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74章 一场虚惊,蝗虫尽在掌控中

张梁看了看天色,如今正值六月,天色完全暗下来,差不多要到晚上八点,于是说道,“咱们戌时左右赶到驿站扎营,明日再抓紧时间赶路。”

渡过清河,三人沿着官道向北疾驰,每十五里进入驿馆更换马匹,全速赶路。

得益于此前两次特种兵行军历练,又加之年轻体壮,身体都吃得消,尚且能顶得住这种强度的奔波。

今天是六月二十,月出比较晚,要晚上十点以后才会升起,天色渐渐阴沉,很快便完全暗了下来,不具备赶路的客观条件。

张梁几人举着火把,在官道上缓缓前行,远处驿站的灯火如同暗夜明灯,指引着方向。

两刻钟后,人困马乏的三人组终于抵达驿站。张梁取出一贯钱塞给前来接应的差役,交接马匹后,借着井水冲凉。清凉的井水洗去一身疲惫,精神为之一振。

这处位于阜城外的邮驿,坐落在漳水南岸,河上的舟楫也已停运,今晚只得在此歇息。漳水对岸就是钜鹿郡,阜城离曲阳已不足两百里地,若是明天早些启程,中午之前便能抵达。

从驿差口中得知,半月之前,钜鹿郡组织了大批人手捕捉蝗虫,如今隔河望去,对面的田间地头仍是葱绿一片,想来蝗灾并未发生。

得知利好消息,张梁心中稍安,又赏了那差役一串铜钱,这才对付了几口饭食,放心地睡了过去。

翌日清晨,昨晚那名差役前来通报,“公子,渡口船来了,可要即刻出发?”

谢过差役,三人牵马登船,渡河而去。

船到对岸,已是钜鹿郡鄡县地界,放眼望去,果然如差役所说,入眼尽是郁郁葱葱,田畴陇亩之间,各色庄稼长势喜人,刚收割过的小麦地,已经被深耕,正在烈日下暴晒,等候播种土豆。

“公子,如此看来,钜鹿应当无蝗灾之患。”赵雷面露喜色说道。

“但愿如此,”张梁点点头,神色却还是没有放松,“春夏久旱,秋必有蝗,六至九月都有可能随时爆发,咱们还是得快些回去。”

大哥张角收到了自己的传信,新任钜鹿太守魏趄同气连声,也应已采取行动,否则鄡县不会组织人手捕蝗,这田地也不会如此深耕。

三人沿着漳水支流继续北上,马蹄扬起阵阵尘土。沿途可见农人正在田间忙碌,不时还能见到少年在陇亩之间捕捉零星的飞蝗。

午时刚过,曲阳城郭终于映入眼帘。

城墙上的“汉”字篆书旌旗在夏日风中猎猎作响,护城河畔垂柳依依,最让张梁欣慰的是,城门洞里往来的百姓有说有笑,全然不似兖州所见那般愁苦,显然春播的土豆丰收了。

赵云扬鞭指向城门楼,“公子,我们到了!”

张梁勒住缰绳,长长地舒出口气,这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是及时赶回来了。

在驿站交还马匹后,张梁与赵雷兄弟俩分道而行--两兄弟离家月余时间,早已归心似箭,张梁则是径直往县衙而去。

……

来到县衙,只见张角正坐在县令公房办公,田丰与张宝却是不见踪影。

“兄长!”张梁进门便是道贺,“仲兄与田先生在不在?”。

“快擦把汗,”张角指了指身边的椅子,示意他入座,顺手递了张手帕给他,“这是从何处归来?可曾回家?”

张梁接过手帕,将头脸上的汗珠与灰尘擦了一遍,端起大哥倒的凉茶一饮而尽,“刚从高密回来,进城就直奔县牙,还没顾得上回家去。”

“二弟与田先生正带着县兵为城中百姓挑水扫院、修房换瓦,晚些时候会回来。”张角站起身,直往门外走去,“你与我先回家一趟,家中有喜。”

给百姓修缮房子,一看就是教员的功劳,军民鱼水情属于是。

张梁跟在张角身后,好奇问道,“不知是何喜事?可是仲兄说亲了?”

“婉儿前些日子不大舒服,张华两位大夫给诊了脉,是喜脉。”张角给了他一个毛栗子,笑着说道,“兄长成亲之事,是你该操心的么。”

“嫂子有喜了!恭喜兄长!起名了没有?”张梁有些激动,自己穿越过来时间虽短,却也知道兄嫂成婚多年,为了照顾二哥和自己两个拖油瓶,迟迟都未有子嗣,如今有孕在身,正好弥补了张家门庭单薄之憾。

“已请魏公与田先生帮着斟酌参详,此事不急。”

县牙离家不过一街之遥,院中四名侍女见二人进来,纷纷行礼请安。

大嫂苏婉正半躺在后院摇椅上小憩,见到张角带着小叔子回来,作势就要起身。

张角赶紧上前一步,轻轻按住她肩头,“婉儿你好生歇着就行,和三郎何必见外,两位郎中可都嘱咐了,头三月最是要静养安胎。”

张梁走近两步行礼,“嫂嫂安好。您听兄长的,安心休养,不必管我。”

“三郎一路辛苦,”苏婉温婉一笑,转头吩咐,“秋菊、冬梅,快给三公子奉茶。”

张角笑呵呵地介绍道,“这是秋菊与冬梅,苏家大兄知道婉儿有孕,特意送过来的体己人。”

秋菊、冬梅,张梁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了秋菊打官司和马什么梅的名场面。

张梁拱手与两名新来的侍女见礼后,端着茶便拉着张角进了书房。

“大兄,你如今已任县令,魏县令是否升任郡守了?”

“那是自然,不光如此,冀州刺史也是魏家人。”张角嘴角上扬,“为兄蹉跎数十年,不及三郎数月之功。”

“魏叔果然成了刺史!”张梁激动不已--冀州由魏氏执掌,对于太平道大有裨益,“我在阜城渡口,听闻鄡县组织人手捕蝗,不知曲阳情况如何?”

“收到你飞鸽传书后,为兄专程前往郡治与州城,禀报蝗灾之事。魏刺史已颁下治蝗文书,各郡县皆已组织人手治理。”

张角笑道,“如今冀州各乡里皆由三老与啬夫安排人手监察,一旦发现跳蝻出土,便会立即扑杀。现以一斤十文收飞蝗,二十文收跳蝻,已收得飞蝗二十余万斤,都已按你所说,油炸封存,等你回来处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