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灼热的风卷着沙粒,狠狠砸在林砚的脸上,像是无数细针在扎。他抬手抹了把额头,满手都是混着汗水的黄沙,刚拧开军绿色铝制水壶,只倒出几滴浑浊的水,沿着壶嘴滴进沙里,瞬间就没了踪影。
“林队,再走下去,兄弟们怕是撑不住了。”省厅抽调的老刑警张卫国靠在越野车旁,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掀开衣领,露出脖子上晒得通红的皮肤,“导航仪早在昨天就没信号了,这鬼地方连棵树都没有,咱们跟瞎闯差不多。”
林砚没说话,目光扫过眼前连绵起伏的沙丘。这里是西北边境的库布齐沙漠边缘,三天前,他们根据“红衣女尸案”凶手王海生的货车登记信息,追着他的踪迹从甘肃一路到了这里,却在昨天下午跟丢了车辙——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几乎抹平了所有痕迹。
现在,他们一行五人,三辆越野车,只剩下最后两壶水,连压缩饼干都快吃完了。王海生这个丧心病狂的长途货车司机,在豫、皖、苏三省接连杀害三名穿红衣的年轻女性,作案后都把尸体抛在高速公路附近的荒地里,若不是林砚推动省厅引进了简易指纹比对设备,从第三具尸体指甲缝里提取到的半个指纹,根本抓不到他的踪迹。
“不能退。”林砚蹲下身,手指戳进沙地里,指尖传来滚烫的触感,“王海生的货车载重七吨,他从江苏出发时拉了一车布料,现在肯定还没卸——这么重的车,在沙漠边缘走,车轮印不可能完全被沙暴盖住,只是咱们没找对方向。”
旁边的年轻警员小李苦着脸:“可咱们都找了一上午了,除了沙子还是沙子,他会不会已经逃进边境线了?”
“不会。”林砚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沙,“他的货车没办边境通行证,而且沙漠里没油没水,他不敢往深处走,肯定在找水源。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比他先找到水源——或者,找到他找水源的痕迹。”
说完,他从越野车后备箱里拿出一把工兵铲,又摸出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这几天观察到的车轮印数据:王海生货车的轮胎是“朝阳牌”,胎纹间距1.2厘米,左前轮因为磨损严重,有一道1.5厘米的裂痕,这些都是他们之前锁定他的关键特征。
“张哥,你带小李往东边走,留意沙丘背风处,那里的沙比较实,可能留下印子。”林砚把笔记本递给张卫国,“我跟小王往西边,每走五十米就用石头做个标记,别走散了。”
张卫国接过笔记本,看了眼林砚眼底的红血丝——这三天林砚几乎没合过眼,白天追线索,晚上就在车上整理资料,可他的眼神依旧亮得吓人。老刑警叹了口气,把最后半壶水塞给林砚:“拿着,你脑子得清醒,咱们能不能抓住人,全靠你了。”
林砚没推辞,把水壶别在腰上,跟小王一起往西边的沙丘走。沙子没到脚踝,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太阳挂在头顶,像个巨大的火球,晒得人头晕眼花。小王走了没一会儿就开始喘气,扶着额头说:“林队,要不咱们歇会儿吧,我感觉再走下去,我要中暑了。”
林砚停下脚步,抬头看了看天——云层很薄,风是从东北方向吹过来的。他突然想起昨天沙暴前,他观察到的车轮印方向:王海生的车是往西北走的,但沙暴是从东北刮来的,背风处应该在沙丘的西南坡。
“跟我来。”林砚拉着小王,往最近的一个沙丘爬去。沙丘很陡,沙子不断往下滑,两人手脚并用地爬了十分钟,才终于到了坡顶。刚喘了口气,林砚的目光突然顿住了——沙丘西南坡的沙地上,隐约有几道浅浅的印记,像是被什么东西压过。
“快,下去看看!”林砚顾不上累,顺着坡滑了下去,蹲在印记前仔细看。这印记很淡,但能看出是车轮压过的痕迹,胎纹间距跟他记在笔记本上的一模一样,而且在印记的边缘,还有一道细微的裂痕——是王海生左前轮的特征!
“找到了!”小王激动地喊出声,又赶紧捂住嘴,怕声音太大消耗体力。
林砚却没那么兴奋,他盯着车轮印,眉头皱了起来。这道车轮印比他们之前看到的要浅很多,而且印子边缘很模糊,像是车轮上沾了什么东西,把胎纹给盖住了。他伸手摸了摸印记周围的沙子,突然摸到一点湿润的感觉——比其他地方的沙子要凉一点。
“小王,你看这车轮印。”林砚指着印记,“之前王海生的车拉着七吨布料,车轮印很深,可这道印子这么浅,说明他可能卸了一部分货,或者……”
他突然顿住,猛地站起身,往车轮印延伸的方向走。走了大概二十米,又发现了一道车轮印,这道印子比刚才那道更清晰,而且在印子旁边,还有几个浅浅的脚印——是男人的鞋印,尺码跟王海生的一致。
“他在这里停过车。”林砚蹲下身,用树枝测量车轮印的深度,“你看,这道印子比刚才那道深一点,说明车在这里停留过,载重没变,但车轮沾了东西。”他用树枝扒开车轮印旁边的沙子,扒了没几下,突然看到一点黑色的东西——是湿润的泥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