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湾大队红红火火地发展着,回想三年前,大家都和其他大队的人一样,每天出集体工,人没见怎么闲散,可就是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也就是这不到三年的时间,如今的黄家湾已经成了远近有名的“明星大队”。大队有了车队,也有了厂子,过节还能分粮食肉油,年底还有一些现金分红。
对朴素的农村人来说,不就是社会主义该有的样子吗?
黄不凡看着蒋小珍,刚好蒋小珍也在看着他,夫妻俩会心一笑,所有的一切都在不言中。
到了晚上,姚厂长和很有名带着孙建国几个骨干来了。
姚厂长非常兴奋,今天的表彰大会,他的名字可是排在第一的。对他来说,这份荣耀远比把水泥厂牢牢抓在手里还要实在。
姚厂长兴奋地对黄不凡说:“黄院长,总算能喘口气了。只要不出其他岔子,水泥二厂的成功指日可待了,这一切都离不开你啊。”
黄不凡赶紧谦虚:“老姚,你这不是在捧杀我么?我一个当医生的,能搞什么企业?都是你领导有方的结果嘛。但今后还是要请你“扶上马送一程”,不能够就这么撒手哦。
姚厂长马上答应:“这还用你说么,我这亲自带队,同来的还有十个技术骨干。今后这一个月里,就吃住在你们黄家湾。二厂的人没出师前,我姚国强坚决不回常阳。”
黄玉明也兴奋得很:“大哥,姚厂长确实没有说大话,有他手把手带着,肯定出不了问题。”
黄不凡转头对赵国庆和孙建国说:“你俩也要尽快上手啊,尤其小孙,一定要把姚厂长的技术给榨干……”
停顿了一下,不无遗憾地说:我当时考虑你们六个,想不到付拥军家里出了事,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这个事情谁也说不准,屋里的气氛稍微有点冷场。
最后还是孙建国开的口:“黄院长,我把我父亲的工作日志整理了一下,总结出从425到525甚至更高标号水泥的工艺改进过程。
我敢肯定,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股干劲,很快就能产出更好的水泥。”
黄不凡点点头:“你们也不要仅限于什么425或者525,反正是搞技术的,思路要放得更远一些。比如什么特种水泥啊、彩色水泥什么的,都可以提前开始研究嘛。
将来大家都富裕了,到处就会修高楼大厦,公路桥梁什么的,肯定就需要大量的水泥。如果我们做好了技术储备,到时候就能快人一步占领市场。
但我们也不要冒进,有没有能力研究出来是一回事,要不要生产、什么时候生产,那就交给市场来决定了。”
孙建国有点不解:“我们现在刚开始呢,你怎么就想到那么多的东西。我们虽然挂着常阳地区第二水泥厂的牌子,本质上,还是一家沂溪公社的社办企业呢”。
黄不凡不好解释,总不能说将来的事,全国的水泥几乎都是那么几家公司生产的吧。
想到了这一层,黄不凡还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在生产好高质量水泥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品牌的树立。
想一个动听的、容易记、又让人产生信赖的名字,作为商标和品牌,这个事情也是不能拖的。如果高小鹰现在在外地替我们拉生意,你说他说个什么名字好?”
这个时代的人们,脑子里更多还是在产品本身上,质量好、价格低就是全部,根本没有什么品牌商标的意识。
但大家都对黄不凡的信任都成了“下意识”了,即使有点不解,但还是在心里开始考虑这个事情:什么是商标,什么是品牌。
这里面,姚厂长当然是最容易理解的,他用现在的地区水泥厂为例做了介绍,总算让大家明白了该怎么去操作:
“我们地区水泥厂的水泥,虽然那质量不怎么样,但有个‘大湖’的商标,目前在市场上也就被称作‘大湖水泥’”。
黄不凡取笑了一句:“姚厂长你这是偷懒了吧……”
刚好大家都在,于是这个聊天大会不知不觉就成了头脑风暴,最终形成了“富溪”商标和‘华盾’水泥,都认为寓意好又辨识度高。
黄不凡叹了口气:“姚厂长,目前的情况,可能还是需要请你出面,请求地区帮助完成商标的问题”。
在场的人,包括姚厂长在内都不清楚,如今的商标管理几乎完全处于停滞状态。真正能够顺利注册商标,还要等到十年后的商标法出台呢。
但黄不凡对黄家湾这个“常阳地区第二水泥厂”很有信心,就算目前无法拿到正式的注册,也要先把这个事情走一回程序。
姚厂长毫不在乎地答应:“这个包在我身上,我回去后立即去请示领导。”
这个“座谈会”直到十一点多才结束,黄不凡突然有点心神不宁了,却又不知道哪里有问题,翻来覆去直到凌晨两四点才睡着。
第二天回到沂溪医院,整个人都没精打采的。处理好手头的事后就回到了院长办公室,想要补个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