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晋风华 > 第117章 各方默契

东晋风华 第117章 各方默契

作者:冒泡的龙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07:18:00

陆昶自请卸职、交还兵权、获授虚衔并闭门谢客的消息,如同投入建康这潭深水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波澜却以一种奇异的速度迅速平复下去,最终化为各方势力心照不宣的诡异平静。一场看似要席卷一切的狂风暴雨,竟以当事人的主动退场而骤然消弭,这其中蕴含的政治默契与算计,耐人寻味。

**在乌衣巷王府,** 王彪之得知消息后,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继续提笔练字,笔下却愈发遒劲有力。他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甚至可说是正中下怀。**“算他识相。”** 他心中冷哂。陆昶的主动退避,完美地满足了他敲山震虎、削弱桓温羽翼的首要目标。一个失去信任、闲居建康的陆昶,已不足为虑。他的注意力很快便转向了朝堂上其他需要打压或拉拢的对象,至于陆昶是真心归隐还是以退为进,他并不十分在意——在绝对的实力和权势面前,个人的些许算计又能翻起什么浪花?王家与桓温的博弈,才是真正的棋局。

**在皇宫深处及会稽王府,** 司马昱等宗室重臣闻讯,则是暗暗松了一口气。**“桓温终究还是懂些分寸。”** 这是他们最直接的想法。陆昶的去职,被他们解读为桓温对朝廷的一种“服从”或“让步”,是迫于舆论压力下的“自纠”。这极大地缓解了他们对西府势力过度膨胀的焦虑。虽然忌惮桓温之心未减,但至少眼前这场由陆昶引发的风波可以告一段落,朝廷的颜面得以保全,他们也不需要立刻做出更激烈的反应。稳定,压倒一切。

**在洛阳大司马府,** 桓温对陆昶“识大体”的表现颇为受用。郗超的分析、桓懿的谗言、外界的流言,最终都需要一个出口。陆昶的主动请辞,无疑是最体面、代价最小的解决方式。既安抚了朝廷,回应了物议,又不动声色地解除了一个潜在的内部隐患,还全了他“体恤功臣”的名声。**“如此也好。”** 桓温将关于陆昶的文书搁置一旁,注意力重新回到了北伐的善后事宜以及如何进一步巩固自身权力之上。陆昶已成过去式,至少暂时是。

**而最志得意满的,莫过于桓懿。** 他听闻消息后,几乎要忍不住放声大笑。**“寒门竖子,终究难登大雅之堂!略施小计,便不堪一击!”** 他认定了这是自己的“功劳”,在叔父心中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他迫不及待地开始活动,试图接手或安排亲信去瓜分陆昶留下的权力空白,俨然已将自己视为西府未来的接班人。陆昶的“败退”,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权力欲。

**至于市井坊间,** 那些喧嚣一时的流言,也仿佛失去了源头活水,很快便随着新的话题(或许是某位名士的绯闻,或许是某地的祥瑞)的出现而迅速沉寂下去。百姓总是健忘的,英雄的崛起与陨落,不过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转眼即过。

就这样,在一种奇异的、各方都乐见其成的默契下,陆昶这个名字,仿佛突然从建康的权力核心圈中被抹去了。他不再是被热议的功臣,也不再是被攻讦的“奸佞”,他成了一个透明的、无足轻重的“散骑常侍”,一个偶尔被人提起时会带上一丝惋惜或不屑的过去式。

**然而,真正的棋手,从不会因一枚棋子的暂时隐退而停止对全局的谋划。** 王彪之们、司马昱们、乃至桓温,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暴风雨间歇的短暂宁静。晋廷与权臣、高门与寒士、中央与方镇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继续酝酿。

喜欢东晋风华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东晋风华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