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17章 雨夜的“顺路”与未说出口的在意

岁时予你 第17章 雨夜的“顺路”与未说出口的在意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电脑屏幕幽幽的冷光打在苏念疲惫的脸上,映照出她紧蹙的眉头。屏幕上,那份已经折磨了她大半天的实习报告文档,像一个顽固的堡垒,固守着最后的阵地,拒绝被完美攻克。光标在最后一段的末尾闪烁,像一只嘲弄的眼睛,映着她无计可施的焦灼。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从淅淅沥沥的矜持,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交响。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在玻璃窗上,发出沉闷而持续的“噼啪”声,汇聚成一道道蜿蜒的水痕,争先恐后地向下流淌,将傍晚本就灰暗的天色晕染得更加模糊混沌,一片迷蒙的灰蓝。

办公室早已人去楼空。白日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同事间的低语都消失了,只剩下中央空调不知疲倦地送出带着湿冷气息的冷风,混合着雨水带来的泥土腥气和纸张油墨的味道,弥漫在空旷的空间里。这种寂静,非但没有带来安宁,反而将苏念内心的烦躁和挫败感无限放大。她用力揉了揉酸涩发胀的眼睛,指尖按压着突突跳动的太阳穴,最终泄气般地点开文档,将最后一段文字——那个她反复修改了三次、依旧觉得生硬别扭的部分——全部选中,按下了删除键。屏幕瞬间空出一块刺眼的留白,如同她此刻茫然的心境。

“贴合历史文化项目调性……”她低声念着陆时砚在批注里提出的要求,这几个字像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方向似乎是对的,灵感也若有若无,可就是差了那临门一脚,总感觉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无法真正融入项目厚重的肌理之中。她靠在椅背上,仰头望着天花板上惨白的吸顶灯,只觉得一阵深深的无力感裹挟着疲惫席卷而来。

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屏幕亮起刺眼的光:晚上八点半。地铁的末班车还有半个小时,可这点时间,别说改好报告尾巴,连思路都还没理清。难道真要在这阴冷的办公室里熬通宵?她对着屏幕上那片空白,忍不住长长地、沮丧地叹了口气,气息在冰凉的空气中凝成一小团白雾。

就在这愁云惨雾几乎要将她吞没的当口,桌角那台沉寂许久的座机,突然毫无预兆地、尖锐地响了起来!“叮铃铃——叮铃铃——”单调而急促的铃声,在过分安静空旷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突兀,甚至有些惊悚,猛地刺破了苏念纷乱的思绪。

她怔了一秒,才伸手接起电话,听筒紧贴耳廓,带着冰凉的触感:“喂,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到让她心头莫名一紧的声音,低沉、平稳,带着一种独特的、仿佛能穿透电流的清冽质感,像冬日松针上的初雪,干净又微凉:

“还在办公室?”

是陆时砚。

苏念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捏了一下,瞬间漏跳了一拍。她几乎是下意识地转头看向办公室门口,那里只有空荡荡的走廊和昏暗的光线。“陆教授?”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讶异,“您……怎么知道……”她并没有告诉他自己还在加班。

“刚从隔壁教学楼改完试卷下来,”陆时砚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似乎比平时少了几分讲台上的严肃,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像是在陈述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看到你办公室灯还亮着。”原来如此。他总能注意到这些细微之处。不等苏念回答,他紧接着问道,语气带着一种笃定:“报告遇到问题了?”

提到报告,苏念像是被戳中了软肋,刚刚强压下去的沮丧又涌了上来。她握着听筒的手紧了紧,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挫败感:“嗯,总觉得哪里不对,改了好几次还是不满意……卡在项目背景和现代推广的衔接上,怎么都弄不好。”她简单描述了一下困境,语气里满是自我怀疑。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这几秒钟的安静,在电流的沙沙声中显得格外漫长。苏念几乎能想象出他此刻微微蹙眉思考的样子。然后,听筒里清晰地传来三个字,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干脆:

“等着,我过去看看。”

“啊?陆教授,不用麻烦您!我……”苏念几乎是立刻出声想要拒绝,她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在这么晚还打扰他。然而,“我”字刚出口,听筒里已经传来了“嘟…嘟…嘟…”的忙音——电话被挂断了。

她握着听筒,听着里面单调的忙音,一时有些愣神,心里乱糟糟的。一种复杂的情绪交织着:是惊讶于他会在这么晚、在这种天气下特意过来?是愧疚于给他添了麻烦?还是……夹杂着一丝连自己都不愿深究的、隐秘的期待?他明明可以在电话里简单地指导几句,为什么还要特意跑一趟?仅仅是因为责任心吗?这些问题像窗外纠缠的雨丝,纷纷扰扰,理不出头绪。

大约十分钟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没有敲门声,仿佛他笃定她正等着。

陆时砚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撑着一把简洁大气的黑色长柄伞,伞面还在往下滴着水珠,在地板上迅速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他穿着一件深色的羊绒大衣,肩头和大衣下摆边缘都沾染了些许雨水留下的深色印记,头发梢也带着湿气,几缕碎发被雨水打湿,贴在饱满光洁的额角,却丝毫不显狼狈,反而添了几分冷峻之外的、属于人间的真实感。

他把还在滴水的黑伞小心地靠在门边的角落,避免弄湿地毯,然后迈步走进来。办公室的空间似乎因为他高大的身影而显得局促了几分。他径直走到苏念的办公桌前,没有多余的寒暄,目光直接投向还亮着的电脑屏幕,微微弯下腰,专注地扫视着屏幕上那片被删减后留下的空白区域。

“卡在项目背景分析这里了?”他开口问道,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丝工作状态下的冷静。距离很近,苏念甚至能闻到他身上那股熟悉的清冽雪松气息,混合着雨水带来的湿润和干净的皂角味,比平时在讲台上闻到时更真切地萦绕在鼻端。

苏念连忙点头,指着屏幕上她刚刚删掉的位置,急切又有些语无伦次地解释:“嗯!就是这里。我想把宋代的点茶、斗茶这些民俗元素加进去,体现文化传承,但写到后面推广现代茶饮空间时,总觉得特别生硬,像是硬塞进去的……怎么过渡都觉得不对劲,像隔了一层什么……”

陆时砚没再说话,只是自然地拉过旁边一把空闲的办公椅,坐了下来。他的动作很轻,椅子腿几乎没有发出声响。他没有去动鼠标,只是伸出修长干净的手指,在键盘上轻轻点了点,指关节在屏幕冷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思路没错,切入点可以再调整。”他开口,声音平稳得像是在分析一个学术案例,“你太执着于‘元素’本身了。宋代茶俗与现代茶空间的连接点,不在于表面的仪式或器具,而在于‘生活场景’和‘情感共鸣’。”

他的目光如同两道炽热的激光一般,紧紧地锁定在屏幕上,仿佛要将那屏幕融化。他的眼睛眨也不眨一下,似乎在努力透过那些被删掉的文字,去窥探问题的核心所在。

那些被删掉的文字,就像是一道道屏障,阻挡着他的视线,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的目光如同x光一般,穿透了这些屏障,试图看清背后隐藏的真相。

在他的眼中,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都变得无比清晰,每一个字符都像是在向他诉说着什么。他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仿佛这些文字是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

“你可以试试从‘古今生活场景共鸣’切入。”他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比如,宋人点茶斗茶,核心是什么?是雅集社交,是品味生活,是在方寸茶席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愉悦。这和现代年轻人喜欢的‘围炉煮茶’‘静心茶室’本质上追求的东西是一样的——在快节奏中寻求一个慢下来的、有温度、有交流、有审美情趣的社交空间。”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面上虚虚画着,仿佛在勾勒一个思维导图。

“具体落到推广文案上,”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最精炼的语言,“你可以这样写:‘千年茶香,一脉相承。宋人雅集斗茶,在缕缕茶烟中品味人生况味;今人围炉煮茶,于浮世喧嚣里寻一方心灵净土。穿越时空的,不止是茶香,更是那份对生活质感的共同追求。’ 然后,在这里——”他的指尖精准地点在文档中一个需要强化的位置,“立刻引用《东京梦华录》里关于汴京茶坊‘插花挂画,点茶待客’的记载原句做支撑,把史实直接嵌进去,增加厚重感和说服力。”

他讲得很细,从史料的精确出处(甚至提到了《东京梦华录》的具体卷目),到文案措辞的节奏把控(强调“共鸣”、“追求”等词),再到可以借鉴的同类成功案例(举了一个他参与评审过的文创项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如同庖丁解牛,几句话就将苏念困扰了一下午、如同乱麻般的难题抽丝剥茧,剖析得明明白白,指出了一条清晰可行的道路。他语气平静,没有半分说教,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苏念听得全神贯注,几乎忘记了呼吸。她飞快地在电脑上记录着他的每一个要点,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偶尔抬头想要确认某个细节时,目光会不经意地掠过他近在咫尺的侧脸。他微垂着眼睑,专注地看着屏幕,浓密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扇形的阴影。办公室冷白的灯光落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此刻的他,少了讲台上那种不怒自威的严肃和距离感,多了几分沉浸于思考的宁静和专注,线条似乎都柔和了许多。这种专注的神情,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让苏念的心跳悄然加快了节奏,指尖也微微发麻。

在陆时砚精准的点拨下,堵塞的思路瞬间畅通。苏念几乎是文思泉涌,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如飞。她按照他的建议,将“古今生活场景共鸣”作为核心线索,重新架构了那段文字。史料的引用恰到好处地嵌入了现代语境的阐述中,不再是生硬的拼贴,而是有了内在的呼吸和连接。最后,她用一句提炼升华的收尾,将宋人的茶韵与现代人的精神诉求巧妙地串联起来。

当最后一个字符敲下,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她转头看向窗外,这才注意到,不知何时,窗外的雨势已经减弱了许多,从倾盆大雨变成了绵绵细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玻璃,声音也变得轻柔,像是奏着安眠的夜曲。

陆时砚也一直安静地坐在旁边,没有催促,只是在她快速敲击的间隙偶尔瞥一眼屏幕,确认方向无误。此刻看到她如释重负的神情,他抬手看了看腕表,沉稳地站起身。

“走吧。”他言简意赅地说,顺手拿起了靠在门边那把还在滴水的黑伞,“我送你回去。”

苏念刚放松下来的心又猛地提了起来,连忙收拾东西,同时急切地摆手拒绝:“啊?不用了陆教授!真的不用麻烦您!雨都小了,我自己坐地铁就好,很方便的!而且……您家方向和我那边完全是反着的,不顺路……”她说得又快又急,生怕给他添了额外的麻烦。

陆时砚却已经撑开了那把黑色的大伞,伞面“唰”地一声在门口撑开一片干燥的空间。他走到门外走廊上,回头看向还在桌边犹豫的苏念,语气平静无波,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笃定:

“顺路。”

只有两个字,却像有千钧之力,堵住了苏念所有推辞的话。她太了解陆时砚的脾气了,他决定的事情,极少会因为旁人的话语而改变。更何况,这两个字从他口中说出,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让她无法、也不想再拒绝。一种隐秘的、带着暖意的情绪,悄悄在心间弥漫开来。

她不再多言,迅速关掉电脑,拿起自己的包,小跑着来到门口,钻进了他撑开的伞下。黑色的伞面很大,足以容纳两人,但雨水带来的潮湿寒气还是瞬间包围了她,让她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

陆时砚撑着伞,两人并肩走入细密的雨帘中。雨丝被风斜斜地吹拂着,发出沙沙的声响,落在伞面上,汇聚成小小的溪流沿着伞骨滴落。地面湿滑,积满了水洼,倒映着校园里昏黄的路灯光,像碎裂的星辰。苏念小心翼翼地走着,尽量避开积水。她注意到,伞面几乎完全笼罩在她这一侧,将斜飞的雨丝牢牢隔绝在外。而陆时砚握着伞柄的左肩,却明显地暴露在雨中,深色的大衣肩部很快洇开了一大片深色的水渍,布料被雨水浸透,颜色变得更深沉。他却像是浑然未觉,步履稳健地走在她稍前一点的位置,不动声色地为她挡去更多可能被风吹到的雨丝。他的沉默和这份无声的庇护,在雨夜里形成一种奇异的温暖气场。

走到停车场,陆时砚收起伞,水珠滴落在地,溅起小小的水花。他拉开副驾驶的车门,示意苏念上车。苏念矮身坐进去的瞬间,一股温暖干燥的气息混合着熟悉的清冽雪松车载香氛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意。然而,就在这熟悉的气息中,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清甜的果香。她微微一愣,目光下意识地在整洁得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物品的中控台上扫过。

然后,她的视线定格了。

在中控台靠近杯架的一个浅浅的凹槽里,安静地躺着一颗包装完好的硬糖。透明的糖纸在车内昏暗的光线下折射着微光,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糖果的颜色——是娇嫩的粉红色。糖纸上印着熟悉的、造型可爱的草莓图案——正是她上次在图书馆整理资料时,随口对同系女生说喜欢吃的那个牌子的草莓味硬糖!

苏念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她记得那只是很随意的一次闲聊,当时她因为整理枯燥的史料有些疲惫,看到邻座女生在吃糖,就随口说了句“这个牌子的草莓糖挺好吃的”。声音不大,周围也很嘈杂……他怎么会记得?还……特意放在了车上?

这个小小的发现,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荡起巨大的涟漪。她不敢再看,连忙转过头,假装望向窗外。车子已经平稳地启动,驶出校园。

雨刮器在前挡风玻璃上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发出规律的“唰——唰——”声,扫开不断落下的雨幕。车窗外的世界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朦胧而流动,霓虹灯光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拉长、变形,如同印象派的油画。车内很安静,只有雨刮器的声音、发动机低沉的运转声和空调暖风细微的声响。

陆时砚专注地看着前方路况,修长干净的手指稳稳地搭在方向盘上。他没有主动开启话题,沉默在车厢内弥漫,却并不让人感到压抑或尴尬,反而有一种奇异的、让人心安的静谧。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像是想起什么,很自然地开口,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谈论天气:

“最近在《文博》杂志社的实习,还习惯吗?带你的张老师要求比较严格。”

苏念回过神来,连忙应道:“嗯,挺好的。张老师是很严格,但跟着她能学到很多东西,就是……节奏很快,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陆时砚的目光依旧看着前方,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了一下:“快是常态。刚开始接触实务,感到吃力是正常的,多问多看就好。张老师是业内老人,经验丰富,她的严格是好事。”

“嗯,我知道的。”苏念轻声应着。

又沉默了片刻,在一个红灯前,车子缓缓停下。陆时砚侧过头,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仿佛在确认什么,然后才转回去,随口问道:“学校食堂的饭菜,还合胃口吗?听学生会有反映说最近几道菜口味有点重。”

苏念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问起这个。她想了想:“嗯……还好的。三食堂新开的那个小碗菜窗口,那个清炒山药和菌菇汤还不错。”她如实回答,心里却因为这种琐碎的日常关心而泛起一丝暖意。这些似乎都超出了普通师生关心的范畴,带着一种……体贴?

陆时砚“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绿灯亮起,车子重新汇入车流。

苏念坐在副驾驶座上,身体微微放松地靠着椅背。窗外的雨幕、流动的灯光、车内的暖意、他身上散发出的淡淡雪松气息,以及身边这个人沉静专注的存在感,交织成一种奇特的氛围。她的目光不受控制地再次掠过中控台上那颗粉色的草莓糖,又悄悄落在陆时砚握着方向盘的右手上——指节分明,干净利落,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力量感。他开车的姿态依旧沉稳得无可挑剔。一个念头,如同雨后的春笋,悄然顶破心土,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那些看似“恰好”的帮忙,那些“刚好”留在办公室的参考书,那次“顺路”的送行,以及今晚这看似顺理成章的“顺路”……或许,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巧合。那份不动声色的周全和细致入微的关照,早已超越了职责本身。这份认知让她心头滚烫,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在四肢百骸间流淌。

车子驶过几条街道,穿过一个又一个被雨水洗刷得格外明亮的十字路口,最终平稳地停在了苏念租住的那个有些老旧的小区门口。雨,不知何时已经完全停了。湿漉漉的地面反射着小区门口那盏光线昏黄的路灯,以及远处高楼残余的霓虹,空气里弥漫着雨后特有的清新和凉意。

苏念解开安全带,金属搭扣发出清脆的“咔哒”声。她正准备拿起包,再次郑重地道谢。然而,话未出口,就见陆时砚的手伸向了驾驶座旁边的储物格。

他拉开格挡,从里面拿出一把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伞,递了过来。

那是一把崭新的伞。浅粉色的伞面,在车内顶灯柔和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印着一簇簇盛开的、淡雅的绣球花图案——明显是精心挑选的、适合年轻女生的款式。

“明天预报还有雨,”他的声音平稳如常,仿佛只是在传递一个天气预报的信息,“带着。”

苏念看着递到面前的粉色绣球花伞,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击了一下,瞬间柔软得一塌糊涂。她伸出手,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接过了那把伞。在交接的瞬间,她的指尖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他递伞的手背。

冰凉。

他的手指,带着一种秋雨夜特有的凉意。苏念的心猛地一缩,一股酸酸涩涩的感觉涌上喉头。她握紧了那把带着他体温(虽然是指尖残余的温度)和凉意的手传递过来的伞,声音有些发哽,充满了真诚的感激和更深沉的情绪:

“谢谢陆教授……今天……真的太麻烦您了。”她的目光深深地看着他,仿佛想将这一刻他的模样刻进心里。

陆时砚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她的道谢,脸上的表情依旧沉静如水,看不出多余的情绪。车窗缓缓升起,隔绝了车外微凉的夜风和他深邃的眼眸。

苏念抱着包和那把崭新的伞,退后一步,站在小区门口湿漉漉的路沿上。她看着那辆深色的SUV在原地利落地掉了个头,车灯划破夜幕,照亮了前方一小片湿漉漉的路面。就在车子即将汇入主路车流的瞬间,她清晰地看到,驾驶座上的陆时砚,侧头快速地从后视镜里瞥了她一眼。

那一眼,极其短暂,快得像是一个错觉。

但苏念知道,那不是错觉。那匆匆一瞥里,似乎包含着某种确认,某种安心,某种……未说出口的在意。然后,车子便不再停留,平稳地驶入了夜色深处,尾灯很快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只留下轮胎碾过湿滑路面留下的细微声响,以及空气中残留的一丝尾气的味道。

小区门口重新恢复了安静。只有昏黄的路灯,湿漉的地面,和她自己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她低头,看向自己手中那把浅粉色的绣球花伞,指尖轻轻抚过细腻的伞布和光滑的伞骨。然后,她的目光又透过车窗,仿佛能穿透时空,落在那辆已经远去的车上,落在他整洁的中控台——那个放着草莓糖的浅槽位置。

那颗糖,他始终没有动过。

它只是安静地躺在那里,像一个无声的注脚,一个只有她才懂得的秘密。

一股巨大的、混合着甜蜜与酸楚的暖流,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她心中最后的防线。所有的困惑、猜测、那些小心翼翼的求证和不敢确定的欢喜,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温柔的解答。原来,“顺路”,也可以是跨越半个城市的方向背离;原来,“刚好”,也可以是费尽心思的刻意安排;原来,那份让她心跳加速、患得患失的“在意”,早已存在,只是以他最习惯的、沉默而克制的方式表达着。

她握着那把带着他指尖凉意和全新气息的伞,站在雨后微凉的夜风里,终于忍不住,轻轻地、清晰地笑出了声。

原来,有些温柔,需要绕很远的路才能抵达;有些心意,藏在“顺路”的借口里,藏在沉默的守护里,藏在一颗未动的草莓糖里,从未说出口,却早已昭然若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