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14章 错拿的文献与刻意的“顺路”

岁时予你 第14章 错拿的文献与刻意的“顺路”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暮色四合,像一块巨大的、浸透了墨汁的丝绒,缓缓笼罩了喧嚣渐息的大学校园。图书馆的灯光次第亮起,在窗棂间投下一个个温暖而规整的方格,宛如知识的棋盘。苏念独自坐在宿舍书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那寥寥数行、苍白无力的实习报告草稿,眉头紧锁,仿佛承载了千斤重担。屏幕幽幽的光映着她略显疲惫的脸庞,也映照出她心底那份难以言喻的焦灼。

这份关于近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分析,卡在“江南古镇修复”这一关键部分已经整整三天了。她像一只误入密林的幼兽,在浩瀚的学校数据库里跌跌撞撞地搜寻,翻阅了无数篇论文、报告、年鉴,却始终找不到那份能完美契合她思路、支撑她核心论点的参考资料。要么是年代过于久远,与现实脱节;要么是数据语焉不详,缺乏说服力;再不然就是案例过于宏观,缺少对具体操作层面困境与抉择的细致剖析。那些冰冷的文字和干瘪的数据,像一堆散乱的积木,无论如何堆砌,也搭不出她心中构想的那座逻辑清晰、论证有力的学术之塔。

“唉……”一声长长的、带着无尽烦闷的叹息从她唇齿间溢出,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她颓然地将额头抵在冰凉的桌面上,指尖无意识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屏幕亮起,通讯录里一个名字跳入眼帘——“陆时砚(教授)”。地址栏里清晰地显示着他办公室的位置:历史系办公楼,西区三楼,307。

上周结束《近代史研究方法论》课后,陆教授似乎是随口一提,语气平和:“如果后续在实习报告或者学业上遇到难题,找不到头绪,可以到办公室来找我讨论。”这句话当时像一缕清风拂过,她记下了,但此刻回想起来,却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一圈圈名为“踌躇”的涟漪。

初遇时那场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错把这位气质卓然、学识渊博的年轻教授当成学院新聘的“管家”——像一根细小的刺,总在不经意间轻轻扎她一下,带来一丝挥之不去的窘迫。那份尴尬虽已过去,却在她与他之间无形地划下了一道名为“距离”的沟壑。她怕自己笨拙的问题在他面前显得浅薄,怕打扰他宝贵的研究时间,更怕再次因自己的冒失引来无声的审视。一种混合着敬畏与自卑的情绪,像藤蔓般缠绕着她的勇气。

窗外的天空,从橘红过渡到深邃的靛蓝,最后沉入浓郁的墨色。宿舍楼的灯火一盏盏亮起,宣告着夜晚的降临。时间像指间的沙,无情地流逝。实习报告的初稿截止日期,就悬在明天正午十二点。苏念猛地抬起头,看着屏幕上右下角那个不断跳动的、冷酷的数字时钟,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猛地冲散了犹豫。不能再等了!学术的困境,终究要靠自己去叩开解惑之门,哪怕那扇门后,是她曾闹过笑话的人。

她抓起外套和那份写满批注的草稿,像奔赴战场般冲出了宿舍楼。傍晚的风带着明显的凉意,卷起地上零落的枯叶,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在为她的决心伴奏。历史系办公楼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肃穆,红砖墙被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抚摸过,此刻也沉静下来,透出几分学府的厚重。走廊里空空荡荡,大部分办公室的门都已紧闭,只有尽头那间307,门缝里还透出一线温暖的灯光,如同黑暗中的灯塔。

苏念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节奏,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不安吸入肺腑再碾碎,然后,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勇气,屈起手指,在那扇虚掩的深色木门上,轻轻地、却无比清晰地敲了两下。

笃。笃。

门内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随即是一个低沉而温润的嗓音:“请进。”

她推开门。办公室不大,却整洁得近乎苛刻。巨大的橡木书架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密密麻麻排满了厚重的典籍,书脊上烫金的文字在灯光下闪烁着智慧的光泽。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略带霉味的干燥香气,混合着淡淡的墨水和实木家具的味道,沉淀出一种独特的、属于历史学者的气息。陆时砚正坐在宽大的书桌后,低头整理着桌上散乱的一叠文献。夕阳的最后一点余晖,顽皮地穿过百叶窗的缝隙,精准地落在他握着纸张的修长指节上。那光线仿佛有了生命,将他翻动书页的动作映照得格外清晰,每一个细微的弯曲、抬起、放下,都带着一种沉稳从容的韵律,仿佛时间本身在他指尖流淌、沉淀。

听到开门声,他缓缓抬起头。那双深邃的眼眸里,还残留着几分刚从浩渺史料中抽离出来的、尚未完全聚焦的浅淡与思索。他的目光落在门口略显局促的身影上,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瞬,随即,那总是抿成一条直线的唇角,竟极其自然地向上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仿佛春风吹开了冰封的湖面。

“是苏念?”他的声音比平时似乎更温和了一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遇到难题了?”语气自然得仿佛早已料到她的到来。

苏念的脸颊瞬间像被晚霞点燃般灼热起来。她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上前,将那份承载了她三天焦虑的实习报告草稿双手递了过去,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陆教授,对不起打扰您了,”她的声音有些发紧,带着浓重的歉意,“是关于我的实习报告……我卡在案例部分了,就是‘江南古镇修复’那里,找了很多资料,都不太……合适。”她语速飞快,生怕浪费对方时间,“您要是很忙,我……我可以再自己想想办法,或者去图书馆再翻翻……”声音越说越小,最后几乎细若蚊呐。

陆时砚没有立刻回答,只是从容地接过那份被写满批注的纸张。他的目光落在纸上,指尖缓慢而认真地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略显稚嫩却充满探索精神的字迹,目光在“江南古镇修复”几个被反复圈点、甚至旁边还画了个沮丧小表情的字眼上停留了片刻。苏念甚至能清晰地看到他浓密睫毛下,那专注审视时眼底闪过的思量光芒。

片刻后,他放下草稿,没有多余的言语,径直站起身。他的身形挺拔,在并不宽敞的空间里投下一道颀长的影子。他走向那顶天立地的巨大书架,目标明确地伸手,探向书架最顶层一个被阴影覆盖的角落。那里,几本颜色深沉的文献静静躺着,如同被时光遗忘的宝藏。

他踮起脚尖,手臂舒展,动作利落地从中抽出一本封面是深蓝色布纹、装帧古朴厚重的书。书脊上没有花哨的装饰,只有一行烫金小字,昭示着它的不凡来历。他转身,将书递向苏念。

“这本《江南古镇保护实录(1980-1990)》,”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里面收录了两个八十年代中后期非常有代表性的古镇保护案例,一个是周庄水巷格局的维护与活化,一个是西塘民居群落的整体性修缮。不仅过程记录详实,当时的政策环境、社会阻力、技术难点以及最终的效果评估数据都非常完整。”他顿了顿,补充道,“虽然年代稍早,但其核心思路和遇到的挑战,对当下仍有极强的参照意义。我想,应该能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那本蓝皮书沉甸甸的,带着书架顶层的微尘气息,落入苏念的掌心。就在交接的瞬间,她的指尖不经意地、极其轻微地擦过了他温热的指腹。那刹那的接触,像一道微弱的电流倏然窜过,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属于另一个人的体温。苏念的心脏猛地一缩,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了一下,漏跳了一拍,随即又疯狂地擂动起来。一股滚烫的热意瞬间从指尖蔓延到耳根。

“谢……谢谢陆教授!”她几乎是慌不择言地道谢,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仿佛再多待一秒,那本滚烫的书就会灼伤自己。她紧紧抱着那本“救命稻草”,像抱着一块价值连城的珍宝,甚至不敢再看陆时砚的表情,仓促地鞠了一躬,转身几乎是逃也似地离开了办公室。门在她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那片温暖的光线和那个让她心跳失序的身影。

办公室内,陆时砚站在原地,望着那扇已然紧闭的门,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那个仓惶逃离的背影。他缓缓收回递书的手,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捻动了一下。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抹少女指尖微凉的、细腻的触感。一丝难以察觉的、极其细碎的笑意,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微小涟漪,悄然在他眼底弥漫开来,无声无息地融化了他惯常的疏离感。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他想起自己昨天特意向校图书馆特藏部提出的申请,那繁琐的手续和期待管理员批准时的心情。这本文献,哪里是随手可得的普通资料?那是他预判了她可能遇到的瓶颈,提前为她准备的钥匙。特藏区的书籍不能外借,是他以课题研究的名义担保,才得以暂时取出。这份“恰好”,是他精心计算的“无用之用”。

苏念冲出历史系办公楼,才惊觉外面的世界已是夜色深沉。风不知何时变得凛冽起来,带着深秋的寒意,毫不留情地灌入她单薄的外套领口,让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她下意识地抱紧了怀里那本厚实的蓝皮书,仿佛那是此刻唯一的热源,这才想起早上出门时只匆匆瞥了一眼晴空万里,完全忘了查看天气预报。更糟的是,口袋里手机的屏幕微弱地闪烁了几下,随即彻底暗了下去——没电了。

公交站牌孤零零地立在昏黄的路灯下,投下一小片模糊的光晕。夜班车次本就稀疏,站台空无一人,只有寒风卷着落叶在脚边打着旋。她裹紧外套,在原地不安地踱着步子,眼神焦虑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来回逡巡,试图捕捉任何一辆可能驶来的公交车影子。一种孤立无援的冷意,从脚底慢慢向上蔓延。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两声低沉而熟悉的汽车鸣笛声。短促、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存在感。

苏念疑惑地回头。昏黄的路灯下,一辆线条流畅、通体漆黑的轿车正无声地滑停在路边。车窗缓缓降下,露出陆时砚那张轮廓分明的侧脸。路灯的光线斜斜地打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隐藏在阴影中,更显得他鼻梁高挺,下颌线清晰利落。

“苏念?”他低沉的声音穿过夜风传来,“没带伞?在等公交?”他的目光扫过她单薄的穿着和因为寒冷而微微泛红的脸颊。

“啊,陆教授!”苏念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没想到会在这里再次相遇,更没想到他竟会停车询问,“是,是啊。好像……好像还有最后一班吧?应该快来了。”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狼狈,但微微发抖的尾音还是暴露了她此刻的寒冷和窘迫。

陆时砚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推开车门,长腿一迈便下了车,动作干净利落。他绕过车头,走到她面前,高大的身影在路灯下投下一片安稳的阴影,将她笼罩其中,仿佛瞬间隔绝了周围的寒风。

“上车吧。”他的语气平静自然,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和,“天冷,别等了。我顺路送你回去。”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风声。

苏念看着眼前近在咫尺的车门,像是看到了一个温暖而诱人的陷阱。理智告诉她应该拒绝,不能一再麻烦教授。“不,不用了陆教授!太麻烦您了!我等公交就好,真的可以的!”她连连摆手,语气急切,脸颊因为急切和冷风而更红了,像熟透的苹果。

“不麻烦。”陆时砚微微侧身,目光平静地看着她,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我刚好要去你家附近的那家‘博古斋’书店还书。顺路而已。”他的理由天衣无缝,自然得让人无法质疑。

“博古斋?”苏念愣了一下,那家书店确实就在她租住的小区斜对面,以售卖古籍和学术书籍闻名。这个“顺路”的理由,听起来确实合情合理。她心里的抗拒,在那本温暖的蓝皮书和凛冽的寒风双重作用下,开始土崩瓦解。最终,对温暖的渴望和对“顺路”的相信占了上风,她低声说了句“那……谢谢陆教授”,便弯腰钻进了副驾驶座。

车门关上的瞬间,仿佛将寒冷的冬夜彻底隔绝在外。一股温暖而干燥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车内皮革、淡淡的木质香氛和他身上那股若有似无的、类似旧书墨香与雪松混合的清冽气息,瞬间包裹了她。中控台发出柔和的光,照亮了简洁精致的操作面板。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却被放在空调出风口下方小储物格里的一样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一颗圆润的、包装纸印着诱人草莓图案的硬糖。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颗糖的出现,像投入她心湖的一颗小石子。她清晰地记得,就在上周,她和室友林薇在食堂聊天时,无意间提起过自己特别喜欢小时候吃的那种草莓味硬糖,怀念那种纯粹的甜味。当时只是随口一说,林薇还笑她孩子气。它怎么会出现在陆时砚的车里?是巧合?还是……

就在她盯着那颗糖出神的时候,陆时砚已经重新坐进驾驶位,发动了车子。引擎发出一声低沉而悦耳的轻鸣,车辆平稳地汇入稀疏的车流。他调整着方向盘,目光专注地看着前方路况,眼角的余光却似乎捕捉到了她凝滞的视线。他一边平稳地操控着车辆转弯,一边用极其自然的、仿佛随口提起的语气说道:

“哦,那颗糖啊。”他顿了顿,像是在回忆,“前两天一个朋友随手放这儿的。我不太爱吃甜的,总觉得腻。”他侧过头,飞快地瞥了她一眼,眼神坦荡,“你要是不介意,就拿去吃吧。放着也是浪费。”他的语气随意得像是在处理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完全听不出任何刻意的痕迹。

苏念的心跳,因为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再次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一种难以言喻的、带着甜意又混杂着困惑的情绪,像气泡水般在她心底悄然滋生、升腾。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捏起那颗印着鲜红草莓的糖果。塑料包装纸发出细微的“嘶啦”声。她剥开糖纸,将那颗淡红色的、晶莹剔透的糖果放入口中。浓郁的草莓甜香瞬间在舌尖炸开,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微酸,一路蔓延到心底,驱散了身上的最后一丝寒意。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甜意,却让心底那份奇异的感觉更加清晰起来。文献、顺风车、草莓糖……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恰好”,像一串散落的珍珠,在她脑中若隐若现地滚动。“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白居易《简简吟》)这些“恰好”的美好与体贴,是否也如彩云琉璃般易碎?还是……隐藏着她不敢深究的答案?他,陆时砚教授,这个看似永远理性疏离、高踞学术殿堂的人,难道真的能一次次精准地预判她的困境和需求?这念头太大胆,让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糖纸,将它揉成了一团小小的、带着甜味的秘密。

车厢里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只有空调暖风柔和的送风声和窗外城市夜晚模糊的喧嚣作为背景。甜意在舌尖萦绕,苏念的目光落在窗外飞速掠过的流光溢彩的街景上,霓虹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拖曳出长长的、迷离的倒影。她抱着那本珍贵的文献,感受着车内令人安心的暖意,沉默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打破了这片沉静。

“陆教授,”她转过头,声音因为嘴里的糖而含着一丝软糯,但眼神却异常认真,像两簇小小的、跳跃的火焰,“今天……真的非常感谢您。先是借我这么重要的文献,”她低头看了看怀里的蓝皮书,眼神充满感激,“又麻烦您特意送我回家。”她特意加重了“特意”两个字,虽然表面上接受了“顺路”的理由,但内心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陆时砚握着方向盘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但面上依旧沉静如水,只是从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表示“听到了”的单音节:“嗯。”

苏念深吸一口气,像是在给自己积蓄力量:“那本文献,我一定会非常小心保管的。我……我下周保证按时还给您!”她的语气带着学生特有的郑重承诺。接着,她顿了顿,脸颊再次泛起红晕,但这次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带着点试探的羞赧:“还有,下次……下次我请您喝杯咖啡吧?学校南门新开的那家‘时光里’听说很不错,就当……谢谢您今天的帮忙?”她的目光带着期待,亮晶晶地看向他,像是夜空中最纯净的星子,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光芒,等待着宣判。

陆时砚的目光依旧直视着前方的道路。城市的霓虹灯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明明灭灭地闪过,像流淌的星河。他握着方向盘的手很稳,但听到“请你喝咖啡”时,嘴角的线条却难以抑制地向上弯起一个明显的弧度,那笑意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眼底漾开层层愉悦的涟漪。他微微侧过头,目光在她充满期待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那眼神温和得如同春夜里的月光,清晰地映出了她小小的身影。

“好。”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郑重的承诺感,甚至能听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愉悦,“我等你消息。”简单的五个字,像五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苏念心中激起巨大的回响,让她心头那点微弱的火焰瞬间燃烧得更加明亮。

车子平稳地滑行,最终稳稳地停在了苏念租住的老旧小区楼下。单元门口那盏年久失修的路灯忽明忽暗,在斑驳的墙壁上投下晃动不安的光影。

“陆教授,谢谢您!路上小心!”苏念解开安全带,抱着文献,再次郑重地道谢,声音里充满了真诚的感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

陆时砚微微颔首,目光温和:“不客气。快上去吧,外面冷。”

苏念推开车门,站到路边,裹紧了外套,却并没有立刻离开。她抱着那本厚实的蓝皮书,腾出一只手,用力地向缓缓启动的车子挥手告别。车尾灯在夜色中拉出两道长长的、温暖的红色光轨,像两条流动的丝带,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道路的拐角,融入城市的万家灯火之中。

直到那红色的光点彻底消失不见,苏念才收回目光,抱着书,低头快步走进单元门洞。楼道里感应灯应声而亮,光线昏黄而稳定。她站在楼梯转角的光亮处,鬼使神差地,翻开了怀中那本珍贵的文献封面。

纸张特有的、带着历史沉淀感的微凉气息扑面而来。就在深蓝色扉页的右下角,一行用削得极细的hb铅笔写下的、极其工整有力的小字,如同静水深流般映入她的眼帘,字迹遒劲有力,结构严谨,每一个笔画都透着一丝不苟的认真,与他站在讲台上板书时那种行云流水、收放自如的笔锋如出一辙。这绝不是在借书那一刻临时起意的提点,而是他早已阅读过相关章节,甚至深思熟虑后给出的精准指引。这份用心,远远超出了一个教授对学生例行公事的帮助范畴。

苏念的指尖,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微颤,轻轻抚过那行冰冷的铅字。铅芯的颗粒感摩擦着指腹,仿佛带着书写者的温度,沿着她的指尖,一路流淌进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混合着巨大的感激和一丝莫名的悸动,在她胸腔里汹涌澎湃。那份由初遇尴尬筑起的高墙,在这行无声的指引和今晚所有的“恰好”面前,仿佛被投入石子的冰面,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这个总是带着疏离感、站在学术高处让人望而生畏的陆教授,他的身影,在这一刻,似乎被楼道昏黄的灯光晕染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一种名为“信任”和“亲近”的嫩芽,在寒冷的冬夜里,悄然破土。

而此刻,融入车流的黑色轿车内,却上演着另一场无声的“坦白”。

陆时砚单手扶着方向盘,目光平静地看着前方川流不息的车灯汇成的光河。车载导航屏幕上,原本规划好的目的地——“博古斋书店(淮海路店)”——旁边那个清晰的、代表导航目的地的红色图钉标识,在他驶离苏念小区路口的瞬间,被系统自动判定为“已过目的地”,随即干脆利落地消失了。整个导航界面重新变成了一条通往他实际住所的简洁路线。

他的指尖在冰凉的真皮方向盘上,无意识地、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笃、笃、笃。沉稳的敲击声在安静的车厢里回荡,如同他内心无声的独白。

“哪里有什么顺路还书……”他低沉的嗓音在寂静中响起,带着一丝几不可闻的自嘲和了然于胸的笑意,仿佛在对着虚空揭穿一个自己精心设计的谎言。那笑意最终化为唇边一抹无奈的、却又无比坦然的弧度。“不过是下午看到气象预警说夜间有寒流,又碰巧……知道她没带伞罢了。”最后几个字,轻得像一声叹息,消散在暖风里。这份“刻意”的绕行,是他心甘情愿的“多此一举”。

他拿起放在中控台储物格里的手机,屏幕亮起,解锁。指尖在屏幕上轻点,找到了通讯录里“林薇”的名字。一条简洁的信息被编辑发出:

“文献已交到她手上,情绪看起来不错,没淋雨。”

信息几乎是刚发出,手机屏幕便亮了起来,一条带着调侃语气的回复瞬间跳了出来,速度快得仿佛林薇就在手机那头守着:

“小叔!!![震惊脸.jpg] 你这‘温水煮青蛙’的套路也太明显了吧!连我这个‘青蛙’……啊呸,我这个旁观者都看不下去了![吃瓜][吃瓜][吃瓜]”

隔着屏幕,陆时砚几乎能想象出林薇那副挤眉弄眼、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他看着那条带着夸张表情符号的信息,嘴角那抹无奈的笑意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迅速扩散开来,愈发明朗。深邃的眼眸里,清晰地映着手机屏幕的光亮,那份愉悦如同投入深潭的阳光,层层漾开,直达眼底。暖风拂过他额前的碎发,车厢里弥漫着一种静谧而满足的氛围。

他指尖轻快地在屏幕上敲击着,打下一行字,点击发送。那回复,既是对林薇调侃的回应,更像是他对自己内心那份隐秘期待的低语:“慢火细煨,方得真味。不急。”

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如星河流转,车内却弥漫着一种笃定的宁静。车轮碾过湿漉漉的路面,驶向属于他的归途。而那条被悄然删除的书店路线,那本扉页有字的文献,那颗草莓味的糖……所有刻意的“顺路”与“恰好”,都化作了无形丝线,缠绕着两颗在夜色中悄然靠近的心。故事,才刚刚在慢火中煨出第一缕幽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