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叔还有那么远回家,急着走了,黄玉明可不急,快半夜了还毫无睡意,一定要拉着黄不凡继续聊天:
大哥,你不是一直怂恿我去当支书么。现在我当上了,你可得指点指点我,我才能给乡亲们做出点贡献,才对得起威伯啊。
黄不凡有点无语,但二弟这个干劲,现在可不能给他泼冷水,于是就对蒋小珍说:
小珍,你困不困?要是困了就先休息吧,我和老二再说一阵。
不料蒋小珍也是精力旺盛:我还不困呢,反正明天的菜基本都准备好了,又不用出工,晚点睡就晚点睡。
蒋小珍还问黄玉明:二嫂睡了没?要不我去叫她过来喝茶,我们妯娌间多熟悉熟悉也好。
黄玉明赶紧起身:大嫂,你虽然比我还年轻,可大嫂就是大嫂,哪里能让你跑腿,我去门口叫一声就行。
站在地坪里拉开嗓子喊了两声,高晓辉很快也过来了。
两兄弟两妯娌围着火坑烤火聊天,火坑里烧的都是从木炭里挑选出来的那些“黄柴蔸”。也就是炭窑里的次品,外观看上去和木炭差不多,但在炭盆里烧的时候会冒烟出明火。
喝着热气腾腾的芝麻豆子茶,两个男人声音大,说的都是接下来要做的事。两个女人声音小点,说得都是家长里短,屋子里的气氛很融洽。
高晓辉虽然比较文静,但也是读过高中的人,在学校的时候比蒋小珍还高一届,应该说起来还有点校友的印象。
于是就和蒋小珍开玩笑:想不到昔日的学妹,我如今反而要叫大嫂了。
蒋小珍跟着黄不凡在卫生院住了半年,心胸眼界开阔了不少,二嫂这调侃的话可吓不到她:古人都说达者为师,二嫂你这正式教师怎么也论资排辈了?
就连两个男人也被她的话逗笑了,房间里顿时响起呵呵的笑声来。
高晓辉在娘家做女儿时就是老师,只是后来随军离开了。虽然黄玉明被“强制”退伍,她回来后还是能继续做老师,现在就在黄家湾大队小学教书。
两妯娌有了那层校友关系,就更容易说到一起去。
黄不凡和黄玉明两人没有太多参与两妯娌的话题,没多久就说到了明年的安排上。
黄不凡问道:老二,现在我们黄家湾大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趋势。煤厂、打米厂、油榨坊都搞起来了,桔园也只需要打理,明年的话,你有什么打算?
黄玉明今晚刚接任支书,正是干劲最足的时候:
去年你和我说的我还记着呢,买车搞运输,就算买不起货车,那就先买拖拉机。
还有茶厂的事,我觉得还是我们大队自己先搞比较好。
我们自己有高山平地两个茶园,既然准备要做好点的茶叶,最开始的量不应该太大。
黄不凡点了点头:不错,虽然搞经营需要胆子大,但同样需要细心,一步一步走更稳妥。
黄玉明又说:高小鹰刚才给了我两千五百块,说是买拖拉机搞茶厂的合伙资金,我不知道这样能不能搞?
黄不凡盘算了一下,过完年也还是72年,差不多得等十年后才允许个人做生意,但显然不能坐着干等十年吧。
于是说道:现在大张旗鼓地和他个人合伙肯定不行。藕煤厂还无所谓,拉着十来个劳力在一起,就算有人眼红,也还有办法对付。
但茶厂和车挣钱更多,你得提前做好准备。虽然他确实出了现金,还是大队急需的,却也不能占大头。
你可以和几个骨干商量,对外就说高小鹰现在帮我们黄家湾做事,只是随便给点工钱。反正就一条,不能明目张胆地说公私合营。
黄玉明点点头:好,明天我再找八个生产队长敲定一下。
四个人聊到两点多才各自休息。
年二十九,家里人都忙着准备过年场面,家里还得洗洗刷刷搞大扫除,和去年比起来,黄不凡要轻松了不少。
忙活了半天,吃午饭的时候高小鹰把车送回来。黄不凡带着蒋小珍和三个孩子去了富桥街上,大包小包买回来不少年货,一切都准备妥当。
手脚麻利能干如蒋小珍,一整天都几乎没停过,既要收拾屋子又要准备年饭的菜食,还得张罗三个孩子洗澡洗衣服,忙到很晚才消停。
第二天正式过年了,美娟三姐弟都穿上了雷奶奶给她们买的新衣服,兜里还有高小鹰给的两块钱,家里又有零食,和湾里的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
按照富桥一带的风俗,有长辈在的大家庭,不管兄弟几个都要一起吃饭团年。今年因为雷奶奶在,就安排中午在黄不凡家团年。
蒋小珍和玉蓉两姑嫂一大早就开始做菜,黄不凡陪着雷奶奶和自己母亲聊天,偶尔也去厨房露一手。
十点左右,三个弟弟带着家人陆续来了,手里都拿着礼物,给亲娘老子拜年,又给雷奶奶拜年。
四弟玉星还只有一个孩子外,玉春也有了两个孩子,堂兄弟姐妹七八个,家里顿时十**个人,真的是热闹非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