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连李大和都能跟他学德语了。但显然语言天分不太高,德西准备了十句语录,教了十几天了,大和组长的嘴里,只能流利地说出来一整句。
但显然,这一句,也足够在李玉园面前显摆了。做了关于自己“学习能力、文化水平”方面,非常有力的回击。
可是,那个住牛棚里的郑老师。过得好吗?
住牛棚,是什么感受? 他听李大和介绍过。
自从有了小黄牛,德西就开始搭牛棚、在里面铺上厚厚的稻草,把室外存的稻草垛子也搬进去垒着。
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直接在围栏外的干稻草上,倒下就能睡觉。
他甚至还打算等媳妇睡了,自己在里面住几个晚上,试试。
德西去富木村装车好几次,都看到那老头又瘦又弱,一副没什么东西吃的样子。跟现在伙食好的比尔比起来。……
德西的心微微一缩。
他是牧师。
也不能忍受一个会说德语的老人,是这样地穷困交迫。
*
回到教堂,小媳妇正等着呢。见到他回来,赶紧忙活。
饿不饿呀?不饿,吃过了。
德西麻利地在前院卸下“破烂”们。再把一堆吃喝拎到后院。
李婆婆看见那些蛋就双眼放光。哎呀,这蛋,怎么就吃不完啊吃不完。
院里喂的五只鸡,有三只母的,都能下蛋了。
德西问,“婆婆,你会腌蛋,做那种"变蛋"吗?”
“会。”
毕可闻见了香味,盯上了纸包里的卤鸡腿,馋。
才不管几点了,赶紧洗手拿个陶碗,跟洪宁一人两个,啃。
剩下的六个包起来,明天吃。
还有一只熟烧鸡,在冷风口放好。那条腊肉,先挂起来。
毕可觉得自己,可能已经过上了旧社会那种地主婆的生活。当然这个词,她绝对不敢说出口。
而李婆婆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明明是住在地主家的。那个大财主家里虽然有佣人,也是伺候财主老婆的。
在那个家里她哪有地位,大老婆还老找茬使唤她打她呢,哪会给她这么丰盛的吃食。
跟着德西,简直就是吃香的喝辣的。
而毕可那只小馋猫、准地主婆,今晚笑眯眯地吃满足了,睡前,就暖暖地窝在大灰狼的怀里。
哎呀,勾着他的脖子,一拱一拱地缠着他。
德西受用极了。
随便她怎么拱。
亲亲热热地来了几次,把软软的媳妇搂在怀里,轻轻抚摸着睡。
“媳妇,我要跟你说件事。”
“你说。”
德西就把郑光明的事说了。
毕可想了想。在这里他们不露富。
但是如果真的有富余,就得去帮值得帮的人。那个郑老师,得帮他。
他那么瘦,衣衫还破。肯定吃不饱穿不暖。和自己两年前一样。
小可想起两年以来自己的境遇,就心有余悸。
那么饿,那么冷,那么孤立无援,到处伸手也要不到东西。当下就说。
“我们明天,去看看他吧。”
德西次日早饭跟比尔说了这事。
现在,他们这样的身份,有点余力帮大忙帮不了。但是周济、捐给别人一些多余的吃喝,还可以做。
德西去大队的时候,拎了二十多个鸡蛋,悄悄递给张山。张山媳妇是在市里的,他舍不得吃,要存着拿回家。
这一幕,被眼尖的来喜看到了。
老嫂子当时心里就窝火。
司马德倒是挺大方,一出手就是几十个蛋。
德西在农场干活儿的事,大队干部也没张扬,但还是有些话传了出去。这个人,有能耐,能到处挣钱。
村里的人家就缺吃喝。眼馋啊。
可是这位上次还打了一头野猪给大家分呢,有人念他的好。
分野猪的时候,来喜家也分了,她当时高兴。
可现在有那么多蛋,怎么不给我家分。
几十个呢,都给了张山,张山给他干啥了。
来喜回去就跟李川嚷嚷。
“你说,他媳妇顶了你的工。一点良心都没有,居然不见他送点啥谢我们 !”
“我都看见了,给了张山一篓子蛋。也没有我们一个的 !”
李川被她嚷得委屈。
“人家干活得来的,愿意给谁给谁。你说啥?”
“愿意给谁,就给谁?咋就不见给你?你的工都被她家抢了。都值不了几个蛋?”
李川不和她吵。但心里也别扭。是啊。
那么多蛋,匀我们十个也是心意啊……
这天傍晚,比尔嘱咐李婆婆提前煮了十个鸡蛋。
骑摩托颠簸,拿着熟鸡蛋不容易碎,还撕了一大块烧鸡,用油纸包好。这些给郑老师,能现场吃。
吃完晚饭,德西骑着他的摩托车,带着媳妇就去了富木。
从教堂去富木村,比去洪山村多三分之一的路,但有摩托车就不一样了,很快。
路上夫妻俩又再次交流了很多心得。关于如何在此刻形势下,给一个这样的人,把蛋送到他手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