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为俊杰。要么加入,要么死。
不进不行啊,要想开工厂、获得经济权利和地位,就还得政治正确。
哈德里也进了国社工党,在其中也任了职务,主要是军事和经济顾问团。当然,只加入党派肯定不够,要想到达权力集团核心,家族要为政府募资捐款、提供资金、满足要求。
1936年德国颁布了《实施四年计划的指令》,总代表"戈林"拥有直接向所有国家机构、及经济团体下达指令的,最高权限。
四年计划办公室,下设六个专业管理局,哈德里隶属其下的工业生产局,负责建立: 不受国际供应制约的军工产业。
1937年,德国成立了“国家工厂”,在国家权力下,强制剥夺了私营公司的控股权,改由国营工厂持股一半以上。
艾德里克家族的钢铁厂、煤炭厂均在其中。不仅如此,还参与政府建成六大飞机制造中心的项目,成为其中之一。
一战后德国被限制空军,仅能发展民用航空。但国防部陆军武器局,开始专注于飞机型号和航空技术的规划和研发。
也为各家公司的飞机生产安排提出建议、下发订单、监督测试。
不进权贵层,会死;进了权贵层,就与军国主义利益捆绑,被军事管制。
*
此时外交部长纽赖特,依然非常重视跟民国紧密合作。
而且纽莱特倒是特别提防日本。因为日本耍流氓。
为什么要跟民国大力合作?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有大量资源。日本弹丸之地能有啥?还得去靠抢中国。
但可怕的是,德国国内的生产原料供应逐渐枯竭,而一战协约国,又对德国进行了资源封锁。
德国急着要民国提供的钨、锡、锑等重要资源。
钨最稀缺,德**械专家发现,含钨枪支的子弹,发射速度更快。用钨制造的装甲板、装甲弹都有非常强的防御攻击能力。
锑耐火性高,能大大增加金属的强度,是制造如坦克齿轮的绝佳材料。
锡耐腐蚀,延长食物保存时间,是保证部队后勤补给的重要战略物资。锡合金能制造装甲、坦克车的轴承。
有了这些资源,德国的军备实力也大大加强,在二战中武器更精尖。
民国这两种矿产的资源,也是德**工的命脉。
从1920年到1941年,中德曾经结成联盟、有亲密的合作关系,在抗日战争之前,民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因为德国的帮助,迅速实现现代化。
此时的中德合作,存在强大的经济因素,也是彼此需要。
对民国本来就有意大力合作的艾徳勒克,此时,也将多家工厂、洋行,开到了北平、天津、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
*
民国组团去看了德国公司制造的飞机;德国陆军退役总司令塞克特,当了国民政府的顾问;他建议精兵、加强装备和军事训练,让民**队变得更强。
马丁出生得早,走的是正规家族传统教育培养路线,上高中、大学,毕业后打算跟着父亲从商。
对这个长子,哈德里寄予厚望,也根本不想让他再与战争、军事有关联。
但年龄更小的克劳夫和罗切尔,依照法律都加入了青年团,这是举国青年男女的战争军事训练,为了培养对N·C的绝对忠诚,不可能不进。
青年团去远东的经历,让哈德里的三个儿子谈论起来兴奋不已。
尤其是一直很想去中国看看的马丁,那怎么能按捺得住啊。
在马丁兄弟仨的心里,对华人可没有什么“非雅利安人种歧视”。
那两小兄弟天天被灌输的反犹、**,因为本来就是日耳曼族的权贵资产阶级,倒是接受了。
赵杏已经不能在艾徳勒克的公司里,露面工作了。她回到哈德里家,只做管家及家庭服务。
可马丁一直想要去看看,杏妈妈飘洋过海来的地方,要看父亲1900年世纪初就去“战斗”过的地方、要去看家里清朝宝库来源之地。
1934年德国建立“工业产品商贸公司”私营企业,悄悄地把钱、技术和设备运到民国,统一管理。
此时民国已经是亚洲跟德国最大的生意伙伴,外贸占比快1/5。
民国团队也到德国进行了参观考察,蒋纬国还去德国上了军事学校。
8万民国士兵受了德**事训练,小部分飞行员,也学了德国空军的空战技巧。
组建出了德械师。这支装备了全套德国武器并经过特殊训练的部队,初衷就是为了,应对中日之间军事冲突。
德国在帮忙训练人员的同时,还出手帮民国进行军工厂升级。
1935年初,湖北汉阳兵工厂造出了仿毛瑟步枪的98型中正式步枪;南京兵工厂造出了马克沁机枪;河南巩县兵工厂则生产了德国设计的迫击炮。
不仅造武器,德国还协助建了几个军事研究所,头儿,都是从德国学习回来的工程师。
尽管民国自己能制造武器了,但它还是从德国买了不少军备。钢帽、步枪子弹、防空大炮。还有飞机,榴弹炮、反坦克炮、装甲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