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陆见平离开洞府,他要到黑山郡城的文渊阁走一趟。文渊阁是一座七层高的巍峨塔楼,飞檐斗拱,古朴厚重,与青桑集那间小屋判若云泥,尚未靠近,便能感受到一股沉静的书卷气与灵韵交织的特殊场域。
陆见平缴纳了五块下品灵砂的入门费,步入一层大厅。他并未立刻开始查阅,而是先立于大厅中央,闭目凝神,将“逻辑星道”的感知缓缓延伸。他并非在探查某人或某物,而是在感知此地 “知识”与“信息”本身的密度与流向。
在他的感知中,那些玉简如同一个个信息节点。功法、丹方区域节点密集,光芒闪耀;而杂闻、上古记事区域则相对黯淡。尤其当他的心神扫过“史地志异”区域时,一种极不自然的 “信息真空” 感被捕捉到——那里的信息流呈现出一种被 人为修剪、格式化 后的规整与贫瘠。
这种基于信息论的异常感知,立刻引起了他极大的警惕。结合研究 星石 内部那复杂星图结构时产生的疑惑——那绝非当前修真文明水平能轻易制造之物——一个假设在他脑中形成:
“此界的文明,在某个时间点发生过断层。有一段关键的历史,被有意识地掩盖或遗忘了。”
这个假设让他的科学家之魂熊熊燃烧。他立刻走向“史地志异”区域,目标明确地开始检索。
他调阅了《九寰纪年总览》。果然,在约一万年前的某个时间点后,记载的风格陡然一变,从细节丰富变得简略模糊。他重点关注了那个时间点附近的关键词。很快,两个词汇如同硕果仅存的路标,出现在极其有限的记载中:
“天机蒙尘”——被描述为一场导致史料大量散佚的天道异变。 “星槎古道”——仅在某个探索笔记的残篇中被提及,称其为“上古先贤横渡星海的奇迹之路,今已不可考”。
信息虽少,却彻底印证了他的猜测!“天机蒙尘是现象,星槎古道是那个时代的关键造物……一场覆盖整个文明的知识清除运动?”陆见平心中凛然。他的穿越,神秘的星钥与星石,似乎都与这段被尘封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将注意力转向阵法区,花费二十灵砂购买了《阵法基础原理详解》的玉简。相比于模糊的历史,能提升即战力和认知体系的知识,更值得投资。
正当他沉浸在对一个基础聚灵阵的能量节点分布进行数学建模时,不远处两个医师的争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们正对一种名为“寒髓脉”的疑难杂症各执一词。
陆见平听了几句,基于对人体能量循环和热力学原理的理解,他意识到两人的方案都过于极端。他下意识地走上前,语气平和地插话道:“二位,可否容在下妄言一句?”
两位医师被打断,见是个面生的年轻修士,年长医师皱眉道:“这位道友,我等在探讨医术,非是儿戏。”
陆见平不以为意,径直道:“依在下浅见,此症关键在于能量传导阻塞与局部熵减失控。何不尝试寻找一种能改变其经脉能量‘相变阈值’的催化剂?比如,少量‘雾隐花’萃取液,或许能降低冰封节点的稳定性,再辅以温和的‘回春术’引导能量流动,或可事半功倍。”
他这番话,将医学问题转化为了物理和能量学问题,听得两位医师一愣。“相变阈值”?“熵减失控”?这些词汇闻所未闻,但细品之下,又似乎直指问题核心。
“你……你是何人?”年轻医师惊疑不定。
就在这时,一个带着难以置信语气的声音从陆见平身后响起: “陆……陆小友?!”
陆见平回头,只见陈远正站在不远处,手中拿着几枚玉简,脸上满是惊喜,但那惊喜之下,似乎还隐藏着一丝极力掩饰的 震惊 与 凝重。他快步走来,对那两位医师道:“李师弟,王师弟,这位陆小友于医道颇有……独到见解,非比寻常。”他顿了顿,找了个合适的词。
陈远在此地显然有些声望,两位医师虽仍有疑惑,但也客气地拱了拱手,带着满腹狐疑离开了。
“陈医师,别来无恙。”陆见平微笑拱手,心中却对陈远刚才那一闪而过的异常神色留了意。
陈远热情地拉着陆见平来到文渊阁内设的一处僻静茶室。点了灵茶后,他仔细打量陆见平,感慨道:“一别数月,陆小友风采更胜往昔,修为亦是大有精进,真是可喜可贺!”
“侥幸有些收获罢了。陈医师如今在郡城,想必已是名声在外了。”
“糊口而已,比不得小友逍遥。”陈远谦逊一句,随即关切地问,“小友怎会突然来到郡城?青桑集一切可好?”他看似随口一问,眼神却带着不易察觉的探究。
陆见平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道出:“在青桑集偶有所得,静极思动,便想来郡城游历一番,增长见闻。小石头我已妥善安置,陈医师放心。”
“那就好,那就好。”陈远点点头,抿了口茶,状似无意地问道,“小友方才在阅览典籍,可是对上古轶事感兴趣?我看你似乎在史地区域停留良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