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法西斯又将他们那些刚刚长成年的儿子们,塞进了现代化飞机坦克炮弹的打击轰炸区。
他们都死在了外出征战的异国战场,现在也都没了。
空荡荡的城堡里,没有那么多鲜活的脸孔,也缺乏热闹的人间烟火气。
这个大家庭的战后幸存者,都非常珍惜这样团聚的时刻。曾经有过的恐惧,都在被亲情温暖的一刻释怀。
哈德里累了。他觉得自己比起父亲,累多了。
他才六十多岁,但好像比詹尼尔的九十多岁,活得还疲惫、还辛苦。
那可不,詹尼尔没有去过庆国,没有在民国组织过大宗投资,他的疆土和视野,从来没有抵达远东。
可哈德里,是在四十多年里,布局了两次。
当然,都以失败、血本无归告终。
哈德里这四十年,在不断地奋斗、努力。但他也像一只罐子里不停转圈奔跑的小老鼠,徒劳无功。
总是在经历着,失去、和失去!
觉得悲哀和失望的他,想要好好地休息!
想每日都沉浸在广袤的森林中,像个无忧无虑的少年。
哪怕是自由自在地,骑马去追逐天空中的乌鸦群。
这也是被纳粹**的那十几年里,难得奢侈的喘息。
埃莎和赵杏都非常理解他。经常看他一人一骑,或者带上仁·慈、马丁,去森林中“老夫聊发少年狂”。
他不为了猎到什么,就是想减缓自己内心的沉重和疲惫。
他想从此只当一个彻底的农夫、森林猎手,就和仅存的家人,守着艾兰德城堡和附近的农田。
像他父亲詹尼尔七十岁时那样,骑马巡视田间地头,和种田的农民随意聊天,问问地里的收成。
种土豆、挖土豆、吃土豆。带着小孙子们,就这样回归田园。
他累了,什么都不想做了。只想照顾和陪伴病弱的埃莎。
当然,以后如果去了天国,也和他的“安静公主”团聚。
*
可是哈德里父子这种相对无欲无求、悠哉悠哉的日子,没过几个月。世界又变了。
因为这时,美苏冷战来了!
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公开宣称遏制**扩张,标志着冷战正式爆发。??
1947年,很有钱的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让全面瘫痪的欧洲经济尽快恢复,以便之后更好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丘吉尔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这个资金计划,对西德这个抗击苏联的桥头堡、"新生小宝宝",就特别偏爱。
援助西欧各国总共130亿美元,却又单独、陆续给予西德36.5亿美元,甚至都让英国和法国心生嫉妒。
其中90%的资金是直接赠予,10%是贷款,而且贷款利率极低。
依靠这些资金,西德迅速向美国购买并更换了先进的制造业、采掘业、冶金业、化工业等机器设备,完成工业现代化。
不仅如此,德国生产的所有工业品,都可以在美国和海外市场销售。包括军工武器 !
从表面上看,艾徳勒克家本来的现金流已经干涸,工厂全部倒闭。
没想到水这么一来,鱼儿就能游了。
哈德里擅长的所有行业布局,都开始起死回生。工厂被解禁了,设备,还更新升级了。
如今,马丁成了主持经营的主力。
而仁·慈也获得了公司董事会席位,成为部分新成立公司的股东。
资金方面,美国贷款青睐艾徳勒克这样的大型规模企业,大肆放水。
艾徳勒克这条大鱼,又游了起来。甚至在那藏宝山洞里的黄金储备,都还没有用上一克 !
战争消灭了太多青壮年日耳曼男子,柏林几乎被夷为平地。
剩下的女人们,成了废墟中的清理、建设者。她们用柔弱的力量,又支撑起了这个国家。
有了资金、能建设、开工制造了,就减少了失业。陆续被释放的德军俘虏,欧洲经历战乱的幸存者们、难民,都开始找工作。
尼莱斯入狱了。但他失业的儿子尼克尔来找到哈德里,请求得到一份工厂里的工作。
对老朋友,和既往军官团后裔的幸存者们,艾徳勒克都没有拒绝。
给求职者提供职业培训,扶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工程建设各个项目中。
*
二战后,整个欧洲战场,全是建筑废墟。
慕尼黑遭到盟军七十多次空袭,市区超过四分之一的建筑被完全摧毁,老城区几乎被夷为平地。人们无家可归,很多人流落街头。
马克贬值,几乎不能在市场上进行贸易,当局又发行了新的货币。
这一切,活得久的人,经验就多。哈德里对货币贬值提前有了十足准备。
德国本身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也是底蕴犹存,只是缺乏资金和原材料。
在马歇尔计划援助下,艾徳勒克家扎根、并立足于西德地区重建。
而家族的萨米尔基金会,本来就是巴伐利亚地区的财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