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 第40章 新芽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第40章 新芽

作者:苏子当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9:14:02

大观园的工地上,往日那种因“奢靡”与“从简”理念拉锯而产生的滞涩感已荡然无存。

工匠们的号子声变得整齐而富有干劲,木材石料的碰撞声也显得井然有序。

负责监管的管事拿着修改后的图纸,穿梭其间,严格核对着每一处用料。

“这里的雕栏,按老太太和三姑娘定的,用青石打底,只在这转角处嵌三块上等白玉,既显精致,又省了七成开销。”

“香草名录核对过了,只留了藿香、薄荷、兰草等十二种易得且香气持久的,花房里都已培育好,随时可移栽。”

“还有那匾额,用的是库房里存了多年的上好紫檀,只待请匠人重新打磨刻字,未费分文采买。”

工头们一一禀报,条理清晰。

再无人敢质疑“从简”的指令,也无人再暗中传递宁荣街外那些昂贵物料商的消息。

整个工程如同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在既定的轨道上顺畅而高效地推进着。

秋日的阳光洒在初具规模的亭台楼阁上,仿佛也带上了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清朗气息。

家学讲堂内,气氛更是与往日截然不同。

程先生立于黑板之前,身姿挺拔,目光扫过台下众学子。

今日讲授的,并非经史子集,而是那部刚刚镌刻成碑、墨迹未干的《贾氏新规》。厚重的宣纸抄录本,人手一份。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每条规矩背后的律法依据、历史典故、乃至可能导致的后果,一一剖析开来。

“新规第一条:严禁交通外官。”

程先生声音清朗,“何为‘交通’?非止于公开拜访,凡私下馈赠、密信往来、受托关说,皆属此列。”

“《大周律·吏律》有云,‘官员私相交结,营私舞弊者,革职拿问’。尔等虽非官员,然身为勋贵子弟,一言一行皆关乎家族,牵一发而动全身。昔日……”

他并未点名,但众学子脑中皆浮现出贾珍、贾赦的身影,不由得脊背一凉,听得愈发专注。

“严禁包揽词讼。”程先生继续道,“律法明文,挟制官吏、揽讼扰法者,视情节轻重,杖刑至流放不等。”

“尔等可知,一纸颠倒黑白的状纸,可能便是人家破人亡的开端?德行有亏,更损阴鸷!”

“严禁侵占民产。《律》载,强占官民田宅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产业归还本主。尔等衣食无忧,可知田亩乃民之根本?夺人生计,无异杀人父母!”

“严禁宿娼聚赌。此二项,最是败家毁德之捷径。沉溺其中,消磨志气,损耗钱财,更易滋生事端,惹祸上身……”

他引经据典,结合律例,将一条条冰冷的规定,化作鲜活而沉重的警示,敲打在每一个年轻的心上。

往日里或许还有人心存侥幸或不解,此刻却都明白了,这些规矩并非束缚,而是护身符,是家族用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生存法则。

连最坐不住的宝玉,也难得地没有走神,他听着先生将“词讼”、“民产”与“德行”、“阴鸷”相连,只觉得心中某种模糊的观念变得清晰起来。

原来,这些他素来厌恶的“经济仕途”之外的规则,竟也关乎做人的根本。

贾兰坐在前排,腰杆挺得笔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他不仅认真听讲,还在程先生讲解算学与田亩赋税关联时,主动提出疑问,与先生探讨起来。

那股专注与投入,与周围几个依旧有些懵懂或心思浮动的族学子弟形成了鲜明对比。

午后,原本闲置的演武场热闹了起来。

新聘请的武师姓周,是个四十来岁的精壮汉子,面容黝黑,目光炯炯,一看便是行伍出身。

他不教什么花哨的招式,只强调基础与纪律。

“站如松,坐如钟!筋骨舒展,气血方能通畅!”周师傅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亲自示范,带着一众年纪不等的贾府子弟,从最基础的站桩、马步开始,练习一套舒缓而有效的导引术。

起初,这些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们叫苦不迭。宝玉觉得枯燥,贾环更是暗中撇嘴。

但在周师傅严格的要求和贾母明确的支持下,无人敢公然懈怠。

几日下来,变化悄然发生。

原本有些孱弱的身体似乎多了几分力气,午后听课时的困倦也减轻了许多。

连宝玉都不得不承认,活动开筋骨后,头脑似乎也清明了几分。

变化最为显着的,当属碧纱橱。

黛玉在紫鹃的陪伴和贾母的叮嘱下,也开始每日在屋内空地上,依着周师傅所教女子版的导引术,缓缓练习。

起初只是敷衍,但随着坚持,她惊讶地发现,那口仿佛常年堵在胸口的浊气,似乎顺畅了些。

以往入秋必犯的咳疾,今年竟只是偶尔轻咳几声,痰音也浅了许多。

她苍白的脸颊透出了一丝极淡的血色,指尖也不再是惯常的冰凉,而是有了些许暖意。

馆内常年萦绕的药味,似乎也被窗外竹叶的清新气息冲淡了些。

紫鹃喜不自胜,连声说:“姑娘,这法子真真有效!可见老太太让咱们强身健体,是再对不过的了!”

黛玉倚在窗边,感受着胸腔间久违的轻松,望着窗外依旧翠绿的修竹,唇角微微扬起一抹清浅的、真实的笑容。

她想起外祖母那日说的“强健了体魄,心思才能更开阔”,心中那份因流言和病弱而生的郁结,似乎也随着身体的轻快而消散了不少。

晚膳后,李纨在灯下做着针线,贾兰在一旁的书桌上温书。

屋内安静,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响和贾兰翻动书页的声音。

忽然,贾兰放下手中的《算学启蒙》,走到李纨面前,神色郑重。

“母亲,”他声音尚带稚气,语气却异常坚定,“儿子日后定要努力进学,考取功名,光耀门楣,重振我们这一房的声誉!”

李纨手中的针线一顿,愕然抬头,看向儿子。

烛光下,贾兰的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清澈而执着,全然不似一时兴起的孩童之语。

“兰儿,你……”李纨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她守寡多年,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却也只盼着他平安长大,守成便好。

何曾想过,年幼的儿子会说出如此志向远大的话来?

贾兰继续道:“程先生说了,读书明理,是为了经世致用。家学里新教的算学、律法,都是实在的学问。”

“武师傅也说,好身板是根基。祖母……祖母为了家族,那般辛劳……儿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知死读书。”

“儿子要像琏二叔那样,学着做事,更要像祖母期望的那样,做个于家于国有用的人!”

“绝不能再让家族因我们而蒙羞,要让母亲日后,能真正挺直腰杆做人!”

听着儿子这番远超年龄的懂事话语,看着他眼中那簇被新家学、新规矩点燃的、名为“责任”与“抱负”的火苗,李纨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

这泪水,不再是往日孤寂清苦的泪水,而是混合着震惊、欣慰、以及巨大期盼的滚烫热流。

她一把将贾兰搂入怀中,声音哽咽:“好……好孩子!母亲……母亲等着那一天!”

窗外,秋风依旧,却似乎少了几分萧瑟,多了几分催动新芽破土的力量。

贾府这棵历经风雨的老树,在斩除朽坏的枝干后,于深秋时节,竟从根部生发出了令人惊喜的、充满生机的新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