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龙急忙劝道:"公子虽非蜀人,却是汉室宗亲,更是代表荆楚入京的盟会成员。若得公子主持公道,定能揭穿刘焉叛逆真面目!"
许衡依旧推辞:"这些终究是贾公一面之词...在下确实不便介入。"
贾龙暗忖:刘伯瑜年纪虽轻却聪慧过人,益州局势复杂,想让他平白为我出头恐非易事,需得拿出诚意。
于是他郑重承诺:"若公子应允,贾某愿率益州各族归附,日后凡事皆以公子马首是瞻,听凭刘氏父子差遣。"
这等从属关系,犹如当年孙坚依附袁术,曹操追随袁绍。虽表面臣服,实则自成一方。这种联盟关系中,双方地位常随实力消长而变化。
待贾龙真能重返益州铲除刘焉,掌控主要郡县后,必然会与许衡分道扬镳。不过这在乱世实属常态:孙策继父业后脱离袁术自立;曹操壮大后与袁绍反目;刘备更是辗转依附多方豪强;吕布、张绣等军阀亦复如是。
臣附上
帐内烛影摇曳,许衡因风寒未愈,步履略显虚浮。他负手踱步,思忖道:"贾公既然能搜罗到刘焉诸多谋逆罪证,足见其确有贰心。吾身为汉室宗亲,本当肃清宗盟叛逆。然我山阳刘氏与刘焉同出鲁恭王血脉,若父子联手讨伐同宗,恐遭世人耻笑。"
贾龙急忙拱手:"公子此言差矣!诛除叛臣乃青史留名之举,天下人必当称颂。"
许衡话锋一转:"贾公此番上雒,诛杀刘瑁恐非本意吧?"
"确是无奈之举。"贾龙抚须长叹,"彼欲害我,一时激愤方铸成大错。"
轻咳数声,许衡分析道:"刘瑁既死,消息必传回蜀地。刘焉定会封锁入蜀要道,贾公归途恐生变数。"
"所幸早有筹谋。"贾龙眼中精光闪现,"当年借马相之乱,已将家眷迁至武阳托付任岐。"
许衡暗自感叹此人深谋远虑。忆及刘焉初入益州时,贾龙等豪强表面协助迁治所至绵竹,实则已将势力分散蜀中各郡。这般步步为营,难怪刘焉掌权后要清除异己。
"若归路被阻,贾公作何打算?"许衡凝视跳动的烛火问道。
(
贾龙抱拳道:"待护驾之事完毕,末将希望公子能代我禀明主公,请南郡出兵与我部会师,共取江关直捣益州,联合任岐等豪杰共诛 ** ,上报朝廷下安黎庶,不知公子意下?"
好一个"不知公子意下"!
让我南郡将士为你火中取栗?与益州守军拼个玉石俱焚?
真打得一手好算盘。
许衡轻摇羽扇道:"将军此策,恕难苟同。蜀道天险自古难攻,贸然集结重兵恐非良策,当以缓进为宜......在下倒有一计,可为将军开创新局。"
如今贾龙孤悬在外,粮草供给全赖许衡,实为客军仰主鼻息。
主公既有良谋,贾龙不得不洗耳恭听。
纵使他此刻心不在焉。
"愿闻公子高见?"贾龙拱手道。
许衡环视中军帐,似在找寻什么。
"将军此番出征,可带有益州疆域图?"
"自然备有。"
"借来一观。"
贾龙出帐吩咐亲兵,不多时那益州侍卫便捧来一卷皮质地图。
许衡将地图铺陈案上,俯身细察。
此图勾勒粗略,蜀中要隘皆以简笔标示,显是贾龙为防泄密有意为之。
然于许衡而言,已足敷所用。
"将军可知今日之战,为何能大破西凉军、迫降胡轸所部?"许衡忽然发问。
贾龙脱口道:"自是因在峡谷设伏,使其首尾难顾。"
许衡拊掌而笑:"妙哉!既然将军如今孤军深入,不如也效此法对刘焉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贾龙闻言,心头陡然一震。
已隐约猜度许衡用意。
只见许衡指尖轻叩地图某处:"在下愿助将军夺取此城作为根基,再资以钱粮徐徐图之,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许衡所指之处乃是汉中郡东侧的房陵县。
当许衡指尖落在地图上房陵县的那一刻,贾龙便已隐约猜到了他的意图——
这是要借他之手 ** 益州,同时将他牢牢掌控。
许衡思路极为清晰,并未被贾龙牵着鼻子走。
他来自后世那个商业遍地的时代,深知大企业设立子公司是再寻常不过的操作。
通常,母公司设立子公司是为了拓展自身无法直接涉足的业务。
比如一家主营粮食产销的公司,若发现酿酒利润丰厚,而手中有余粮可酿,便会成立一家专营酿酒的子公司。
如此一来,既能利用自身资源,又能开拓新市场。
可若粮食公司再设一家同样经营粮食的子公司,那就纯属多此一举。
对许衡而言,贾龙就像一家新设立的子公司,而贾龙却想拉着他共同出兵攻打益州……
开什么玩笑?若只是进军益州,等日后荆州兵强马壮,许衡大可亲自挥师,何必依赖贾龙那区区几千兵马?
许衡真正需要的,是让贾龙替他经营一项他目前无法直接插手的业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