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古墓迷踪:九域秘辛 > 第19章 姑苏烟雨润无声

车轮碾过最后一段官道的颠簸,驶入姑苏地界时,已是薄暮时分。空气骤然变得温润黏稠,水汽氤氲,混合着晚桂的残香、湿润的泥土气息,以及运河特有的淡淡水腥味,轻柔地包裹上来,洗刷着旅人满身的塞外风尘。运河如碧玉带般蜿蜒,无数乌篷船、小划子、乃至偶尔驶过的冒着淡淡黑烟的小火轮,在渐起的暮色中点亮星星灯火,欸乃橹声与汽笛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白墙黛瓦的民居、精巧的石桥、依旧苍翠的垂柳,皆倒映在粼粼波光中,一切恬静如织锦,仿佛西北的狂沙、地底的惊魂、血色的祭坛,都只是遥远而模糊的梦魇,被这温柔水汽一浸,便失了狰狞,只余下朦胧的影子。

“到家了!真的到家了!”小栓子第一个忍不住叫出声,整个人几乎要扑到车窗上,鼻子用力吸着气,仿佛要将这熟悉的味道刻进肺腑里,眼睛亮得惊人,眼圈却不受控制地微微发红。陈文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背松弛下来,脸上露出近乎虔诚的踏实与宽慰,下意识地扶了扶鼻梁上那副沾满灰尘的破眼镜,仿佛要通过这个动作重新确认自己的书生身份。就连一直如铁塔般绷着脸、目光习惯性锐利扫视窗外熟悉街景的赵莽,那古铜色脸庞上紧绷的线条也不易察觉地柔和了几分,只是那只未受伤的手,仍无意识地按在腰间——那里如今只别着一把普通的防身短刀,那杆心爱的毛瑟步枪早已遗失在黑水城的黑暗中。

蔡若兮静静坐着,纤细的指尖无意识地蜷缩,又松开,轻轻搭在微凉的窗棂上。窗外飞逝而过的,是看了十几年的故园景致,一草一木,一桥一水,皆熟稔于心。然而,黑水城刺骨的阴冷、阿贵叔溅出的温热鲜血、黑暗中无数嗜血的红眼、还有那深埋地底震撼星槎的轰鸣……这些过于浓烈血腥的记忆碎片,并未因归家而消散,反而在这极致安宁温柔的对比下,愈发清晰尖锐,在她心底投下一层极淡却无法忽视的阴翳。她只是觉得,眼前这烟雨江南,似乎与记忆中有些微妙的不同了,具体何处不同,却又难以言喻,仿佛隔着一层极薄的纱,看得见,却摸不着那真实的温度。

徐逸风依旧是那副懒散模样,靠着车壁,眼眸半阖,似被车窗外流转的暮色催眠。唯有在他目光偶尔掠过某座古老桥洞下深沉的阴影、或是某条僻静巷口倏忽闪过的人影时,那眼底深处才会闪过一丝冰凌般锐利而短暂的审慎,旋即又湮灭在平静无波之下,快得让人无法捕捉。于他而言,从塞外绝域回到这温柔富贵乡,不过是潜在威胁换了一副更精致、更难以察觉的面具而已。

马车轻快地驶过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石桥,最终稳稳停在蔡府那熟悉的朱漆大门前。门前两尊石狮依旧威严肃穆,檐下悬挂的灯笼已然点亮,晕染出温暖的光圈。门房早已瞧见,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忙不迭地向内通传,声音都带着激动的颤音:“小姐回来了!小姐回来了!老爷夫人,小姐平安回来了!”

中门很快“吱呀”一声打开,老管家领着数名衣着整洁的仆役快步迎出,脸上皆洋溢着真切无比的笑容与如释重负的轻松。“小姐!您可算平安回来了!老天保佑!老爷和夫人这些日子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日日悬心,就盼着您的消息!”老管家激动得声音发哽,目光迅速扫过一行人风尘仆仆、难掩疲惫的模样,尤其在赵莽肩头那处虽经处理仍显臃肿的包扎、以及众人衣袍上难以洗净的尘沙血渍上顿了顿,面露深深的关切与后怕,“这…这一路…诸位真是受苦了!”

“路上确是遇到些波折,”蔡若兮压下心头那点莫名的、翻涌的异样感,努力露出一个温婉得体的笑容,语气尽量保持着一贯的柔和,“但总算上天庇佑,大家都平安回来了。父亲母亲近来身体可好?”她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微皱的衣襟。

“好,都好!就是惦念小姐您,人都清减了些。”管家连声应着,一边殷勤地引着众人入内,一边熟练地吩咐身后仆役,“快,帮贵客们把行李搬去客房!通知厨房,立刻备上热水热饭!要精细些!”

再次踏入这熟悉的庭院,穿过重重仪门、回廊,假山玲珑剔透,曲水潺湲逶迤,亭台楼阁无不精致,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书卷气息,处处透着百年书香世家的沉淀与雅致。然而,在这极致的安宁祥和之下,徐逸风的目光似是无意地滑过一株植于东南角、姿态古拙苍劲的罗汉松,其栽种方位、周围铺石的纹路,恰好微妙地镇住了一处流转的地气节点;掠过檐下某只雕刻着獬豸形态的木质悬鱼,其光滑的表面和特定的木质纹路,隐隐透着常年受某种特定香火或能量熏陶滋养的痕迹;甚至园中几处看似随意点缀的湖石,其摆放的角度也暗合着某种不易察觉的、引导气流与光线的韵律。这些细节精妙而隐蔽,寻常人乃至一般风水师都绝难留意,落在他眼中,却只是进一步印证了某个早已存在的猜测,心湖并未因此兴起波澜,仿佛只是确认了一件已知之事,目光平静地滑过,未做丝毫停留,更无探究之意。

蔡明远已在正厅等候。他似乎刚从书房过来,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栗色绸面直裰,并未戴眼镜,手中随意持着一卷翻开的线装书册,正站在窗前望着院中一盆开得正盛的菊花,神态显得颇为闲适。听到廊下传来的纷沓脚步声与熟悉的笑语,他转过身来。当看到女儿虽面带倦色、衣饰略显风霜,却眼神明亮、安然无恙地走在最前时,那双总是蕴藏着睿智与温和的眼睛里立刻漾开毫不掩饰的、温暖的笑意与显而易见的欣慰,仿佛一瞬间卸下了千钧重担。

“父亲。”蔡若兮快步上前,敛衽行礼,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依赖般的微哽。

“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蔡明远放下书卷,虚虚抬手扶了一下,语气温和而沉稳,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他目光转向随后进来的徐逸风、赵莽等人,笑容愈发和煦真诚,“诸位辛苦了。观诸位神色,此行想必惊险艰难,远超预期。能护得小女周全,蔡某…”他顿了顿,郑重地拱了拱手,“感激不尽!”

徐逸风上前一步,拱手还礼,神色是一贯的平淡从容:“蔡公言重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本是分内之责。何况此行能化险为夷,也多赖蔡小姐自身聪慧果决,处变不惊,以及赵护卫他们舍命相护。”他言辞恳切,将功劳轻轻推开,姿态谦逊自然,听不出任何刻意或试探。

赵莽、陈文等人也连忙上前行礼问候。赵莽嗓门洪亮:“老爷!幸不辱命!”陈文则显得有些局促,扶了扶眼镜:“晚生…晚生惭愧,未能帮上太多…”

蔡明远目光扫过赵莽依旧不便的左肩,眼中关切更甚:“赵护卫负伤了?严重否?府中备有上好的金疮药和坐堂大夫,定要好好诊治,切勿留下病根。”他又看向脸色犹带几分苍白的陈文和小栓子,温言道:“陈先生、栓子这一路也受惊了。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寒暄过后,蔡明远便体贴地安排道:“诸位一路风尘,鞍马劳顿,想必已是人困马乏。我已让下人备好了热水和干净衣物,诸位可先至客房稍作梳洗,解解乏。晚间略备了几样家常小菜,为诸位接风洗尘,那时再闲话叙谈不迟。”他考虑得周到,丝毫不提前追问西北遭遇,只以休憩为重。

这番安排正合众人之意,自是纷纷称谢。在仆役的引领下,穿过几重院落,来到早已打扫洁净、布置雅致的客房。热水很快送来,氤氲的热气弥漫开来,带着皂角的清香。屏退下人后,赵莽几乎是立刻脱去那身几乎结成硬壳的外衫,露出精壮上身和肩上狰狞的伤疤,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浸入热水之中,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陈文和小栓子也仔仔细细地清洗着积攒了多日的污垢,仿佛要将那段可怕的经历也一并洗去。

晚宴设在一处名为“听荷”的临水小轩。此时已无荷花,但窗外月色如水,洒在略微波动的池面上,碎银一般,偶有鱼儿跃出,发出“噗啦”轻响,更显静谧。宴席并未大肆铺张,但菜式极其精致,皆是地道的苏帮风味:清炒河虾仁晶莹剔透,松鼠鳜鱼酸甜酥脆,蜜汁火方油润不腻,蟹粉豆腐鲜香滑嫩,还有一盅炖得恰到好处的腌笃鲜,汤色清亮,滋味醇厚。皆是温和滋养之品,恰到好处地抚慰了被西北粗犷饮食折磨许久的肠胃。

席间气氛轻松融洽。蔡明远与闻讯赶来的蔡夫人并未过多追问黑水城的惊险细节,只温和地关切几人的身体状况,询问西北风物与中原的差异,闲话些姑苏近来文人雅集、书画市场的趣闻,品评着菜肴的火候调味。蔡夫人更是不住地给蔡若兮和众人夹菜,眼神慈爱,言语间满是对徐逸风等人的感激之情。

“逸风啊,此次真是多亏有你。”蔡明远亲自执壶,为徐逸风斟上一杯温热的、香气醇厚的绍兴花雕,“小女性子倔强,非要往那等险地去,若非有你这般稳重可靠之人同行,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蔡某无以为谢,仅以此薄酒,聊表寸心。日后但有所需,蔡家定当竭力。”他态度恳切,言辞真诚,完全是一位对女儿安危后怕不已、对恩人感激不尽的父亲形象。

徐逸风起身,双手接过那白瓷酒盏,语气谦和依旧:“蔡公太客气了。晚辈与蔡小姐机缘巧合同行,自当尽力护持。况且,蔡小姐天资聪颖,胆大心细,于机关古文一道颇有见解,此行能屡次破险,实赖她之力甚多。晚辈岂敢独居其功。”他巧妙地将话题焦点引向蔡若兮的聪慧与勇敢,不着痕迹,听来真诚自然。

蔡明远闻言,眼中笑意更深,看向女儿的目光满是毫不掩饰的慈爱与骄傲,甚至带着点无奈的纵容:“她呀,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读了几年新学,心就更野了,就爱钻研那些故纸堆里的奇闻异事,这次怕是没少自作主张,给诸位添了不少麻烦吧?”言语间是一位再寻常不过的、既为女儿感到骄傲又忍不住为其冒险而担忧的慈父。

蔡若兮被父亲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嗔道:“父亲,我哪有…”脸颊却因父亲的夸奖和众人的目光而微微泛红,心中那点模糊的不安渐渐被这熟悉的、温暖的家庭氛围所驱散。

宴席在温和融洽的氛围中继续。徐逸风与蔡明远聊起古籍版本鉴别,从宋刻本与明刻纸质墨色的差异,谈到《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之谜;又论及江南园林的营造心得,假山如何叠石才有真山意趣,理水如何迂回方能无尽之意。徐逸风言谈从容,引经据典,见解精到,甚至对席间一道“荷叶粉蒸肉”的火候老嫩、糯米浸泡时间都能品评得头头是道,展现出的博学与见识令蔡明远眼中赞赏之色愈浓,直呼遇到了知音。蔡若兮在一旁听着,看着父亲与徐逸风相谈甚欢,心中也渐渐被安宁与欣喜填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蔡明远似想起什么,用布巾擦了擦手,状似随意地问道:“对了,逸风,此前收到小女简短家书,只含糊提及在黑水城似有些惊人发现,似乎远超寻常西夏遗迹?可惜信中不便详述,引得我这几日也是好奇得很。不知究竟是怎样的所在?竟让你们遭遇如此险阻?”他问得自然,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古迹的好奇与学者般的探究欲,仿佛只是出于对考古轶事的兴趣,并无他意。

徐逸风放下乌木筷,神色平淡如常,仿佛在叙述一件寻常的考察经历:“确实是一处规模宏大的西夏末期遗迹,深埋于流沙之下,保存尚算完整,其内甬道复杂,机关消息之术颇为精湛,远超寻常陵寝。可惜年代久远,多处坍塌损毁,加之流沙陷阱遍布,凶险异常,我等未能深入核心区域细探。最终也只在外围一些残破耳室中,寻得些零散西夏文木牍、残破陶器,以及几件似是而非的金属饰物。价值几何,其上文字图案代表了什么,尚需静下心来,仔细研辨考证,方可知晓。”他语气平稳,将地底那惊心动魄的历险、诡异的血祭大殿、恐怖的夜叉怪物、乃至那震撼的归墟星槎,尽数轻描淡写地归于“机关消息”和“流沙陷阱”,目光平静,看不出丝毫异常或隐瞒。

蔡明远听得十分专注,不时点头,闻言面露惋惜,继而叹道:“西夏古国,骤然消亡于漠北,其历史文化本就迷雾重重,任何遗存都极为珍贵。能有所发现,已是极大幸事,足以在考古学界引起轰动。至于深入核心,探寻终极秘密,非是易事,强求不得,平安归来才是首要。府中琅嬛阁或许藏有一些关于西夏、契丹乃至更早时期北方民族的杂录、笔记、野史,虽未必精准,或可供参考。逸风若有兴趣,可随时前去查阅,不必拘礼。”他态度开放而支持,言语间完全是一位热心学术、乐于提供帮助的敦厚长者风范。

“如此,便先行谢过蔡公了。”徐逸风拱手,从善如流,“晚辈正需借助府上浩瀚藏书,以期能破解那几件残器上的纹饰之谜。或许能有意外收获。”

宴席直至亥时初方散。月色已上中天,清辉遍地。连日奔波积累的深沉疲惫汹涌而来,赵莽回房后几乎是倒头便睡,鼾声沉沉。陈文和小栓子也很快陷入香甜梦乡中。

徐逸风所住的客房位于一处僻静小院,推开支摘窗,窗外正对着一小片竹圃,月光将竹影投在粉墙上,随风摇曳,沙沙作响。他静立窗前片刻,目光似是无意地掠过远处,那是蔡府书房所在院落的方向,其屋顶的飞檐在月光下勾勒出清晰而优美的轮廓,檐角一只螭吻石兽沉默地蹲守,投下神秘的剪影。他凝视了不过一息,便收回目光,神色无波无澜,转身吹熄了桌案上的油灯,室内陷入一片黑暗。他安然就寝,呼吸平稳绵长,仿佛周周的一切都与己无关,心中并无半点尘埃。

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唯有远处更夫悠长的梆子声,穿过重重院落,隐隐约约地传来,回荡在姑苏城甜软温润的夜色里,一圈圈漾开,最终消散无踪。

(第十九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