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长夜寄 > 第71章 年三十儿

长夜寄 第71章 年三十儿

作者:贺不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5:30:07

腊月三十的晨光,是裹着雪意来的。青溪村的屋顶都覆着层薄雪,风一吹,雪沫子落在冻硬的土路上,咯吱作响,却盖不住村里飘来的酒香 —— 是各家酿的粟米酒,埋在灶膛边温了半宿。

白未曦过去的时候,正撞见月娘抱着个老松木匣子往堂屋走。匣子边角磨得发亮,刻着几道浅淡的云纹,是石生家传下来的。“未曦来了?” 月娘笑着停脚,指了指院里的石桌,“石生去井台打水了,我刚把供品摆出来,你帮着看会儿,别让鸡啄了腊肉。”

石桌上已摆好了祭祖的物件:粗瓷碗里盛着切成方块的腊肉,油光锃亮。陶盘里放着三个白面馒头,蒸得暄软,顶上用胭脂点了红点。还有一壶粗陶装的粟米酒,壶嘴冒着细白的热气。月娘蹲下身,打开松木匣子,里面露出两块灵牌 —— 一块炭痕深些,刻着石生祖辈的名字;另一块字迹稍浅,是月娘父母的名讳。早几年石生见月娘除夕总对着空墙发呆,便寻了块老杉木,请人帮忙刻了牌位。他们俩成亲后,石生就让和自家的并在一处,说 “以后咱的先人,就是一家的,过年总得凑一块儿热乎”。

白未曦站在石桌旁,指尖轻轻碰了碰桌沿的粗瓷碗,碗沿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

她望着那两块牌位,忽然想起汴梁的腊月三十,也是这样的雪天,她缩在城墙根下,只见过冻饿的乞丐抢着地上的残羹,最后倒在雪地里,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那时的 “年”,是富人檐下的红灯,是穷人巷尾的冷尸,哪有这般两块木牌并排的暖,这般小心摆放的供品。

“水来了!” 石生扛着木桶回来,桶沿结着层薄冰,水珠顺着桶壁往下滴,落在雪地上,砸出小小的坑。他擦了擦手,从怀里掏出张黄纸,是“祭祖符”,按民间的说法,贴在神主牌旁,能 “引先人魂归享食”。他把符纸小心贴在两块木牌中间,又从灶房取来香,点着后先递三炷给月娘,自己留三炷,两人对着木牌屈膝,动作轻缓。

月娘握着香,声音软乎乎的,像在跟家里长辈说话:“爹娘,今年咱还在一块儿过年。求你们保佑来年种地顺顺当当,别涝别旱;也保佑村里平平安安的,孩子们都健健康康。” 石生跟着点头,补充道:“今年收了三担粟米,明年定多打些,到时候再给您二老多供两碗新米。” 香烟绕着木牌飘,淡青色的烟丝缠在一块儿,竟像真的把两家先人连在了一处。

白未曦站在旁边,没靠近。拜完祖,柳月娘就忙着备年夜饭。

除夕饭讲究 “有丸有羹”,丸是 “牢丸”(饺子),羹是肉羹。她把白菜切碎,和着腊肉末拌馅,油星子渗出来,香得人喉咙发紧。石生坐在旁边擀皮,面团是前几日发的,揉得筋道,擀面杖转着圈,擀出来的皮圆滚滚的。

“未曦来帮忙剥豆子。” 柳月娘递过个竹篮,里面装着晒干的红豆,颗粒饱满,“等会儿煮在肉羹里,甜丝丝的,可好吃了。”

白未曦坐在灶膛边,指尖捏着红豆,一粒一粒往碗里放。红豆的硬壳蹭过指尖,她想到汴梁过年时,见过的那个妇人。她抱着孩子,在粮铺外哭求掌柜给把碎米,最后只得到半勺发霉的粟米。那时的 “年饭”,连粒完整的豆子都难寻。她抬头看灶膛里的火,火苗舔着锅底,把柳月娘的侧脸映得暖黄,石生擀皮的 “咚咚” 声,和着窗外的风声,比汴梁城稀稀拉拉的爆竹声好听多了。

“这牢丸要捏紧些,不然煮的时候会破。” 柳月娘见她盯着饺子看,笑着递过个面皮,“你试试?” 白未曦捏起面皮,放了点馅,笨拙地捏着边,指腹不知轻重,捏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像只缩着的虾。石生见了,忍不住笑:“比我第一次捏的还丑,我那会儿至少捏得像个元宝。” 柳月娘拍了他一下:“别笑,未曦第一次做,已经很好了。”

白未曦看着手里的饺子,忽然说:“这样的日子挺好。” 柳月娘笑道:“自然是好的,无病无灾,安安稳稳比什么都强。”石生点头,跟着笑,灶房里的热气裹着笑声,飘出窗外。

与此同时,山下的镇子里,林泽正攥着吴秀英的手,站在客栈门口望着漫天飞雪。

他们昨日赶了一整天路,本想今早从镇上动身,翻过山就能到青溪村,赶三十回家。可天不遂人愿,后半夜开始下雪,到天亮时,雪已经没过脚踝,镇上的老掌柜劝他们:“后山的路陡,雪一盖连个脚印都看不见,往年总有赶路人摔下去,开春才能寻着尸首,你们年轻,别拿命赌。”

“要不…… 再等等?” 吴秀英的声音发颤,她望着山路的方向,雪雾把山影遮得严严实实,连往日清晰的山口都成了片白茫茫。

“等不了!” 林泽咬着牙,从客栈里借了根粗木棍,“咱走慢点,拄着棍,总能上去。

两人踩着雪往山路走,没走几步,吴秀英脚下一滑,整个人往旁边的坡下倒去。林泽眼疾手快,伸手拽住她的胳膊,可雪太滑,两人还是往坡下溜了半丈,最后重重撞在棵枯木上才停下。吴秀英的膝盖磕在石头上,疼得眼泪都快出来,手里的符袋也掉在雪地里,黄纸散了一地,被风吹得滚远。

“不行,这路走不了。” 林泽捡起符纸,指尖捏着皱巴巴的黄纸,看着吴秀英红肿的膝盖,声音沉了下来。他知道,再往前走,不是回家,是送命。

“那…… 那咱先在镇上住下,等雪小了再走。” 吴秀英咬着唇。

林泽没说话,只是扶着吴秀英往客栈走。雪落在他的肩上,很快就积了层,像披了件冷硬的壳。他回头望了眼山路,雪雾更浓了,像道无形的墙,把他和青溪村隔在两边。

青溪村的雪,也渐渐大了起来。

白未曦站在门口,看着雪片落下来,落在屋檐上,落在刚贴好的红纸上,那是柳月娘剪的 “岁朝图”,剪了只歪歪扭扭的鸡,按说法,能 “驱邪纳福”。雪片落在红纸上,没立刻化,倒像给红纸镶了层白边,看着竟有些好看。

“未曦,进来烤火!” 柳月娘在堂屋喊,“肉羹快煮好了,等会儿就下牢丸,再晚些汤该凉了。”

白未曦转身进屋,堂屋的火塘里燃着松木,噼啪作响,火星子偶尔跳出来,落在地上,很快就灭了。石生正往酒壶里续酒,粟米酒的甜香混着火塘的木柴香,漫在屋里,让人鼻头发酸。她走到火塘边坐下,手里还攥着刚才剥豆子的竹篮,指尖残留着红豆的温意。

这是她第一次和人一起过年。在汴梁时,她见过的年,是富人的笙歌,是穷人的白骨。是城墙上挂着的彩灯,是街角冻僵的手。可在这里,年是温着的酒,是暄软的馒头,是捏得歪歪扭扭的牢丸,是火塘边的笑声。她像个站在窗边的看客,没凑进那团暖,却也沾上了温度。

雪还在下,越下越大,把青溪村裹在片白里。堂屋里,月娘正往锅里下牢丸,沸水冒着白汽,氤氲了她的眉眼。石生端着酒壶,给白未曦面前的粗瓷碗里倒了点酒,酒液泛着淡淡的黄,仿佛融化的阳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