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 第23章 心事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第23章 心事

作者:苏子当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9:14:02

碧纱橱内,药香比往日更浓了些。

黛玉斜倚在绣榻上,身上搭着一条薄薄的锦被,脸色苍白,眼下一片淡淡的青影,更显得楚楚可怜。

她手里握着一卷《庄子》,却半晌未曾翻动一页。

紫鹃端着一碗刚煎好的药进来,见她这般模样,心疼道:“姑娘,药好了,趁热喝了吧。”

黛玉恍若未闻,良久,才轻轻咳了两声,声音微哑:“先放着吧。”那语气里的灰心与倦怠,让紫鹃的心狠狠一揪。

她知道姑娘为何如此。府里那些风言风语,终究是传进来了。

什么“宝二爷不务正业”,什么“带累姐妹清誉”,句句都像淬了毒的针,专往姑娘最痛处扎。

姑娘心思何等敏感,自幼寄人篱下,最怕的便是给人添麻烦,惹人非议。

如今这般,岂不是将她架在火上烤?

自觉连累了宝玉,又损了自身清名,这双重煎熬,比那汤药更苦上十分。

紫鹃心中将那些嚼舌根的子恨了个透,却又无可奈何。

她只能默默地将窗子推开一丝缝隙,让暮春微凉的风吹散些窒闷的药气,又替黛玉拢了拢滑落的薄毯。

那风,吹动了竹叶,沙沙作响,听在黛玉耳中,却如同无数窃窃私语。

她仿佛能看到那些背后指点的目光,能听到那些或惋惜或鄙夷的议论。

胸口像是堵着一团棉絮,闷得她喘不过气,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细微的颤音。

她不禁想起苏州老家,父亲在世时,她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何曾受过这等委屈?

可如今……“寄人篱下”四个字,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将她牢牢困住。

她甚至生出一种荒谬的念头,若自己不曾来这贾府,或许宝玉便不会如此“离经叛道”,也不会惹来这许多是非。

这念头一生,更是万箭穿心般的痛楚与自责。

……

贾母扶着鸳鸯的手,一步步往碧纱橱走来。一路上,她沉默不语,脸色平静,眼底却蕴着深沉的思量。

鸳鸯能感觉到老太太手臂传来的力道,那是一种压抑着的情绪。

“老太太,林姑娘那边……”鸳鸯轻声开口,带着担忧。

“我都知道。”贾母打断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玉儿那孩子,心思重,又敏感。寻常的安慰,不过是隔靴搔痒。”

她顿了顿,目光掠过庭院中一株开得正盛的白海棠,淡淡道,“心病,还需心药医。”

鸳鸯似懂非懂,只觉得老太太今日似乎下了某种决心。

……

听得外间丫鬟通报“老太太来了”,黛玉强撑着要起身,却被一只温暖干燥的手轻轻按住了肩膀。

“躺着,不必起来。”贾母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黛玉抬眼,撞进外祖母那双深邃而慈和的眸子里。

那里面没有怜悯,没有责备,只有一种了然于心的通透。

她心中一酸,险些落下泪来,忙又强行忍住。

贾母在她榻边坐下,并未急着询问病情或是安慰她,反而顺手拿起了她搁在膝上的《庄子》,翻看了几页,微微颔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意境是好的,只是过于消沉了些,于你养病无益。”

黛玉垂下眼帘,低声道:“不过是胡乱翻翻,解闷罢了。”

贾母从鸳鸯手中接过一个锦匣,打开,里面是一叠有些年头的花笺,墨迹娟秀。

“这是我年轻时,收集的一些前朝才女的手稿残篇,有诗词,也有游记,甚至还有几篇论政的文章。”

她抽出一张,递给黛玉,“你瞧瞧这个。”

黛玉接过,只见上面写着:“……闻边关告急,粮草匮乏,妾虽女流,愿捐妆奁以助军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字迹劲秀,带着一股不让须眉的豪气。

“这是前朝一位将军夫人写的。”

贾母缓缓道,“那时战事吃紧,她不仅散尽家财,还亲自组织城中妇女缝制军衣,筹措粮草,被传为佳话。”

她又指了指另外几张,“还有这位,是位女医者,曾游历四方,写下《岭南草药志》,救人无数;这位,虽一生未嫁,却开办女学,教导贫寒女子识字明理……”

她又讲了几个史上留名的女子,有以诗词名世的,有通晓经济、助父兄打理家业的,甚至有参与编修典籍、留下不朽着作的。

她们的人生,并非只有后宅方寸之地,她们的才华,也并非只为取悦他人。

“女儿家,有才华,是老天爷赏饭吃,是立身的根本之一。”

贾母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目光灼灼地看着黛玉,“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它,如何使用它。是用它来顾影自怜,困守愁城?还是用它来明心见性,滋养自身,甚至……在这世间,留下属于你自己的印记?”

黛玉怔住了。

外祖母的话,像一道强光,骤然劈开了她心中盘踞多年的迷雾。

她从未听过这样的论调!

才华……可以是立身的根本?

女儿家……也可以有超越闺阁的志向?

紫鹃在一旁听得心潮澎湃。

老太太这话,简直是……石破天惊!

却又那般在理!

她看着姑娘眼中那死寂的灰败之色,渐渐被一种难以置信的亮光所取代。

就在这时,贾母话锋又是一转,语气变得更加郑重:“玉儿,还有一件事,外祖母今日需得明白告诉你。你总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心中不安。实则不然。”

她对鸳鸯使了个眼色。

鸳鸯会意,从怀中取出一个紫檀木的小匣子,恭敬地递给贾母。

贾母将匣子放在黛玉手中,那沉甸甸的份量让黛玉微微一怔。

“这是你父亲,我的好女婿林如海,当年送你入京前,托可靠之人秘密送到我手上的。”贾母的声音清晰而平和,“共计白银十万两。”

“十万两?”黛玉失声惊呼,连一旁的紫鹃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父亲……竟留下了如此巨款?

“你父亲在信中说,此银一半,用作你在府中一切用度,务必使你起居如意,不受半分委屈。另一半,则留待你成年后,由你自行支配,或作嫁妆,或作安身立命之本。”

贾母拿起那封信,递给黛玉,让她亲眼看到那熟悉的、已然永诀的笔迹。

黛玉的手微微颤抖着,接过信笺,看着父亲殷殷嘱托的字句,泪水终于忍不住,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

原来,父亲早已为她安排好了一切!她并非无根浮萍!

鸳鸯在一旁看着,心中亦是震动不已。她伺候老太太多年,竟不知有此隐秘!

老太太今日将此和盘托出,其深意……她悄悄抬眼,只见老太太目光清明,继续说道:

“府中众人,只知你父母双亡,却不知你父亲为你计之深远。这些年,你的用度,皆从这两万两中支取,从未动用公中分毫,甚至多有贴补。”

“外祖母今日让你知晓,是要你明白,你在这府里,是堂堂正正的林家小姐,无需看任何人脸色,更不必有那‘寄人篱下’之念!

黛玉泣不成声,是释然,是感念父亲深恩,也是震撼于外祖母的坦荡与维护。

这轻飘飘的银票和信笺,此刻却像给了她一副最坚实的骨架,让她一直微微佝偻着的脊背,不由自主地挺直了些。

贾母轻轻拍着她的手,等她情绪稍平,才又道:“至于这剩下的八万两,外祖母替你保管。”

贾母将那张纸笺展开,上面竟是一个简单的契约文书,涉及京城一间信誉尚可的绸缎庄,以一万两为本金的入股契书。

贾母指着那契书,“这一万两,算是我替你做的第一次尝试。”

“钱放在库里,只会越来越少,如同死水。但若用之有道,便可如活泉,源源不断。这便叫‘投资’,也叫‘钱生钱’。”

她看着黛玉震惊而迷茫的眼睛,耐心解释:“你如今或许不懂,但可以学。学着看账,学着辨识可靠的营生,学着让你的银钱,为你带来更多的保障和底气。

女儿家,有些属于自己的产业,将来无论身处何地,腰杆都能挺得直些。”

黛玉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

外祖母今日带给她的冲击,一重接着一重,几乎颠覆了她十数年来的认知。

才华不必隐藏,可以成为立身之本;银钱并非俗物,可以成为安身之基。

她不是任何人的累赘,她的父亲为她留下了丰厚的保障,而她的外祖母,正在教她如何让这份保障变得更加坚实。

她低头看着手中沉甸甸的木匣和那张轻飘飘却意义重大的契书,冰凉的指尖渐渐回暖。

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在胸中涌动,那是一种被尊重、被期许、被赋予了力量和责任的踏实感。

她抬起眼,望向贾母,那双原本盛满哀愁的眸子,此刻如被泉水洗过一般,清亮动人,里面闪烁着感激、震撼,以及一丝初生牛犊般的勇气。

她反手紧紧握住贾母温暖的手,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声带着泣音的呼唤:

“外祖母……”

这一次,泪水汹涌而出,却不再是自怜自艾,而是堵塞的心窍被骤然冲开的释然与感动。

贾母慈爱地拍着她的手背,目光深远。

她知道,今日这番话,这颗种子,已然在这孩子最脆弱的心田里,扎下了根。

假以时日,必能长成支撑她面对风雨的乔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