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 > 第10章 一纸调令赴渝州 特训序幕启新程(1938年·芜湖-重庆)

芜湖防线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33旅驻地的清晨还浸在薄雾里,林文澜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掀开营帐门帘,师部参谋正站在门外,手里捧着一份盖着“陆军总司令部”朱红大印的公文,神情肃穆。

“林少将,总司令部急电,命您即刻前往重庆,参加‘中央陆军嫡系军官特训班’,七日内需报到。”参谋双手递过公文,补充道,“这是委员长亲自批准的特训名额,全国仅选拔五十人,都是各战区战功卓着的校级以上军官,为后续委以重任做准备。”

林文澜接过公文,指尖触到纸面的烫金字体,心里猛地一震。他虽在前线浴血多年,却深知“嫡系特训班”的分量——这不仅是理论深造的机会,更是进入中央核心指挥层的“敲门砖”。之前在南京受委员长召见时的场景涌上心头,那句“等抗战胜利了,我还等着听你更多的战功”,此刻有了更清晰的指向。

“师部对33旅的防务有何安排?”林文澜快速浏览公文,目光落在“特训期间部队暂由副旅长赵大虎代理”的条款上,随即追问,“日军近期蠢蠢欲动,防线不能出任何差错。”

“师部已下令,从第15师抽调一个团归33旅节制,由赵大虎统一指挥。”参谋答道,“总司令部特别交代,此次特训关乎后续战区指挥层调整,您务必按时报到,不得延误。”

送走参谋,林文澜立刻召集赵大虎、李大海等核心军官开会。营帐内,作战地图上的红蓝色标记还停留在前几日的战斗态势,赵大虎手里的钢笔在“日军可能进攻路线”上圈着圈,见林文澜进来,立刻起身:“旅长,您这时候叫我们来,是日军又有动静了?”

“不是日军,是总司令部的调令。”林文澜将公文放在桌上,推到众人面前,“我要去重庆参加嫡系军官特训班,最少三个月,部队暂由赵大虎代理指挥。”

营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李大海最先反应过来,脸上露出喜色:“旅长,这可是好事啊!那特训班是培养高级将领的地方,您去了,将来肯定能当军长、司令!”

赵大虎却皱起眉,手指敲了敲地图上的芜湖防线:“旅长,您走了,日军要是趁机进攻怎么办?我怕我撑不住……”

“放心,师部会调一个团过来,加上咱们现有的兵力,守住防线没问题。”林文澜指着地图上的防御要点,“马鞍山的反坦克壕要再加深,清水河的巡逻要加密,特别是松井一郎的关押地,必须加派三倍岗哨,绝不能让日军有可乘之机。”他顿了顿,看向赵大虎,语气郑重,“你跟我从排长一路打到现在,实战经验比谁都丰富,只要稳住阵脚,别冒进,日军讨不到便宜。”

随后几日,林文澜忙着交接事务:给陈秀兰的医疗队补充药品,叮嘱她们照顾好伤员;跟军需官核对武器弹药库存,确保每挺重机枪都有足够的备用枪管;甚至亲自去牢房查看松井一郎的关押情况,见铁牢外的地雷阵和铁丝网完好,才稍稍放心。

出发前一晚,33旅的士兵们自发在营地门口列队,手里举着用红布扎的花束,虽然布料粗糙,却映得每个人的眼睛发亮。赵大虎递过来一个布包,里面是几件洗得发白的军装和一双新纳的布鞋:“旅长,路上冷,多穿点。这鞋是陈姑娘带着姐妹们连夜做的,说比皮鞋舒服。”

林文澜接过布包,指尖触到布鞋里柔软的棉絮,心里一暖。陈秀兰站在队伍末尾,手里捧着一个陶罐:“林少将,这是咱们自己熬的咸菜,路上就着干粮吃,能顶饿。您在重庆好好学,我们在芜湖等着您回来,带我们打更多的胜仗!”

“一定。”林文澜用力点头,对着士兵们和乡亲们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转身登上了前往重庆的军用卡车。车轮滚动时,他回头望去,营地门口的人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晨雾里——那是他用鲜血守护的土地,也是他此行最牵挂的牵挂。

卡车一路向西,走了整整五天。从江南的水乡稻田,到川东的崇山峻岭,路况越来越崎岖,车厢里的颠簸让林文澜几乎坐不稳。同行的还有两名来自其他战区的军官,一个是黄埔四期毕业的第74军少校参谋,另一个是西北军出身的中校团长。

“林少将,您在芜湖以一个旅挡住日军一个联队,这事在各战区都传开了!”黄埔出身的少校递过来一支烟,语气里满是敬佩,“我在南京时就听说过您,三庙街守三天,中央金库聚残兵,都是硬仗!”

林文澜接过烟,却没有点燃——他习惯了在战场上用烟提神,此刻却想着特训班的课程,随口问道:“你知道这特训班主要学什么吗?是偏重理论还是实战?”

“听说课程很杂,既有黄埔系教官讲的‘现代战术指挥’,还有德国顾问教的‘装甲部队协同作战’,甚至有委员长亲自讲的‘战时政治工作’。”西北军出身的中校靠在车厢上,叹了口气,“咱们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理论底子薄,到了那儿,怕是要跟那些科班出身的比着学了。”

林文澜沉默着点头。他从排长做起,所有的指挥经验都来自实战:蕴藻浜的战壕里摸透日军进攻套路,苏州河的炮火中学会灵活转移,芜湖的山路上琢磨伏击战术。可这些“野路子”经验,在讲究体系化的中央特训班,能不能得到认可?他心里没底,却又生出一股劲——越是难,越要学好,将来才能带更多的兵,打更大的胜仗。

第六天傍晚,卡车终于抵达重庆郊外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训营”。营区建在半山腰,四周是铁丝网和岗哨,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忠勇爱国”四个大字,在夕阳下泛着冷光。报到时,接待的参谋递给林文澜一份课程表,上面密密麻麻写着:

? 上午:《现代战役指挥学》《装甲兵战术协同》

? 下午:《战时后勤保障》《情报分析与研判》

? 晚间:战术沙盘推演、实战案例研讨

“林少将,您的宿舍在东楼302,同屋是第9战区的李上校,他是委员长侍从室出来的,您多跟他交流交流。”参谋笑着补充,“明天早上六点出操,七点早餐,八点准时上课,可别迟到——这里的教官比前线的日军还严。”

林文澜提着布包走进宿舍时,同屋的李上校正坐在桌前整理笔记。他穿着笔挺的呢子军装,戴着金丝眼镜,见林文澜进来,起身笑着握手:“林少将,久仰大名!您在芜湖的战斗报告,我在侍从室时就看过,委员长还在报告上批了‘忠勇可嘉,堪当重任’八个字!”

林文澜心里一怔——没想到自己的战斗报告能传到委员长手里,更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评价。他放下布包,目光落在桌上的《德国陆军战术手册》上,轻声说:“我理论底子薄,接下来一个月,还要请李上校多指点。”

“互相学习。”李上校推了推眼镜,指着手册上的插图,“您看这张‘装甲部队突破防线示意图’,德军在波兰用的就是这种战术,咱们接下来要学的,就是怎么应对这种进攻,甚至怎么用咱们的部队打出类似的战术。”

林文澜凑过去,看着图上的箭头和标注,突然想起芜湖防线的反坦克壕——要是能结合这种理论,是不是能设计出更有效的反坦克工事?他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飞快地画下战壕的草图,旁边标注“结合德军战术,可在壕沟两侧增设侧射火力点”。

窗外的夜色渐浓,营区里传来吹号声,是熄灯的信号。林文澜躺在床上,听着隔壁宿舍传来的翻书声,心里突然踏实下来。他知道,这里不是前线的战壕,却同样是战场——一场关乎未来指挥能力的战场。他摸了摸胸口的宝鼎勋章,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每一门课,将来带着更先进的战术,回到前线,把日军赶出去,不辜负33旅的弟兄,更不辜负委员长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