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3章 选修课的意外重逢

岁时予你 第3章 选修课的意外重逢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午后的阳光带着初秋特有的澄澈,慵懒地穿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寝室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跃动的光影。苏念独自坐在书桌前,眉头微蹙,目光在电脑屏幕上不断流转。选课系统里密密麻麻的课程名称让她眼花缭乱,每一个选项都仿佛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等待着她去探索。

光标在几个课程间游移不定,就像她此刻犹豫不决的心情。距离选课系统关闭只剩不到一个小时,她却仍然举棋不定。这个选择看似简单,却可能影响她整个学期的学习生活,甚至更远的未来。

窗外的梧桐树叶被微风轻轻拂过,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偶尔有几声遥远的鸟鸣传来,更显得寝室里安静得有些压抑。苏念无意识地用指尖轻叩鼠标,仿佛这样就能敲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她的目光不时飘向窗外,看着阳光下摇曳的树影,心里却在暗自思量每一门课程的利弊。

这时,寝室门被轻轻推开,林薇抱着一袋薯片蹦跳着走进来。她穿着宽松的居家服,长发随意地扎成马尾,整个人散发着阳光般活泼的气息。

“念念,还没选好课吗?”林薇凑到苏念身边,咔嚓咔嚓地嚼着薯片,“要我推荐吗?我可是选课小达人哦!”

苏念无奈地叹了口气:“每个课程看起来都不错,但总觉得差了点感觉。”

林薇的眼睛突然亮起来,兴奋地指着屏幕上的一个课程名称:“选陆小叔的课呀!他那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可是出了名的好,期末给分特别友好,而且还能近距离感受'行走的历史词典'——你不总说想选一门能让自己静下来的课吗?”

她说着,手指迅速而精准地点向那个课程名称,语气变得急切起来:“你看,就剩三个名额了,再不选真的来不及了。”

苏念的指尖仍悬在鼠标上,心里的天平左右摇摆。坦白说,她对历史并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但“给分友好”这四个字的确让她心动。上学期的选修课成绩实在不尽如人意,她迫切需要一门能提升绩点的课来平衡。

而更让她在意的,是上周去陆家送文件的那段经历。那天午后,她按照林薇的嘱托,将一份文件送到陆家。开门的是个穿着米白色家居服的男人,她误以为是管家,便随口说了句“这是林薇让我送来的文件”。

那人抬头看她一眼,目光沉静而深邃。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他翻书的手指上,连指尖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贵气。他微微颔首,接过文件,道了声谢,便继续低头看书。直到后来听林薇说起,她才知道那人竟是林薇那位传说中“高不可攀”的小叔,陆时砚。

这个发现让苏念既觉得尴尬,又隐隐生出一丝莫名的欣喜。此刻,看着屏幕上“陆时砚”三个字,那天的情景又不自觉地浮现在眼前。

“他看起来挺严肃的,会不会特别严格?”苏念小声嘀咕,手指无意识地在“陆时砚”三个字上点了点。那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疏离感,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天在陆家花园,他站在光影之间的模样。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让她没来由地感到一阵紧张,却又被一种奇妙的吸引力攫住。

林薇拍着胸脯保证,薯片屑随着她的动作纷纷扬扬落下:“放心啦,他对学生可有耐心了!而且他资源多,人脉广。你不是一直想进博物馆做策展吗?要是能得到他的推荐,机会肯定更多。”

她眨了眨眼,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再说了,我小叔虽然外表冷了点,人其实挺好的。就是这么多年一直单身,家里人都替他着急呢。”林薇边说边往嘴里又塞了片薯片,嚼得咔嚓作响。

“惊喜”两个字的确让苏念心动。她咬咬牙,终于点击了确认。鼠标落定的那一刻,她的心跳莫名快了几分,仿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课操作,而是一个将改变她生活轨迹的决定。

选课系统弹出“选课成功”的提示框时,她长长舒出一口气,可心底深处又隐约浮起一丝不安。那种感觉非常奇妙,像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明明已经做出选择,却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

林薇欢呼一声,又往嘴里塞了片薯片:“太棒了!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上课啦。不过我得提前给你打个预防针,小叔的课虽然给分友好,但要求特别严格。上次有个学长因为论文引用格式不对,直接被扣了二十分。”

苏念顿时苦了脸:“你怎么不早说?”她最怕的就是这些繁琐的格式要求,一想到可能因为细节丢分,她就有点后悔刚才的冲动。

林薇拍拍她的肩,一副包在我身上的样子:“安啦安啦,你平时最注意细节了,肯定没问题的。再说了,不是还有我吗?保证帮你顺利过关。”

她说着,突然凑近苏念,压低声音,眼里闪着狡黠的光:“说真的,你觉得我小叔怎么样?他虽然比你大几岁,但长得帅、学历高、家世好,简直是钻石级单身汉啊。”

苏念的脸一下子红了,急忙推开她:“别胡说!他可是老师。”话虽这么说,她的心跳却不争气地加速,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天在图书馆与陆时砚偶遇的画面。

那是在上学期期末,她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偶然听到有人在讨论中国古代玉器。那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吸引了她,抬头便看见一个穿着白衬衫的男人正在与几个学生交谈。他手指修长,骨节分明,轻轻点着书页上的图片,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热爱。

后来她才知道,那人就是陆时砚。他那谈吐间的学识渊博,举止间的温文尔雅,都让她印象深刻。此刻想起,仍觉得心跳加速。

“现在又不是古代,师生恋也没什么大不了……”林薇嘟囔着,在苏念羞恼的注视中举起双手作投降状,“好啦好啦,不说了。不过你要是改变主意,我绝对可以当你们的红娘哦!”她俏皮地眨眨眼,抱着薯片蹦跳着回到自己的书桌前。

接下来的两周,苏念都在一种微妙的忐忑中度过。她特意去图书馆借了好几本与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相关的书籍,提前开始预习。每当她在书海中查找资料时,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天与陆时砚的偶遇。

他那低沉悦耳的嗓音,那双修长干净的手,还有谈起学问时眼中闪动的光采,都让她心跳加快。有时,她会对着书本发呆,脑海中浮现的是他认真讲解的模样,那神情专注而矜贵,令人心折。

在预习的过程中,苏念渐渐对这门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兴趣。她发现中国古代的器物不仅造型优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尤其喜欢那些精美的玉器和青铜器,上面雕刻的纹饰细腻繁复,让她这个美术生叹为观止。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人民日报会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些古老的器物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见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随着开课日期的临近,苏念的期待与紧张与日俱增。她反复检查自己的预习笔记,生怕在课堂上出丑。有时深夜,当她独自在台灯下翻阅资料时,会不自觉地想象陆时砚授课时的模样,想象他站在讲台上,用那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学生,用那低沉的声音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

开课当天,苏念特意提前半小时赶到教室。令她惊讶的是,能容纳百余人的阶梯教室已经座无虚席,她好不容易才在第三排找到一个空位。教室内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在兴奋地交谈,不少人手中拿着厚厚的参考资料,显然都是有备而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与紧张交织的氛围,仿佛每个人都在等待一场重要的仪式。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进来,在黑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讲台上摆放着多媒体设备,旁边还有一个展示柜,里面陈列着几件仿古器物。

“你也是冲着陆教授来的吗?”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友好地问道。她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显然是个认真刻苦的学生。

苏念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对历史了解不多,只是听说这门课比较适合我的专业方向。”

女生推了推眼镜,眼中流露出钦佩的神色:“那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了。陆教授可是历史学界的翘楚,虽然年轻,但已经发表了很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去年他带队做的唐代金银器研究项目,还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呢。”

她指了指前面几个正热烈讨论的学生:“那些都是历史系的学霸,据说早就把陆教授发表的论文都读透了。不过你别担心,陆教授虽然要求严格,但特别善于引导学生。只要认真学,一定能收获很多。”

苏念顿时感到一阵压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美术系学生,因为偶然的机缘选了这门课,却没想到竟闯入了一个高手云集的领域。她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或许她本该选一门更符合自己专业背景的课程。

这种忐忑让她如坐针毡,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该退选。但一想到那天在图书馆听到陆时砚谈论历史文物时眼中的光芒,她又觉得这个选择或许是对的。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

就在这时,教室内突然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窃窃私语声如涟漪般扩散开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门口。

“来了来了!陆教授今天穿得真帅!”

“他手里那本是绝版的《天工开物》吧?上次在博物馆都只看到复刻版……”

苏念顺着众人的目光抬头,呼吸蓦地一滞。

讲台中央站着的男人,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领口系着同色系领带,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平静如水。正是那天在陆家花园被她误认为管家的那个人。

他手中确实拿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封面的题字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透着历史的厚重感。当他指尖轻叩讲台时,发出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屏住呼吸,仿佛被他的气场深深吸引。

“我是陆时砚。”他开口,声音比那天在花园里更低沉几分,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这学期由我来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教室,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仿佛在认识自己的学生。当他的视线落到第三排时,似乎微微停顿了一下。苏念心里一紧,下意识低下头假装整理笔记,耳尖却不争气地发烫。

“课程要求在教务处网站有详细说明。”陆时砚继续说道,语气平稳却自带威严,“我只强调两点:迟到三次取消考试资格,作业抄袭直接挂科。”

几句话简洁有力,气场全开。苏念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突然有些后悔——这哪里是“有耐心”,分明是位气场强大的严师。

她注意到教室里静得落针可闻,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个字。就连旁边那位刚才还滔滔不绝的历史系女生,此刻也正襟危坐,手中的笔已经准备好记录。

陆时砚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物质文化史”四个大字,他的板书苍劲有力,与那份矜贵的气质形成有趣的反差。

“本学期我们将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工艺品发展。”他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物质文化史研究的不只是器物本身,更是通过这些器物,去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他开始讲授第一节课的内容,从仰韶文化的彩陶讲到良渚文化的玉琮。令人惊叹的是,每一个知识点他都信手拈来,既有严谨的学术支撑,又不乏生动的趣闻轶事。

当他讲到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时,不仅详细讲解了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还讲述了考古发现过程中的趣事。当他展示良渚文化玉琮的图片时,更是从玉料的开采、加工讲到纹饰的象征意义,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人制作和使用这些器物的场景。

苏念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连笔记都忘了记。她从未想过,冰冷的历史文物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陆时砚的讲课方式深入浅出,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她完全沉浸其中。

“玉器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特殊地位,”陆时砚拿起一支激光笔,指向投影屏幕上的玉璧图片,“《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器不仅是祭祀的礼器,更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教室,这次准确地落在了苏念身上:“请问后排那位同学,你认为为什么古人会选择玉作为礼器的主要材料?”

苏念猛地回过神,发现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她慌乱地站起身,大脑一片空白。余光瞥见林薇在另一边拼命使眼色,却完全无法理解她的意思。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在冒汗,声音也不自觉地颤抖:“因、因为玉很珍贵?”她不确定地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这个回答让她自己都觉得幼稚,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

陆时砚微微颔首,示意她坐下:“这是一个因素,但不全面。”他的语气平静无波,听不出是满意还是失望,“玉之所以成为礼器,不仅因为其稀有性,更因为其物理特性与古人的哲学观念相契合。”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仁、智、乐、忠”四个字,然后解释道:“玉的温润质感象征仁德,其坚硬质地象征智慧,其清脆声音象征乐律,其瑕不掩瑜的特性象征忠贞。正如《礼记》所言:‘君子比德于玉焉’。”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苏念,这次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这位同学,你是美术系的吧?不妨从审美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苏念再次站起身,这次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我认为玉器的美感在于它的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比如刚才展示的玉琮,外方内圆的造型不仅符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其上的神人兽面纹饰更反映了良渚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

她越说越流畅,美术生的专业素养让她对形态和纹饰有着独特的敏感度:“这种将哲学观念物化为具体器物的能力,正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精髓所在。”

教室里一片寂静,苏念的心沉了下去,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然而下一秒,陆时砚的唇角微微上扬:“很好的见解。你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物化',这正是物质文化研究的核心。”

他转向全班同学:“我们研究古代器物,不仅要看它是什么,更要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每一件文物都是古人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接下来的课堂上,陆时砚多次引用了苏念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阐释。苏念注意到,他的教学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让她想起了人民日报曾经发表的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文章,其中强调:“好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陆时砚的教学方式,恰恰体现了这一理念。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当下课铃响起时,苏念还沉浸在刚才的课堂氛围中。她从未想过历史课可以如此引人入胜,那些冰冷的文物在陆时砚的讲解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人民日报会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研究历史,我们不仅能了解过去,更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刚才表现不错嘛!”旁边的女生碰了碰她的胳膊,“陆教授很少在第一节课就表扬学生的。看来他对你印象很好哦。”

苏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里却泛起一丝甜意。她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尽快离开教室,以免再次与陆时砚正面相对。她的动作有些慌乱,笔记本和笔散落一地。

然而就在她拿起背包时,一支笔从笔记本中滑落,滚到了讲台附近。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捡回来。正是这个决定,让她没能及时溜走。

当她弯腰拾起笔时,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苏念同学,请留一下。”

她僵硬地转过身,看见陆时砚站在讲台边,手里拿着她刚才不小心碰掉的另一支笔。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给他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倒比课堂上多了几分温度。她注意到他今天戴了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显得更加深邃难测。

“您……您好,陆教授。”苏念结结巴巴地打招呼,手指紧张地绞着书包带。她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速。

陆时砚把笔递给她,嘴角似乎弯了一下,语气听不出情绪:“上周在陆家,谢谢你替林薇送文件。”

苏念的脸一下子红了。原来他真的记得!她窘迫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支支吾吾道:“对、对不起教授,我那天认错人了……”

“没关系。”陆时砚淡淡道,目光落在她泛红的耳垂上,顿了顿又补充,“你的选课表我看过了,这门课对你的专业方向很有帮助,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办公室找我。”

他说得公事公办,苏念却莫名觉得,那双看似平静的眼睛里,藏着点看好戏的意味。她胡乱点头应下,几乎是逃也似的冲出了教室。直到跑出教学楼,她才敢停下来喘口气。

直到走出教学楼,苏念才捂着发烫的脸颊松了口气。九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吹过,带来初秋的凉意。她靠在树干上,回想着刚才与陆时砚的对话,心跳依然无法平复。这场意外的重逢让她既尴尬又有些莫名的喜悦。

“怎么样,我小叔没为难你吧?”林薇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笑嘻嘻地拍她的肩膀。

苏念摇摇头,脸上热度未退:“他好像认出我了……”

“那不是挺好嘛!”林薇挽住她的胳膊,“说明他对你有印象。要知道,我小叔可是出了名的脸盲,经常连自己带的研究生都认不全呢。”

这句话莫名地让苏念的心情好转起来。两人沿着林荫道向食堂走去,苏念忍不住问道:“你小叔……陆教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课堂上看起来好严肃。”

林薇想了想,说:“小叔其实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他对学术特别认真,所以上课时比较严肃,但私下里还挺好相处的。他特别喜欢收藏古籍和文物,家里的书房堆得满满的都是书。有时候为了研究一个课题,可以连续好几天不眠不休。”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家里人都担心他太过沉迷学术,个人问题一直没解决。都三十多了,连个女朋友都没有。我妈常说,小叔就是把所有热情都给了历史,留给自己的太少了。”

苏念默默地听着,脑海中不禁勾勒出陆时砚伏案研究的画面。她想象他在夜深人静时,就着台灯的光线翻阅古籍,眉宇间带着专注的神情。这个想象让她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人民日报会强调:“专家学者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扎根学术研究,勇攀科学高峰。”陆时砚正是这样的学者,为了学术研究甘愿付出时间和精力。

“对了,”林薇突然想起什么,“小叔下周要带我们去博物馆实地教学,你要不要提前准备一下?他可能会提问哦。”

这个消息让苏念既期待又紧张。她决定回去后好好预习课程内容,以免再次出现今天的尴尬场面。她想要在陆时砚面前展现出最好的一面,不仅因为他是老师,更因为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心中悄然滋生。

那天晚上,苏念独自一人来到图书馆。夜色中的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座知识的灯塔。她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摊开课本和笔记,开始认真预习下一周的内容。

窗外的月光洒在书页上,投下柔和的光晕。她时而蹙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偶尔抬头休息时,她会不自觉地想象陆时砚年轻时是否也曾在这样的夜晚,独自一人在图书馆钻研学问。

当她翻阅到关于商周青铜器的章节时,被那些精美的纹饰深深吸引。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每一个纹样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她突然理解为什么人民日报会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这些古老的器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现代人可以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与温度。

就在她沉浸于思考时,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林薇发来的消息:“念念,小叔让我转告你,博物馆实地教学改到这周五了,记得提前准备哦!”

苏念的心跳突然加快。周五?那不就是后天?她赶紧回复:“怎么突然提前了?”

林薇很快回复:“听说博物馆那边有个临时展览,小叔觉得机会难得,就调整了时间。他还特意让我提醒你,可以重点预习一下商周青铜器部分哦!”

苏念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陆时砚特意让林薇提醒她预习,这是否意味着他对她有所期待?还是纯粹出于老师的责任?

无论如何,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兴奋。她合上书本站起身,决定去借阅几本关于商周青铜器的专着。既然陆时砚特意提醒,这个部分一定很重要。

就在她走向专业书区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陆时砚正站在书架前,手指轻轻划过书脊,专注地寻找着什么。台灯的光线照在他侧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金丝边眼镜后的眼睛透着专注的光芒。

苏念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她该上前打招呼吗?还是悄悄离开?

就在她犹豫不决时,陆时砚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转过头来。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苏念感到自己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

“陆、陆教授……”她结结巴巴地开口,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陆时砚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她手中的书上:“来预习青铜器部分?”

苏念点点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听说周五要去博物馆实地教学……”

“很好。”陆时砚的唇角似乎弯了一下,“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尤其是纹饰部分,相信会给你很多启发。”

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厚厚的图录,递给苏念:“这本《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很不错,你可以参考一下。”

苏念接过书,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他的手指,一阵微妙的电流仿佛从接触点蔓延开来。她急忙低下头,轻声道谢。

“不客气。”陆时砚的语气依然平静,但目光中似乎多了一丝温度,“期待周五听到你的见解。”

说完,他微微颔首,转身离开。苏念站在原地,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她低头看向手中的图录,封面上精美的青铜器纹饰在灯光下泛着古老的光泽。轻轻翻开书页,一行苍劲有力的题字映入眼帘:“鉴古知今,彰往察来。”

这字迹……似乎是陆时砚的亲笔题写。

苏念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这本书,难道是他特意放在这里等她来发现的?

她摇摇头,甩开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怎么可能呢?他可是陆时砚,着名的历史学教授,怎么可能为她这样一个普通的学生费这些心思?

但心底某个角落,又忍不住存着一丝期待的窃喜。

那天晚上,苏念熬夜读完了那本图录。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商周青铜器的纹饰特征,还深入解读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最让她惊讶的是,书页间偶尔会出现一些铅笔写下的批注,字迹苍劲有力,显然是陆时砚的亲笔。

这些批注往往一针见血,要么指出某个观点的不足之处,要么补充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读着这些文字,苏念仿佛能看到陆时砚伏案研究的身影,能感受到他对学术的认真与热情。

当她读到关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部分时,一段批注特别吸引了她的注意:“工艺之精,不在技而在心。古人制器,往往倾注毕生心血,故能传世。”

这句话让她沉思良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有多少人能够像古人那样,为了一件事物倾注毕生心血?还有多少人能够像陆时砚那样,为了学术研究甘愿付出所有?

她想起人民日报曾经说过:“匠心需要坚守,需要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或许,这就是陆时砚想要通过这门课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更是对匠心精神的传承。

第二天上课时,苏念特意提前来到教室。让她惊讶的是,陆时砚已经站在讲台前,正在调试多媒体设备。

“陆教授早。”她轻声打招呼,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陆时砚抬起头,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早。那本书看得怎么样?”

苏念没想到他会主动问起,愣了一下才回答:“很有收获,特别是关于纹饰象征意义的部分……”

她的话还没说完,陆时砚就接过了话头:“纹饰是青铜器的语言,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读懂古人的思想和信仰。”

他转向黑板,写下“纹以载道”四个大字:“今天我们就重点讲讲这个话题。”

这节课,陆时砚讲得格外深入生动。他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讲到纹饰的演变历程,从祭祀功能讲到文化内涵,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当讲到青铜鼎时,他特意让苏念谈谈对鼎纹饰的理解。有了昨天的预习,苏念这次从容了许多,从饕餮纹的威严讲到云雷纹的韵律,从造型的庄重讲到象征的深远。

陆时砚听得十分专注,不时微微颔首。当她讲完时,他竟然鼓起了掌:“很好的解读。你注意到了纹饰与器物功能的统一性,这是很多初学者都会忽略的。”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苏念身上,有羡慕,有惊讶,也有不解。苏念感到脸颊发烫,心里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下课后,几个历史系的女生围了过来,好奇地向苏念请教美术生看文物的独特视角。苏念欣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从线条的流畅性讲到构图的平衡感,从色彩的运用到象征的表达。

就在她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时,陆时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很精彩的讨论。”

女生们顿时安静下来,恭敬地打招呼:“陆教授。”

陆时砚的目光落在苏念身上:“周五的博物馆实践课,你愿意当小组讲解员吗?可以从艺术角度为大家解读几件青铜器。”

苏念惊讶地睁大眼睛,心跳骤然加速:“我……我可以吗?”

“我相信你可以。”陆时砚的语气很平静,但目光中带着鼓励,“你的视角很独特,能为同学们带来新的启发。”

这一刻,苏念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责任。她用力点头:“我会认真准备的!”

陆时砚微微颔首,转身离开。等他走远后,女生们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向苏念道贺。

“太棒了!陆教授很少让学生当讲解员的!”

“是啊,这说明他很看好你哦!”

苏念笑着回应,心里却像灌了蜜一样甜。她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必须好好准备,不能辜负陆时砚的期望。

那天下午,苏念再次来到图书馆。这次,她不仅借阅了更多关于商周青铜器的书籍,还特意查找了博物馆展览的相关资料。

就在她专注地做着笔记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她对面坐下。苏念抬起头,惊讶地发现竟然是陆时砚。

“陆教授?”她下意识地站起身,差点碰倒桌上的水杯。

陆时砚示意她坐下,目光落在她摊开的笔记本上:“在准备周五的讲解?”

苏念点点头,有些紧张地绞着手指:“我想多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很好的习惯。”陆时砚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资料递给她,“这是博物馆新展览的图录,上面有一些尚未公开的研究成果,或许对你有帮助。”

苏念接过图录,指尖微微颤抖。这本装帧精美的图录显然是刚出版不久的,上面甚至还带着油墨的清香。

“这太贵重了……”她小声说,“我……”

“借给你看而已。”陆时砚打断她,语气依然平静,“周五记得还我。”

说完,他站起身,似乎准备离开,但又停下脚步:“你的美术背景很特别,不要低估它的价值。有时候,外行的视角反而能看到内行忽略的东西。”

这句话让苏念愣住了。等她回过神来,陆时砚已经走远了。

她轻轻翻开图录,第一页上贴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几件重点展品的编号和简介。字迹苍劲有力,显然是陆时砚的亲笔。

苏念的心跳突然加快。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师生之间的帮助了,更像是一种用心的指导和支持。

她摇摇头,告诉自己不要多想。陆时砚可能只是尽一个老师的责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已。

但心底某个声音却在悄悄地说:也许,他对你确实有那么一点不同呢?

这个想法让她的脸颊微微发烫。她赶紧低下头,强迫自己专注于手中的资料,但思绪却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飘向那个穿着深灰色西装的身影……

周五清晨,苏念早早地来到博物馆门口。晨光中的博物馆庄严肃穆,仿佛一座知识的圣殿。她深吸一口气,既紧张又期待。

同学们陆续到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兴奋的表情。当陆时砚的身影出现时,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他今天穿着一件深蓝色的衬衫,外套一件卡其色风衣,比平时多了几分随和。

“早上好。”他向大家点头致意,目光在苏念脸上多停留了一瞬,“准备好了吗?”

苏念用力点头,心跳如擂鼓。

博物馆内,青铜器展区格外庄重。一件件精美的器物在灯光下泛着古老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陆时砚先为大家做了整体介绍,然后示意苏念开始她的讲解。苏念深吸一口气,走到一件巨大的青铜鼎前。

“这是商代后期的司母戊鼎……”她开始讲解,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很快变得沉稳起来。

她从鼎的造型讲到纹饰,从制作工艺讲到文化内涵,不仅引用了专业资料,还加入了自己作为美术生的独特见解。当她讲到饕餮纹的象征意义时,甚至拿出素描本,现场画起了纹饰的分解图。

同学们听得十分专注,不时发出赞叹声。陆时砚站在人群后方,目光始终落在苏念身上,唇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当苏念讲解完毕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几个历史系的同学甚至围上来,要求看她画的素描图。

“太厉害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可以从这个角度解读呢?”

“是啊,这些纹饰经过你的分解,突然变得容易理解了!”

苏念不好意思地笑着,目光不经意间对上陆时砚的视线。他微微颔首,眼中带着赞许的神色。

这一刻,苏念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突然明白,为什么人民日报要说:“教育是一场美丽的相遇,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找到了自信和价值。

接下来的参观中,陆时砚不时地补充一些背景知识,但更多时候,他让同学们自由探索和讨论。苏念注意到,他尤其关注那些平时在课堂上比较沉默的学生,特意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苏念对陆时砚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他表面上看起来严肃冷淡,实际上却是一个十分用心的老师。

参观结束后,陆时砚站在博物馆的休息区中央,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的团队成员们陆续走过来。他耐心地等待着每个人都找到座位坐下,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始了简单的总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