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美钢笔是1930年创立的德国品牌,和派克齐名,都属于书写界的奢侈品。
这里,目前能持有它的人,身份可都不一般,真正地非富即贵。
小可刚从铅笔时代过渡而来。这件礼物,简直是直接送到了她的心坎里。
不过她当然知道,这个不能拿出去炫耀。德西给的任何来自国外的东西,都不能让其他人见到。
所以德西也不会把钢笔给洪宁。
每天割稻回来的晚上,哪怕再累,临睡前,毕可也要在本子上坚持拿笔写写字。
这上面抄的是几段圣经。
耶稣说。
"我为此而生,我也为此而来到世界上,为给真理作证;凡属于真理的,必听从我的声音。"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耶稣,降生在伯利恒的马槽里。
天国里的至高君王,并非出生在华美的宫殿、舒适的床上,而是简陋的马厩,选择了贫穷和寒冷。
这样的降生方式,旨在让人们拥有淡泊名利的心,并通过信仰引导,出离物欲。
这是另一种"道成肉身"。
德西所信奉的,也正是这种物质的简单,和精神的华贵。
这是宗教的救世主。但德西却想到了别的。
如今田间地头、村庄农户、街道教堂,无所不在的宣传画和标语。
人民有自己明确的一位救世主。他拯救万千黎民百姓,于旧社会压迫剥削穷苦人的水深火热。
他实现了人与人社会地位的真正平等。再也没有奴婢。没有小孩子和女人再被贩卖。
无论富人、穷人,还是地主、贫农,本国人、外国人,一律平等。
他们的救世主,才不会是耶稣。
德西将这个本子合上。凝视着小可时,蓝色眸子有些严肃。
“小可。把它藏起来。”
主,在我们心中即可。不用表现出来。
现在,你要抄写的是语录。是领袖对国情与人民的指引。
德西自己,已经开始在抄、在学习了。他要懂得、理解这里领袖的思想。
“小可。我们和大家一起劳动。以后多说多背语录,不讲圣经。好吗?”
小可马上就明白了。德西说的都对。他说的都要听。
德西对她来说,不止是兄长,还是灵魂的引路人。
从明天开始,用那支喜欢得不得了的钢笔,抄语录 !
*
忙完了一阵,生产队在一个下午的四点钟,就早收工,安排组织大家学习。
今年可发生了不少事。村民们日常参加学习,了解的国家大事也不少。
1971年,是建 D 50周年。
3月3日,国家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卫星“实践一号”。我们的卫星,上天了!
3月,林标集团打算暗杀领袖。9月,其阴谋被彻底粉碎,逃跑时机毁人亡。
7月,总理在首都接见美国来访的基辛格。两国,有了建交的可能。
德西和小可也认真听着,回教堂把这些事告诉大家。
别看这里是村庄,可大喇叭广播、生产队组织,革委会政策宣传还挺到位,德西在这儿的消息,可并不闭塞。
之前比尔对这些都不参加,村民再不来教堂跟他聊时事,他就更一无所知了。
如今在德西带领下,大家完全能跟上形势。
学习完以后,大家可以去供销社买点东西,就都聚在一起了。
德西没有换洗的衣服。得去供销社再买一身,最好是蓝色的。
还要扯两尺蓝布,为了拼接那些尺寸不符。
他去买衣服的时候,小可跟着。看到今天排队的人里面,可有好几个年轻姑娘。
这是从北京来的知青,从几所大学里来的。小可之前听说过她们。
城里也无法给青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就把青年们下放到农村,自食其力。
女学生们刚来的时候,有人负责去菜地里挑粪施肥,有人打赤脚去田里插秧,劳动了一天,全都哭鼻子。
给家里写信,边哭边写。
不过一个月以后都适应了,都不哭了。干活也利索了好多。
如今,一个德国人来了这儿,还是个长相挺好看的年轻小伙儿。很快就成了知青们口口相传的新闻。
之前忙秋收,在稻田里各有各的区域和任务。
下了工德西也不进村、又只回教堂里休息,她们都没法再看见德西。今天可是又见到了。
这些城里的姑娘和村里的有些不一样。
她们爱美,一进供销社,仅有的那点儿护手的手牌蛤蜊油,洗头发的肥皂,全都供不应求。
售货员增加了一位阿姨,还得负责维护排队秩序。德西和小可也耐心地在队伍里等。
前面排队的几个女孩子,就频频回头看德西。一边看一边咬耳朵说话,边笑,边窃窃私语。
德西个子高,能将一切都尽收眼底。这种目光他当然太了解了。在大学里的女同学,可有不少这么看他的。
一个从小就被看脸的帅哥,虽然如今已经做了爹,但面容年轻、目光清澈、帅气不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