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 第54章 暗流汹涌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第54章 暗流汹涌

作者:苏子当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9:14:02

北静王水溶一身常服,倚在紫檀木嵌螺钿的躺椅上,听着下首心腹长史官的回禀。

“王爷,贾府那边……将您赠予那贾宝玉的御赐零陵香念珠,原封不动地退回来了。”

水溶把玩玉如意的动作微微一顿,“哦?退了回来?”

他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子冷意,“可说了缘由?”

“送还的下人说,贾家宝玉年纪尚小,性子跳脱,恐保管不善,亵渎了御赐之物,故而不敢收受,特此奉还。”

“呵,”水溶轻笑一声,将那玉如意随手搁在炕几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好一个‘不敢收受’!好一个‘保管不善’!本王倒不知,荣国府的公子,竟是这般‘不懂事’。”

“看来,这位史太君,是铁了心要当纯臣,不肯上本王的船了。”

管家头垂得更低:“王爷,那贾家如此不识抬举,是否要……”

水溶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

“强扭的瓜不甜。她既不愿,本王难道还能强逼不成?”

他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嶙峋的假山,沉默片刻,忽地问道:“贾家如今,谁在江南?”

管家忙答:“回王爷,是荣国府长房的贾琏,正在金陵处理薛家命案的后续。”

“贾琏……”水溶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听闻此人有些纨绔习气,但近来似乎也学着办些实务了?”

“既然贾家想要独善其身,那也得看看这江水,容不容得下他们这艘想掉头的船。”他转过身,眼中笑意全无。

“吩咐下去,江南盐政那摊子事,给这位贾二爷……添点麻烦。让他知道知道,有些路,不是他想不走,就能不走的。”

“是,王爷。”管家心领神会,立刻应下,“奴才这就去安排,定会做得干净利落,让人抓不住把柄。”

水溶挥了挥手,管家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水溶负手而立,目光幽深。

贾府的拒绝,在他意料之中,却也让他心生不悦。

这满京城的高门勋贵,多少欲攀附他而不得,贾家竟敢如此干脆地划清界限?

也好,正好借此事,敲打敲打那些还在观望的墙头草。

让所有人都看看,不依附他北静王的下场。

“不识抬举……”他低声自语,冰冷的语气在空旷的书房里回荡。

……

贾琏这几日颇有些焦头烂额。

薛蟠的案子总算按照京中老祖宗指示的方向落定了:失手伤人,流刑三千里,薛家赔付苦主巨款,并主动上缴一笔罚银以示悔过。

官府判词下来,虽则薛蟠要受流放之苦,但性命无忧,薛家皇商资格得以保全,名声上也从“仗势行凶”扭转为“认罪伏法、勇于承担”,已是眼下最好的结果。

薛姨妈从京中来的信里,字字句句都是对贾府,尤其是对贾母的感激涕零。

然而,案子虽了,后续的波澜却才开始涌动。

贾琏借着处理薛家赔偿、打点官衙的机会,有意无意地接触到了江南盐政的一些边角。

这不接触不要紧,一探之下,竟发现薛家以往为打点关系,与部分盐商过往甚密,账目往来间藏着诸多模糊不清之处。

他本想顺着这条线再深挖几分,为贾府在江南多积累些人脉或是拿捏些把柄,岂料刚一动作,便感到无形的阻力从四面八方涌来。

这日,他正在书房对着几本暗地里弄来的旧年盐引账册皱眉,外面小厮兴儿来报:

“二爷,应天府的刘师爷来了,说是关于薛大爷流放起解的日子和路线,还有些细节要与二爷商议。”

贾琏精神一振,忙道:“快请!”

这位刘师爷是应天府尹的心腹,薛蟠案子能如此顺利判下来,他也暗中使了不少力气,收了不少薛家的好处,算是目前能在官面上说得上话的人。

刘师爷进来,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圆滑样子,与贾琏寒暄几句后,便切入正题,将薛蟠流放的一应文书、路线、押解官差等都交代清楚。

公事说完,刘师爷捧着茶,状似无意地叹道:“琏二爷,不是在下多嘴,薛家这事啊,能如此了结,已是万幸。江南这地方,看着花团锦簇,内里的漩涡可是能吞人的。”

贾琏心中一动,顺着他的话问道:“师爷何出此言?可是最近有什么风声?”

刘师爷左右看看,压低声音:“二爷近日是否在查问一些……盐务上的旧事?”

贾琏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凛:“不过是因为薛家以往与盐商有些来往,小弟想着既来了,便多了解几分,免得日后再生枝节。怎么,这有何不妥?”

“哎哟,我的二爷!”刘师爷一拍大腿,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这盐务上的事,水深得很呐!牵一发而动全身。您只是稍微打听,那边就已经……”

“唉,有些话在下也不便明说,总之,二爷听我一句劝,薛家的案子既已了结,该打点的也打点了,便早些回京去吧。”

“金陵虽好,非久留之地啊。有些人,咱们……惹不起。”

贾琏听着这话,心里如同明镜一般。

这“有些人”,指向已十分明确。

他想起京中老祖宗刚刚传来的密信,让他整合江南信息网络,并提醒他京城风起,需眼明心亮。

如今看来,这江南的风,因他贾琏在此,也骤然变得凌厉起来。

他面上堆起笑容,对刘师爷拱手道:“多谢师爷提点,琏感激不尽。小弟也只是随口问问,既如此,自然晓得轻重。待薛蟠起解之事安排妥当,我便准备回京复命了。”

送走刘师爷,贾琏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变得阴沉起来。

他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郁郁葱葱的花木,心中波澜起伏。

北静王的手,伸得果然长,而且如此之快!

这已不是“添点麻烦”那么简单,而是**裸的警告和威慑。

整合信息网络的计划,恐怕要比预想中困难得多,必须更加隐秘才行。

……

荣国府梨香院

薛姨妈看着面前桌上摆满的锦盒、绸缎、古玩,犹自觉得不够,对同喜、同贵吩咐道:

“再去库里挑几匹上用的宫缎,还有前儿得的那对赤金镶宝的如意,一并带上。”

宝钗坐在一旁做着针线,见母亲如此,放下手中的活计,温声劝道:“妈,这些已然够了。贾府助我们度过此劫,恩情深重,非这些俗物所能报答。外祖母和姨母她们,也并非图我们这些。”

薛姨妈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我的儿,我岂不知这个道理?只是想起你哥哥那条小命险些不保,家业也差点毁于一旦,我这心里……”

“若不是老太太深谋远虑,派琏二爷去周旋,我们孤儿寡母的,可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如今虽你哥哥要受那流放之苦,总算保住了根本。这点子东西,不过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罢了。”

宝钗走到母亲身边,轻轻替她抚着背:“妈的心意,姨母和外祖母自然知晓。只是,经此一事,女儿觉得,我们更该思虑长远。”

“哥哥如今是指望不上了,家中生意虽由老伙计们打理,终究需要自家人掌总。”

“以往妈总觉女儿年纪小,不便抛头露面,可如今情势不同,若我们再不振作,坐吃山空,或是再被人欺上门来,难道次次都指望贾府援手吗?”

薛姨妈闻言,怔住了,看着女儿沉静如玉的面容:“你的意思是……”

宝钗目光坚定,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女儿想,妈不如将家中部分生意,譬如京中的几处铺面、南边的部分货栈,交与女儿试着打理。”

“女儿虽愚钝,平日也留心这些经济庶务,账目上也略通一二。一来可为妈妈分忧,二来,我们自家立得住,才是对贾府最好的报答,也能……在这府里住得更安心些。”

薛姨妈闻言,有些讶异地看向女儿。

她知道宝钗素来稳重懂事,心思缜密,却从未想过让她直接插手外头的生意。

但转念一想,儿子流放,自己一个妇道人家,确实难以支撑门户,女儿既有此心,又有此能,或许……

她沉吟良久,终于点了点头:“你说得是。妈是慌了神了。罢了,你既有此心,妈便依你。先从京里的绸缎庄和当铺开始,让你试试手。”

薛姨妈叹了口气,拉过女儿的手,“只是……委屈你了,我的儿……本是闺阁小姐,如今却要操心这些俗务。”

宝钗反握住母亲的手,目光清亮而坚定:“妈,说什么委屈。经此一劫,女儿深知,若无银钱根基,便是空有爵位虚名,也难保平安。”

“咱们薛家如今势弱,更需谨慎经营,开源节流。女儿管理家务,并非只为逞强,实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薛姨妈看着女儿那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决断,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欣慰。

正说着,外面丫鬟报:“太太,姑娘,姨太太和琏二奶奶过来了。”

薛姨妈忙起身相迎,只见王夫人和王熙凤带着几个丫鬟走了进来。

薛姨妈未语泪先流,上前拉住王夫人的手:“姐姐……”

王夫人见她如此,也心酸不已,拍着她的手安慰道:“事情都过去了,蟠儿既已判下,好歹留住了性命和家业,已是万幸。老太太也说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后未必没有转圜之机。”

王熙凤也笑着打圆场:“姨太太快别伤心了,瞧瞧我们宝丫头,多稳重懂事,有她在,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您送去的那些东西,老太太和太太都收了,说是您太客气,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薛姨妈忙道:“应该的,应该的。若不是府上,我们……”她又欲落泪。

宝钗适时上前,扶住母亲,对王夫人和王熙凤道:“姨母,凤姐姐,妈妈是心里感激,不知如何是好。方才妈妈还同我说,日后家中生意,要我多学着打理,也好自立自强,不辜负府上这番回护之恩。”

王熙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哎哟,这可是好事!我们宝丫头本就是个妥当人,理家管事是一把好手,经商定然也不在话下。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来找我!”

王夫人看着宝钗,见她神色平静,目光沉稳,心中暗赞。

经历这般大变,这丫头反倒更显沉静干练了。

“宝丫头是个妥当的孩子,有她帮你,自是好的。只是……”她略有迟疑,“女孩儿家抛头露面,总是不便。”

宝钗微微一笑,从容道:“姨妈放心,并非要甥女亲自去外头铺面管事。只是家中总账、各处庄子铺子的年例收支、人情往来,甥女或可先学着看管起来,遇有不解之处,再请教妈妈和家里的老掌柜。一来为妈妈分忧,二来,也多些历练。”

薛姨妈连连点头:“正是这个理儿!我也不求她立刻就能如何,只盼着她能慢慢接手,将来……唉,总有个倚靠。”说着,眼圈又有些发红。

王夫人见她们母女已有计较,便也不再反对,只道:“既如此,便让宝丫头试试看也好。若有难处,尽管来告诉我。”

众人说了一会子话,王熙凤因还有庶务要处理,先行告辞。王夫人又宽慰了薛姨妈几句,也回去了。

送走她们,薛姨妈看着从容指挥丫鬟们收拾礼单的宝钗,心中百感交集。

失去儿子的依靠固然心痛,但女儿的表现,却又让她在绝望中生出一丝新的希望。

这贾府,如今不仅是她们的庇护所,似乎也成了促使她们母女不得不坚强、不得不改变的催化剂。

而宝钗心中澄明,哥哥闯下的大祸,贾府的倾力相助,北静王府潜在的威胁,都让她清楚地认识到,依附他人终非长久之计。

掌握自家的经济命脉,提升自身价值,方是乱世安身立命之本。

她看向窗外,梨香院的梨花早已开过,枝叶繁茂,绿意盎然,正如她心中悄然滋生的、不同于往日的志向与盘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