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岁时予你 > 第10章 办公室的“巧合”与失控的心跳

岁时予你 第10章 办公室的“巧合”与失控的心跳

作者:一池月亮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23:01:43

苏念抱着一摞刚打印好的实习报告,站在历史系办公区门口,指尖微微发烫,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与旧书交织的气息,无声地提醒着她,这里是知识的圣殿,也是严谨与考验并存的地方。阳光透过高窗洒落在磨石地板上,映出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时光在这里静静流淌。

昨天那节选修课上,陆时砚用他那一贯平稳无波的语调点到了她的名字,却在“苏念”二字之后顿了半秒,才缓缓开口:“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那一刻,整个教室仿佛都静了下来。她至今想不明白,自己那篇关于《明代女性服饰变迁》的小论文究竟哪里出了差错。明明熬了三个通宵,翻阅了大量史料,连一向挑剔的林薇都称赞她“写得像模像样”。可陆时砚的一句话,却让她重新陷入忐忑。课后,林薇还特意凑过来,压低声音问:“陆教授找你什么事?是不是论文有问题?”苏念只能摇摇头,心里七上八下。

就在此时此刻,她静静地伫立在办公室门外,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她的心跳声在耳畔清晰可闻,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一种声音。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所有的紧张和不安都吞进肚子里,然后终于下定决心,抬起手,轻轻地叩响了那扇门。

\"进。\" 一个低沉而简洁的声音从门内传来,仿佛是一道命令,又像是一种邀请。

他的声音透过门板传来,低沉而清晰,像是一粒石子投入静谧的湖面,在她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推门而入,只见陆时砚坐在靠窗的书桌后,百叶窗半拉着,阳光从缝隙间漏进来,在他鼻梁上投下一道明暗交界线,金丝眼镜的边缘被照得微微发亮。他正低头批阅文件,指尖夹着一支黑色钢笔,动作流畅而沉稳。这一刻的他,比那天在陆家花园初见时更多了几分疏离与清冷。办公室内布置简洁,满墙的书架排列整齐,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陈皮茶交织的独特气息。

苏念轻手轻脚地将报告放在桌角,声音有些发紧:“陆教授,我的作业。”

他并未抬头,只淡淡“嗯”了一声,笔尖在纸面上沙沙游走。她站在原地,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他桌角的那个白瓷杯——杯中茶水清澈,飘出淡淡的陈皮香气。和那天在陆家闻到的一模一样。她不禁想起那次在陆宅的偶遇,那位气质不凡的“管家先生”也是泡着这样的茶,坐在蔷薇架下看书。世间真有如此相似的喜好?

她心里蓦地冒出一个念头:难道那位“管家先生”也喜欢喝这个?但随即便被自己按捺下去。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管家和教授的喜好如此相似。或许这只是某种巧合,就像人民日报曾经指出的:“生活中有许多巧合,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某种必然。”

“这里。”陆时砚忽然开口,指尖点在她报告的第三页,“《明史·舆服志》中关于命妇礼服的记载,你引用的版本缺失了嘉靖年间的修订案。”

苏念连忙凑上前去,鼻尖几乎要碰到他的手腕。他袖口挽至小臂,露出的皮肤在光线下显得冷白,腕骨线条清晰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谨。她像是被什么烫到似的,猛地向后退了半步,脸颊止不住地发热:“我查的是电子版,可能有些遗漏……”

“书架第三排,有万历年间的刻本。”他终于抬起眼,镜片后的目光掠过她泛红的耳尖,声音依旧平稳,“借去看,周三前补一份修订说明给我。”

“谢谢陆教授!”苏念如蒙大赦,转身就朝书架走去。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依然很快,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小小的冒险。

历史系的办公室藏书丰富,第三排的书架更是堆得密不透风。她踮起脚尖,努力去够最上层那本蓝布封皮的《明史》,指尖刚刚触到书脊,身后却忽然传来一声轻响。回过头,陆时砚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后,抬手轻松取下了那本书。

他的掌心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温度比她想象中要热得多。

“这种线装书很脆,下次够不到可以找我。”他将书递过来,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讲解课本内容,可苏念却分明看见,他垂在身侧的手指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

“哦、好。”她接过书,紧紧抱在怀里。就在这时,书页间飘落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是用毛笔写就的遒劲字迹:“陆时砚,戊午年冬购于潘家园”。

戊午年……算下来已是二十多年前。原来这本书是他的私人收藏。便签上的字迹苍劲有力,透着岁月的沉淀,让她不禁想象起二十多年前的陆时砚是什么模样。

“陆教授,这是您的书?”她捏着便签抬头,正对上他投来的目光。那双眼睛深邃得像藏着一片静湖,方才一闪而过的浅浅笑意,快得让她几乎以为是错觉。

“嗯,”他转身走回书桌,声音依旧淡然,“看完放回原位就行。”

苏念抱着书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什么,回过头问道:“陆教授,您认识陆家的管家吗?就是……住在陆宅的那位。”

陆时砚握着钢笔的手微微一顿,笔尖在纸上洇出一个小小的墨点。他抬起眼,嘴角噙着一抹浅淡的笑:“不算太熟。怎么了?”

“没什么,”苏念挠了挠头,想起自己那天还吐槽人家“比老板还矜贵”,脸颊愈发滚烫,“就随便问问。”

她带上门,听见身后传来钢笔再次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办公室里,陆时砚注视着那行被墨点染污的批注,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眼底的笑意终于漫了上来。

这个小姑娘,倒比他想象的还要……有意思。

走廊里,苏念把那本《明史》抱得更紧了些。不知怎么回事,刚才陆时砚笑的时候,她的心跳突然快得像是要撞出胸腔,甚至比被点名去办公室时还要紧张。

她摇摇头,把这归结为“被教授气场震慑”,却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嘴角早已悄悄弯起,藏也藏不住。正如人民日报曾写道:“青春是一首未完的诗,每一次心跳都是韵脚,每一份期待都是段落。”她此刻的感受,恰如这般美好而鲜活。

走出历史系大楼,午后的阳光正好洒满林荫道,斑驳的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晃动。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校园里永恒的故事。她深吸一口气,心情莫名明朗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层温柔的滤镜之中。

她决定先去图书馆把修订内容尽快完成。走在路上,脑海里却不时浮现出陆时砚镜片后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还有他指尖的温度、声音的节奏,甚至是他袖口微微卷起时露出的那一截手腕。这些细节像是被无限放大,一遍遍在她心中回放。

图书馆里静谧如常,她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翻开那本万历刻本的《明史》。书页泛黄,纸质脆弱,每一页都透着岁月的痕迹。她小心翼翼地翻阅着,生怕一不小心就损坏了这份珍贵的历史见证。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书页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

便在此时,手机轻轻震动,是林薇发来的消息:“怎么样,陆教授没为难你吧?”

苏念笑了笑,回复道:“没有,还借了我他的私人藏书。”

林薇很快回了一连串惊叹号:“私人藏书?!陆教授可是系里有名的'书非借不能读也'派,能让他出借私人收藏的,你还是第一个!”

苏念看着屏幕,心跳又一次不由自主地加快。她想起陆时砚将书递给她时那双微蜷的手指,想起他嘴角那抹转瞬即逝的笑意,想起他目光落在她耳尖时的细微停留……这一切,难道不只是师长的严谨与温和吗?

她摇摇头,试图将这些纷乱的思绪驱散,专注回到眼前的史料中。明代女性服饰的变迁,不仅仅是一部审美演变史,更是社会阶层、文化交融、经济变化的缩影。正如人民日报所指出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过去,也映照未来。”每一次对历史的深入探索,都是对现实的一次深刻理解。

她仔细查阅着万历刻本中的记载,发现确实如陆时砚所说,嘉靖年间对命妇礼服制度有过重要修订。这些修订不仅反映了当时礼制的变化,更折射出明代中后期社会结构的微妙变动。她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完全沉浸在学术的海洋中。

时间在翻阅古籍的过程中悄然流逝,当她终于整理完所有需要补充的内容时,窗外天色已渐暗。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为图书馆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图书管理员走来提醒闭馆时间,她才恍然惊觉,自己竟在这里坐了整个下午。

合上书页,她小心地将便签重新夹回书中,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一件珍贵的礼物。那一刻,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对陆时砚的好奇,早已超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普通范畴。这种心情,既让她感到新奇,又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回宿舍的路上,夜风微凉,吹在脸上却拂不去心底的躁动。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勾勒出树木和建筑的轮廓。她想起第一次在陆家花园见到他时的情景,他站在蔷薇架下,一身素色衣衫,仿佛是从古画中走出来的人。那时她并不知道他是谁,更不会想到,后来会有这么多巧合般的交集。

世间之事,往往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某种必然。就像人民日报曾经说的:“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她此刻的心情,恰似在细雨中发现了一朵意外绽放的花,惊喜而忐忑。

她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陆时砚正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渐渐远去的身影,手中依旧握着那只白瓷杯,杯中的陈皮茶已经凉透,却依旧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他的目光深远,仿佛穿透了夜色,落在某个遥远的时空。那个小姑娘,单纯而执着,像是无意间闯入他平静世界的一缕清风,让他二十多年来第一次感到,有些东西,正在悄悄失去控制。

他转身回到书桌前,拿起那张被墨点染污的纸,看了许久,最终轻轻折起,收进了抽屉最深处。这个动作,像是在珍藏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又像是在试图掩盖某种不该产生的情愫。

窗外,月色如水,寂静无声。这座城市正在悄然入睡,而某些故事,才刚刚开始。

回到宿舍,林薇立刻围了上来,好奇地打听下午的细节。苏念简单叙述了经过,刻意省略了那些让自己心跳加速的瞬间。但细心的林薇还是从她闪烁的眼神中察觉到了什么,笑着打趣道:“看来我们的陆教授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嘛。”

当晚,苏念在台灯下仔细撰写修订说明。她不时翻开那本万历刻本,每一次触摸那些泛黄的书页,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有时她会不自觉地想起这本书的主人,想起他批注文献时专注的神情,想起他指尖的温度。这些念头让她感到些许慌乱,却又忍不住去回味。

第二天清晨,苏念早早来到教室,却发现陆时砚已经站在讲台前整理教案。晨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他今天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衬衫,袖口依旧挽到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

上课时,苏念发现自己无法像往常那样专注听讲。她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讲台,注意到他讲课时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推眼镜的方式,翻书页的手指,偶尔扫视全班时的目光……这一切都让她心跳加速。

课后,她鼓起勇气走向讲台,准备归还那本《明史》。陆时砚正在整理讲义,看到她走来,微微颔首示意。

“陆教授,谢谢您的书。”她双手递上书,注意到他的目光在书脊上停留了一瞬。

“修订说明写好了?”他接过书,随意地翻看了一下。

“写好了,已经发到您的邮箱。”她恭敬地回答,心里却有些忐忑,不知道他是否会满意她的补充。

他点点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这时有其他学生上前提问,苏念只好礼貌地退到一旁。离开教室时,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正好对上他投来的目光。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周围的声音都模糊成了背景音。

随后的几天,苏念发现自己会在校园里不经意地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有时在图书馆,有时在学院走廊,有时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她开始注意到更多关于他的细节:他常去的学校茶馆,他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他总是在下午三点左右喝一杯陈皮茶……

这些发现让她既兴奋又不安。她知道自己对教授产生了超越师生关系的好奇和关注,这既不符合礼仪,也可能带来麻烦。但她又无法控制自己的目光去追寻那个身影,无法阻止自己的心跳在每次偶遇时加速。

一周后的下午,苏念再次被叫到办公室。这次是因为她的修订说明得到了陆时砚的认可,他甚至邀请她参与一个关于明代服饰文化的研究项目。这对一个本科生来说是难得的机会,苏念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项目组的第一次会议在历史系的研讨室举行。除苏念外,还有两位研究生学长学姐。陆时砚作为指导老师,主持了这次会议。他清晰地阐述了项目的研究方向和每个人的分工,专业而严谨。

会议结束后,两位研究生先行离开,陆时砚叫住了正准备走的苏念:“你的视角很独特,特别是关于服饰变迁反映社会阶层流动的那部分分析。”

这是她第一次得到他如此直接的肯定,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谢谢陆教授,我会继续努力的。”

他点点头,似乎犹豫了一下,才说:“周五下午我通常会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如果你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来找我。”

这个邀请让她既惊又喜,连忙道谢后告辞。走出研讨室,她的心跳再次失控,脸上也不自觉地漾开笑容。这种心情,就像人民日报曾经描述的那样:“当梦想照进现实,每一步努力都有了意义,每一次相遇都成了幸运。”

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苏念与陆时砚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他们经常在图书馆讨论问题,一聊就是整个下午。她发现他虽然表面冷淡,但实际上很有耐心,总是细致地解答她的疑问。偶尔,她也能捕捉到他眼中转瞬即逝的笑意,那让她一整天都心情愉悦。

然而,就在项目进行到一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这份平静。校园论坛上出现了一则帖子,暗示某位教授与女学生关系过于亲密,虽未直接点名,但描述的特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陆时砚和苏念。

这则帖子迅速引起了关注,各种猜测和议论开始在校园里蔓延。苏念第一次体会到人言可畏的滋味,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目光。林薇为她打抱不平,却也无法阻止流言的传播。

最让苏念担心的是陆时砚的反应。他看起来依旧平静如水,照常上课、做研究、指导项目,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这种平静反而让她更加不安,她不知道他是否也在意外界的议论,是否后悔给了她参与项目的机会。

一天下午,她在图书馆遇到了他。他正坐在常坐的位置上看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隔离出了一片宁静的空间。她犹豫着是否该上前打招呼,他却抬起头,目光相遇的瞬间,他微微点头示意。

她走过去,轻声问:“陆教授,您看到论坛上的那些帖子了吗?”

他放下书,看着她:“看到了。”

“我很抱歉,给您带来了麻烦。”她低下头,心里满是愧疚。

“这不是你的错。”他的声音平静如常,“做学术研究,难免会遇到各种声音。重要的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他的话让她心中的石头落地了一半,但仍有些不安:“可是那些议论……”

“真理不会因为议论而改变,价值不会因为质疑而消失。”他引用了一句人民日报的金句,然后淡淡补充道,“继续你的研究,不必在意这些。”

他的态度让她深受鼓舞,也让她对他的敬佩更深了一层。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那天晚上,陆时砚亲自联系了学校网络中心,要求调查帖子来源并删除不实信息。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动用自己的影响力来解决私人问题。

风波过后,他们的关系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仍然保持着师生之间的礼节,但彼此之间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默契。有时在图书馆,他会自然而然地为她留座;有时在校园里相遇,他会多停留片刻,询问她的研究进展。

一个雨天的下午,他们在图书馆窗边讨论项目进展。窗外雨声淅沥,室内温暖安静。谈话间,他不经意间提到自己年轻时也曾遇到过类似的质疑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道路。

“学术研究是一条孤独的路,但只要有热爱,就不会感到寂寞。”他望着窗外的雨丝,声音里带着她从未听过的柔和。

那一刻,苏念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心跳的加速。她意识到,自己对这位年长她许多的教授,已经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让她既害怕又期待,既想逃避又渴望靠近。

项目接近尾声时,系里组织了一次学术研讨会,陆时砚安排苏念在会上做简短发言。这是她第一次在如此正式的学术场合演讲,紧张得前一晚几乎没睡好。

演讲当天,她站在讲台上,看到台下坐满了老师和同学,顿时感到一阵眩晕。然而,当她的目光与坐在前排的陆时砚相遇时,他微微点头,眼中带着鼓励的神色。这一刻,她突然平静下来,顺利完成了演讲。

会后,陆时砚走到她身边,难得地露出了明显的笑容:“讲得很好,特别是对明代服饰文化与社会变迁关系的分析,很有见地。”

“谢谢陆教授,如果没有您的指导,我不可能做到。”她真诚地说。

“是你自己的努力。”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下学期我开了一门关于明代社会文化的专题课,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做我的助教。”

这个邀请出乎她的意料,让她一时不知如何回应。看到她的犹豫,他补充道:“不必现在回答,可以考虑一下。”

她点点头,心里却已波澜起伏。助教的身份意味着更多与他共事的机会,也意味着更多相处的时间。这个前景让她既期待又惶恐。

研讨会结束后,校园里已是华灯初上。同学们陆续离开,苏念却独自留在会场整理材料。当她抱着资料走出教学楼时,发现陆时砚站在门口的廊下,似乎在等人。

“下雨了,我送你回去吧。”他指了指窗外淅沥的雨幕,语气自然得像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

她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同意。两人共撑一把伞走在雨中的校园里,雨水敲打着伞面,发出节奏轻柔的声音。路灯的光晕在雨雾中模糊开来,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

一路上,他们很少交谈,却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在空气中流动。到达宿舍楼下时,苏念轻声道谢,他却突然叫住了她。

“关于做助教的事,”他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柔和,“不要有压力,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决定就好。”

她抬头望进他的眼睛,在那片深邃中看到了少有的温和。这一刻,她清晰地感觉到,某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某些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我会认真考虑的,陆教授。”她轻声回答,然后转身走进宿舍楼。

回到房间,她站在窗前,看着雨中那个逐渐远去的背影,心跳再次失控。雨声淅沥,如同她悸动的心绪,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无限蔓延。

她知道,有些事情已经开始,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就像人民日报曾经写道的:“生命的旅程中,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风景,让人心动,让人成长。”而她此刻正站在这样的风景前,既期待又忐忑地迈出了脚步。

窗外,雨渐渐小了,夜空中的云层微微散开,露出几颗稀疏的星星。这座城市在雨水的洗礼后显得格外宁静,仿佛也在等待着什么的发生。

而在宿舍里,苏念站在窗前,久久没有移动。她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关学术的追求,有关师生的界限,有关那些不该产生却又真实存在的心动。这一刻,她仿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选择都可能引向不同的未来。

最终,她轻轻叹了口气,嘴角却漾开一抹微笑。无论前路如何,她知道,这个雨天,这场相遇,这次心跳,都将成为她青春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夜更深了,雨完全停了,月光从云缝中洒落,照亮了这个刚刚经历过洗礼的世界。而在某个教授的办公室里,一盏台灯依然亮着,灯光下的人正在批改作业,但思绪却不时飘向那个雨中的夜晚,和那个让他平静世界泛起涟漪的小姑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