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 > 第67章 新械暗令:铁血将心抗内耗

一、锐械列阵:鄂西营前添虎翼

1941年4月初的鄂西101军驻地,春风裹挟着泥土的气息,吹散了战场的硝烟,却吹不散营地里的火热氛围。训练场上,数十辆崭新的美式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整齐排列,炮管直指天际,墨绿色的车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旁边的空地上,155毫米重型榴弹炮、美式75毫米山炮依次架设,炮口高昂,透着威慑力;特种作战团的士兵们正围着新到的美式无线电通讯设备,听着美军顾问讲解操作技巧,脸上满是兴奋与好奇。

林文澜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的新装备,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这是重庆军委会在授勋后调拨的第三批美式装备,包括30辆m3坦克、20门155毫米榴弹炮、100挺勃朗宁重机枪,还有足量的弹药与零部件,足以让101军的机械化与火力配置再上一个台阶。

“军长,这批坦克的性能太出色了,时速能到40公里,装甲厚度达38毫米,比日军的九七式坦克强多了!”坦克营营长吴天昊兴奋地跑到林文澜身边,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他围着m3坦克转了好几圈,伸手抚摸着冰冷的装甲,仿佛在抚摸稀世珍宝。

林文澜点点头,走下高台,走到一辆m3坦克旁,敲了敲坦克的装甲:“吴营长,坦克部队的训练要抓紧,三天内必须让士兵们熟悉坦克的操作与保养,一周后展开步坦协同训练。记住,坦克是攻坚的利器,更是保护士兵的盾牌,要让它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

“是!保证完成任务!”吴天昊用力敬礼,转身跑去组织士兵训练。坦克启动的轰鸣声瞬间响起,几辆m3坦克在训练场上开始行驶,履带碾过地面,留下深深的痕迹,士兵们的欢呼声与坦克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的画面。

炮兵旅的训练场上,旅长韩卫东正带领士兵们调试155毫米榴弹炮。一名士兵按照美军顾问的指导,调整着炮口的角度,然后装填炮弹,随着韩卫东一声令下,炮弹呼啸着飞向远处的靶标,“轰”的一声巨响,靶标被瞬间摧毁,掀起的尘土高达数十米。

“军长!这炮的射程能到15公里,威力比之前的105毫米榴弹炮大了一倍!”韩卫东跑到林文澜身边,兴奋地汇报。

林文澜看着远处的靶标,满意地点头:“很好!炮兵是战场的火力支柱,要尽快掌握新炮的射击诸元,重点练习对日军坦克集群和坚固工事的打击战术。”

“是!”韩卫东应道,转身再次投入到训练中。

特种作战团的训练场上,王小虎正带领士兵们熟悉新的无线电通讯设备。这种美式无线电通讯距离远、信号稳定,能实现营级单位的实时通讯,大大提升了特种作战的协同能力。“弟兄们,有了这玩意儿,我们在敌后作战时,就能随时与军部保持联系,精准执行任务!”王小虎拿着对讲机,对着士兵们大喊,声音通过对讲机清晰地传到每个士兵的耳中。

士兵们纷纷拿起对讲机,尝试着与同伴通话,训练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李二牛拿着对讲机,对着远处的战友喊:“喂喂喂!能听到吗?俺是二牛!”对讲机里传来战友的回应:“听到了!二牛,这玩意儿真好用!”李二牛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

林文澜看着士兵们训练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新装备,是101军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是国家对抗战的希望。他知道,只有尽快让士兵们熟悉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更好地打击日军,守护鄂西防线。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当天下午,重庆军委会派来的特使——军政部次长林蔚,乘坐军用飞机抵达101军驻地。林文澜接到消息后,立刻前往机场迎接。

机场上,林蔚身着笔挺的中将制服,表情严肃。见到林文澜,他并未过多寒暄,只是微微颔首:“文澜兄,委员长有要事嘱托,随我去军部详谈。”

林文澜心中一沉,预感到事情并不简单。他点点头,与林蔚一同乘车前往军部。

二、渝城密令:将心难违内耗忧

军部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林蔚坐在主位上,手中拿着一份文件,目光扫过林文澜:“文澜兄,此次前来,一是代表委员长慰问101军将士,二是传达委员长的重要指示。”

林文澜站起身,恭敬地说:“请次长明示。”

林蔚打开文件,缓缓念道:“近期,共军八路军在晋南、豫西一带活动频繁,扩充兵力,抢占地盘,对我军后方构成威胁。101军作为中央嫡系精锐,装备精良,战力强悍,委员长希望你部在驻守鄂西的同时,密切关注周边八路军动向,若发现其有‘异动’,可酌情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地方治安与中央权威。”

“什么?”林文澜脸色骤变,他没想到委员长竟然会下达这样的命令。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时期,日军虎视眈眈,此时与八路军发生摩擦,无疑是自相残杀,消耗抗日力量。

“次长,”林文澜急忙说道,“当前日军尚未被赶出中国,国家危在旦夕,此时应以抗日大局为重,与八路军携手合作,共同抵御外侮。若此时发生摩擦,只会让日军有机可乘,不利于抗战大局啊!”

林蔚放下文件,看着林文澜,语气严肃:“文澜兄,委员长的意思,你应该明白。共军的壮大,对中央政府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委员长并非要你主动挑起摩擦,只是让你保持警惕,防止共军‘扩张’。这是委员长的命令,你身为中央将领,理应服从。”

林文澜沉默了。他深知委员长的性格,若公然拒绝,不仅会影响101军的补给与装备供应,甚至可能被撤职查办。但让他与八路军发生摩擦,他万万做不到——他亲眼见过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打击日军,保护百姓,他们也是抗日的力量,是民族的希望。

“次长,”林文澜抬起头,目光坚定,“101军将士的使命是抗击日军,守护国土。只要八路军不主动挑衅,不破坏抗日大局,我军绝不会主动与其发生冲突。若日军发起进攻,我军甚至可以与八路军协同作战,共同抵御外敌。”

林蔚皱了皱眉,显然对林文澜的回应不太满意:“文澜兄,你这是在违抗委员长的命令吗?委员长对你寄予厚望,101军更是中央的精锐,你不能让委员长失望。”

“次长误会了。”林文澜解释道,“我并非违抗命令,只是认为当前抗日是首要任务。若八路军确实有破坏抗日的行为,我军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行动,只会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让亲者痛,仇者快。”

林蔚盯着林文澜看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好吧,我会将你的意思转达给委员长。但你要记住,委员长的命令不可违抗,若共军真的有‘异动’,你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后果自负。”

“是。”林文澜恭敬地应道,心中却充满了无奈与沉重。

林蔚离开后,林文澜独自留在会议室里,望着墙上的中国地图,眉头紧锁。他想起了在重庆时,蒋介石单独召见他时的场景,蒋介石当时提到美国加大援华力度,派遣军事顾问,如今想来,或许从那时起,委员长就已经在为战后的局势做准备,而打压八路军,就是其中的一步。

“军长,您怎么了?”参谋长周志宏走进会议室,看到林文澜脸色凝重,关切地问。

林文澜摇摇头,将林蔚传达的命令告诉了周志宏。周志宏听完后,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军长,这可如何是好?若真要与八路军发生摩擦,我们不仅会背上千古骂名,还会消耗抗日力量,让日军受益。”

“我知道。”林文澜语气沉重,“但委员长的命令,我们不能公然违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量避免与八路军发生冲突,将重心放在抗日上。”

周志宏点点头:“军长说得对。我们可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警戒,但明确下令部队,除非受到八路军的主动攻击,否则不得擅自开火。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了解八路军的动向,避免因误会引发冲突。”

林文澜点点头,采纳了周志宏的建议。他立刻召集军属各师、旅主官开会,传达了相关指示:“当前,我军的首要任务仍是抗击日军,守护鄂西防线。对于周边的八路军部队,要保持警惕,但不得主动挑衅。若发生接触,要以抗日大局为重,尽量协商解决,避免武装冲突。”

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林文斌说道:“哥,我明白你的意思。咱们101军是抗日的部队,不是打内战的工具。只要八路军真心抗日,咱们就不能跟他们刀兵相见。”

赵志远、何建明等人也纷纷表态,支持林文澜的决定。

会议结束后,林文澜走到训练场上,看着士兵们正在熟悉新装备,心中的沉重稍稍缓解。他知道,只要101军的将士们团结一心,坚持抗日,就一定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守住底线,不辜负国家和民族的期望。

然而,他心中清楚,委员长的命令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他只能祈祷,八路军能以抗日大局为重,避免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摩擦,让全**民能齐心协力,共同抗击日军。

当天晚上,林文澜彻夜未眠。他坐在书桌前,看着手中的地图,思绪万千。他想起了鹰嘴崖战斗中牺牲的士兵们,想起了他们临死前喊出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想起了百姓们对军队的支持与期盼。他暗暗发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带领101军坚守抗日立场,绝不参与内战,绝不做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窗外的夜色渐深,月光洒在书桌上,映照着林文澜坚毅的脸庞。他知道,未来的道路会更加艰难,但他有信心,带领101军走出困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三、山雨欲来:中条烽烟传警讯

1941年5月初,鄂西101军驻地的训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坦克部队与步兵的协同训练已初见成效,m3坦克在步兵的掩护下,能精准地突破模拟日军防线;炮兵旅的155毫米榴弹炮已能实现对远距离目标的精准打击;特种作战团则进行了多次敌后渗透演练,成功率高达90%。林文澜每天都会到训练场视察,看着部队的战斗力日益提升,心中充满了期待。

然而,一份来自重庆军委会的急电,打破了驻地的平静。5月7日清晨,通讯兵匆匆跑进林文澜的办公室,手中拿着一份电报,神色慌张:“军长!重庆急电!中条山战役爆发,我军防线被日军突破,局势危急!”

林文澜猛地站起身,接过电报,目光快速扫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电报内容简短却震撼:“日军第1军集结6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共10万兵力,于5月7日拂晓对中条山地区发起总攻,我军第14集团军、第5集团军等部陷入重围,伤亡惨重,请求紧急支援!军委会命令101军即刻驰援中条山,归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务必突破日军封锁,解救被困部队!”

“中条山……”林文澜喃喃自语,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中条山位于晋南地区,是黄河以北的重要战略屏障,若中条山失守,日军将可直逼黄河,威胁豫西、陕东地区,甚至可能切断西北与中原的联系,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召集军属各师、旅主官紧急开会。会议室里,将领们看着地图上中条山地区被日军包围的红色箭头,脸色凝重。

“诸位,中条山战役爆发,我军被困部队危在旦夕。军委会命令我们即刻驰援,这是关乎抗日大局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完成!”林文澜站在地图前,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现在,我们要制定最快的行军路线,以最短的时间赶到中条山,突破日军封锁,解救被困部队!”

参谋长周志宏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路线说:“军长,从鄂西到中条山,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是走铁路,从宜昌出发,经武汉、郑州、洛阳,再转公路前往中条山,全程约1200公里,铁路运输速度快,预计3-4天可抵达;二是全程走公路,经荆州、南阳、洛阳前往中条山,全程约1000公里,但公路路况复杂,且可能遭遇日军空袭,预计5-6天可抵达。”

“选择铁路运输!”林文澜毫不犹豫地说,“时间就是生命,中条山的弟兄们多等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我们要尽快赶到,才能解救更多的战友。”

他顿了顿,开始部署行军计划:

1. 部队编组:以1师(林文斌部)、特种作战团(王小虎部)、坦克营(吴天昊部)为先锋部队,乘坐火车优先出发,负责突破日军外围封锁线;2师(赵志远部)、独立旅(何建明部)、炮兵旅(韩卫东部)为后续部队,分批次乘坐火车跟进;

2. 物资准备:各部队携带三天干粮和弹药,轻装急行军,后勤部队随后通过公路运输剩余物资;

3. 防空警戒:每列火车配备防空部队,携带高射机枪,应对日军空袭;

4. 通讯保障:各部队配备美式无线电通讯设备,确保与军部及友军的联系畅通。

“军长,日军可能会破坏铁路,我们的行军可能会遇到阻碍。”林文斌担忧地说。

“我已经向军委会申请,让沿途的铁路部门和护路部队配合我们,抢修被破坏的铁路,保障运输畅通。”林文澜说,“另外,命令王小虎的特种作战团,派出先遣队,提前乘坐汽车前往郑州、洛阳一带,侦察日军动向,清理铁路沿线的日军小股部队,为大部队开辟通道。”

“是!”王小虎起身敬礼。

会议结束后,各部队立刻行动起来。训练场上的士兵们接到命令后,迅速收拾行装,领取弹药和干粮,朝着火车站集结。火车站内,一列列军用火车早已准备就绪,士兵们有序地登上火车,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被小心翼翼地吊装到平板车上。

林文澜站在火车站台上,看着士兵们登车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沉重与坚定。他知道,这次驰援中条山,路途遥远,危机四伏,不仅要应对日军的空袭和铁路破坏,还要在抵达后面对日军的精锐部队。但他更知道,中条山的被困部队是他们的战友,是抗日的同胞,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救出战友,守住中条山。

“军长,先锋部队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出发了!”林文斌走到林文澜身边,汇报说。

林文澜点点头,登上了先锋部队的指挥火车。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火车缓缓开动,朝着中条山的方向驶去。站台上的士兵们挥舞着手臂,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为出征的战友送行。

火车行驶在铁轨上,速度越来越快。林文澜站在火车的了望台上,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委员长的密令,想起了与八路军可能发生的摩擦,但此刻,这些都被驰援中条山的紧迫感所取代。他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中条山,救出被困的战友,打击日军。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次驰援中条山,不仅会让101军经历一场残酷的战斗,还会让他与八路军产生意想不到的接触,更会让101军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

火车一路向东,朝着中条山的方向疾驰而去。沿途的百姓们看到疾驰的军用火车,纷纷驻足观望,有的挥舞着国旗,有的高呼着“抗日必胜”的口号,为部队加油鼓劲。士兵们看着窗外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力量,更加坚定了驰援中条山、打击日军的决心。

林文澜知道,这场驰援中条山的征程,注定充满了艰难与危险,但他有信心,带领101军的将士们,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