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39章 庆之前,青年俊才引荐会(1)

张梁笑道:“曲阳引种了几样新作物,豚豕的饲养也渐成规模。为了让百姓知晓这些新食材的烹制方法,这才琢磨出炒、烤等烹饪门道。休若兄稍待,笼屉中还温着几样点心,稍后奉上。”

荀衍打趣,“三郎何必藏着掖着,不如一并取出,让大家尝个新鲜。”

张梁笑着回答“并非有意藏拙,只是眼下桌上菜肴尚多,待饭后饮茶时,再上点心佐茶,方是适宜。”

荀衍闻言点头,“三郎考虑周到,如此安排确实更为妥当。”

席间,除了荀采喝的是冰镇果汁外,其余众人都小喝了几杯果酒。裴元绍知道刘复酒量不行,一直留意着,果酒都没让他多喝。荀颍吸取了教训,今天也只喝了一小杯,就换成了果汁。

杯盘撤下,烧烤的炭火也被清除,桌案上换上了清茶。

院子中挂起一串灯笼,淡黄色的柔光照亮了夏夜,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小荀采因为贪嘴吃得多了些,拉着荀颍在院子里散步消食。

几杯清茶下肚后,肚子里空出些位置,正合适品尝茶点。

张梁将笼屉中温着的几样精致茶点端上,金黄的玉米糕、黄绿相间的玉米蔬菜团子、玲珑剔透的玉米饺子、裹了芝麻的酥糕,还有几样造型别致的面果。

张梁远远地喊了一声,“采儿,点心好了!”

荀采闻声,拉着荀颍快步跑了回来。人还未到,清脆的声音先传了过来,“好香呀!可不许背着我偷吃!”

她兴冲冲来到席前,伸手便要取点心,却被张梁轻轻拍了下手背。

“公子为何打我?”荀采撅起嘴,一脸不解。

“饭前须净手。直接用手取食,岂不知病从口入?”张梁温声解释。

荀颍上前牵起她的手:“我陪你去洗手。诸位稍待,给我们留些便好。”众人会心一笑,等着荀采洗手回来。

洗手时,荀采凑近荀颍耳边悄声道,“颍姊姊,你们来之前,公子单独给我一碟虾饺,味道可鲜美了。”

不等荀颍说话,她狡黠一笑,补充道:“不过都被我吃完啦,你别找啦。”

荀颍只微微一笑,并未接话。回到席间,她优雅地端起茶盏,轻吹热气,浅啜一口,目光偶尔扫过桌上茶点,虽不似妹妹那般急切,眼中却亦流露出几分兴趣。

嗑药少年荀豫端起茶盏,借着氤氲的热气遮掩,不禁再次打量起正与荀衍、阮瑀等人交谈的张梁。

荀豫心中最初因为丹药而产生的那点芥蒂早已消散。这人除了劝阻自己服丹令人生厌之外,见识谈吐皆是不凡,能与诸位兄长侃侃而谈,听闻在家主面前亦从容自若,确是难得之才。

城中更夫的梆子声由远及近,在夜空中悠悠回荡。陈留四友见状起身告辞,准备回城中谒舍休息。

“夜色已深,如今已是宵禁,几位不如就在寒舍客房歇下,明日再行不迟。”荀衍热情留宿。

几人喝了酒,犯了宵禁出门也是不方便,旁边就是客房,休息倒也方便,陈留四友从善如流,跟着仆役进了房。

张梁坐在桌前,这才有时间打开裴元绍带回来的书信。

魏超的书信,与裴元绍口述de消息基本一致,蔡家的行李辎重预计六月中旬可以全部装车启程,有张合、关羽、典韦三人押运,沿途安全不用操心。

张合倒还好,孤家寡人一个;典韦与老母亲分别两月有余,关羽双亲的骨灰还没安葬,都等着他们回去处理。

徐奉也托魏超附了一封短信,信里除了他承诺的襄邑县之事,还列了一张单子,前来索要酒水茶叶与玻璃镜。

张梁将徐奉的信丢在一边,这死太监眼里只有钱,纸张这种战略物资却是半点没提,不过既然要借他之手办事,只要索求不太过分,给他些不值钱的玩意儿也无妨,能办事的太监便是好太监。

如今襄邑之事,只等赵咨那边把证据链坐实,拿下襄邑应当不成问题。

蔡邕的信很长,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信中提及他已与中常侍吕强私下会面,给他带去了张梁备的礼品,双方初步达成默契。只等他整理好弹劾中常侍程璜与太尉张颢等人贪腐勾结的奏章,吕强将确保奏章直抵天听,不被程璜等人中途拦截。

自吕强巡行冀州回宫,进贡了不少曲阳特产,又代表皇帝在太平号与曲阳联盛号里占股,如今是皇帝的钱袋子,圣眷正隆,说起话来比起历史上也更有分量。蔡邕或许可以免于流放朔方--按张梁的谋划,吕强争取让蔡邕流放辽东,然后被自己在冀州截下来,应当是可以操作的。

收起几封信,张梁吹灭蜡烛,安心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张梁为阮瑀、吴懿与高干各准备了一匣子礼物——每人都是一套上等文房四宝、一面玻璃镜、几包雪白细盐与两坛白酒,少不了的自然还有他的诗文集。

吃过朝食,张梁几人将阮瑀三人送到谒舍,与护卫会合后,陈留三友踏上了回家过节的归途。

送别友人后,张梁前往城中正在装修的几家铺面,查看装修进度。

荀家出让的三家铺面,店里都有自带的装潢,前台和门厅都不用更换,只需要在铺子里做好隔断,摆上货架就能上新营业。其中一家进度最快,室内的货架已经完成得七七八八,只等招牌雕好就能开张。

张梁挑选出六个识字的护卫,留守颖阴照看店铺,嘱咐他们等专业掌柜与伙计到位后,就转岗成为铺面安保。

安排妥当后,张梁借着马车掩护,从系统中倒腾出几台风扇带回荀府。

半年节在即,荀府已迎来不少宾客,荀家几个年轻一辈今天没去私学,都在家中接待客人。

荀衍见到张梁几人归来,迎上前道,“三郎,家父在正堂,正寻你呢。”

“早晨刚去送别阮兄几人,不知荀公相召,还请见谅。”张梁告了个罪,示意裴元绍等人把风扇搬进荀府去,随口问道,“今日怎的不见颍公子?”

荀衍见到风扇正要夸赞,突然听他问起妹妹荀颍,顿时面色一怔。

今天府上有不少外客携了女眷到访,荀颍自然是要在内宅里招待女客,不便再以男装示人。

他略一沉吟,说道,“他正在别处招待嘉宾,我们先去见父亲。”

荀棐与荀彧几人正在正堂左侧的 耳房里,与几位气度不凡的年轻人畅谈。张梁与他们拱手致意,跟着荀衍快步走向正堂。

堂内宾客倒是不多,荀绲正与几位文士品茶寒暄,钟瑜也在其中。

东首上席坐着一位老人,肤色白皙,高鼻深目,下巴上蓄着两尺有余的白须,相貌与时下的汉人迥异。他身着海青色方袍,头顶却是顶着一个大光头,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看起来颇为怪异。

老人身边有一位和他长相七分相似的中年人,想必是他的晚辈子侄。

荀绲招手说道,“三郎,快来见过几位当世名士。”

张梁走到荀绲身边,向堂上几人恭敬行礼,“钜鹿张梁,见过诸位长者。”

荀绲拉着张梁,向众人介绍,“这位便是我与你们提起的青年俊杰张梁,乃是留侯之后,文才武艺皆精,永字八法便是出自他手。”

经过荀绲的引荐之后,张梁这才知道,今天堂上的这几位都不是寻常人物:许县陈纪陈元方、长社钟瑜钟元珪,这两人的长辈--陈寔、钟皓与荀绲之父荀淑,并称颍川四长。

长白胡须的光头老者,是西域佛学大师安世高,在本朝主职翻译佛经。他身边的中年人,正是其子安仁洛。

张梁一一见礼后,命人将风扇摆放妥当,召来仆役摇动把手。习习凉风顷刻驱散暑热,众人都是啧啧称奇。

荀绲笑道,“三郎此子,不仅文武双全,更是通工造,晓农事。这手摇风扇便是他一手打造,前日更是预警,今秋恐有蝗灾,提出不少防治之策。”

陈纪闻言关切道,“飞蝗之患,我等亦有所察。仲慈兄可否将治蝗之策与我等一同参详?”

“自当如此,我已抄录数十份,准备半年节后分送各县,晚些时候可去书房一观。”

钟瑜与张梁早已见过,他的防蝗对策早已让人快马送回了长社。下首的老和尚安世高笑盈盈地看着张梁,并没有说话。

见礼已毕,荀绲见张梁今天难得的有些拘束,干脆叫过荀衍,“休若,你且为三郎引见同来的青年才俊。”

张梁跟着荀衍离开正堂,顿时心情都放松了不少,长长出了一口气。

荀衍调笑道,“三郎,不料你也会有紧张之时。”

张梁笑着摇头,“休若兄莫要取笑,满堂皆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任谁置身其间,岂能不心怀敬畏?”

说笑间,二人走进耳房。

荀衍向房中几位年轻人介绍道,“诸位,这位便是自钜鹿游学而来的张梁张公子。”

一位气质沉稳的及冠青年率先起身,拱手说道,“在下长社钟繇,字元常,见过张公子,愿与公子讨教永字八法。”

身旁另一位眉目清朗的青年,也随之见礼,“许县陈群,久仰张公子大名。”

最后一位青年容貌尤为特别,虽也是高鼻深目,却比正堂中的安世高与安仁洛多了几分汉人特征,显然是混血所致。他含笑拱手,“在下安思帕,见过张公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