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 > 第91章

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 第91章

作者:二图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5:17:41

蔡勋进言道:\"当前形势于我有利,望公子慎行。\"帐内方才热烈的气氛顿时凝滞。面对众人反对,许衡从容回应:\"诸公多虑了。高祖曾定都长安,迁都本身并无不妥。\"

贾龙不解道:\"既然如此,公子先前所言何意?\"许衡缓步踱行,道:\"迁都虽可行,然董卓若强迁百姓,以西凉军押送,恐生祸端。这些本就肆无忌惮的军队,在迁移过程中恐将酿成诸多惨剧。\"

贾龙皱眉道:“迁都移户本属常事,能奈他何?一旦长安定为国都,雒阳自非帝都所在。\"

许衡却反驳道:\"未必!若奏请天子钦定双京之制......移驾西京暂避关东战乱,而以雒阳为东京,既保宗庙社稷,又可作西京连接中原之枢纽。如此百姓是否迁徙,便无关紧要了。\"

\"双京制?\"

\"西京?东京?\"众人闻言皆露诧异之色。

《公羊传》有载:京师者,天子所居也。

京谓大,师谓众。天子所居,必择地广人稠之所。

由此可见,\"京\"表宏大,\"师\"表民众,\"京师\"古义即指天子居所——既要地域广阔,又要人口众多。

依此而论,汉室天子设立两座都城,即\"双京制\",于礼法并无不妥。但凡符合地广人稠之要义,皆可为天子居城。

谁说 ** 只能定都一处?天子设东西两京并立,有何不可?

谁人规定天子仅能居一城?偏要置办两座都城!纵使耗费巨资,亦是心甘情愿!

虽长安在汉时亦称西都,却非天子常驻之地。今奏请确立双京,实欲在法理上将雒阳与长安同列为帝都。

上奏朝廷请立东西两京之策,本质是向董卓表明:迁都可许,弃雒阳宗庙不可为。

若雒阳仍为京畿,宗庙得以保全,其深层含义便是——无需迁徙百姓。

贾龙沉思良久,方道:\"此计虽可保全雒阳百姓,却要触怒董卓,恐怕得不偿失。\"

许衡正色道:\"贾公似乎忘了根本......\"

\"何事?\"

\"吾等宗亲同盟,既要护持天子,亦要守护社稷,更要庇佑黎民......长叹掩涕,哀民生维艰。若不能护佑百姓安定疆土,这联盟有何意义?\"

荆益众将领皆垂首默然。

宗亲联盟真意何在?

实则为荆益两州利益,欲趁董卓与关东诸侯交战之机,借护君之名谋声望、图利益、求官爵,满足两地豪族私欲。

然对外示人时,荆益联军——包括北境刘虞,皆以忠君护国的正义形象昭示天下。

众人心知肚明,许衡偏要搬出冠冕堂皇的说辞,倒像是存心给人难堪。

即便道理不差,可涉及两州要务,岂能因那些保境安民的空谈,就与董卓交恶?

贾龙、刘瑁、蔡勋、蒯越、吴懿、严颜等人皆沉默不语,各自揣着明白装糊涂。

帐外,队率张任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寒门出身的张任,既非豪强也非世族,心中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家族利害。

年纪尚轻的他,心中仍激荡着少年人的是非分明。

在他看来,此次出兵本应为铲除奸佞,护卫社稷。

可眼下,益州将领中除了刘公子,竟无一人敢挺身而出!

莫说与西凉军对阵,就连上书力谏保全京师的气魄都没有。

张任不自觉地攥紧拳头,牙关咬得咯吱作响。

尽是些见利忘义之徒,哪有什么英雄气概?

地位决定眼界,尚未跻身上位的张任,自然难与刘瑁、贾龙等人想到一处。

......

不仅益州众人,荆州官员同样心怀不安。

尤以蒯越为甚。

他猜不透许衡的真实意图。

但蒯越清楚,许衡的盘算绝非表面这么简单。

即便如此,他还是要劝谏一番。

\"少主,当务之急是向董卓讨要朝廷敕封......\"

话音未落,张允突然出列。

他抱拳朗声道:\"公子高见!我等兴兵前来,是为公义而非私利。董卓祸乱朝纲,荼毒百姓,若任其强迁洛阳民众,必致十室九空。我等王师,岂能坐视不理?\"

\"况且公子只是奏请设立东西两京以保全宗庙,若连此等谏言都不敢上呈,还谈什么联盟?论什么护驾?\"

张允本就生得器宇轩昂。

三绺长须更添威严,这番掷地有声的陈词震彻军帐,令在场众人无不汗颜。

许衡注视着正气凛然、英姿勃发的张允,心中不禁暗暗感叹。

这光环效应也太强了...简直把主角范儿演活了。

黄忠、文聘、李典三人同时上前,抱拳高声道:\"末将等愿听从公子调遣,惟公子之命是从。\"

刘瑁见状顿时焦急起来。

他急忙拽了拽贾龙的衣袖,低声耳语道:\"贾公,许衡不过少年意气用事,此举分明是要与董卓正面为敌。咱们绝不能答应!益州那边还等着朝廷敕封,这个节骨眼上可不能出乱子。\"

贾龙紧抿嘴唇,沉声道:\"若他执意如此...咱们就以分兵相胁。\"

平心而论,贾龙确实被许衡的话触动了。

在这个门阀士族主导的世道里,包括他贾龙在内的豪强大族,确实都在为家族利益精打细算。但豪门之中也不乏热血志士。

当年在凉州平定羌乱时,贾龙曾亲眼目睹董卓的 ** 。

** 叛乱本无可厚非,但那些被裹挟的边境部族妇孺,在迁徙途中遭受的苦难令人发指...

贾龙永远记得西凉军如何 ** 羌民。

在这些兵痞眼中,羌民连牲畜都不如。

掠夺粮草物资、给无辜百姓戴上枷锁、以折磨羌族男子取乐、在荒郊野岭侮辱妇女、甚至连口粮都不给,逼得饥民啃光沿路树皮...

到最后,竟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

若真让西凉军押送百万洛阳百姓迁往长安...

以董卓的为人,恐怕洛阳必将化为焦土,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贾龙望着许衡坚毅的面容,一时恍惚,差点就要脱口应允。

这时许瑁暗中用手肘碰了碰他。

贾龙猛然警醒。

是啊,洛阳百姓遭殃,与益州何干?

许衡向贾龙微微抱拳,道:\"此事...恕难从命。奏请天子确立双京制,实非我等臣子可妄加议论。\"

许衡唇边泛起若有若无的笑意,摇头道:\"当真遗憾。\"

贾龙上前劝谏:\"许公子,在下斗胆相劝。此举无异于给洛阳世家递刀,若联合各地豪强 ** 西迁,必与董卓结怨。以董卓为人,恐招致灭顶之灾。\"

许衡未置可否:\"容我再作思量。\"

贾龙再三劝说无果,只得叹息告退。临别时忽然提议:\"我军欲转驻梁县,与贵军形成掎角之势。\"

蒯越闻言眉头紧锁:益州军意欲何为?莫非想借此要挟?

殊不知你们粮草命脉尽在荆州掌控,如此行事岂非自缚手脚?

许衡却爽快应允:\"此计甚妙。梁县驻军所需粮秣,自当按时供应。\"

贾龙与许瑁交换惊疑眼神。

蒯越眸光微颤,看向许衡的眼神变得复杂难明。

贾龙暗叹:竟如此果决。

也罢,各走各路便是。

返程途中,许瑁低声询问:\"驻守梁县是否稳妥?\"

贾龙捋须道:\"许衡妄图挑唆世家与董卓相争,实乃取祸之道。董卓睚眦必报,必遣西凉铁骑问罪。我等暂避锋芒方为上策。\"

许瑁连声赞叹:\"贾公高见。\"

张任跟在后方,听着二人对谈,眉宇间渐渐浮现郁色。

帅帐内,蒯越急问:\"公子为何这般决断?\"

许衡重新落座,环视众将道:\"若无要事禀报,诸位暂且退下听候调遣......异度公、蔡司马、张司马、曼成留下即可。\"

帐中诸将陆续领命退出。

待旁人散尽,蒯越率先开口:\"公子明鉴,贾龙移师梁县分明是避祸之举!他唯恐受我军牵连遭西凉铁骑袭扰,这才特意择梁县驻防。\"

蔡勋紧随其后进言:\"末将实在不解,董卓迁都长安乃既定方略。为断绝关东诸侯的人口资源,他必会强制迁走所有百姓。岂是咱们上奏讨论东京西京能改变的?更何况此事与荆州有何干系?\"

许衡闻言轻笑,向二人招手示意:\"二位且近前说话。\"

待二人靠近,许衡压低声音:\"异度公当年曾任大将军府东曹掾,想必阅览过各州军务奏报。以您所见,董卓在凉州时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何等人物?\"

蒯越肃容答道:\"凉州出身的董卓性如豺狼,心狠手辣,寡恩薄义,锱铢必报......\"

\"那如今他在洛阳及各州郡士人心中的声望又如何?\"许衡继续追问。

蒯越面露鄙夷:\"已是声名狼藉之徒,何谈声望?此生再难翻身......\"话音戛然而止。

这位智者突然领悟其中关窍。以蒯越之能,本不该如此迟钝。只是今日心思全在替蔡蒯两家谋取官爵之事上,正所谓当局者迷。

待理清思绪后,蒯越苦笑连连:\"董卓早已不容于天下士林。无论他作甚或不作甚,其实都无关紧要......\"

许衡托腮轻语:\"此事我原本也未察觉。直到袁术开放南阳通道,袁氏兄弟反目后,才惊觉我们对董卓已无威慑。他随时可能举兵来犯。\"

如今的董卓,早已不顾天下士族的口诛笔伐。所谓护君联盟的大义名分,在他眼中不过浮云。

对董卓来说,他顾虑荆益联盟的缘由与二袁不同。他并非担忧联盟占据大义名分,而是怕宗亲势力与关东郡守联合围攻他。

然而如今,二袁因拥立许虞为帝和许宠为储之事已彻底决裂。内讧既起,短期内二袁必然无力再对董卓用兵。

失去二袁的牵制,董卓这头西凉恶狼极可能调转矛头攻击荆益联军。他此前畏惧宗亲与二袁联手,现下二袁退出争斗,董卓自然再无顾忌。以他的狠辣性情,必会毫不犹豫发兵征讨。

这与许衡是否触怒董卓并无关联——横竖都难逃这场兵祸。

蒯越沉重叹息:\"在下曾被爵禄迷惑,几乎贻误大局。\"

蔡勋听得茫然,小声询问:\"异度先生,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蒯越未予理会,只是凝视许衡:\"公子奏请将东西二京并立为天子行在,并非真怕董卓迁空雒阳。实则是要重新引关东牧守的注意力回到……董卓身上?\"

许衡颔首:\"袁术忙于扶持许宠,袁绍因许虞之事折戟沉沙,二人皆无暇顾及董卓。此时若不施计,董卓必会盯上我军。我上表请天子西迁长安,同时保留雒阳东京地位,正是要激发士族乡情——\"

蒯越立即接道:\"雒阳乃龙兴之所,光武以来多少世家世代扎根。强行迁都必伤及河北、兖州、南阳各地大族的根本利益,可谓盘根错节。\"

许衡补充:\"长安虽为西都,却非天子久居之地。我刻意强调两京并立,正是给士族们抗争议事的由头。唯有激起他们联合反抗,才能逼董卓陷于雒阳泥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