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郭汾阳:我帮舅舅牵红线 > 第225章 厨易社

郭汾阳:我帮舅舅牵红线 第225章 厨易社

作者:果嘉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6:35:44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便已临近月底。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张云雷的眼睛已经看的清楚了,如今他已无需再佩戴墨镜,但仍需特别留意用眼健康。

清晨,太阳尚未升起,张云雷便早早地起了床。因为今天有一档重要的采访等待着他去完成。

b 市的秋日,阳光总是被一层淡淡的黄色所笼罩,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温暖的氛围之中。

在这片宁静的氛围中,青瓦白墙的小院宛如一颗明珠,悄然隐藏在浓密的树荫深处。

那扇小巧的院木门,铜环在岁月的磨砺下泛着温润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吱呀”一声,木门被轻轻推开,张云雷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面带清爽的笑容,步伐轻快地踏进院子,声音中透露出标志性的温和调子,高声喊道:“哈喽!”

院子里的石桌旁,主持人早已恭候多时。

听到张云雷的招呼声,他立刻站起身来,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同样响亮地回应道:“哈喽!”

两人隔着几步路对望,又不约而同地再道一声“哈喽”,像是默契的小互动。

主持人连忙抬手相让:“请坐,请坐”。

张云雷却脚步不停走到石桌旁,反倒摆起了主人家的姿态,笑着摆手:“请坐,请坐,就像欢迎回家一样”。

这反客为主的一句,让主持人忍不住笑出了声,连说了几声“你好,你好,请坐请坐”,氛围瞬间热络起来。

刚坐下,主持人便随口哼起了“桃叶尖上尖,柳叶儿遮满了天”,顺势问道:“第一次来这个院儿吧?经常来这儿吗?”

张云雷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答道:“hr这一带前些日子来过,这个季节挺好的,就是虫子有点多。”

他顿了顿,笑着畅想:“我在想冬天这儿肯定冷,你放心,冬天我可不来这儿,俩人穿羽绒服在这聊天不得疯了?冬天就得在屋里吃火锅才过瘾。”

主持人指着茶杯示意张云雷喝茶:“先喝点茶。”

张云雷拿起桌子上面的茶:“这是什么茶?”

“应该是绿茶”主持人喝了一口茶说道。

“花茶”张云雷闻了一下又细细的品尝了一番。

“茉莉花茶”在幕后的导演说。

“茉莉花茶”主持人

“对,因为我比较爱喝茉莉花茶”张云雷又喝了一口茶。

“我一般喝咖啡多啊”主持人

张云雷愣了一下,然后打趣道:“你可真讲究。”

说笑间,主持人拿出准备好的四个小问题,张云雷看着选项认真思索起来。

谈及性格,他坦诚道:“我挺纠结的,这两个选项都不是特别像我。

我属于跟熟的人能聊个没完,跟不熟的就不好意思说话的类型,算是混合体吧,要不然把选项放中间?

我实在不知道怎么选。”

说到组装家具,他笑着摇头:“我觉得我不会自己组装,但会先上手试试看,总得试试才知道。”

聊到组织聚餐选特色菜,张云雷果断选了“按当地口味吃”。

主持人好奇追问:“你是喜欢吃辣的吧?”

他立刻点头,语气带着几分雀跃:“特别喜欢!无辣不欢那种,我出门工作,无论到哪儿,十次有八次都吃火锅。”

主持人瞪大了眼睛:“是那种变态辣吗?”“对!”

张云雷说得干脆,

“上完辣锅我还得单独要一碗辣椒,再加点火锅底料,这样才够味。

我从小就爱吃辣,一直都是这样。”

话音刚落,他便迫不及待地提议:“咱们现在就去吃火锅吧!”

走进屋内,餐桌上整齐摆着十六道火锅菜,主持人笑着解释:“规则是只能选八道,估计是怕你吃太多,让你控制体重呢。”

张云雷闻言打趣:“合着是不让我多吃,帮你省钱呗?”

两人边选边聊,从生菜白菜里挑了更偏爱的一款,面对粉条和粉皮,张云雷直言:“我从小就不爱吃这些,这俩咱不选了。”

看到年糕和鱼豆腐,他毫不犹豫地指向鱼豆腐:“我不爱吃年糕这类年食,好多90后喜欢的东西我都不喜欢,我是不是挺不像90后的?”

被问到平时的爱好,张云雷眼神柔和下来:“就喜欢喝茶、听戏、听歌。

我妈妈爱听老歌,我听着听着就都会了。

小时候只有磁带,我们家全是磁带,我还赶上过空白磁带的年代。”

他笑着分享童年趣事:“那时候用空白磁带能偷懒呢!

早上师傅让背100遍报菜名,我提前录好,进屋一按循环播放,自己该干嘛干嘛,不过很快就被师傅发现了,磁带也被没收了,谁让我放的时间太长了呢?

小孩儿总觉得大人发现不了。”

选菜的节奏没被打断,福袋是张云雷的必选:“吃火锅肯定要点福袋,这不用犹豫。”

遇到两样都爱吃的菜品,他干脆地说:“这俩我都爱吃,咱之前不是没选那俩嘛,正好都补上。”

他格外偏爱土豆制品:

“我特别爱吃土豆片、土豆丝,土豆怎么做都好吃。”

冻豆腐、贡菜也一一被纳入选择,八道菜很快选齐,两人起身准备调调料。

调料台琳琅满目,张云雷看着整齐的调料架笑道:“这架子搞得挺隆重啊,布台布得真不错。”

他一边调一边念叨:“香油肯定得有,再来点蒜,醋和糖也不能少。”

主持人惊讶:“你还放糖啊?”

“对啊,我爱吃甜辣口的,就像辣条那味儿。”

他舀了两勺火锅汤倒进调料碗,“吃最辣的锅必须加汤,这样才爽。”

主持人打趣:“你这调的是一碗人生啊,酸甜苦辣都齐了。”

张云雷顺势提议:“我给你调一碗麻酱的吧?”

主持人欣然应允,他一边加韭菜花一边说:

“麻酱里得放点韭菜花点缀,好多店还会做造型,我可不会,凑活吃呗,总比没有强,做人得知足。”

被问到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知足,张云雷眼神沉静下来:“好像从小就这样。

我也挑食,但真饿的时候什么都吃,因为挨过饿,就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主持人追问:“现在想起来会心酸吗?”他摇摇头:“更多的是感谢那段经历,所以我的内心年龄可能有四五十岁了。”

主持人笑着说:“但你长相还是年轻的90后,典型的90后长相、70后内心。”

张云雷哈哈大笑,两人端着调料碗走向餐桌,准备开动。

“欢迎欢迎,就像到自己家一样,别客气啊!”

张云雷再次摆出主人姿态,主持人笑着回应:“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尝尝你调的料。”

张云雷提醒道:“你不吃辣,我这锅特别辣,你先尝尝看能不能接受。”

他解释道:“吃辣能开嗓子,不管是唱歌还是唱传统曲目,我都得吃特别辣的东西,高音才能上去。

每次录歌前,我都得吃点辣椒罐头,吃完再进棚。”

主持人打趣:“你真是热爱辣椒,太像重庆、成都或湖南人了,一点都不像天津人。”

张云雷笑着接话:“我可能更像四川人。”

聊起吃火锅的频率,张云雷说:“没有固定多久吃一次,想吃就吃,有时候不知道吃什么,就选火锅。”

他怀念道:“以前我跟郭麒麟总一起吃火锅,他也爱吃,现在我俩各忙各的,就很少聚着吃了。”

张云雷偏爱火锅的热闹:“火锅特别适合聚会,有锅气显得红火,炒菜凉了气氛就淡了,火锅能吃到半夜都行。

冬天在院里下雪天吃铜锅涮肉,那才叫爽呢。”

餐桌上的照片引起了主持人的注意,张云雷介绍:“这是我在家吃火锅,应该是大年三十,实在不知道吃什么就吃火锅了。

这个是我第一次以歌手身份参加音乐节,唱完下台后,我就告诉自己,张云雷,你要好好唱歌,不能玩儿票,得对得起自己。”

主持人赞叹:“从相声跨界唱歌,跨度挺大的,好多人觉得相声演员唱歌会带传统味儿,但你唱歌吐字特别清楚,听着很舒服。”

张云雷点头:“唱传统的东西对吐字要求高,拿张纸唱都不能让纸湿,这骗不了人。

喊嗓子也一样,不喊嗓子,高腔高音都得躲着,喊完上台感觉就不一样。”

谈及录制《探清水河》,

他说:“发完《毓贞》后,我没想过要录《探清水河》,之前网上都是现场演出的版本。

后来觉得,录了那么多歌,为什么不自己做一版《探清水河》呢?

就找了刘卓老师,我说这首歌意义不一样,一定要免费发。”

张云雷被问到是否想一直专注唱歌,他坚定地说:“相声和唱歌都要兼顾,左手右手的关系。

不用刻意切换,唱歌时就好好唱歌,穿大褂说相声时就好好说相声,大褂一穿,感觉就来了。

而且说相声是叙述故事,我唱歌也喜欢唱故事,好多人翻唱《探清水河》,但我唱的是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提到《误以为你以为》,感慨道:“这首歌让人觉得你不肯认输。”

张云雷眼神坚定:“我不认输,路是自己走的,不能怪命。

人家努力了就有收获,自己不努力,怎么能怪命不好?

人总得经历一些东西,我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

这份成熟,他认为和年龄、南京的经历都有关系:“那次之后,好多人说我脱胎换骨,重新学走路。

以前遇到事儿可能会爆发,现在会照顾每个人的心情,怕他们不开心。”

他分享曾经的敏感:“有一次采访,主持人面无表情,我就琢磨他是不是不喜欢我,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他了。还总把别人的话无限放大,折磨自己,那段时间特别爱说对不起,身边人都问我‘你又怎么了’,其实我没做错什么,就是怕别人生气。后来大家告诉我,不要总说对不起,这样反而不值钱了。”

聊到即将到来的人生首场大型演唱会,张云雷坦言:“不会紧张了,有音乐节的经历打底,现在更多的是兴奋。”

他笑着回忆:“一开始觉得唱歌简单,唱戏都能会,唱歌只要不走调就行。

但进了录音棚才知道,录音棚会放大所有缺点,当时录完我都觉得自己‘啥也不是’。”

说着,他即兴哼起了《悠悠岁月》《青青河边草》等老歌,旋律熟悉,歌词记得真切,被主持人笑称为“中华小曲库”。

主持人满心期待:“到时候去看你的演唱会,一定带荧光棒、大麦,再给你带火锅!”

张云雷笑着应允:“南京见!”话音刚落。

他随口哼起了熟悉的调子:“桃叶尖上尖,柳叶儿遮满了天,在其位这个明阿公,细听我来言呐,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蓝靛厂啊,蓝靛厂火器营有一个宋老三。”

天色渐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民宿里弥漫着火锅的热气,雾气腾腾,仿佛给整个空间蒙上了一层薄纱。火锅里的食材在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与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在这充满烟火气的环境中,人们的初心也被唤醒,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格外真挚和动人。

吃完火锅后,张云雷与导演、主持人等一一告别,然后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好了,您就不用送了,您留步吧。”张云雷微笑着对主持人说道。

他们已经走到了民宿院子的门口,一辆保姆车静静地停在路边,等待着张云雷的到来。

“好的,那您路上注意安全,到了记得给我发个信息哦。”主持人关心地嘱咐道。

“好的,您也快进去吧,收拾收拾就可以下班啦。”张云雷回应道。

主持人转身走进院子里,张云雷则站在原地,环顾了一下四周。他的目光扫过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最后落在了那辆大G车上,他很好奇今天怎么没开保姆车来,好在助理有先打招呼。

由于私生粉的存在,他不得不格外谨慎,确保自己的安全。

今天来接张云雷的是果嘉,她想要给张云雷一个惊喜。

为了避免张云雷产生怀疑,果嘉精心策划了这一切。她特意嘱咐助理,像往常一样给张云雷发消息,告知他来接他的人是助理。这样一来,张云雷就不会对今天的接车人有任何异样的感觉。

当张云雷到达指定地点后,他像往常一样径直走向车后座,准备拉开车门。然而,车门却紧紧关闭着,仿佛在跟他开玩笑。由于天色已晚,车窗上的膜又是黑色的,他根本无法看清车内的情况。

“好家伙!”

张云雷嘟囔了一句,然后走到副驾驶位置,轻轻地敲了敲车窗。

车窗缓缓降下,他毫不犹豫地拉开车门。

就在车门打开的瞬间,张云雷的目光与副驾驶座上的人交汇,他的话语突然被噎在了喉咙里。

果嘉正坐在驾驶位上,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仿佛一朵盛开的鲜花。

她热情地向张云雷打招呼:“嗨喽呀,磊磊,想不想我呀?刚刚是不是想骂我呀?”

果嘉的调侃让张云雷有些措手不及,他脸上的惊讶还未完全褪去,嘴角却先不受控制地扬了起来。

那笑容中既带着被捉弄后的无奈,又藏着难以掩饰的欢喜:

“你这丫头,净搞这些突然袭击!我刚还琢磨呢,今儿助理怎么这么磨蹭,拉个车门都不给开。”

他弯腰坐进副驾,鼻尖立刻萦绕着熟悉的栀子花香——那是果嘉常用的车载香薰。

“骂你?我哪敢啊。”他侧头看着她笑眼弯弯的模样,语气软下来,“倒是真没想到是你,怎么突然过来了?”

果嘉发动车子,方向盘轻轻一转,避开了路边的阴影:“知道你今儿采访完没别的安排,特意飞过来给你当司机啊。”

她瞥了眼他泛红的眼角,补充道,“顺便带你去吃点好的,刚听你在采访里念叨火锅没吃够,我查了家藏在巷子里的重庆老火锅,比你今儿吃的还辣。”

张云雷眼睛一亮,刚要说话,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咕噜”响了一声,引得两人同时笑出声。

“合着你是摸准了我的心思来的?”他揉了揉肚子,想起采访时说的变态辣,忍不住咽了口唾沫,“不过先说好了,太辣我可不给你当司机送回来。”

“放心,我酒量比你好,吃完我开。”

果嘉踩下油门,车子平稳地驶入夜色,路边的路灯在车窗上划出一道道暖黄的光带。

她从储物格里掏出一个小罐子递过去,“给你带的,你爱吃的那家老字号茉莉花茶膏,采访时听你说爱喝花茶,想着你路上能润润嗓子。”

张云雷接过罐子,指尖触到微凉的瓷面,心里暖烘烘的。

他拧开盖子,一股清甜的花香扑面而来,和采访时喝的茉莉花茶比起来,多了几分醇厚。

“还是你想得周到。”

他含了一小块在嘴里,甜味慢慢化开,看向果嘉的眼神愈发柔和。

“那火锅可得选鸳鸯锅,我怕你扛不住那辣度,到时候哭鼻子又得我哄。”

果嘉笑着反驳:“谁要你哄啊,我吃辣可不比你差。”

车子穿过热闹的夜市,火锅的香气隔着车窗都能飘进来,她侧头看他,眼底映着漫天灯火。

“对了,刚在民宿外面,我可听见你哼《探清水河》了,唱得比录音棚里还带劲儿,是不是想起什么开心事儿了?”

张云雷含着茶膏,嘴角的笑意更深了:“想起以前跟师兄弟们一起排戏的日子,也想起……上次跟你去蓝靛厂旧址,你非要我唱给你听,结果被蚊子咬了一腿包。”

“那能怪我吗?”果嘉不服气地辩解,“谁让你唱得那么入迷,我提醒你有蚊子,你还说‘别打断我,这是意境’。”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拌着嘴,车子在夜色中越开越远,火锅的香气越来越浓,车厢里的笑声和清甜的茶香缠在一起,漫过了窗外的夜色,也漫进了彼此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张云雷看着身边笑得眉眼弯弯的人,忽然觉得,这样突如其来的惊喜,这样热热闹闹的夜晚,比任何刻意安排的相聚都更让人安心。

他悄悄握紧了手里的茶膏罐,心里默念:这样的时光,能多来几次就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