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更多的商铺。还有,日本、俄国、英国的银行,都来开分公司,他们有几家,还租了我家建的银行办公大楼……
不过也有一件让我非常不开心的事。列兵普度喜欢一个民国姑娘,他想跟她结婚。
结果,姑娘的父亲很凶,狠狠地训斥了他,还要撸起袖子打他。不让女儿再跟他见面。……
杏,我都想有一天,你能来庆岛暂住,看一看这里的蓝天白云和大海。
海水特别清澈,碧蓝碧蓝的,我能陪你在海边待一整天。我从小都没有看过海,就喜欢这里。
不知道怎么了,我今天特别想你,想我们和卡尔在葡萄园的日子。
不过,你会来的吧?你一定要来看看。……”
*
民国成立。德国报业对此也做了报道。
哈德里关注庆国新的政权动态,这与他是否要加大在上海、南京、江浙一带港口城市的投资有关联。
对赵杏来说,不管叫什么,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行。没想到袁世凯一年后,又搞了个复辟,这是后话。
几个月后,哈德里的长子马丁出生。这个众星捧月般的长子,一出生就简直是团宠。
祖父母、母亲就不必说了,哈德里这个父亲,手捧起他的时候,也是眼含热泪。
这是他迟到了十年的长子。
如果,十年前的那个孩子能出生,若能活在如今建设好了的庆岛,也是和他母亲会过得幸福的吧?
但是,既往所逝去的,都已经是遗憾,不可再追了。
哈德里已经32岁,新为人父、喜悦万分。
赵杏也十分高兴,她一有空,就把马丁抱在怀里不撒手。养过两个孩子的她很有经验,埃莎也信得过她。
赵杏除了上职业学校,连自己两个小子都不管了,就一门心思想做马丁的保姆。
好在仁、慈被学校管束得还很好,雷亚、托奥的孩子成了他俩的小跟班,在上下学的路上,回城堡的孩子们有了一群,根本不用操心。
赵杏完全是把马丁既当成乌鸦姐姐和长官的儿子,又当成小夫人儿子养的,伺候得特别精心。
马丁从小叫她“杏妈妈”,会开口说话时,就这样叫。
每次,哈德里看见马丁在赵杏怀里咿呀学语的样子,目光都会穿过眼前这一幕,想象起、若眼前的黑发女子是乌鸦。
此时抱着的,是他们俩的那个孩儿,会是什么样子。
每当这样想,他充满父爱慈祥的目光,就笼罩着这一对儿。
他越来越庆幸自己的身边一直有赵杏,就好像他的身边一直有乌鸦。
她在陪着自己生活、生子、建功立业,直至……有一天老去。
赵杏,始终是他生命中失去了乌鸦之后、那些缺憾需要被弥补的部分。透过赵杏的生命力,他能看到乌鸦留在尘世,活着的样子。
马丁出生后不久,哈德里爱子情深,渐渐地从一位工作狂人变成了奶爸。
他将埃莎母子和赵杏母子,都带到了慕尼黑新建成的一幢三层大别墅居住。只有节庆和家族聚会,才打算回米斯巴赫。
同时带去的,还有城堡里一些得力的男仆,安排为他的小家庭服务,也进了工厂。
此时,从农村进城市谋生,也是一种劳动力流转趋势。
离开了艾兰德城堡、那个农业生产田间地头的世界,来到了现代化的城市。赵杏既感到新奇,又快速融入新的社会角色。
哈德里为马丁找了另外的看护保姆,让赵杏腾出空来,做自己的私人秘书,协助管理一些个人事务。包括当这个小家庭的管家之一。
她要熟悉家庭开支账目、协助安排采购,她不是佣人,负责安排其他仆佣,为哈德里的家庭提供服务。
这时候哈德里才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他每天早餐都会读报纸、拆信件看。
家里几乎每一两周,就有来自庆岛的信件,是霍斯写来的,纸张内容还挺厚。
但是,竟然都不是给自己的 !
都是给赵杏的。
之前都寄到艾兰德城堡,镇上邮局负责送,现在赵杏把收信地址,改到慕尼黑这座别墅了。
哈德里冷眼看着,真是稀奇。霍斯这小子,叫他多写信,他总是说没时间。
一两个月给自己写封信就算不错了,说明还能想得起他这个哥哥,信上也就只言片语,至于私人照片,一年也不给两张。
给赵杏的信和照片频繁到……霍斯的那点儿军饷,搞不好都在邮局快花光了。
重新进入慕尼黑一所学校的赵仁、赵慈,已经十多岁了,长得非常高大结实。
每当一家人出行去公园去街头散步,这兄弟俩就像婴儿车里马丁少爷的,两个虎背熊腰的护卫一样。
因为结束了聚少离多的生活,哈德里与埃莎越来越亲密,很快埃莎又怀孕了。
*
1913年夏,在庆岛殖民地服役五年之后,霍斯申请回国,并且被晋升为少尉军衔。
虽然他有服役经验,但没有正式参与前线作战,此时军饷不算高,每月100多马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