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 第122章

三国:貂蝉的榻上夫君 第122章

作者:饼田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5:17:43

4

纵使不能如愿,至少也要让孔氏家族更进一阶。

至于逐鹿中原之事,他反倒不甚在意。

他从未想过要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更遑论君临天下。

孔氏只需不断提升声望,成为儒家表率乃至图腾便足矣。

只要能为孔府铸就儒家象征的不朽金身,任凭朝代更迭,孔氏都将永世超然物外。

纵使新朝天子想要坐稳江山,届时也不得不看孔府脸色行事。

这正是孔氏一脉孜孜以求的终极夙愿。

\"盟主!大事不好!洛阳突发变故!\"

一名传令兵仓惶奔至袁绍跟前禀报:\"斥候来报,洛阳方向火光烛天,恐是...\"

\"恐是什么?\"

袁绍剑眉倒竖,厉声喝问。

传令兵战战兢兢答道:\"斥候推测洛阳恐遭烈火焚城,此刻怕是已成焦土!\"

\"这...\"

\"绝无可能!\"

在场诸侯闻言无不色变。

众人再顾不得其他,纷纷抢上虎牢关西墙,极目远眺洛阳方向。

只见天际赤霞翻涌,恍若半边苍穹都浸染在血火之中。

\"嘶!确是火势无疑!\"

洛阳城烈焰冲天,浓烟蔽日。

\"非走水之故!此乃董贼蓄意 ** !\"有人厉声疾呼。

\"董卓竟如此丧心病狂?那可是帝都啊!\"

\" ** !人人得而诛之!\"

\"大汉江山...怕是要亡于董卓之手了...\"

\"此计何其歹毒!\"

各路诸侯见状,无不面色骤变,纷纷出言怒斥。他们表面同仇敌忾,实则各怀鬼胎。若真有心匡扶汉室,又岂会至今攻不下虎牢关?

刘备冷眼旁观,心中既鄙夷众人虚伪,又难掩一丝兴奋。洛阳付之一炬,昭示着乱世已不可逆转。这正是天赐良机。

\"汉室列祖在上,备今日立誓:必效高祖匡扶天下,仿光武再造乾坤,三兴大汉!\"刘备暗自许下宏愿。

袁绍猛然惊醒,厉声道:\"全军听令!即刻开拔洛阳!\"

众诸侯纷纷领命而去。即便没有这道军令,他们也会争先恐后赶往洛阳——无论是为博取救驾美名,还是谋取实际利益。

(洛阳惊变

“哦?你是说天子或许早就不在洛阳,被董卓挟持去了长安?”

那又如何?

丝毫不妨碍他们争抢功劳、瓜分利益!

几个时辰后,数十万盟军如潮水般涌出虎牢关,向洛阳进发。

同一时刻,苏烨率领部众悄然抵达洛阳城南五里处。

望着烈火吞噬的洛阳城,滚滚浓烟遮蔽天穹,苏烨幽幽叹道:“昔日繁华帝都,竟落得如此下场……董卓,当真心狠手辣。”

宁可亲手焚毁,也绝不让诸侯得到分毫。

这便是董卓——

废立皇帝,弑杀太后与弘农王,血洗宫闱,诛灭袁隗满门,强行迁都,如今更将洛阳付之一炬。

行事狠绝,不计后果。

连苏烨都不由暗叹其魄力。

“不过……”郭嘉忽然皱眉,“董卓焚城,是否也为削弱大汉气运?我以望气术观之,洛阳大火起时,气运金龙消散之速,堪称惊天。”

“确有如此考量。”苏烨颔首,“但他更想令诸侯徒劳无功——即便攻入洛阳,得到的唯有焦土罢了。”

郭嘉与赵云相视,俱是恍然。

“够了!闲话休提!即刻向西进发追击,务必拦截一批百姓及董卓的辎重!”

“成败在此一举!”

“都仔细看看暗卫传来的情报,切莫轻敌!董卓可还给我们备了份‘大礼’!”

说话间,苏烨将密报递给赵云等人传阅。

“全军出击!”

随着号令,大军向西疾驰。

苏烨麾下铁骑迅捷如风,未及半日便咬上了迁徙队伍的尾部。

“糟了!是盟军追兵!”

押送的西凉兵卒见状面如土色,当即抛下百姓四散奔逃。

抵抗?

简直笑话!

面对万余铁骑,区区散兵游勇岂非螳臂当车?

被遗弃的百姓们呆立原地,眼中尽是无助与惶惑,对新来的军队更怀着深深的恐惧——谁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命运?

“奉孝,你领千骑留守,收容安抚沿途百姓,待典韦大军接应。”

“其余人随我继续追击!务必小心!”

“得令!”

郭嘉抱拳应道:“主公放心!这些年我的武艺可不是花架子,暗劲巅峰修为配上千骑,寻常敌将奈何不得!”

这位谋士虽以智计见长,却也精通军阵之道。千骑结阵之下,纵是丹劲乃至罡劲猛将,若无大军相随亦难取胜,更遑论后续还有典韦的万余精兵。

“甚好!汉升,拨一千铉钾军给奉孝,余者随我继续 ** !”

“遵命!”

黄忠得令,迅速分兵后随苏烨继续追击溃逃的西凉残军。

苏烨率部疾驰百余里,击杀五千余西凉军,更收降上万敌军。为整编这些降卒,他又调拨数千兵马押送俘虏,并沿途收容百姓。仅这百余里路程,解救的平民就超过三十万之众。

大军追至函谷关外方才止步。\"原以为途中会遭遇伏兵,竟未得偿所愿,实在可惜!\"苏烨远眺雄关,面露惋惜。赵云、黄忠亦深有同感。

黄忠抚须道:\"想必敌军探知我军虚实后选择撤退。沿途可见大量骑兵行军痕迹,暗卫亦报吕布、徐荣刚刚退回关内。\"苏烨微微颔首:\"走!去会会奉先。此番别过,再见恐需数载光景。\"

说罢策马上前,在弓箭射程外运起罡气向城头朗声道:\"奉先!故友苏烨在此,何不出关一叙?\"

城楼上,吕布闻言对身侧的徐荣笑道:\"有老友来访,同去一见如何?\"徐荣眉峰微动:\"未曾想吕将军与苏将军交好。在下久闻苏将军威名,正好拜会。\"

二人遂同往城头。徐荣嘴上说着敬仰,心中却另有所虑——既知吕布与苏烨交情匪浅,又想起吕布曾背主弑父的旧事,自当多加防范。

苏烨的干预虽让吕布避免了弑父的恶名,但背主杀主的罪名依然牢牢钉在他身上。

吕布对此毫不在意,更无半分悔意。他与丁原本就关系疏离,加上对方屡次企图削夺其兵权,积怨已久。在他看来,杀了那老家伙已是手下留情。

何况这种事在胡人眼中再平常不过。吕布觉得中原人太过矫情——有仇 ** ,天经地义。但凡阻碍他前路的,皆可杀之。

城关之上,二人远远望见苏烨与赵云的身影。

\"奉先!可算等到你了!\"苏烨扬手笑道。

吕布朗声回应:\"伯渊相邀,岂能不来?不过这次你可是搅了太师的好局!原想伏击诸侯追兵,没料到你竟率万余铁骑截住去路——\"他话锋一转,\"先说清楚,我非惧你!可你这万人结成一体军阵的手段,未免太不讲道理!\"

他至今仅能凝聚三千人军阵,已是极限。而苏烨竟能驾驭万骑如臂使指,着实令他费解。即便有黄忠、赵云辅佐,但这般规模的军阵操控,绝非旁人能轻易插手。

这一声笑,一番对话,让他心中积压多时的郁结之气都消散了大半。

\"哈哈!\"

苏烨爽朗一笑回应道:\"两军对阵,还讲什么道义规矩?谁不希望自己拳头更硬些?\"

\"况且我看中这些人口资源,不出兵不行啊!\"

\"再说那些诸侯大半不会追来,就算我不出手,你埋伏也逮不到什么大鱼。\"

嗯...曹阿瞒肯定会来。

不过经他这么一搅和,曹操还会不会继续追击就难说了。

苏烨对此并不在意,正好帮曹操保存实力,让他将来对抗袁绍、袁术时能轻松些,前期别那么狼狈。

反正他也不在乎曹操这点实力增长。

再怎么壮大,也赶不上他的实力。

\"你这家伙!\"

吕布听了他这番厚脸皮的说辞,也不禁失笑。

两人隔空闲聊了约莫一刻钟,苏烨才挥手告别,率军返程。沿途收拢掉队的流民,带领他们向东行进。

\"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

吕布望着远去的队伍,忍不住叹息道,眼中满是不舍。

身旁的徐荣见状微笑道:\"没想到吕将军与苏将军交情如此深厚,实在难得!\"

\"人生能得一二知己,实乃三生有幸。吕将军令人羡慕啊!\"

全程听下来,他能感受到两人纯粹的情谊,不掺杂任何功利。

这种友情他从未体验过,自然心生羡慕。

\"哈哈!\"

吕布开怀笑道:\"确实!能结识伯渊这样的挚友,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这种事强求不得,全凭缘分。我还想多交几个这样的知己呢!\"

\"你啊!\"

徐荣闻言无奈摇头:\"还想多要几个?未免太贪心了,能得到一个就该知足了!\"

\"哈哈!\"

苏烨率领部队沿途收容流离失所的百姓,分发粮食安定民心。经过一天多行军,终于与典韦、郭嘉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

为确保粮草供给,苏烨提前派遣骑兵运送物资。所幸在追击途中缴获数十万石粮食,否则难以维持如此庞大的难民队伍。

\"典韦、汉升!你们继续带领铉钾军、铉珷营及新兵营护送百姓前往南阳伊阙关。我已命新野、江陵方面的戏志才、黄叙派兵至梁县、阳人聚接应。务必将这数十万百姓安全护送至荆州安置,明白吗?\"

\"遵命!\"

黄忠与典韦领命后,仍不放心地进言:\"主公若将主力都调走,您身边就只剩四千兵马。不如留下两千铉钾军?\"

苏烨淡然摆手:\"四千精兵足矣。即便面对盟军数十万之众,我们也能进退自如。\"

赵云当即保证:\"汉升放心,有我和仲康在,定能护主公周全!\"

“正是!”

一旁的许褚随声附和。

“也罢!还望主公多加小心,末将这便率军启程!”

黄忠仍有顾虑,却深知当务之急是将这数十万百姓安然带回。

三十余万人口的迁入,将使荆州实力骤增,对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若拖延时日,恐有诸侯生事,企图瓜分百姓——此乃苏烨决不容许之事。

不多时,黄忠所部整顿完毕,引军护送百姓朝伊阙关方向进发。

“启程吧,该去洛阳一探究竟了。”

目送黄忠远去,苏烨即令赵云、许褚率四千精兵向洛阳疾行。

半日后,前方尘烟骤起,似有铁骑逼近。苏烨勒马抬手,全军应势而止。

烟尘中渐现曹字大纛。

“曹操竟真来追了?纵有吾之干涉,仍难改其志。惜乎,终是迟了一步。”

苏烨摇头轻笑,眼中透着玩味。

“主公,曹操此番追袭董卓,倒是有趣。”

郭嘉轻摇羽扇,语带深意。

“确然。”苏烨颔首道:“孟德此人,智计超群,心怀汉室热忱。然此次空返后,料其终将正视时势,褪去最后那点执念,真正踏上诸侯争霸之路。”

“许子将曾评其‘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此言可谓切中肯綮。能出此语者,亦非等闲呐。”

此人必然深谙气运之道,精通望气之法,还通晓推演之术,否则,断不可能有如此精准的评断,更不会声名远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