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不凡走之前,雷老在百忙中接见了他:
“小黄啊,我听光明说了,这次多亏你了,我代表京城和遵州人民感谢你啊。”
黄不凡以为雷老说的是这几天参与抢救的事,赶紧摆手说不用,自己既然遇到了看到同胞受难,岂能坐视不管?
没想到雷老心事沉沉:“我说的不仅仅是这个,相比起来,津城舰队能够在震后第一时间进入灾区。
快速掌握到现场的真实灾情,又第一时间汇报给京城,这是多么巨大的功劳。”
俗话说得好,救灾如救火,遵州这次大地震的救援,津城舰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有近千官兵在地震发生后的那一瞬间进入灾区,还携带了宝贵的物资,为后续进入灾区的部队开辟了通道,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雷老在表扬津城舰队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一个人,他就是黄不凡。
杨光明私底下还从头到尾和雷老说了演练的的事,事后再回想,从演练时间和地点,以及联欢会的时间,竟然都有黄不凡推波助澜的影子!
所以,雷老也不得不怀疑,这黄不凡是不是真的能预知未来?
听到雷老这么说,黄不凡也愣了:“自己重生的事,怎么能和别人说?那不得被人拉去实验室切片研究?”
于是赶紧和稀泥:“雷老,您可真的抬举我了,所有的一切,真的就算是巧合。我要真的能够预知未来,还不早点和你说,让遵州人民提前搬走?”
雷老也不好纠缠不放:“你这么快要回南湘去,这么大的功劳,现在也不好变表彰你啊。”
黄不凡赶紧摆手推辞:“我一个医生,谈什么功劳?没有给杨大哥添乱就好。”
虽然黄不凡急着要走,但遵州救援还没有彻底结束。津城的局面也有点紊乱,交通不是特别方便,直到三天后才坐上南下的火车。
火车需要在豫南省中州转车,杨光明提议:“不凡,刚好同明表弟在中州,你帮我带一封信过去吧。”
黄不凡在中州下车,雷同明竟然亲自在出站口接他:“不凡同志,你是第一次来豫南吧,多住几天,让我尽地主之谊。”
黄不凡和雷同明没打过多少交道,就算是雷老当年生病,雷同明也说话不多,但这次相见,竟然感觉很熟悉似的。
和雷同军的粗犷不同,雷同明一直就那么温文儒雅,如果不知道的人,更愿意相信他是个大学的教授,谁会想到他如今是豫南省的二把手?
黄不凡心想,既然到了中州,离封登地区也不是太远,有雷同明在,就去见见李国新吧。
雷同明带着黄不凡直接回了自己家,黄不凡也第一次见到了雷同明的妻子陈丽红。
陈丽红也是大院子女出身,目前在中州的邮电部研究所工作。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陈丽红也很热情,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她的老本行上,竟然是搞通信的。
黄不凡心里又活络起来:这不是现成的‘靠山’么,将来能不能在通信行业分一杯羹?
雷同明有一儿一女,儿子还留在滇南,女儿如今在中州上学,家里只有雷同明夫妻两人。
黄不凡把杨光明的信带到了,就准备去封登地区:
“雷主任,我要去封登见个老朋友,能不能麻烦你安排一辆车?”
这个问题难不倒雷同明,虽然很想留黄不凡住几天,但还是马上让革委会派车派人。
吃过午饭出发,直到天黑才抵达登封,按照李国新留下的地址,黄不凡在招待所尝试打了个电话。
没想到还真接通了,对方是一家机械厂,得知黄不凡要找李国新,很是客气地告诉他:
“李国新以前确实是我们厂的采购员,但去年秋天就辞职了,现在在老家刘家庄。”
在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黄不凡就来到了城关的刘家庄,也没找人打听直接去了大队部。
有着革委会的干部同行,刘家庄大队部支书很热情地接待了两人,得知黄不凡是来找李国新的,支书很有点不屑:
“两位领导是来找李国新的啊,那家伙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好好的采购员不当,竟然回家剃了头发……”
黄不凡心里一动:“封登,刘家庄,姓李,难道李国新真的和少林寺有关?”
支书念叨了几句,拿出话筒在广播里喊了起来:“李国新,李国新,听到了马上来大队部,有领导找你。”
过了十来分钟,一个光头男子冲了进来,很着急的问:“支书?您叫我?”
黄不凡一眼就认出来,来人正是李国新。
几年不见了,唯一的改变就是没了头发,准确说,应该是剃完了头发又在长出来的阶段,其他还真的一点也没变。
于是走上去问道:“你还认识我吗?我是叫你李国新还是叫李大师?”
李国新错愕了一阵,突然惊喜地指着黄不凡:“你是火车上那个黄领导啊!想不到还真能再见到你……”
见到了真人,黄不凡就和支书告辞,李国新也没多说话,带着两人出了大队部,走了几分钟,率先进了一户人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