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7章 课堂上的特殊提问

岁时予你 第7章 课堂上的特殊提问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晨曦初露,淡金色的阳光穿过稀薄的云层,温柔地洒在校园的每一条小径上。五月的风带着初夏特有的清爽,拂过梧桐树的枝叶,在地面投下细碎而晃动的光斑。苏念怀抱着几本厚重的参考书,步履略显犹豫地走向文学院大楼。这天早晨,她特意提前了半小时出门,只为了能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课上占据第一排最中央的位置——这个决定让同寝室的周雨薇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念念,你今天是吃错药了吗?居然要去坐‘学霸专座’?”周雨薇一边涂着口红,一边从镜子里打量她。

苏念只是抿唇笑了笑,没有解释。其实连她自己也不甚明白,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自从上周六在陆家那场看似平常却又处处透着不寻常的家宴之后,她的心境就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混乱。陆时砚那双总是带着探究意味的眼睛,那些细致入微的关照,还有那些若即若离的特别对待,都在她心里掀起了层层涟漪。

回宿舍后的这两天,她时常对着窗外发呆,脑海里反复回放着那晚的每一个细节。从他特意为她夹来的糖醋排骨,到厨房里那杯温度恰好的柠檬水,再到不知何时放入她包里的那盒草莓糖——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她清楚地知道,他们之间横亘着不可逾越的身份界限,她是学生,他是教授,理当保持适当的距离。然而内心深处,又有一丝隐秘的期待如藤蔓般悄然生长,缠绕着她的心绪。

教学楼的长廊里已经聚集了不少赶早课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青春的气息和淡淡的书香。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地面上切割出明亮的光斑。苏念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目光掠过墙上悬挂的名人画像,心里却浮现出陆时砚授课时的模样——那双深邃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她轻轻叹了口气,试图将这些纷乱的思绪压下。今天是来听课的,不是来胡思乱想的,她对自己说。

然而当上课铃声清脆地响起,看着陆时砚抱着一摞资料稳步走进教室时,她的目光还是不自觉地被他吸引。他今天穿着一件深棕色的羊毛西装,搭配同色系的细格纹领带,整个人显得既儒雅又挺拔。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为他勾勒出一层淡淡的光晕。站在讲台前调试投影仪时,他微微低头,袖口处露出一块简约而精致的手表,表盘在灯光下偶尔闪过一道低调的光芒。

苏念望着他的手腕出神,忽然想起周五晚上他递来纸巾时,她曾瞥见他手腕内侧有一颗小小的痣,淡淡的褐色,却莫名地印在了她的记忆里。

“我们上周讲到了宋代市民服饰的等级差异。”陆时砚清朗的声音将她的思绪拉回现实。他抬眼扫视全班,目光在第一排稍作停留,那眼神中似乎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深意,“有没有同学能举例说明,普通百姓与士大夫阶层在服饰材质上的具体差异?”

教室里一时间鸦雀无声。这个问题有些偏,课本上只是略微提及,并没有详细展开。同学们面面相觑,有人低头翻书,有人小声讨论,但没有人举手。苏念心里微微一动,周末在陆时砚给她的那沓手稿里,她恰好读到过相关的内容。那些手稿是他多年研究的精华,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和补充,让她对宋代服饰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她正犹豫着要不要举手,却听到陆时砚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是明确地叫出了她的名字:“苏念,你来说说看。”

全班的目光霎时间齐刷刷地聚焦在她身上。苏念只觉得脸颊发烫,她站起身,稍稍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宋代对民间服饰材质有严格规定,士大夫可以穿绫、罗、绸、缎等高档丝织品,而普通百姓只能使用粗布。比如《宋史·舆服志》中提到,‘庶人服皂,衣绢布’,这里的‘绢布’其实是指未经染色的粗帛,质地较为粗糙。而士大夫所穿的‘绫’,则是有细致花纹的精美丝织品。”

她越说越顺畅,甚至将手稿中提到的几处考古发现也融入了解答中。她提到在江苏金坛周瑀墓中出土的绫袍,其精美程度足以证明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服饰奢华;又引用福建黄升墓中出土的衣物,说明当时对服饰等级的严格规定。连她自己都惊讶于竟然记得如此清晰,仿佛那些知识早已深深印在脑海中。

说完后,教室里一片安静,她有些不安地抬眼看向讲台。陆时砚站在讲台后方,眼底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嘴角噙着浅浅的笑意:“回答得很好,不仅准确,还结合了实物证据。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值得提倡。”他顿了顿,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她,“坐下吧,下次可以更自信一些。”

苏念坐下时,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后颈仍在发烫。周围同学投来的目光中,有好奇,有惊讶,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探究。她注意到坐在斜后方的几个女生正在窃窃私语,眼神不时瞟向她这边。这让她不由得想起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锻炼和人格的塑造。”此刻,她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与他人的眼光共处,也是一种成长的历练。

课程在继续,陆时砚讲课的风格一如既往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从宋代的服饰等级制度,讲到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再延伸到文化交流与融合。苏念努力集中注意力,但总是不自觉地被他的举手投足所吸引。他讲课时的神态,分析问题时的专注,甚至偶尔的一个微笑,都让她心跳加速。

下课后,同小组的李晓凑过来,语气中带着试探:“念念,你和陆教授是不是很熟呀?感觉他经常点你回答问题呢。”李晓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平时就喜欢打听各种消息,一双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着,捕捉着一切可能成为谈资的细节。

苏念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摆手解释:“没有没有,可能就是巧合吧,我刚好复习到这部分内容。”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但微微发烫的脸颊还是出卖了她的紧张。

李晓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正要再说什么,却见陆时砚抱着书本从她们身边走过。他的脚步微微一顿,声音不高却足够让周围几个还没离开的同学听到:“苏念,来我办公室一趟,关于你论文里的几条注释,我有些建议。”

苏念能感觉到那些目光又一次黏在了自己身上,细小却不容忽视,像是被无数小针轻轻扎着。她硬着头皮应了一声,跟在陆时砚身后朝办公室走去。走廊上的阳光很好,但他的身影在前方投下一片阴影,让她莫名感到一阵心悸。一路上,她能感觉到周围同学投来的好奇目光,仿佛所有人的注视都化作实质的温度,让她的后背微微发烫。

办公室的门轻轻合上,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这是一个宽敞明亮的房间,四周摆满了书架,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学术着作和专业期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卷气和咖啡的香气。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们好像……误会了什么。”一进办公室,苏念就忍不住小声说道,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书包带子,透露出内心的紧张。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看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心里乱成一团。

陆时砚正弯腰为她倒水,听到这句话动作稍顿。他转过身,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将水杯递给她,语气平静地问:“误会什么?”他的声音很低沉,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就是……误会我和您之间……”苏念说不下去,脸颊红得几乎能滴出血来,眼神躲闪着不敢与他对视。她注意到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书,页边上写满了批注,字迹工整有力,就像他这个人一样,严谨而认真。

“那你觉得我们是什么关系?”陆时砚注视着她,目光深沉而专注,声音低沉温和,“师生?还是……”他的话没有说完,但那个意味深长的停顿让苏念的心跳骤然加速。

“当然是师生!”苏念急忙打断他,心跳快得几乎要跃出胸腔,又补充道,“还有同事关系!毕竟我现在还在实习……”她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变成了喃喃自语。这时,她忽然想起人民日报曾经说过:“师生关系是神圣而纯洁的,应当以真诚相待,以知识相传。”这句话像一剂清醒剂,让她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

陆时砚看着她慌乱的模样,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却没有说破,只淡然道:“既然是师生,讨论论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说。”他翻开她提交的论文初稿,指尖落在其中一处注释上,“这里引用的《东京梦华录》版本不够准确,我帮你找了一个更权威的校注本,就放在书架上,等一下你带走。”

苏念接过他递来的便签纸,上面写着书名和出版社名称,字迹隽秀而有力。她注视着那行字,忽然想起周五晚上他特意为她夹的那块排骨,心里顿时乱成一团,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理不清也说不明。她注意到他的手指修长有力,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手腕上那块简约的手表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泽。

“谢谢您,陆教授。”她将便签小心地折好,放入口袋,低声说道,“如果没有其他事,我先回去了。”她想要尽快逃离这个让她心绪不宁的地方,生怕再多待一刻,就会被他看穿内心的慌乱。

“等一下。”陆时砚叫住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浅牛皮纸封面的小本子,递到她面前,“这个给你。”他的动作很自然,但眼神中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专注。

苏念接过来翻开,里面是打印得整整齐齐的论文格式模板,页眉处用红笔细致标注了各类注意事项,连字体大小、行距标准都写得清清楚楚。最后一页还贴着一张便利贴,上面列出了几个文献数据库的网址,旁边有一行备注:“资源更全面,适合宋代服饰资料查询”。让她惊讶的是,每个网址下面还细心地标注了访问方法和检索技巧,甚至还有一些使用心得和建议。

“这是您……特意为我准备的吗?”苏念惊讶地抬起眼,声音里带着不敢置信。她注意到本子的扉页上还有一个淡淡的墨迹,似乎是刚刚写上去不久。这让她想起曾经在人民日报上读到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此刻,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无声的滋养和推动。

“之前也给其他学生做过类似的参考资料,这次顺手修改补充了一下。”陆时砚说得轻描淡写,转身走向书架整理书籍,背影看起来平静如常,仿佛这真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苏念注意到,他的耳根微微泛红,这个发现让她的心跳又不自觉地加快了。

苏念捏紧手中那个细致入微的小本子,心里仿佛被什么柔软的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暖意四溢。她望着陆时砚的背影,突然觉得,那些来自同学的目光和猜测,好像也不再那么令人不安了。她想起昨晚在宿舍里,室友们还在讨论关于她和陆教授的传闻,当时她还感到十分困扰。但现在,握着这个充满用心的小本子,她忽然明白,与其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如珍惜这份难得的指导和关怀。

走出办公室时,外面的阳光正好,透过走廊的窗户洒下一地明亮的光斑。苏念低头看着手里的小本子,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批注,忍不住弯起了嘴角。本子里不仅有详细的格式要求,还在页边空白处添加了许多学习建议和研究心得,这些点点滴滴都透露着准备者的用心良苦。

也许,被误会一下,也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情?她心里悄悄想着,脚步不自觉地轻快起来。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路边的花草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她想起刚才在办公室里的每一幕对话,每一个眼神交流,心里泛起一丝甜蜜的困惑。

而办公室里,陆时砚站在窗边,望着楼下那个渐渐远去、偶尔还轻轻蹦跳一下的背影,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他拿起手机给陆时宇发了条消息:“你之前提过的那些‘流言’,似乎起了点作用。”

对方很快回复:“???什么作用?哥你该不会是打算……”

陆时砚没有再回复,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敲了敲,眼底漫开一丝了然的笑意。他想起昨天母亲打来的电话,言语间都在试探他对苏念的态度。也许,是时候让一些人明白他的心意了,虽然还需要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

温水煮蛙,的确该适当加些火候了。他转身回到办公桌前,翻开苏念的论文,开始仔细批注。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纸页上,那些工整的字迹仿佛也在闪着光,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明亮而温暖。

此刻的校园里,苏念正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她小心地翻看着那个小本子,发现里面不仅有很多实用的学习资料,还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写着鼓励的话语。比如在参考文献格式那一页的右下角,有一行小字:“研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在附录示例的旁边,写着:“注意细节,但也不要失去大局观”。这些细小处的关怀,让她心里暖暖的,仿佛有一股暖流在缓缓流淌。

她想起刚才在课堂上,陆时砚看她的那个眼神,既有师长的严谨,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这种复杂的情感让她困惑,又让她忍不住期待。也许真如人民日报所说:“真挚的情感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耐心的培育。”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珍惜这份难得的指导,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进。

路过图书馆时,她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按照本子上提供的网址检索资料。果然如他所备注的那样,这些数据库资源丰富,检索功能强大,很快就找到了许多珍贵的参考文献。她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暂时忘记了那些烦恼和困惑。

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苏念抱着借来的几本书和打印的资料,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向宿舍。心里虽然还有些乱,但更多的是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她知道,无论将来如何,这段珍贵的师生情谊都会成为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而此刻的陆时砚,也正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天边的晚霞出神。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弟弟刚刚发来的消息:“哥,你可要把握好分寸啊。”他微微一笑,回复道:“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是啊,他知道该怎么做。就像人民日报曾经倡导的那样:“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他会谨守这份职责,在恰当的范围内给予她最好的指导和帮助。至于那些悄然滋生的情愫,就让它随着时间慢慢沉淀,等待最美的花开时节。

夜色渐浓,校园里的灯光次第亮起。两个人都怀着各自的心事,在这个美好的夜晚,默默地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而那些关于师生关系的流言蜚语,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留下的是真挚的情感和珍贵的回忆。

苏念回到宿舍时,周雨薇正对着镜子试新买的口红。看到她进来,周雨薇立刻转过身来,眼睛亮晶晶的:“怎么样怎么样?陆教授找你什么事?”

“就是论文上的一些小问题。”苏念轻描淡写地带过,将小本子小心地收进抽屉里。

周雨薇显然不信,凑过来压低声音:“别骗我啦,我都听说了,今天课堂上他特意点你回答问题,下课又单独叫你去办公室。快说,你们是不是……”

“没有的事。”苏念打断她,脸上却不由自主地发热,“陆教授只是负责任而已。”

周雨薇歪着头打量她,忽然笑了:“念念,你脸红了哦。”

苏念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果然有些发烫。她转身假装整理书桌,心里却泛起一丝甜意。那个小本子静静地躺在抽屉里,仿佛藏着什么秘密。

而此时,陆时砚刚刚离开办公室。走在宁静的校园小道上,他想起苏念那双总是带着些许怯意的眼睛,想起她回答问题时的认真模样,想起她接过本子时惊喜的表情,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他知道自己的心正在一步步沦陷,但他也清楚,这段感情需要时间和耐心来培育。正如人民日报所说:“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等待,任何真挚的情感都需要时间的考验。”

他抬头望向夜空,星星点点,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钻石。明天还会见到她,这个念头让他的心情莫名地愉悦起来。而此刻的苏念,正坐在书桌前,摩挲着那个小本子的封面,心里充满了对明天的期待。

夜渐渐深了,两个人都怀着各自的心事,在这个宁静的夜晚,默默地期待着明天的相遇。而那些关于师生关系的流言蜚语,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留下的是真挚的情感和珍贵的回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