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水泥厂回到医院,约了黄德志刘伟方凳几个骨干们晚上开个会,到了需要讨论一下沂溪医院的架构的时候了。
果然,这个问题困扰了大家很久。只不过过黄不凡这个院长没有提,别人好像也不好意思说。如今院长提出来,大家就开始踊跃发言了。
商量到半夜,最后暂时分了门诊、住院、检验、药剂、放射几个科室,也选定了各自的科室负责人,暂且都叫“主任”吧。
黄德志义副院长身份兼任门诊主任,刘伟方则负责住院部。
检验科请吴冬梅、也就是小龚的未婚妻负责,黄大姐负责药剂。
管理放射科那台200mAX光机的是个叫李大海的中年同志,还是龚院长第一回资助的技术人才。
各个部门都有了头头,黄不凡就勉励大家,今后一定要尽心尽力把自己的科室管理好,同时更不能忽视人才的培养。
黄不凡笑着和李大海主任说:“老李,你在我们沂溪医院也是劳苦功高了,但也要注意培养新人。
你现在不就有切肤之痛了嘛,想请个假都得琢磨很久,大多时候都是下午走晚上会。有个徒弟了,你自己不也轻松了么?”
老李笑着点头:“院长放心,我马上着手挑选两个年轻同志,看他们有没有兴趣……”
黄不凡很懂人心,这些问题,你以为以前大家看不到吗?
主要就是无名无分的,做多了或许不见得有功劳,但如果做错了,肯定是要担责任的,谁不想少点事?
现在就不同了,各个科室都有了自己的领导,就会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去考虑,不管是眼前的事还是将来的事,多少都会想得到了。
这也算是一种激励方式吧。
如果是之前,沂溪医院已经在华安县乃至附近几个地区都有了点名气,但如果仔细去推敲,那其实还是有太多的偶然性。
现在就不同了,组织架构基本搭建起来,就像一个人有了骨骼,想要更加丰满,那就在各个部位增加肌肉就行。
回到家,蒋小珍满脸困意:“你这小儿子,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才刚满月不久呢。晚上的精神就这么好,白天却呼呼大睡,这么下去怎么受得了……”
黄不凡呵呵笑着安慰妻子:“要我说,这个现象也有你自己很大的责任。
你白天时时刻刻抱着他,只要听到他稍微哼唧几声,马上就抱着摇啊哄的。
我建议,今后要试着硬点心肠,白天尽可能让他少睡点。
别一时间心软,尽可能让他跟着大人的生物钟走,晚上肯定就乖乖睡着了。”
其实也是很普通的育儿经,可对现在的农村女子来说,或许有人也知道不能太宠孩子,但还真说不出黄不凡这样有理有据的话。
几句话就把蒋小珍安抚好,又问了一下她最近的复习情况。黄不凡突然问道:
“小珍,如果哪一天真的又能考大学了,你想不想去试试?”
蒋小珍被丈夫这个问题问愣了:“怎么还有可能高考,不都是推荐上工农兵大学么?”
说完又不无黯然地说:“就算真有那么一天,孩子都这么大了,也不可能让我再去上学了吧……”
黄不凡很清楚,四年之后的第一次高考,最大的考生将近四十岁,蒋小珍到时候还不到30,就算有孩子又怎么样?
于是继续给他打气:“要我说,这高考肯定还是要有的,就看早晚了。
你看现在的中学生学的什么?《工基》和《农基》两本书成了教材,就算推荐去上大学,能力也会大受限制。
你们那一代高中生就不同,数理化好像样样俱全,还有专门的外语课,我记得你们学的还是英语吧。”
蒋小珍点点头:“我们是最后一届学英语的,之后就改成了俄语。”
夫妻俩聊了一阵,反正还有三四年时间。
黄不凡也只是先给蒋小珍打打预防针而已,让她心里产生那种意识,到时候就能事半功倍了。
第二天,依旧还是例行的查房。黄不凡却明显感觉到了不同。
尽管以前的刘伟方也兢兢业业,但总是没有现在那种主人翁精神。
看到如今的模样,黄不凡不由得又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从住院部出来,各个科室都走了一遍,果然是老人新气象。除了黄德志似乎变化不大之外,其他科室都是更具精气神了。
正想着接下来怎么办时,黄家湾水泥厂的一台货车开了进来。
车刚刚挺稳,货箱里一个妇女就大声在喊:“不凡兄弟,快来救救你东强哥。”
黄不凡赶紧跑出来一看,货车上下来的是黄家湾的黄东强夫妻,开货车的正是他的儿子黄小亮。
黄小亮背着父亲朝黄不凡跑来:“凡叔,快给我爹瞧瞧。”
把他安排到了黄德志的诊室,这才问清楚,黄东强腰痛得直不起来了。
自从水泥厂生产后,黄东强凭着一身的力气,成了水泥厂原料山里的搬运工。
但今天早上上班后,刚刚抬了两拖拉机的石料,腰就直不起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