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又问了一句:“雷老哥,你去滇南还是搞老本行么?”
黄不凡的意思,其实是问雷同军,是不是调去滇南的哪个地区军分区了。那样的话,几年后对猴子的痛击,估计还不是主力。
没想到雷同军哈哈大笑:“你老哥我可是正儿八经野战军出来的,去滇南肯定是干老本行啊,就像光明表哥一样。”
雷同军说了一阵,最后才神秘兮兮地说道:
“我这回能去滇南,某种程度是还是沾了你的光呢。你帮光明的事总部知道了,我老爹就让我也动一动……”
黄不凡心里叹气:“老一辈的革命家,心胸之广真的没的说,遇到事情首先就让自己的亲人上,哪有什么贪生怕死的想法?”
到如今还是74年,离正式开战还有四五年时间,就算中间有点小打小闹,还有大把时间可以去准备。
于是轻松地和雷同军说了几句,无非就是到了那边可别松懈了,要时刻盯着南边的动静。
我们虽然不贪战,但也不畏战啊,一切都能有备无虞,就算用不上还更好。
雷同军大为赞同:“和你老弟交往这么久了,这个话老哥我爱听。
虽然你只是个好医生,但南岛海上的事,我看你很有前瞻性,就连我爹都夸你呢。今后多和我联系。”
黄不凡哈哈笑:“不用今后啦,这几天我找个时间来你那里一趟。你雷司令马上要高升了,我看你那里还有什么秋风打没有……”
和雷同军的交往是最轻松的,甚至比杨光明还要随便一点。可能是雷同军职位低一点,让黄不凡心里没那么大压力吧。
正月刚刚过去,二月的第一天,毛书记再次来了常阳地区。他可不是一个人来的,带着一大队人,有京城的专家,还有外国人的面孔。
这里面就有弗茨,只不过他没有跟着大队走,而是外国专家领队的身份,不需要他做具体事情。
至于他来的目的,当然就很简单了,带他的大儿子菲普过来看病。
毛书记一行在地区没有逗留太久,稍微对接一下,就来到了梨水县的牛角塘。
这里是南湘省内四大江之一的贝江,贝江水流湍急,可在牛角塘这里难得有一段平缓江面,很适合建设一个低水头河床电站。而这种技术,目前的华夏还没有使用过。
通过弗茨牵线,组织了一批欧洲科学家过来考察,就为了又快又好建起华夏的第一座这类电站,同时还能兼顾航运,灌溉、防洪和水产养殖。
据弗茨介绍,他这回联络了奥利给的技术专家,准备用最先进的贯流式水龙机组。
专家们在现场考察,无所事事的弗茨却按捺不住了,带着翻译去和毛书记商量:“能不能让我去找黄医生?”
翻译员还是上回那个贺中强,对华安梨水这一带相当熟悉。毛书记也理解弗茨的心情,很爽快地同意了:
“尊敬的弗茨先生,感谢你对我们电站建设的支持。你的要求很合理,随时可以过去。要不要我和黄医生联系一下?”
弗茨赶紧拦住:“不必了,我和翻译带着菲普过去就行。”
此时的弗茨,心里真的是一个焦急啊。在他们家族里,大儿子菲普可是享誉全欧洲的天才,三十多岁就已经有很多专利在手。
可菲普却有个头痛的老毛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了。
菲普平时不痛的时候,似乎也没有太多影响。可一旦发作起来,那就面目狰狞不说,还六亲不认。
这些年,弗茨家族带着菲普看遍了全世界的名医,欧美大医院也走遍了。
就算是住院的时候,有的能保证在医院不发作,但更多都是无济于事。
这样一来,菲普自己都有点绝望起来,对于技术的研究也开始有懈怠的迹象。
弗茨上一回在华夏突然中风,却被黄不凡几根银针力挽狂澜,才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可回到欧洲后,想要带儿子再来华夏,却发现没有那么顺利了,一拖再拖就是一年。
这不,听说华夏想要建设低水头水电站,立即搞到了奥利给的技术,以此来获得进入华夏的机会。
告别了毛书记,贺中强开车,带着弗茨和菲普直奔沂溪医院而去。
从牛角塘去沂溪医院也就三十来公里路,常阳公路已是今非昔比,没到半个小时就到了。
就连弗茨也不得不感叹:“菲普,你知道吗,我上次来这里,这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时速顶多也就二三十左右,颠簸得非常痛苦。”
菲普这一路过来,路上发作过一次,这个时候的神态也很疲惫,但听父亲这么说,也来了点兴趣:
“父亲,您的爷爷就在这里生活过是吗?想不到几十年前,他就能来到这么偏远的地方,真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过来的。”
特殊的历史时期,弗茨的爷爷能够来到华夏,虽然原本只是为了所谓的传教而来。
但到了罩天坪之后,发现这里实在太落后,尤其是缺医少药最为明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