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179章 学术圈聚会上的温柔托举

岁时予你 第179章 学术圈聚会上的温柔托举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周五的傍晚,暮色四合,华灯初上。陆时砚的黑色轿车平稳地驶入一条闹中取静的梧桐小道,最终在一座外观雅致的私人菜馆门前停下。青砖灰瓦,檐角挂着古朴的灯笼,暖黄的光晕在渐深的夜色里晕开一片宁静。

陆时砚先下车,绕到副驾驶一侧,为苏念拉开车门。他今天穿着剪裁合体的深色休闲西装,里面是熨帖的浅色衬衫,没打领带,少了几分平日讲台前的严肃,多了几分沉稳随和。他伸出手,苏念将微凉的手指放入他温暖的掌心,借力下车。

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动了苏念精心打理过的发梢。她今天穿了一条及膝的杏色连衣裙,外搭一件米白色针织开衫,妆容清淡,显得温婉又可人。然而,当她抬头看向那扇透着光、隐约传来交谈声的包厢门时,心底还是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局促。她知道,今晚在场的,都是陆时砚学术圈内的同仁,是各个领域内的翘楚。

“别紧张,”陆时砚仿佛能感知到她细微的情绪波动,握紧了她的手,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了两下,声音低沉而令人安心,“都是很随和的前辈,就当是寻常聚餐。”

苏念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努力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更自然些。

陆时砚推开包厢厚重的木门,里面温暖的光线和略显嘈杂的谈话声一同涌出。包厢布置得古色古香,红木圆桌,山水屏风,墙上挂着意境悠远的字画。桌边已经坐了五六位客人,年龄多在四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穿着虽不尽相同,或西装革履,或中式褂衫,或简单的夹克,但眉宇间大多透着一种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书卷气和从容。他们正三三两两地交谈着,话题似乎围绕着某个近期发布的学术报告或政策动向,夹杂着一些苏念不太熟悉的专业术语和名字,这让她刚刚平复些许的心跳又悄然加速。

“时砚来了!”坐在主位、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率先看到他们,笑着站起身打招呼。他目光温和地掠过陆时砚,随即落在苏念身上,带着善意的打量,却并无半分轻视或让人不适的审视,“这位就是你常跟我们提起的苏念吧?果然气质很好。”

老者的态度让苏念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一点点。陆时砚牵着她走上前几步,与她十指相扣,笑着回应:“李教授,您动作总是这么快。”他微微侧身,将苏念更自然地纳入众人的视线中心,语气温和而清晰地向在座的各位介绍,“李教授,各位老师,这位是苏念。”然后,他转向苏念,开始一一为她引荐,“这位是政法系的李成儒教授,主攻法理学;这位是历史系的张明远教授,研究方向是隋唐史;这位是考古研究所的陈静老师,最近在做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项目;这位是……”

他的介绍简洁明了,刻意避开了过于艰深的研究细分领域,只点了各位老师最主要的方向。更让苏念感到贴心的是,在介绍每一位时,他都会借着微微侧头的姿势,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极低声音,在她耳边快速补充一句提示性信息,比如“李教授除了学问好,还特别喜欢收集老邮票,是个中高手”、“陈老师最近正为古风文创如何贴近市场发愁,你们或许有共同话题”、“张教授看起来严肃,其实泡得一手好功夫茶”……

这些看似随意的“小贴士”,像一把把钥匙,瞬间为苏念打开了与这些学术泰斗沟通的障碍之门,让她觉得这些高高在上的学者们,忽然变得生动而亲切起来,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名字和头衔。她心中感激,依着陆时砚的介绍,一一礼貌地问好,姿态落落大方,声音清脆:“李教授好,张教授好,陈老师好……”

最初的寒暄过后,众人重新落座。陆时砚体贴地为苏念拉开椅子,让她坐在自己身边靠窗的位置,那里既能参与谈话,又不会正对主位感到压力。

服务生开始上菜,精致的菜肴一道道摆上转盘。话题也很快重新回到了学术圈的轨道上,从刚刚结束的某国际学术会议的成果,到各自手头正在攻坚的研究项目,再到一些学科前沿的动态和争论。他们语速不快,但逻辑严密,信息密度极大,偶尔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苏念安静地坐在那里,双手捧着温热的茶杯,偶尔小口啜饮。她认真听着他们的交谈,努力跟上节奏,但大多数时候,那些深奥的理论、复杂的模型、陌生的人名和机构,都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而难以真正触及内核。她只能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在大家因某个观点会心一笑或点头赞同时,也跟着微微颔首,内心却不由自主地升起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感和淡淡的自卑。

看着身边这些在各自领域耕耘多年、学识渊博、谈吐不凡的前辈,再想到自己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在文创策划领域刚刚起步的年轻从业者,一种渺小感悄然蔓延。她甚至开始有些走神,想着自己和陆时砚的世界,是否真的像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和谐?这其间的差距,又该如何弥合?

陆时砚虽然一直在参与对话,回应着李教授和张教授关于某个历史事件法律背景的探讨,但他的注意力始终分了一缕在身旁的苏念身上。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她偶尔飘向窗外的眼神,以及那抹虽然细微却未能完全隐藏的低落。在大家就一个话题暂时告一段落,纷纷举筷夹菜的间隙,他不动声色地用膝盖轻轻碰了碰苏念的膝盖。

苏念回过神,看向他。陆时砚目光温柔,低声询问,声音恰好只传入她耳中:“是不是有点累了?要不要先喝点热汤?这家的菌菇汤是招牌,炖得很鲜,暖胃。”说着,他极其自然地拿起她面前那只小巧的白瓷汤碗,用汤匙细心地撇去表面一层极薄的浮油和泡沫,然后盛了小半碗色泽清亮、香气扑鼻的菌菇汤,轻轻放到她面前,动作流畅而亲昵,仿佛做过无数次。

这细微的举动,像一股暖流,瞬间注入苏念的心田,驱散了她心头的些许不安和冰凉。她接过汤碗,指尖触碰到的瓷壁温度恰到好处。她小口喝着,鲜美的滋味在味蕾绽放,更让她温暖的是陆时砚这份无处不在的体贴和关注。他似乎总能精准地察觉到她的情绪,并用最自然的方式给予慰藉。

果然,没过多久,话题在陈静老师那里发生了微妙的转折。陈老师大约四十多岁,气质干练,她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几分研究者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困惑:“……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丝绸之路文创衍生项目,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如何让历史元素真正‘活’起来,让年轻人喜欢,愿意买单。我们团队设计了几款产品,总觉得还是太‘学术’,太‘博物馆’了,和市场,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好像隔着一层,不知道该怎么突破这个瓶颈。”

她的话引起了在座几位同样面临类似困境的学者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讨论起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的难题。

就在这时,陆时砚放下了筷子,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然后很自然地看向身旁的苏念,目光里充满了鼓励和显而易见的信任,他微笑着对陈静,也是对在座的所有人说:“陈老师提到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念念或许能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她最近刚好主导完成了几个大型的古风文创主题策划案,市场反响和用户评价都非常不错,有几个案例还成了行业内的现象级话题。不如,让我们听听实战一线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

他这番话,说得既诚恳又巧妙,既点出了苏念的专业相关性,又不着痕迹地提升了她的身份——不是依附于他的女伴,而是有成功经验的从业者。

一瞬间,桌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苏念身上。那些目光里有好奇,有期待,也有善意的鼓励。苏念完全没料到陆时砚会突然把“球”传到自己这里,她愣了一下,脸颊微微发热,第一反应是下意识的推辞和紧张。“我……我只是些不成熟的想法,怕……”

她的话还没说完,放在桌下的手就被陆时砚温暖的大手轻轻覆盖住,他不动声色地拍了拍她的手背,力道轻柔却带着坚定的力量。他看向她的眼神,清澈而笃定,里面盛满的信任像一束强光,穿透了她心中因自卑而升起的迷雾,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勇气。

苏念迎着他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从中汲取了力量。她放下一直握着的茶杯,挺直了背脊,脸上重新漾起镇定而自信的微笑。她先是对着陈静老师,然后目光扫过在座的其他几位前辈,语气清晰而从容地开始分享:

“陈老师,您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做策划时每天都要面对的核心。根据我们团队的市场调研和项目经验,我们发现,现在的年轻消费者,特别是Z世代,他们喜欢的‘古风’或者‘国潮’,其实并非一味地复刻传统、追求历史的还原度。他们更看重的,是一种‘氛围感’和‘情感共鸣’。”

她顿了顿,组织着语言,思路越来越清晰:“具体来说,我们认为需要兼顾几个方面。首先是颜值,也就是视觉冲击力,色彩、构图要符合现代审美,但又要有古典韵味的内核,可以大胆地进行二次创作和融合。其次是实用性,产品不能只是摆设,要能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文具、饰品、饮品包装等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能触动他们内心的小设计,或者我们称之为‘社交货币’的属性,比如一个有趣的典故新解,一个可以互动的小机关,一个适合拍照分享的亮点……”

起初,她的语速还有些快,带着一点紧张的痕迹,但越说越投入,越说越流畅。那些在她脑海中演练过无数次、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思路和细节,如同拥有了生命般自然流淌出来。她的眼睛渐渐焕发出明亮而专注的光彩,那是谈到自己热爱且擅长的领域时,才会迸发出的神采。

她讲得具体而生动,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操作思路,正好切中了陈静老师等学者面临的“如何落地”的痛点。

“说得好!”李教授忍不住轻轻拍了一下手掌,脸上满是赞赏的笑容,他看向苏念的目光充满了新的认识,“听得我都心动了!苏念小姑娘这番见解,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啊!我们这些老骨头,整天埋在故纸堆和研究数据里,有时候确实容易脱离市场一线,闭门造车。是该多听听你们年轻人的新鲜想法,太有启发了!”

陈静老师更是连连点头,眼神发亮,仿佛找到了知音和突破口:“太好了!苏念,你这些思路太宝贵了!尤其是关于‘情感共鸣’和‘社交属性’的提法,还有那个市集案例的具体操作,正好解决了我们目前的难题!回头等项目进入深化阶段,我一定得再专门找你取取经,好好聊聊细节!”

其他几位教授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低声交流着,显然对苏念的分享颇为认可。

得到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的真心称赞,苏念的脸颊更红了,但这次是源于激动和喜悦。她下意识地侧过头,望向身边的陆时砚,刚好撞进他深邃而温柔的眼眸里。他正静静地看着她,唇角噙着一抹浅淡却无比真实的弧度,眼底的欣赏与骄傲满得几乎要溢出来。见她看过来,他对着她极轻地动了动嘴唇,无声地比了一个“很棒”的口型。

那一刻,苏念感觉自己的心像被泡在温热的蜜水里,所有的紧张、自卑和局促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满满的被认可、被支持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聚会的后半段,气氛明显变得更加轻松和融洽。苏念彻底放松下来,不再是一个安静的旁听者。陆时砚总会巧妙地在她熟悉的领域,比如某个历史典故的现代化演绎、某个传统工艺的创新应用等方面,将话题引向她,让她有机会参与讨论。偶尔在她表达某个观点稍显卡顿,或者需要更精准的史料支撑时,他会不着痕迹地轻声补充一两句,或者用一个问题引导她更深入地阐述,两人之间的默契,仿佛早已心意相通。

几位学者前辈也变得格外亲切,不再谈论那些过于晦涩艰深的学术问题,反而饶有兴致地问起苏念工作中的其他趣事,对她所在的文创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包厢里笑语晏晏,氛围温馨而和谐。

散场时,大家在菜馆门口互相道别。李教授特意落在最后,拍了拍陆时砚的肩膀,笑着调侃,声音洪亮带着长辈的慈爱:“时砚啊,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你这哪里是找了个小女朋友,分明是捡到了个宝贝!苏念这姑娘,不仅懂事大方,还这么有想法、有见地,脑子活络,难怪你把她当宝贝似的藏着掖着,今天才舍得带出来给我们见见。”

陆时砚闻言,手臂自然地揽住苏念的腰肢,将她往自己身边带了带,低头看了她一眼,目光中的宠溺毫不掩饰,他笑着回应李教授,语气里带着理所当然的自豪:“李老您目光如炬。确实是我的宝贝。”

说完,他转向苏念,声音立刻放柔了几分,带着询问:“累不累?我知道附近新开了一家不错的甜品店,他们家的芒果糯米饭和提拉米苏听说很正宗,带你去尝尝?”

坐进车里,隔绝了外面的晚风。苏念靠在陆时砚坚实的手臂上,感受着他身上传来的令人安心的雪松气息,心里甜丝丝的,像融化了的糖。她仰起脸,看着他线条流畅的侧脸在窗外流动的光影中明暗交替,轻声说:“陆老师,谢谢你。”

陆时砚正准备发动车子,闻言停下动作,侧过头,深邃的目光笼罩着她:“谢我什么?”

“谢谢你刚才在桌上帮我解围,还那么鼓励我发言。”苏念认真地说,“要不是你,我可能就一直安静地坐到结束了。”

陆时砚低笑一声,伸手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动作充满了爱怜。“傻瓜,我并没有帮你什么。我只是把一个本就闪闪发光的你,指给大家看而已。”他的语气变得郑重而温柔,“我们念念本来就很优秀,有自己的才华和见识,完全不需要在任何场合妄自菲薄。”

他顿了顿,俯身过去,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而温暖的吻,然后注视着她的眼睛,补充道:“记住,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人,有我在你身边,你只需要放心大胆地做自己,说你想说的就好。你的世界,同样精彩。”

车子平稳地汇入夜晚的车流,路灯橘黄色的光影透过车窗,一道道划过,在两人身上流淌下温柔又浪漫的痕迹。苏念紧紧抱着他的胳膊,将脸颊贴在他的肩头,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踏实和暖意。她忽然觉得,他们之间存在的那些年岁差距,带来的并非是无法逾越的鸿沟或隔阂,而恰恰是陆时砚这般恰到好处的包容、引导与稳稳的托举。他站在她身后,不是遮挡她的光芒,而是为她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让她有勇气、有底气,一步步褪去青涩,舒展枝叶,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而这,或许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