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底打到11月初,日本在英军配合下占领青岛,殖民地资产被日本全部接管,连几千名德国驻军,都被日军抓为俘虏。
甚至若霍斯仍在那里,也会成为战俘其中之一。
艾德勒克在青岛的所有,工厂、资本、银行资金、地产、建筑,一切,全部被日本侵占。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直接攫取了德国在青岛和山东的所有利益。
这代表着,哈德里在家族里主导和坚持了十多年的青岛投资,血本无归。
而德国国内经济,随着战时延长,开始急剧恶化。
开战前,将近三成的粮食、动物饲料和化肥都需要从国外购买。不少低收入人群,日常开销主要靠购买便宜的进口货来维持。
开战后,英国通过实施贸易禁运政策,切断德国海外食品和原材料供应。
甚至对不参战的中立国也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扣下送去德国的食品。比如丹麦生产的乳制品。
德国全民的口粮,马上失去了1/3。一时之间,国内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食品昂贵了一倍。
做管家的赵杏,明显感觉到家中开支越来越大。原本1马克可以买5个面包,现在已经急剧贬值,只能买1个面包。
理论上,她那么多年在银行存的两万多马克,只剩4000了。贬值掉了4/5。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在后面。
这一年,埃莎生下了哈德里的次子,克劳夫。
克劳夫出生得不是时候,他,很快就体会到了战争的恶果。
*
1915年,打了一年。
霍斯出发前,是带着军衔晋升、回家娶人的美好憧憬的。
但他,没有哥哥哈德里在庆国那样的幸运;
没有在战争中得到金银财宝和文物,也没有得到帝国战胜的荣誉勋章。
他,送了命。
容克军官在阵前有冲锋传统?,大多数都担任前线带头的指挥官,而阵地战中,暴露于机枪火力下的军官,生存率极低?。
1915年4月,霍斯中尉经历炮火后,变成了那成排待葬的尸体其中之一,还不完整。
在远离战壕的不远处被火炮击中。他没有得到那个少年时就萌芽了、有刻骨铭心之爱的女子。
反而失去了要在多年后、排除众议、不顾世俗,与她正式结婚的机会。
他变成了战场上被碾碎的血泥,就此埋藏了他的希望和理想。
他再也不能见到那个、这一生想爱想保护的东方女孩。再也不能微笑地看着她,在月光下的湖边,教她拉小提琴了。
他今生不可能再实现,每年与她、在国王湖上划船看星星之约。
艾徳勒克家不仅失去了儿子霍斯,还有其他子侄丧命。
*
霍斯阵亡的消息,身在军部的詹尼尔少将是第一个知道的。做为传统好战派的军官之一,德意志帝国的荣誉从来都高于一切。
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时,詹尼尔还是个少年,但父亲威尔姆率兵乘胜而击,德军一直打到法国凡尔赛皇宫,皇帝加冕。
那种胜利的喜悦,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狂妄。之后他也领兵参加了其他战役。
是狂妄继续支撑着他好战之心的突飞猛进,让刚长成的儿子开疆辟土,去远东打到庆国,获战利品无数。
但是那次,哈德里没受什么重伤,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可这次不一样,他的一个儿子死了。那么年轻优秀、活生生的霍斯,死了啊!
这下像是蛇被打到了七寸,詹尼尔感受到痛了。
他有三个儿子,哪个都爱。霍斯虽然是次子,但比起哈德里的逆反,他愿意从军、最像自己。当然,霍斯的逆反,詹尼尔还没体会到。
但这是自己亲生儿子啊,霍斯骤然离开的心痛,让詹尼尔激昂、不可一世的战斗情绪,马上卡了壳。
哈德里曾被寄予厚望,是下一位家族中将军的人选,当然,这希望很快破灭了;
霍斯是他的第二个期望,但更糟糕,死了。
卡尔在远洋舰队服役,目前在海上与英军舰队对垒,还生死未卜。
好战派军官们,在推进不力、节节败退的现实中,渐渐闭上叫嚣着“必胜”的嘴。
前线无数士兵的阵亡,让他们心惊胆战了。
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容克子弟的儿子们、孙子们在前赴后继,英勇无畏地,……去当近现代新武器群的肉弹炮灰。
这次战争武器杀伤力之强大,因工业的发展而空前增加。
上了战场的士兵,就像进了绞肉机,被迅速粉碎掉血肉之躯的生命。
*
哈德里是第二个知道的。
他最爱的弟弟霍斯,死了。那样帅气、善良、曾与他肩并肩为家族事业奋斗的小伙子。
死了。
如果说两个弟弟是他的左膀右臂,他这是先失去了、离心脏最近的那一根。
他痛入骨髓,缓不过劲来。
15年前他的庆国之战也有凶险,但那还是小炮步枪、甚至跟义团的原始武器、大刀长枪单人对阵的时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