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大楼坐落在重庆七星岗的一处高地上,青灰色的外墙在晨雾中显得格外肃穆。大楼门口的石阶上,已经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轿车,佩戴着不同派系标志的将领们陆续步入会场。
林文澜的车队在八点五十分准时抵达。他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熨烫平整的军常服,胸前仅佩戴着最基本的勋表,既不**份,又不过分张扬。就在他推开车门的瞬间,早已等候在门口的记者们立刻围了上来,闪光灯亮成一片。
"林总司令,请问您对缅北战役有何评价?"
"有消息说您将出任新战区的司令长官,能否证实?"
副官和卫士迅速上前隔开人群。林文澜面带微笑,却一言不发,在警卫的护卫下快步走上台阶。就在即将进入大门时,他注意到不远处停着一辆黑色的别克轿车,车窗半开,里面坐着的人正是何应钦。
两人目光短暂相接,何应钦微微颔首,随即升起了车窗。
"总座,何总长似乎是在等您。"副官低声说。
"不必理会。"林文澜面色不变,"记住,今天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轻易表态。"
会议在二楼的作战厅举行。这是一间足以容纳百人的大型会议室,正前方悬挂着巨幅作战地图,两侧分别坐着陆军、海军、空军的高级将领。林文澜的位置被安排在第三排,紧挨着第二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卫立煌。
"文澜兄,久仰了。"卫立煌主动伸出手,"缅北一战,打出了中**人的威风啊。"
"俊如兄过奖了。"林文澜谦逊地回应,"第二战区在晋南的作战,才是真正牵制了日军主力。"
两人寒暄间,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何应钦与陈诚并肩走入,在主席台就座。与往常不同,今天主持会议的并非是主管作战的刘斐,而是何应钦亲自担任主席。
"诸位,"何应钦清了清嗓子,"今天的会议,主要讨论各战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与物资分配。首先,请林文澜将军汇报缅北战役的经验总结。"
这个安排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按照惯例,这种级别的会议应该先由参谋本部汇报整体战局。何应钦的这个决定,显然是要把林文澜推到这个敏感会议的风口浪尖。
林文澜沉稳地站起身,走到台前。他注意到陈诚正低头翻阅文件,似乎对眼前的一切漠不关心。而坐在侧面的白崇禧,则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诸位长官,"林文澜展开准备好的地图,"缅北战役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现代战争中,后勤补给和装备水平往往比兵力多寡更加重要......"
他的报告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既肯定了美式装备带来的火力优势,也指出了部队在丛林作战中暴露出的问题。然而,当他提到需要加强部队的机械化水平时,台下开始出现骚动。
"林将军的意思是,我们其他战区的部队都不懂得现代化作战?"一个略带尖锐的声音响起。发言的是第九战区的参谋长方天,此人素以善于钻营着称。
林文澜面色不变:"方参谋长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各战区情况不同,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资源。比如缅北的山地丛林战,就更需要轻便的火力和灵活的补给方式。"
"说得轻巧。"另一个声音插了进来,这次说话的是第五战区的李品仙,"你们11集团军拿着最好的美械装备,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其他部队连基本的步枪都配不齐,难道要用大刀长矛去跟日本人的坦克拼命?"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林文澜注意到,何应钦虽然表面上在制止这些发言,但眼神中却带着几分默许。
"诸位,"林文澜提高声调,"装备分配是军政部的职责。作为前线指挥官,我只知道要把手中的武器发挥到极致。如果李司令觉得装备不足,大可以向何总长申请。"
这一招以退为进,让李品仙一时语塞。何应钦不得不出面打圆场:"装备分配确实是个难题。不过今天我们先讨论作战计划。文澜,你继续说。"
接下来的讨论更加激烈。当话题转到下一个阶段的作战方向时,各战区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更有利的作战区域,几乎吵得不可开交。
"我认为应该优先巩固长江防线......"
"华南的日军已经露出疲态,应该趁机反攻......"
"你们都不了解西北的情况......"
就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会议室的大门突然打开。侍卫长王世和快步走到何应钦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何应钦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宣布:"委座正在前来视察,会议暂停十分钟。"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蒋介石很少亲自参加这种级别的作战会议。
十分钟后,蒋介石在侍从室主任的陪同下步入会场。与昨天家宴时的随和不同,今天的他面色严肃,直接走向主席台。
"继续开会。"他简单地说了一句,就在何应钦让出的主位坐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