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 第66章 另辟蹊径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第66章 另辟蹊径

作者:苏子当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9:14:02

从荣禧堂出来,王熙凤仿佛换了个人。

她先回到自己院里,重新净面梳妆,穿上见客的衣裳,虽眉眼间仍有一丝难以完全掩饰的憔悴,但那股子掌家奶奶的威严气势已经回来了。

她立刻将林之孝家的、吴新登家的等几个得力管事媳妇唤来,以“府中连遭变故,需得谨守门户,安抚人心”为由,进行了一番雷厉风行的人事调配。

将一些可能心思浮动的婆子调离关键岗位,将绝对忠心的下人安排到门房、库房等重要位置,又严令各房约束下人,不得随意议论,不得与外府之人过多往来。

同时,她通过薛家的关系,联系上京城信誉最好的威远镖局和一些退役军官聚集的武馆,以“护送商队”、“看家护院”的名义,秘密招募了数十余名好手,分批悄然入府,充实外院护卫。

又挑选了数十个身家清白、手脚利落且略通拳脚的粗使丫鬟或小户女子,经过简单训导后,分派到各主子院内,名为添人伺候,实为贴身保护。

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快、准、狠,不过两三日功夫,荣国府内部便完成了一次悄无声息的换血与加固。

下人们见琏二奶奶虽面带悲戚,行事却愈发凌厉,更不敢有丝毫懈怠,整个府邸在外人看来是一片悲云惨雾,内里却如同一张缓缓拉开的弓。

弦已绷紧,只待时机。

贾母冷眼旁观,心中对王熙凤的执行力再次感到惊叹。

此女若非格局所限,心胸稍窄,其能力之大,恐怕远超想象。

……

如今的贾环,与往日大不相同。

自被贾母安排住进外书房附近的独立院落,配了那个沉默寡言、眼神锐利、据说身手极好的忠仆后,他便像是被从一潭不断被搅动的浑水中捞了出来。

赵姨娘虽仍是生母,却被无形中隔开,再难像从前那般,动辄将他叫去,灌输些怨天尤人、争强斗狠的念头。

起初,贾环只觉得憋闷,浑身不自在。

但忠仆不言不语,只将他的起居饮食照顾得妥帖,眼神却如影随形,让他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心思无所遁形。

时日一久,耳边清净,心也仿佛沉静了下来。

听闻贾琏死在江南,贾环心中亦是骇然。

他虽与贾琏不算亲近,甚至以往还有些嫉妒其嫡子地位与风流快活,但终究是同族兄弟。

更重要的是,他隐隐感到,府里似乎正被一种看不见的危机笼罩着。

一股前所未有的焦虑和茫然攫住了他。

他坐在窗前,面前摊着一本《论语》,却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八股文章于他,如同天书,枯燥乏味至极。

他心知自己绝非读书科举的料子,可若不读书,在这府里,他一个庶子,又能有什么出路?

难道真要像母亲整日念叨的那般,去和宝玉争,去抢?

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经历过这些事,他隐隐觉得,那条路,怕是走不通,也……没什么意思。

这日,贾母身边的大丫鬟琥珀忽然过来,道:“三爷,老太太请您过去一趟。”

贾环心中一凛,不敢怠慢,忙整理了一下衣袍,随着琥珀往荣禧堂去。

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祖母突然召见所为何事。

考较功课?

他定然是要让祖母失望了。

进了荣禧堂,只见贾母独自坐在暖榻上,手里捻着一串佛珠,神色平静,看不出悲喜。

贾环上前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孙儿给祖母请安。”

贾母打量着他。

比起从前那个缩头缩脑、眼神闪烁的庶孙,如今的贾环身形挺拔了些,眼神也沉稳了许多,虽仍带着一丝阴郁,却少了那份令人不喜的猥琐之气。

贾环资质平庸,心术也曾不正,但经历这番隔离与变故,似乎并非全无挽救之余地。

逼他走科举之路确是徒劳,但这世间之路,并非只有科举一途。

“起来吧,坐。”贾母指了指下首的凳子。

贾环依言坐下,垂着头,不敢多言。

“环哥儿,”贾母缓缓开口,“近日府中之事,你也知晓了。你琏二哥……唉。”

她适当地流露出一丝哀伤,随即话锋一转,“如今府里正是用人之际。我听闻,你于圣贤书上进益不大?”

贾环脸一红,头垂得更低,讷讷道:“孙儿愚钝,有负祖母期望。”

“人各有志,亦各有其才,不必强求。”

贾母的语气出乎意料的平和,“你既读不进那八股文章,未必就是无用之人。我且问你,你可愿为家族出一份力,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贾环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敢置信的光彩:

“祖母……孙儿、孙儿自然是愿意的!”他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好。”贾母点了点头,“既如此,从明日起,你不必再去家学死磕那些经书了。我会安排几个人带你,学些别的。”

贾母的安排很快便落实下来。

带头的是一个名叫冷子兴的中年人,他是周瑞的女婿,常年在外面行走,是个古董商人,三教九流皆有涉猎。

此外还有一位退了役的老账房,和一位在市面上消息极为灵通的“包打听”。

冷子兴初接这差事时,心里还有些嘀咕。

他虽靠着贾府这棵大树做些生意,但对府中这位“形容猥琐,举止荒疏”的三爷,也是早有耳闻,只当是个不堪造就的纨绔庶子。

可今日一见,虽仍显得有些拘谨阴郁,但眼神清明了许多,举止也沉稳了些,与传言大相径庭。

他心中不由诧异,看来府中近来整顿,连这位小爷也受了影响。

贾母让他带着接触算账、古玩鉴定和市井消息,他表面应承,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只打算敷衍了事。

然而,几次接触下来,冷子兴的看法却大为改观。

他先是拿了些复杂的陈年旧账给贾环看,本想看他出丑,不料贾环对着那些纠缠不清的数字,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专注与敏锐。

他仿佛天生对数字敏感,心算极快,往往能一眼看出账目中不合常理、刻意隐藏的勾当,那份洞察力,连老账房都暗自吃惊。

冷子兴又带他去逛琉璃厂,有意考较他眼力,拿了几件高仿的瓷器混在真品中。

贾环起初还有些生涩,但很快,他仿佛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能感受到物件上沉淀的“气”。

他指着那件仿得最像的宣德炉,犹豫道:“这个……看着都对,但总觉得‘火气’未退,不如旁边那个温润。”

竟一语中的!

这眼力,若非常年浸淫此道,便是天赋异禀!

更让冷子兴心惊的是贾环对人心算计的领悟力。

当他讲述一些市井纠纷、商场倾轧的案例时,贾环总能迅速抓住关键,精准地剖析出各方的利益诉求和可能采取的手段。

其角度之刁钻,心思之缜密,全然不似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倒像个在名利场中打滚多年的老手!

这贾府三爷,哪里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分明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只是以往被耽误了,路子走歪了!

以往的贾府……

冷子兴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自己昔日对贾府的评价——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外表看来还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但内里已经“萧疏了”。

“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

“一代不如一代”。

可如今看来,这贾府,自那位史老太君出手后,竟是风气大变!

宝玉显露律法天赋,探春、宝钗执掌园务,连这最不起眼的贾环,竟也藏着这等偏才!

更听闻府中还要开设什么“实用技能班”,聘请老吏、医官、农人授课!

这哪里还是那个只知安富尊荣的勋贵府邸?

这分明是在未雨绸缪,脚踏实地地培养能支撑门户的实干人才!

冷子兴心中对贾府的看法,在这一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收敛起最后一丝轻视,态度愈发恭敬起来。

贾环并不知道冷子兴心中这许多感慨,他只是觉得,看这些东西,比读那些“之乎者也”有趣多了,也……顺手多了。

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似乎找到了一条不同于宝玉,也不同于以往憋屈日子的路。

几日后的一个下午,贾母再次召见了贾环。

这一次,贾环的心态已然不同,少了些惶恐,多了几分沉静与期待。

贾母看着他,直接问道:“冷子兴他们带你见识了几日,你觉得如何?”

贾环深吸一口气,跪了下来,声音坚定:

“回祖母,孙儿觉得……那些数字、物件、人心算计,比圣贤书有意思,孙儿……似乎能懂,也愿意学!”

“很好。”贾母目光锐利地看着他,“环哥儿,你既读不进圣贤书,走不了科举正途,府里也不会白养着你。如今,我便给你指一条路。”

贾屏住呼吸,凝神静听。

“你既有这份对数字的敏感,对人心物件的洞察,便去为家族做些实事。”

贾母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府外那些田庄、店铺,历年账目混乱,管事中饱私囊者不在少数。以往无人得力,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我要你去做我的‘眼睛’和‘算盘’。”

贾环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贾母盯着他,一字一句道:“我给你这个差事,是给你,也是给赵姨娘,一条唯一的生路。

你若做得好,查得清楚,办得稳妥,自有你的体面和产业。

将来,府外那些清查干净的营生,未必不能交给你来打理。

但若你存了私心,或是能力不济,办砸了差事……”

贾母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中的寒意,让贾环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他明白,这是机会,也是考验,更是他摆脱庶子卑微命运的唯一机会,也是他证明自己价值的战场。

他重重地磕下头去,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孙儿……孙儿定不负老祖宗重托!必竭尽全力,为家族看好这份家业!”

“去吧。”贾母挥了挥手,“如何入手,自去寻冷子兴商议,有事可直接报于凤姐儿。”

贾环再次叩首,起身退出荣禧堂时,背脊挺得笔直,眼神里燃烧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野心的火焰。

看着贾环退下的身影,贾母微微颔首。

贾环这块材料,用在邪路上是祸害,用在正道上,或许能成为一柄出其不意的利器。

府外那些盘根错节的产业,是时候好好清理一番了。

与此同时,另一项变革也在贾府内部悄然推行。

贾母在与贾政、李纨、探春等人商议后,决定在家学与女学中,正式开设“实用技能班”。

消息传出,两府皆惊。

技能班开设的科目颇为庞杂:账房、医药、农事、工事(初步涉及营造、器物原理)等,当然还有原先的算学和律法。

更令人惊讶的是,聘请的先生并非什么名儒雅士,而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老手”——

退役的老吏、经验丰富的老账房、医术精湛的退役医官、善于耕作的老农,甚至还有请来的手艺精湛的老工匠。

贾母明令:两府子弟,不论嫡庶远近,凡有意向者,皆可报名,不分男女(女学那边主要侧重医药、算学、账房及部分农事、工事常识)。

目的在于“通世务,晓民生,有一技之长可立身”。

此举在守旧之人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勋贵子弟怎能去学这些“贱业”?

但在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年轻一辈中,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宝玉对此举大为赞同,他甚至想去听听农事和工事课;

探春、宝钗更是觉得此举正中下怀,她们管理项目组,正需要这些实用知识;

连迎春都想去报医学班,觉得经络穴位比诗书更容易些;

惜春虽不感兴趣,却也觉得偶尔听听工匠讲解颜料制作挺有趣。

贾府这座百年勋贵的府邸,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风波后,正从最基础的教育层面,开始一场悄无声息却又影响深远的蜕变。

而贾环,则带着祖母赋予的特殊使命,如同一个悄然没入水下的暗桩,开始了他另辟蹊径的征程。

? ?宝宝们投个票票支持一下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