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古墓迷踪:九域秘辛 > 第23章 祁连雪影动征程

确定了祁连山雪浪峡大致为下一步目标后,徐逸风的心境反而愈发沉静下来。他深知此事牵涉甚广,背后波谲云诡——前有神秘莫测、手段狠辣的赫连部与那阴魂不散的藤原残余势力在暗处虎视眈眈,后有蔡府这看似平静祥和、实则暗藏玄机的深宅大院,任何一丝一毫的轻举妄动,都可能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不可预测的涟漪,甚至招致灭顶之灾。他需要更充分的准备,更缜密周全的计划,以及一个恰到好处、能最大限度避开耳目的时机。

接下来的几日,他依旧每日准时前往琅嬛阁,风雨无阻,但查阅的重点与心态已悄然发生转变。他开始系统性地、目标明确地研读所有能与祁连山扯上关联的典籍——官修的地理志、私人撰写的游记札记、甚至那些玄之又玄的道教关于西北洞天福地的秘传典籍。《祁连山志》、《凉州府志》、《甘镇志》......一部部或新或旧、散发着不同年代纸张与墨香气息的地方志被从幽深的书架上取出,摊开在宽大的案头,被他逐一仔细翻阅。他特别留意其中所有关于山川地貌细节、气候变化规律、物产分布、古道驿站变迁、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风俗禁忌的记载,每当手指抚过那些描述险峻峡谷、冰冷冰川、湍急河流、突发暴风雪、以及古老祭祀遗址的文字时,总会格外停顿,眼神专注锐利,仿佛要在脑海中预先勾勒、模拟那未知而险恶的境遇,将所有可能的风险计算在内。

他还从角落的书堆里找出了几本前人所着的《行军须知》、《西北驿程考》之类的实用书籍,这些书纸张粗糙,印刷朴拙,甚至有些是手抄本,但内容却极为扎实宝贵,上面详细记录了不同季节行经西北各条官道、商路乃至鲜为人知的羊肠小道的具体里程、可靠水源位置、补给点分布以及需要万分注意的流沙、塌方等险恶地段,甚至还包括了如何应对沙暴、雪崩、狼群围攻等极端灾害的土法经验,字里行间透着前人用血泪甚至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徐逸风心知这些信息的价值,将关键信息分门别类,一一摘录到自己的笔记上,笔迹一如既往的冷静而清晰,如同他的思维。

除了文字资料,他对阁中收藏的几幅大型西北舆图更是倾注了大量时间,反复观摩、比对。尤其是那幅绘于上好绢帛之上的《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形胜图》,虽年代久远,色彩略显黯淡,但山脉走向、河流脉络、城池关隘标注得极为详细精准,甚至超出了许多后世地图。他常常伸出指尖,在冰凉的绢帛上空虚虚描画着从姑苏出发,一路向西,穿越中原、陇右,最终抵达祁连山深处的可能路线,计算着每日的大致里程与总耗时,眉头微锁,面色凝重,显然深知其中艰难远超以往,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这一日,窗外秋雨淅沥,敲打着芭蕉叶,发出单调而寂寥的声响。他正凝神对照一幅早年标注着西北矿藏分布的旧图与雪浪峡区域的地形图,试图从中寻找可能存在的、与“磁石扰盘”传说相符的地质特征线索,蔡若兮端着一盏新沏的、热气腾腾的碧螺春走了进来,脚步轻盈。

“徐先生,秋雨寒凉,喝杯热茶歇息片刻吧。”她将那只温润的白瓷茶盏轻轻放在案角,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摊开满桌的图志上,不由讶然,“先生近日似乎对祁连山一带格外感兴趣?”她注意到那幅巨大的绢帛地图上,雪浪峡附近被用极细的墨笔做了几个不起眼却意味深长的标记。

徐逸风接过茶盏,温热的白瓷恰到好处地驱散了指尖因长时间翻阅旧籍而带来的微凉。他啜饮一口,茶香清冽,沁人心脾,略作沉吟便解释道:“确是如此。综合黑水城所得诸多信息来看,许多独特的纹饰与那些扑朔迷离的传说,其源头似乎都隐隐指向祁连山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我想,若要真正理解那些西夏遗存背后的文化交融之谜,追本溯源,恐怕离不开对祁连山更深层次、更全面的考察。即便暂时因条件所限无法亲身前往,预先多做些案头功夫,尽可能多地掌握文献资料,总是不错的,有备无患。”他的理由充分且完全合乎学术逻辑,神色坦然平静,看不出任何别样的心思。

蔡若兮闻言,眼中顿时泛起兴奋与向往的光彩:“先生此言有理!祁连山自古便是秘境,苍茫浩瀚,不知埋藏着多少被遗忘的历史和惊人的秘密!若是能够……”她语气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但随即想到现实的重重困难,尤其是父亲的坚决态度,眸光又不禁黯了黯,声音低了下去,“只是那边路途实在太遥远了,环境又险恶异常,听说比黑水城周边还要复杂凶险得多,爹爹他……定然不会同意我再贸然前去涉险的。”她语气中带着明显的遗憾与不甘,对学术探索的热情与好奇心显然又一次压过了对上次冒险的恐惧与后怕。

徐逸风将她情绪的变化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温言道:“学术探索未必总要亲历险境,陷自身于危地。若能于书斋之中,搜集足够多的文献记载与实物证据,相互比对印证,抽丝剥茧,同样能有所得,甚至能发现关键线索。我观府上琅嬛阁藏书,于西北史地方面已堪称浩如烟海,极为丰富,若能细细梳理,潜心钻研,未必不能窥得那片土地一二分真貌。”他先是温言安抚,继而话锋微转,似随口提及,自然而然地道:“不过,话说回来,若是能有些来自当地的一手实物作为佐证,比如特定区域的矿石样本、或是带有更古老纹饰的残陶断瓦,或许能大大推进研究进程,令推论更为扎实。可惜这类实物往往可遇不可求,即便有,也多半流落民间,混杂于俗物之中,难以辨识其真正价值。”

蔡若兮果然被引导了思路,她凝眉思索片刻,忽然眼眸一亮,道:“先生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仿佛是前年的事情,有一批从肃州那边来的行脚商人,风尘仆仆,曾带来几件说是从祁连山脚下某个古老村落收来的古物,想在姑苏脱手,卖个好价钱。当时爹爹也被请去看了,回来后说那批东西里多是些粗制滥造的赝品或年代不对的普通物件,不值一提,只留下一块黑黢黢的、掂着挺沉、据说还带着些许微弱磁性的石头,说是有点意思,颇为特别,后来就随手收在了多宝阁最下面一层的角落里,再没动过。也不知道那块石头对先生的研究有没有用?”

徐逸风心中猛地一动,如同平静湖面投入巨石,但面上却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学者式的探究欲:“哦?带有磁性的石头?这倒确实有些特别,不同于寻常玩物。若是方便,可否取来一观?或许能从中发现些有趣的信息。”

“这有何难,先生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取来。”蔡若兮转身便快步去了,裙裾轻摆。不多时,她捧着一个巴掌大小、落了些许灰尘的红木盒子回来。打开盒子,里面衬着柔软的黄色绸布,安然躺着一块拳头大小、黑褐色的石头,表面粗糙不平,夹杂着些微黯淡的金属光泽,形状并不规则,透着一股古朴苍凉的气息。

徐逸风将石头取出,入手果然微沉,触感冰凉而粗糙。他取出一枚随身携带的青铜钱币缓缓靠近,只见那钱币果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微微吸引,产生了清晰的偏移。“确有磁性,而且不算弱。”他沉声道,又就着窗外透进来的天光仔细察看石头表面,其上似乎有一些极其模糊、被无情岁月风化磨损殆尽的浅刻痕迹,难以辨认具体形状。但更重要的是,当他手指紧紧握住这块来自祁连山的石头时,怀中贴身放置的那枚黑石,竟隐隐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温热感!

虽然这反应远不如当初对那“司南遗魄”碎片时强烈,但这细微的共鸣已足以证明,此物绝非普通磁石,很可能与祁连山深处的秘密,与那传说中的“荧惑之墟”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此物确实有趣,非同寻常。”徐逸风压下心头的波澜起伏,将石头沉稳地放回盒中,语气带着纯粹的学术性赞赏与感谢,“其磁性特性,或许正能与《昆仑逸响》中所述‘磁石扰盘’的古老传说相互印证,提供一个新的物证。多谢蔡小姐,此物对我理解祁连山古地理环境与相关传说颇有启发,或许是个重要的参考。”

蔡若兮见自己竟真能帮上忙,很是高兴,嫣然一笑:“能对先生的研究有用就好。这块石头放在那里蒙尘许久,都快被大家遗忘了,今日能得先生青眼,也算是它的造化。”

徐逸风沉吟片刻,似在权衡,最终做下了某个决定。他看向蔡若兮,神色变得郑重了几分,语气诚恳:“蔡小姐,我近日深入研读这些资料,愈发觉得祁连山所藏之秘,可能远超你我想象,其牵扯或许极深。黑水城之事,恐怕并非一个孤立的遗迹那么简单。我欲对此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梳理探究,但这并非一日之功,且需极度专注,不容丝毫打扰。或许......我需要一处更为安静、更不受外界打扰的环境,以及更方便、更自由地查阅阁内所有相关藏书的权限。”他并未直接提出离开,而是巧妙地强调了研究的难度和对环境的高要求,听起来合情合理。

蔡若兮立刻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这个容易!先生放心,我回头就吩咐下去,琅嬛阁除日常清扫之外,绝不准任何闲杂人等前去打扰先生清静。先生需要任何书籍,随时可自行取阅,无需再通过我或爹爹请示,一切以先生的研究为重。”她对徐逸风的学术追求全力支持,毫无疑心。

徐逸风点点头,对她的支持表示感谢,随即又顺势提出另一项看似合理的要求:“此外,为了更精确地分析地图细节与纹样演变,我还需购置一些特殊的绘图与测量工具,工艺要求较高,需时常出入府邸,前往城中那些老字号的的手工作坊定制或仔细选购,可能会频繁一些。”

“这是自然!先生需要什么,尽管去办便是,学术所需,理所应当。我稍后便让账房支取足额银两,若需人手帮忙搬运沉重工具,也尽管吩咐赵莽他们便是,不必客气。”蔡若兮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全然未觉其他,一片赤诚。

至此,徐逸风的目的已然悄然达到。他成功获得了不受限制的研究权限和自由出入蔡府的合理借口,为接下来的行动铺平了道路。接下来的几天,他一方面继续在琅嬛阁埋首于“研究”,做出孜孜不倦的样子,另一方面,开始以购置专业工具、探访资深匠人为名,频繁而合理地出入蔡府,熟悉姑苏城的街道布局。

他确实依言去了几家知名的文具店和工匠铺,诸如“墨耘斋”、“鲁氏巧坊”等,定制了几件特殊的绘图尺规和拓印工具,与人讨论工艺精度、材质选择时显得极为专业投入,毫无破绽。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姑苏城内错综复杂、人流如织的街巷中看似随意地漫步、停留,实则在不断运用反跟踪技巧,谨慎地确认身后是否有难以察觉的“尾巴”,并试图利用这些外出机会,与自己的信息网络建立更稳妥、更隐蔽的联系。

他敏锐地察觉到,蔡府周围的监视似乎暗中加强了。虽依旧隐蔽得如同幽灵,但那些看似闲逛的小贩、蹲在墙角晒太阳的懒汉,他们出现的频率、位置以及偶尔瞥来的眼神,都透着一种训练有素的不寻常。甚至有一次,他敏锐地感知到一股极其短暂却凌厉如刀锋的视线,来自街对面茶馆的二楼窗口,待他状若无意地望去时,却只见竹帘轻轻晃动,人影已杳,如同鬼魅。

形势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愈发紧迫。赫连部(或藤原势力)显然加紧了盯梢,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或许他们也在等待,耐心地等待徐逸风他们下一步的动作,以期黄雀在后。

时机渐渐紧迫,如同拉满的弓弦。徐逸风知道,必须尽快动身,夜长梦多。他利用一次外出前往城西定制工具的机会,凭借高超的技艺,成功地将一份用密写药水写就的、简洁的出行计划与所需物资清单,传递给了接头人。内容极其简洁:目标祁连山雪浪峡,需精干向导两名、熟悉西北地形及少数民族情状之可靠队员五名、相应装备补给(清单附后),并反复强调行动需绝对隐秘,避开所有官道驿站,绕行偏僻难行之路,化整为零,分批出发。

一切都在暗中紧锣密鼓、悄无声息地准备着。徐逸风依旧每日准时回到蔡府,神色如常地与蔡明远讨论学问,品茗对弈,与蔡若兮交流阅读心得,甚至偶尔还在庭院中兴致勃勃地指点一下赵莽的拳脚功夫,指出其发力技巧的细微不足,仿佛一切都将按部就班、长此以往地进行下去,研究的热情丝毫未减。

然而,在平静无波的表象之下,远行的行囊已被他利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整理妥当。几套耐磨的粗布劲装、一双底厚帮硬、适合长途跋涉的牛皮靴、皮质水囊、火折、盐巴、药品、那套特制的绘图工具、以及用油布严密包裹好的笔记、黑石、磁性石和那卷至关重要的星槎卷轴——行囊精简却实用周全,每一件物品都经过仔细考量,关乎生死。那枚来自祁连山脚的磁性石头被他小心地用软布包裹起来,与黑石、笔记放在一起,贴身携带。他时常伫立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渐渐被深秋寒意染上金黄与赭红的树叶,目光仿佛已穿透千山万水,越过无垠的旷野,坚定地落在了那片白雪覆盖、隐藏着无数古老秘密与致命危险的连绵山脉之上。

山雨欲来风满楼。姑苏的暖风润雨、吴侬软语,即将被祁连的凛冽寒风、漫天冰雪风暴所取代。一场新的征程,已然迫在眉睫。

(第二十三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