧色。

皇帝司马奕也坐直了身体,眉头紧锁:“谢爱卿所言,确是老成谋国之见。如此说来,青徐之地,断不可再放任自流!必须即刻选派得力干臣,前往镇抚,整饬军政,恢复秩序,巩固边防!”

“陛下圣明!”谢安立刻接口,却依旧不提人选,而是进一步深化共识,“然则,抚定青徐,非寻常守土之吏所能为也。此人需兼有**威望以服豪强,胆略以御胡虏,机变以处复杂,更需对朝廷一片赤诚,纵千万人吾往矣之气概!** 否则,非但不能成功,反而可能激化矛盾,甚至…为他人作嫁衣裳。”

他最后一句意味深长,暗示了派去的人若能力不足或忠诚不够,可能反而会被地方势力吞没甚至利用,成为新的割据势力。

王彪之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谢安句句没提陆昶,却句句像是在为陆昶量身打造!他不能再沉默,立刻出列道:“陛下!谢尚书所言固然有理,然则青徐情况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选派之人,不仅需才干,更需稳重持重,深谙朝廷法度,绝非仅凭勇力或虚名者可胜任。臣以为,当选一老成持重、德高望重之臣,徐徐图之,方为上策。”他试图将人选标准引向“老成持重”,彻底排除陆昶的可能性。

立刻有王党官员附和:“王大人所言极是!青徐之弊,非一日之寒,操切不得!”

“需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所托非人,恐生大变!”

谢安并未直接反驳,只是淡淡一笑,对皇帝道:“陛下,王大人顾虑周全,老成之言。确是需慎之又慎。臣今日提出此议,并非急于定下人选,只是深感忧虑,愿与诸公共商应对之策,唤醒朝野对此危局之重视。具体人选,自当细细斟酌,务必选贤任能,以保万全。”

他这番以退为进,显得极为大度得体,既表明了立场,又避免了与王彪之的直接冲突,还将“选贤任能”的压力抛给了整个朝廷。

皇帝闻言,点头称是:“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青徐之事,确乃国之大事,不可不虑。谢爱卿既掌吏部,便多费心,留心访查堪当此任之贤才,日后廷议再定。”

“臣,领旨。”谢安躬身退下。

这场朝会,看似没有结果,实则谢安已成功地将“必须派能臣镇抚青徐”的议题正式摆上了台面,并巧妙地定义了“能臣”的标准,同时在皇帝和部分中立官员心中埋下了紧迫的种子,也试探出了王彪之派系坚决反对的态度。

退朝后,官员们三三两两议论着离去,话题都离不开北方局势与青徐难题。王彪之面色阴沉,快步离去,心中警铃大作,知道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谢安走在最后,步履从容,与几位同僚温和地交谈着,仿佛刚才那番石破天惊的言论并非出自他口。但他的目光深处,却是一片清明与笃定。

水温已试,波澜已起。下一步,便是要将那早已选定的人,推入这漩涡的中心了。他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喜欢东晋风华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东晋风华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