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的第二天清晨,开封皇宫的大庆殿内,文武百官整齐排列,气氛庄重而热烈。
李峰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下方的群臣 —— 这些人,都是他推翻大宋、建立大华的功臣,今日,该给他们论功行赏了。
“传朕旨意!” 李峰身旁的太监上前一步,展开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花和尚鲁智深,屡立战功,忠勇可嘉,封为忠正侯!”
鲁智深听到自己的名字,连忙上前一步,单膝跪地:“臣鲁智深,谢陛下隆恩!” 他脸上满是激动,握着禅杖的手都在微微发抖。
“青面兽杨志,骁勇善战,屡破强敌,封为忠贞侯!”
“豹子头林冲,勇武过人,功勋卓着,封为忠信侯!”
“双鞭呼延灼,精通兵法,治军严明,封为忠诚侯!”
“大刀关胜,刀法盖世,屡战有功,封为忠义侯!”
“霹雳火秦明,冲锋陷阵,勇不可当,封为建义侯!”
“玉麒麟卢俊义,武功盖世,统筹有方,封为永安侯!”
被点到名的将领们,纷纷上前跪地谢恩,声音洪亮,震得大殿梁柱微微作响。
太监继续念道:“入云龙公孙胜,精通天文道法,辅佐陛下,封为钦天监监正!”
“小旋风柴进,献粮助军,颇有功绩,封为安乐伯!”
“小李广花荣,箭术无双,侦查有功,封为锦衣卫指挥使,神行太保戴宗归其麾下,协助掌管情报!”
“行者武松,勇猛过人,护驾有功,封为镇殿将军、武成侯!”
“李信、杨雄、石秀、黄信,忠勇可靠,统领开封兵马,负责京师防务!”
“朱仝、董平、张青、徐宁,熟悉山地作战,组建高地部队,各任先锋将军!”
“神机军师朱武,足智多谋,入内阁参赞军机!”
“神医安道全,医术高超,封为御医院院首,负责皇室及百官医疗!”
“其余众将,各有封赏,皆按功绩授予官职、爵位,钦此!”
所有功臣都跪地谢恩,大庆殿内一片 “谢陛下隆恩” 的声音,气氛达到了**。
李峰看着众人,笑着摆手:“众卿平身!你们都是大华的栋梁,今后还要继续为大华效力,共创盛世!”
“臣等遵旨!” 群臣起身,脸上满是振奋。
封赏完毕,李峰话锋一转:“朕还有一事宣布 —— 三个月后,开恩科取士!”
这话一出,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文官们纷纷抬头,眼中满是期待。
李峰继续道:“此次恩科,考试范围与以往不同,不再只考四书五经,还要考术算、律法、农政、军政、财政!”
“无论出身贵贱,只要精通其中一门,皆可报名参加,朝廷会根据才能任用,绝不埋没人才!”
消息传出,全国的书生都炸了锅。
“什么?还要考术算、律法?我这几年光读四书五经了,这不是白读了吗?” 有只懂传统儒学的书生抱怨道,满脸愁容。
“太好了!我精通农政,之前一直没机会施展,如今终于熬出头了!” 有擅长实务的书生兴奋地喊道,连夜就开始准备考试。
一时间,关于恩科的议论遍布全国,褒贬不一,但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都看到了机会,纷纷开始备考。
三个月后,恩科考试如期举行。
考场设在开封城外的贡院,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足足有上万人。
考试结束后,李峰亲自审阅试卷,从其中挑选了不少精通实务的人才 —— 有擅长术算的,能为户部打理账目;有精通律法的,可去刑部审理案件;有懂农政的,能指导百姓耕种;有懂军政的,可去兵部辅佐将领;有懂财政的,能协助税务部征收赋税。
此次恩科,录取率高达七成,远超以往的科举。
李峰看着录取的名单,笑着对内阁大臣说:“这些人才,不能只留在京城,那些将要派往地方当县令的,全部跟随北征的大军出发!”
“他们跟着大军,占领一方,就治理一方,既能熟悉地方情况,又能及时解决百姓的问题,一举两得!”
大臣们纷纷赞同,当即安排考生们跟随北伐大军出征。
此时的北伐战场,早已一片火热。
方腊和王顺率领的大军,在李峰的全力支持下 —— 充足的粮草、先进的火炮、精良的铠甲,一路势如破竹。
他们先是攻破大辽的边境城池,随后挥师北上,直逼大辽都城上京。
大辽军队虽然勇猛,却抵挡不住大华军队的火炮和火枪,节节败退。
不出三年,方腊、王顺就率领大军灭亡大辽,收复了被大辽占据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消息传回开封,李峰大喜过望,立刻下旨:“方腊灭辽有功,封为护国公;王顺助灭大辽,封为信国公!赏赐金银无数,子孙世袭爵位!”
方腊和王顺接到圣旨,激动得泪流满面 —— 他们从未想过,自己能从反王,成为一国公爵,还能为华夏收复故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